登陆注册
848800000016

第16章 德语译作 (3)

was ich zuvor besessen,从前所有心中事,

mein Herz sollt es vergessen;要我定要把他忘;

das hat es nicht gewollt.我暗自心伤。

Meine Mutter klag ich an,怨我妈妈误了我,

sie hat nicht wohl getan;一着铸成天大错;

was sonst in Ehren stunde,从前本是清白身,

nun ist es worden Sunde;如今已经成罪过,

was fang ich an?教我如何可!

Für all mein Stolz und Freud纵有矜荣和欢快,

gewonnen hab ich Leid.徒教换得幽怨来。

Ach, war das nicht geschehen,若无这段错姻缘,

ach, knnt ich betteln gehen纵使乞食走荒隈,

uber die braune Heid!我也心甘爱!

《我的妈妈所主张》这首诗出现在小说第八章中。该章讲述,多年后莱因哈特做客茵梦湖庄园,见到了旧时恋人,此时已是茵梦湖庄园的女主人伊丽莎白。两人同读这一首民谣,心中幽怨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妈妈所主张”(Meine Mutter hat′s gewollt)是诗歌中的第一句,小说原著者施笃谟把它作了该章的标题。郭沫若在翻译时将该章节的标题改为了“睡莲”,而在《译诗集》中把它作了诗歌的标题。

郭沫若的译文格调古雅,韵味十足,意境悠远,显示出其雄厚的古诗词功底,堪称小说《茵梦湖》译本的点睛之作。

赛德尔(Heinrich Seidel 1842-1906)

《白玫瑰》

该诗系郭沫若于1925年7月撰文《论节奏》中录的一首诗。

赛德尔原文:郭沫若译文:

Weie Rose白玫瑰

Weie Rose, weie Rose-白的玫瑰,白的玫瑰!

Trumerisch梦微微

Neigst du das Haupt.垂着头儿睡。

Weie Rose, weie Rose-白的玫瑰,白的玫瑰!

Balde不一会儿

Bist du entlaubt.你的叶儿飞褪。

Weie Rose, weie Rose-白的玫瑰,白的玫瑰!

Dunkel暗巍巍

Drohet der Sturm.暴风快来者。

Im Herzen heimlich-在你心中悄悄地

Heimlich-悄悄地

Naget der Wurm.有个虫儿在蛀你。

在《沫若文集》第十卷(1959年6月)所收《论节奏》中,郭沫若把该诗中的“飞褪”改为了“飞坠”,符合原文“entlaubt”落叶之意。

郭沫若在《论节奏》一文中认为,节奏才是诗的本质特征,“所以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诗的节奏便是诗人的情绪的外化。“诗自己的节奏,可以说是情调,外形的韵语,可以说是音调。”他认为,情调和音调是两种同性质的东西。旧体诗借助韵文而赋予了诗音调,自由诗“虽然没有外形的韵律,但在自体,是有节奏的”,所以自由诗或散文诗仍然是诗。“具有音调的,不必一定是诗,但我们可以说,没有情调的,便绝不是诗”。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好的诗的标准“有情调的诗,虽然可以不必再加以一定的音调,但于情调之上,加以音调时(即是有韵律的诗),我相信是可以增加诗的效果的。”这句话讲出了郭沫若对于作诗和译诗的美学观念和方法论,即是创作的情绪(节奏)加外形的韵律(音调)。

《赫曼与窦绿苔》作品简介

《赫曼与窦绿苔》是歌德1796年9月11日至1797年6月1日间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全诗采用了荷马的诗体六步韵(Hexameter)写成,共分九章,每章以古希腊神话中职司艺术的九位缪斯神的名字作为标题。在结构上严格遵守了古希腊戏剧的“三一律”原则,讲述了莱茵河右岸一个地主家里某一天午后到黄昏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故事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94年8月,法国革命军与普奥联军的一场战争。作品具有浓郁的田园牧歌式的抒情风格,被恩格斯誉为“市民的牧歌”。

翻译及发表情况

《赫曼与窦绿苔》是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的译作。译讫于1936年11月20日,是夜即作《译者书后》。译作由《文学》月刊1937年1月、2月连载。《文学》月刊是文学研究会于1933年7月1日创立的,郑振铎和茅盾是主要发起人。该月刊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是左翼作家、进步作家发表创作的阵地。1942年4月,重庆文林出版社出版了《赫曼与窦绿苔》单行本,列入“文学集丛”。1955年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翻译背景

1.国内文坛的新动向:“颇有对于叙事诗和长诗的要求”

在《译者书后》郭沫若解释翻译该诗剧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国内近来颇有叙事诗和长诗的要求,为技术的修养起见,我想到了这首长诗,便把它翻译了”。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促使郭沫若翻译这部作品背后深刻的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

抗战前夕,中国诗坛已经出现了写作长诗和叙事诗的新动向,并有一批优秀的作品陆续问世。如蒲风的《六月流火》(1935)、田间的《中国?农村的故事》(1935)、臧克家的《自己的写照》(1936)、王亚平的《十二月的风》(1936)、岳浪的《饥饿的咆哮》(1936)等。整个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这就迫使诗人们更加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和祖国的命运。他们走出个人世界的狭小天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生活视野迅猛扩大,创作题材如潮水般涌来,短小的抒情诗已经不能满足诗人们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宏大叙事的要求,诗歌的形式必然迈向容量更大的长诗和叙事诗。向西方成熟的长诗和叙事诗学习借鉴就成了当时中国诗歌发展的客观要求。

1936年4月4日,郭沫若在他流亡日本期间的居住地千叶县市川市他的住所里接待了来访的“中国诗歌会”成员青年诗人蒲风。谈话中专题谈论了长诗的问题:

问:要写长诗,最先就不能不多读一些外国的长诗。除了《失乐园》《神曲》《浮士德》《荷马史诗》以外还有什么值得介绍给大家读一读的?答:这些都是很旧的了。《浮士德》只是诗剧,第一部有长诗的性质,第二部玄学思想过浓,我是大不敢佩服的。但Byron(拜伦)的很可以一读。歌德有叙事诗Hermann und Dorothea(赫尔曼和多罗西娅)(1797),而尤其不能不读的是惠特曼,他的东西充满“德谟克拉西加上印度思想”的思想。和我们时代虽有距离,但他的气魄的雄浑,自由,爽直,是我们所宜学的长诗。

这次谈话七个月之后,郭沫若就把《赫曼与窦绿苔》翻译出来了。可以说,这部译作的产生既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客观需求的反映,同时也寄托了译者对于中国长诗创作水平提高的殷切希望。

2. 配合“国防文学”的宣传

郭沫若翻译《赫曼与窦绿苔》的第二个原因在1936年11月20日所作的《译者书后》中有所叙述,在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时删除了的。这段被删除了的文字是:

这诗是以希腊式的形式来容纳着希伯来式的内容。内容于我们目前的现实没有多大的教训,只是多少有点“国防”的意味,和窦绿苔的为革命而死的未婚夫之可贵的见解,是值得提起的。

文中“国防”二字是指1934年10月,“左联”党团书记周扬在《国防文学》一文中提出的“国防文学”的口号。周扬在文中指出,我国不仅没有写甲午海战的作品,就是写东北义勇军游击战和“一二?八”战争的作品也少得很。在“战争危机和民族危机直迫在眼前”的今日,是非常需要“国防文学”的,它的任务是“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的狰狞面目,描写各式各样的民族革命战争的英勇事实,并且指示出只有扩大发展民族革命战争才能把中国从帝国主义瓜分下救出,使它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这个口号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响应。鉴于时局的发展,1936年6月,周扬在《关于国防文学》一文中,再次提出了这个口号,之后立即得到了左翼作家和进步作家的积极响应。郭沫若也支持这个口号,并撰文《国防?污池?炼狱》1936年6月14日《文学界》第二号。《国防文学谈》1936年7月13日《质文》第七号。和《蒐苗的检阅》1936年8月30日《文学界》第四号。作为响应。

译作在国内反响平平的原因:作品的主题思想并不适合进入“国防文学”。

茅盾在《需要一个中心点》一文中对“国防文学”作出了一个公认的经典定义:

这是唤起民众对于国防注意的文学。这是暴露敌人的武力的文化的侵略的文学。这是排除了一切自馁的屈伏的汉奸理论的文学。这是宣扬民众救国热情和英勇行为的文学。这是为讴歌为祖国而战,鼓励抗战情绪的文学。然而这不是黩武的战争文学。相反的,这是为了世界的真正平和,为了要终止一切侵略的战争的战争文学。林淙选编:《现阶段的文学论战》,上海光明书店1936年版,第29页。

据此,从《赫曼与窦绿苔》所反应的主题思想来看,并不适合进入“国防文学”的范畴。《赫曼与窦绿苔》本质上是一部宣传社会伦理道德的诗歌体小说。歌德在作品中歌颂了德国小市民恪守道德礼仪的保守思想。例如赫曼一家和邻里们对难民们的慷慨救助,赫曼对父母的恭谨,父母对儿子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无所芥蒂的和谐关系,窦绿苔对患病乡亲的照顾,赫曼对窦绿苔的尊重,众人和平建设家园的理想等等。所以,席勒把《赫曼与窦绿苔》赞誉为“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德性的珍美的教训的书”。周学普:《赫尔曼与陀罗特亚译者序》,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6页。作品所展现的种种道德礼仪,跟中国儒家思想中所宣传的仁义理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准则别无二致。作品中虽然也有主人公赫曼保家卫国的思想,但并不是作品的主要思想。至于窦绿苔的为革命而死的未婚夫,恰恰是歌德用来对法国大革命的血腥和所引起的混乱的批判。另外从史实来看,有着普奥联军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在先,兵败河东引火烧身在后的事实。所以,郭沫若把《译者书后》中的这段文字最终删除是情理中的事。这实际上也是歌德的这部作品在当时中国并无影响的重要原因。

翻译对郭沫若的影响:是他第二次文学生命复苏的标志

《赫曼与窦绿苔》在郭沫若翻译活动中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在他众多的译作中又添加了一部那么简单。它的产生昭示着郭沫若第二次文学生命的复苏。郭沫若流亡日本的时间是1928年2月24日至1937年7月25日。在1935年之前,他在日本主要的活动是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和金文甲骨文的研究,文学创作活动居于次要地位。虽然在此期间郭沫若仍然在从事翻译工作,并有一批译作先后问世,但从译作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小说和社科类书籍。

翻译的小说有《石炭王》(1928)、《屠场》(1929)、《煤油》(1930)、《战争与和平(第一册、上)》(1931),社科类作品有《美术考古学发现史》(1929)、《政治经济学批判》(1931)、《生命之科学(第一册)》(1934)。他年轻时代所喜爱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在这一时期明显萎缩,仅有与李一氓合译的《新俄诗选》(1929)。诗歌创作和诗歌翻译——在郭沫若看来诗歌翻译就等于诗歌创作——在郭沫若文学创作活动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它的活跃期就是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活跃期,它的沉寂则代表着郭沫若文学活动的低潮。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尤其是1935年之前,过着深居简出的书斋式生活,社会活动明显减少,人际交往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日本汉学界圈子里。在国内文坛大有“隐”下去的趋势。

同类推荐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孙子谋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闲妻不闲

    重生之闲妻不闲

    前世,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程诺,忽略了除工作以外的所有一切。然而,工作遭遇不顺,婚姻走到尽头,家庭发生巨变。重生后,程诺痛下决心:家庭为主,工作为辅,做一枚闲情逸致的闲妻吧。却不料,闲妻不闲,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陆续登场——阴险伪闺蜜,傲娇小三,极品亲戚,纷纷来袭。离婚墙头草丈夫变成了忠犬,重遇万人迷妇产科教授陆哲彦。总之,逗比来袭,女主冷静!真爱是后盾!
  • 夺命娇妻:致命危机

    夺命娇妻:致命危机

    年柒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最先认识林杋,继而爱上了一个让她心力交瘁的男人;林樾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则是未能及时向年柒透露爱意,反而被哥哥捷足先登,娶了年柒为妻,纵使知道年柒爱的是自己,但他仍旧不能横插一刀,选择成全哥哥之时,他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一辈子错过了什么;若说林杋最渴望的事情,就是能和年柒一辈子走下去,即便她不爱自己,可他还是想这样自私下去,自私一辈子。但他心知肚明,他的一辈子究竟有多短,短到闭上眼,几乎可以看到未知的不久。“给不了你想要的爱,我只愿你能够平安健康的活下来。林杋,求求你,为了我活下来,好吗?”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不死武神

    不死武神

    霸,踏上强者之路。怒,我为尊,战绝世强者。窥过绝世娇颜,骗过倾城女神。,可焚城灭族。能坑蒙拐骗,蛮荒小镇废材少年,令天之骄女归心坏,葬父传承神秘血脉,不服来战。
  • 土豪相公,来种田吧

    土豪相公,来种田吧

    起早贪黑,奉养公婆小姑,操持家务,供养小叔。夫君去县城赶考,一去不回,她被婆婆嫌弃,污为霉星。她是现代农作物研究生,为了最新一号稻谷研究,连开三个夜班,晕倒在试验室,再睁开眼,她成了她。她选择努力的生活。进山挖到宝,卖钱买田地。白天种种田,养养花,折腾几个新品种,弄点新糕点,晚上快乐的数数钱,——乔飞笑的嚣张,这日子才叫一个舒适惬意啊。嗯,为了她的幸福,为了她的银子,为了她的甜点,她要佛挡杀佛神挡诛神。——爹不疼娘不爱?没关系,咱自己爱自己。叔伯婶娘是极品,要抢钱?没事——关门,放美人儿,给我咬。呃,是打!(女主云,咱是淑女,打打杀杀这事,嗯,是男人干滴。)——什么,嫁个男人还得附赠家斗?大伯嫂狠心,欲夺家产谋她性命。她眸眼微咪,玉手一挥,先把你家的都抢光光再说!**********敢动我和美人相公的东西,一个字,死,两个字,找死!那个,管你们谁谁。铁揪扫把烧火棍齐上阵,统统拍扁!
  • 古龙文集:天涯·明月·刀(下)

    古龙文集:天涯·明月·刀(下)

    本书接续《小李飞刀2:边城浪子》的故事。此时,傅红雪已成为天下知名的大侠。他与雁南飞约定一年后在凤凰集了结恩怨,没想到雁南飞却碰到凶险诡异之事。为了破解名震江湖的公子羽之追杀,为了忠实于好友的托孤,为了战胜自己内心的欲望和软弱,傅红雪又重新踏上了波涛诡秘的江湖厮杀之旅……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
  •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阿达拉·勒内·纳契人

    阿达拉·勒内·纳契人

    法国的破落贵族子弟勒内离家出国,只身流落于北美洲,来到路易西安那的纳契部落的一个村子里,被德高望重的瞎眼老酋长夏克塔斯收为义子。夏克塔斯把自己年轻时与阿达拉相爱的曲折故事,讲述给勒内听。
  • 豪门契约·女人,别想逃

    豪门契约·女人,别想逃

    豪门契约·女人,别想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