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300000018

第18章 放慢脚步,从容解脱疲惫

中国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本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他自幼参悟佛法,在般若多罗禅师门下修得正果后,提出要外出传法。在般若禅师的指点下,达摩来到中国传法。短暂游历之后来到嵩山少林寺,开始在五乳峰中峰的一个天然石洞中闭关参禅。

石洞中达摩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既不说话,也不持律,终日默然面朝石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石洞内万籁俱寂,静若无人,当达摩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个石洞中有人。每次开定后,达摩祖师只是活动一下四肢,饮水吃饭,待倦怠感消逝,体力恢复后继续坐禅。

外界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毫无关系。

入定、开定、入定……如此循环往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公元527年到536年,达摩一个人在石洞中面壁参禅九年,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一代宗师。这个天然石洞,后来被称为“达摩面壁洞”,达摩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也因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而被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本焕长老在多次讲过这个佛家公案,言语之间流露出对达摩初祖的敬佩,他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各位想一想,静坐一须臾之间,能超过这个恒河沙的七宝塔……宝塔终究要化为灰尘,因为这些宝塔都是世间上的,世间上的东西都是有生有灭,有成有住,有坏有空的。但是我们一念清净,将来都成佛。”达摩静坐面壁,渐修开悟,见心明性。但静坐于修禅、顿悟,不过一个形式,本焕长老说达摩入定,重在启迪众人领悟入定的心境:不假外求,专注向内求取清净心。

什么叫清净心?息念除妄,一念不生,就是清净心。说简单点就是在静静地安坐中,把烦恼、焦虑,得到的、没有得到的,理顺清楚的,把不适合自己、自己强求不来的统统放下,为自己的心灵和手脚松绑,明白自己想要的,然后去做适合的事情。静坐的妙用,就是在匆忙赶路的中途,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时间,让我们从疲惫中解脱,从混乱中得到有序,从迷茫中找到方向,从困惑中得到开悟。

慧海和尚独坐寺内多日,日日郁闷不语。

师父见状并不言语,挑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携弟子走出寺门。

门外是一片大好的春光,天地之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慧海和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安详打坐于半山坡上。

慧海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只能困惑地跟师父坐在地上。过了一个上午,师父才起身,依旧不说一句话,打个手势,把慧海领回寺内。

快到寺门时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慧海关在寺外。慧海不明白师父的意思,独自坐于门前,纳闷不语。

天色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变得不明朗起来。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慧海的名字。

师父问:“外边怎么样?”

“全黑了。” 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边的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慧海顿悟:沉浸在烦闷中,视线会被烦恼遮挡,看不见身旁大好的春光,然而,清风绿野却一直都在,只是人们对此视而不见罢了。心中装满各种纷杂的考虑与得失,自然无法闻到花香。只有身处安静的境界中,一切才可寻,我们不必有模有样地静坐,果真去静坐,也不是本焕长老开示平常人的本意,那就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间。

安静是心灵的平静,让人在嘈杂浮华中找到自己的心灵空间。安静并不是一种懒散、没有生气的状态,而是一种清澈空灵的心灵之境。一旦我们懂得放慢脚步,为自己寻找一方安静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难时重新找回幸福的感觉,也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勤奋、努力地工作,但是脾气暴躁,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混乱不堪。他们无法欣赏美好的事物,只顾匆匆赶路,却忘了欣赏路边的风景,从而破坏了自己本该拥有的幸福。

真正能享受平和宁静的人,是离自我最近、离幸福最近的人。在当今这个忙碌的社会里,人们会因各种各样的事情而狂躁不安,会因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化而情绪波动,会因焦虑和多疑而饱受煎熬。只有那些明智的人,才会掌控并引领自己朝他原本需求的方向走去。

无论我们在哪里,在做什么,要往哪里去,都应记住:在生活的沙漠中,总会有一片绿洲等待我们去发现,总会有一些花朵在为我们绽放。不妨偶尔放慢脚步,好好欣赏周围的风景,很多时候,幸福只是躲在安静背后的一道风景,等待着我们将一切纷乱沉淀下来,去除心灵的阴霾之后,用心去寻找,去发现。

心境澄明,不再胡思乱想

《本焕长老开示集》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用功的时候,参究的一方面,一天到晚地行,好好地参一会就能到家。如果你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参,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那不是用功,那叫空过光阴。”

他的意思是说,想得越多,头脑越乱,思绪纷乱不利于参悟佛法,与其空一个皮囊在那里装模作样地打坐,不如先把乱思、乱想理顺清楚,让自己少想些东西,少求些东西,让自己变得简单些。

诗人曾在诗中写道人因简单而丰富,生活也因简单而充实。一个人若追求复杂而奢侈的生活,苦难就会没有尽头,不仅贪欲无度,烦恼缠身,而且日夜不宁,心无快乐。复杂往往会浪费生命中宝贵的时间;奢侈则极有可能断送美好的人生。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追求、很多憧憬。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有人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一种负担。

这种负担之所以负累人生,是因为我们贪恋名利,贪恋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繁华,会为得到它们而胡思乱想,这些思虑交织在一起,成了一张网,让人不得动弹,僵直难耐。我们总以为人生在世,不尽可能多地得到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却不知道得到越多,心中的想法也就越多。于是我们背负着沉重的“拥有”,疲累而苦恼,却不懂得停下脚步,倾听一下内心的声音。

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无限放大,变成胡思乱想,变成无止境的贪婪,就会在无形中成为欲望的奴隶。其实,世间没有非实现不可的贪婪,也没有什么富贵人生值得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再大的权势,再多的财富,也终有一日会成空,没有什么能够替代内心的清明自在。清明自在不过源自一份心灵的简约,我们需要的不过是最简单的生活。因为简单使人的思维少些转弯,让人顺其自然地听从心的指挥,让我们抓取离我们最近的人或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死而复活。

这件事情传到了当地的寺院里。寺里的一个小和尚听了以后便就去问农民为什么选择救孩子。农民告诉他,他救人时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他身边,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自然的即是简单,能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能抓住的东西,即是一种睿智,这个农民如果进行一番抉择的话,事情的结果会是,洪水袭来,妻子和孩子被卷进旋涡,片刻之间就会失去性命,而这个农民还在山坡上进行抉择妻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人一生中,许多时候并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抉择。抉择很困难,但也很简单,困难在于人们总是把抉择当做抉择,并为每一场抉择附加太多的意义,患得患失;简单在于别去考虑抉择问题,而是遵循生命自然的方式。要像故事中的那个农民一样,不要被多余的考虑束缚身心,想得少些,活得简单些,尝试着在简单间发现生命真正的芳华。

世间的繁华没有尽头,追慕繁华不过是人内心自造的幻影,以为自己得到了它,实际上却还离得很远,我们只不过用自己的整个人生为繁华做了一个注脚。在奢望物质丰足的过程中,人最容易丧失自我,因为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而人的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

想拥有物质不一定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物质,这就好比带着枕头被子出门,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反而更加的累赘。再多的物质也会有不满足的时候,心灵则因为被物质挤压,无处容身。如若回归到简朴的心灵,贫穷也是富有。因为简洁,每每能找到生活的快乐;因为执著,时时能感觉没有虚度每一天。

在有限的生命里,在每一个与自己相处的瞬间,都应该回到最简单的自我,在和素面自我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一心澄明,一心淡然,回到那个一无所得的时刻,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在拥有的同时失掉了简单,失掉了幸福。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热门推荐
  • 良缘错之芙蓉军师

    良缘错之芙蓉军师

    这个女人!一点都不像女人!看似柔弱,却收服了他手下最强悍的战士,与妖柔的闺阁之秀截然不同,这样的人,却吸引住白王花擎苍的视线!身为狙击手的管彤,却莫名穿越到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丫鬟叶芙蓉的身体中。为了解开穿越与身世之谜,叶芙蓉变成了白王的贴身婢女,这个俊朗却多疑的男人,从怀疑到倾心,似乎久远却也顺理成章。那些携手倾心,那些生死相随,在阴谋与鲜血中,随着惊雷炸响戛然而止!——跨过了时间和空间,他们,还能否再次携手?
  • 嫡妻风华:纨绔世子倾城妃

    嫡妻风华:纨绔世子倾城妃

    洞房花烛夜,新房之内,弃夫子时她傲然而立,“这便是你的欲擒故纵之计?京城第一美女,但却气势十足,竟如此轻浮放荡,立个牌位摆案头,恬不知耻。日后早晚三炷香供奉。”她淡然瞥目,喜堂之上,风华天成:“世子爷未免太高看自己,“拿下去宰了,对你,声势温软,还不至于用上三十六计。大婚当日,他弃她如敝屣,他以公鸡拜堂,意在羞辱。”,【已完结】养夫千日。”
  • 满苑百花只为君

    满苑百花只为君

    好不容易拐个金主,给姐长眠不起了!巴巴交个姐妹,偏偏到姐就是一只狐狸!人家穿越不是神宠就法器,给姐背后捅刀子了!偏偏到姐就是法力全无!你说这是命?姐姐我就偏偏不信命!涅磐重生,惩贱女,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小姐,诛邪魔,看姐如何玩转三界六道!
  • 吴版倚天之长相守

    吴版倚天之长相守

    自小我就爱倚天屠龙记里赵敏与张无忌的爱情,那时只觉女子当做赵敏,而一生良人应寻无忌。长大后看了原著,陆陆续续看了九版倚天,终是只爱这一版。夜深人静,感念无忌敏敏的爱情,亦为儿时懵懂不知愁的痴意作个纪念,写下这个同人后续,愿与一起喜欢的吴迷一起分享。那时的无忌,给了我对于爱情最初最美好的向往。今亦是。
  • 高血脂食疗菜谱

    高血脂食疗菜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高血脂患者的食序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昧俱全。《高血脂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于高血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带着宝贝嫁豪门

    带着宝贝嫁豪门

    “嘀铃铃……嘀铃铃……”午夜电话再一起的响起。程晨立马接起,就怕吵醒了在熟睡中的女儿。午夜凶铃也不过如此,只要是丈夫不在家的夜晚,家里的座机总会准点响起。好像就是从一个月前开始的。接起,“啊……啊!”又是如此劲爆的又销魂的声音,还夹杂着男人粗重的喘息声。这样的电话,快要将程晨给折磨疯了。不是没有想过不去接这个电话,甚至她将电话……
  • 长乐未央

    长乐未央

    卫国国破,自城楼陨落的不仅是一国公主的非如此不可,更带走了两代君王的痴狂权谋与利用,女色与复国,诱惑与仇恨她游走于两代君王之间,却不知情归何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宇宙的摄像机在白云深处,它白天对着我们,夜晚也对着我们,哪怕我们噤声,熄灭了灯,变得漆黑一团。也能准确地把我们记录下来。宇宙之心,大过所有的心。但这颗巨大的心时刻都眷顾着最弱小的心。仙女与天使是一对姐妹。当所有姐妹都安静下来,我只想歌唱,哪怕没有一个字可以唱给她们听,我也想歌唱。如果我努力到最后,会不会像一棵开花的哑木?事物因饥饿而存在。生命因饥饿而充满渴望。往饥饿中活着,这样的灵魂是轻盈的,适合与万物和睦相处。是饥饿使精神得以更新和延续。这一切就像往说:真正的言说之力——是无声,是对一切饥饿之源的真诚和无私的爱。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