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700000022

第22章 此生虽短意绵绵——仓央嘉措生活放荡之谜 (2)

如果十三世达赖喇嘛真的凭吊益西嘉措的囚禁地,他岂不是在推翻自己的谱系?中央政府、格鲁派和藏族人民都认为仓央嘉措是真六世,至此已经二百年了,他去凭吊一个假的,岂不是说自己也是“假达赖”?所以,如果十三世达赖喇嘛凭吊,也只能凭吊仓央嘉措的遗迹;如果是益西嘉措的,他看都不会看,何谈凭吊?即使遛达到这儿看一看,念21天的经怎么解释?既然十三世达赖喇嘛主观上根本不可能凭吊益西嘉措的遗迹;那么,这种字面分析又有什么用呢?

好笑的是,按照这个思路分析下去,只能证明藏文版《十三世达赖喇嘛传》中的记载,被囚禁的肯定是仓央嘉措,那么,用这个结论反驳“五台山囚禁说”,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死亡说,这是见于正史记载的观点。

但它是否是历史的真相呢?

首先我们来看“死亡说”的第三种——自杀说。这是可信度比较低的说法,其疑点在于,仓央嘉措有没有自杀的动机和可能?事实上,他没有自杀的必要,无论是康熙皇帝还是拉藏汗,只是说他有过失,是“假达赖”,尚没有议罪。况且,在藏族人的观念和生活习俗中,是不赞成自杀的。

同时,他也没有自杀的可能,如果拉藏汗真想将他押送到北京,怎么可能不派人严加看管?哪里有条件自杀呢?

那么,“自杀说”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呢?无外乎是青海湖地方的一个民俗活动:当地的藏族同胞有每年向湖中抛食物的民俗,据说流行了三百年,用来纪念仓央嘉措,并传说仓央嘉措“自溺”于湖中。

这显然是藏族版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可汉族地区端午节包粽子抛入江中的习俗,就一定说明屈原是投江自溺的吗?目前学术界对屈原的死因和死亡方式有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几乎完全推翻了“端午习俗说”成立的可能性。“屈原自溺说”的根据无非是他的《怀沙》诗一首,是典型的以诗歌作品推测出人物生平的事例。可笑的是,既然仅凭一首诗不能证明屈原自溺,怎么就凭仓央嘉措的诗说他有情人呢?既然端午习俗不是屈原自溺的证据,凭什么青海湖投食就一定是为了纪念溺水而亡的仓央嘉措呢?

“自溺说”明显是民间心理揣摩出来的产物。况且,这一说法也没有充分的文献资料记载,就连青海湖投食的民俗,除了当地有此民风,外界也不见记载。

那么这个民俗是怎么形成的呢?很可能跟“死亡说”的另一种说法“病逝说”有关。因为在这个说法中,仓央嘉措病逝后,和硕特蒙古人将他的尸骸抛弃掉了,也许这使得青海湖畔的人民认为扔在了湖里,因此每年往湖中投食物祭奠。这大概就是青海湖投食民俗的来源。

所以,“自杀说”很可能是“病逝说”的民间演绎版本。当地群众怀着某种特殊的心理和情感,不接受他英年病逝的事实,由“抛尸”这一细节出发,创作出更为悲壮的死亡方式,以烘托典型人物的典型悲剧色彩,这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病逝说”。

然而,又很有可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先是谋害,之后在上报中央政府时以病逝为由开脱罪责,或者谋害在先,但后世为了给某些人文过饰非,故意篡改历史档案,伪造了病逝的理由。那么,“谋害说”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

当代有一些持“谋害说”的学者,国外研究者也曾撰文提及“谋害说”。比如,罗马大学的东亚历史研究专家伯戴煦(Luciano Petech)著作《十八世纪前期的中原和西藏》中记载,“(仓央嘉措)于1706年11月14日死于公噶瑙湖附近。虽然按意大利传教士的说法,传闻他是被谋害的,但汉、藏的官方记载都说他死于疾病,而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它的真实性”。

从这段记载看,国外学者认为“谋害说”是个传言,并没有什么证据证实,虽然它是意大利传教士说的,但该国的藏学专家、国外藏学研究公认的泰斗杜齐(Tucci,1894年~1984年)在《西藏中世纪史》中只简单地说,“在黑河附近,仓央嘉措丧命”,看起来同是意大利人,他也未必认同“谋害说”。

那么,谋害有没有可能呢?

答案是:有可能,但很难。

有可能,是基于拉藏汗的心理出发,他一定是想除仓央嘉措而后快、并拥立代表自己利益的益西嘉措。据传,益西嘉措是他的儿子。

但是,想法可以有,但行动起来很不现实。首先,拉藏汗是打着将仓央嘉措“押解京师”的旗号的,半道弄死了算怎么回事?那又如何交待?其次,他应该是坚信,仓央嘉措送到京城就必死无疑,那么现在何必心急?这么急着下手自己岂不是被动?第三,虽然仓央嘉措名义上被“打倒”,但是,拉藏汗是和硕特蒙古人,蒙古人早已服膺藏传佛教,尤其和硕特部更是坚定的信徒,就算拉藏汗有这个心,手下人谁来下这个刀?

从现存史料上来看,“谋害说”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即使是国内学者也都是像伯戴煦的行文一样,猜测性的语气比较多。如此,“死亡说”只剩下“病逝说”这一种观点了。

“病逝说”观点有很坚实的史料证据,这就是《清圣祖实录》:“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庚戌,理藩院题:‘驻扎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报称: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假达赖喇嘛行事悖乱,今既在途病故,应行文将其尸骸抛弃。’从之。”类似的记载也出现在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三日的《起居注》中。

此外,民国时期洪涤尘著《西藏史地大纲》中说,“假达赖行至青海,病死,时年二十五岁,康熙四十六年也”。(这里说的“二十五岁”是虚岁)

我国藏学学科的创建者之一的王辅仁与索文清合著的《藏族史要》中也持此观点,“公元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仓央嘉措在解送途中,病死在青海湖畔”。

以上是近代、现代、当代三个历史时期中“病逝说”的代表。至于他患了何种病,有学者认为是水肿病。

可是“病死说”显然又是有疑点的。当时,康熙皇帝已经派护军统领席柱、学士舒兰为使入藏,一方面是封拉藏汗为“翊法恭顺汗”,另一方面便是押送仓央嘉措入京。拉藏汗先是不肯,后来又主动押送。可是,将仓央嘉措的“死讯”上报朝廷的人,却是驻扎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为什么朝廷钦差不报告?他们的奏折在哪里呢?

此外,尸骸的处理也耐人寻味。史料上记载是“弃尸”,即使仓央嘉措此时被认定为“假达赖”,但这么大的政治问题,如此处理不显得过于草率吗?这不是明显要造成“死无对证”的情形吗?难道康熙皇帝对此没有一点疑心?

疑心是应该有的。早在这年的十月,康熙皇帝派席柱去西藏押解仓央嘉措入京时,朝廷上就有反对意见,皇太子和很多大臣问,把一个假达赖弄来干什么?康熙解释,这是因为仓央嘉措虽然是“假达赖”,但是毕竟有这个名号,“众蒙古皆服之”,因此,他怕准噶尔部将他弄去,那样一来,准噶尔部就可以号令整个西部,“如归策旺阿拉布坦,则事有难焉者矣”。这个策旺阿拉布坦就是噶尔丹的侄子、此时准噶尔势力的首领(台吉)。事实证明,康熙皇帝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后来准噶尔方面果真要迎请仓央嘉措前去。

如此看来,康熙皇帝对仓央嘉措的处理是非常周密、并且还比较有前瞻性预见的。而如果他“病故”,既没见到尸首骨灰,也没见到钦差的奏报,事后更没有追查,难道他真就相信仓央嘉措死后抛尸了?

这岂不令人疑心?

以上关于“死亡说”的证据,还有一项正史史料从未涉及,那就是《清史稿》。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在《清史稿·列传·藩部(八)西藏》一节中只说,“因奏废桑杰所立达赖,诏送京师。行至青海道,死,依其俗,行事悖乱者抛弃尸骸。卒年二十五。时康熙四十六年”。

这就是说,《清史稿》只说其“死”,死因却不明说。为什么不沿革《圣祖实录》的记载明确地说“病逝”呢?《清史稿》编纂的时候,世上已经流传着仓央嘉措死亡时间及死因的种种说法,会不会是编纂者受到了什么民间影响呢?

这一民间影响,很有可能就是“遁去说”。这一说法虽不见于正史,但野史、传闻比较丰富,甚至有人见过实物证据,由此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

如果我们的考证之旅再周密、谨慎一些,还会发现更为复杂的情况。在前面我们分析“病逝说”和“谋害说”的关系时提出,有可能发生谋害在前、伪说病逝在后的情况,而实际上,也完全可以遁去在前、同样以病逝为由交差了事。

也就是说,在青海湖畔,无论是仓央嘉措自己逃跑的“失踪说”、蒙古人恳请他逃跑的“放行说”,还是其他政治势力将他接走的“营救说”,其结果都是以仓央嘉措病逝、抛尸为结论上奏朝廷,匆匆结案。所以正史记载他“病逝”了,而真相很可能是“遁去”了,两种说法是完全可以并列出现的,并不意味着否定正史记载。

那么,以上三种“遁去”的方法,哪一种更有可能呢?

“失踪说”明显有神话色彩和附会痕迹。此种说法认为,仓央嘉措是用“大法力”从刑具中脱身,之后飘然而去。后来他又使用过好多次“大法力”。比如给人救命、降伏魔障等。民间流传比较广的是“拘狼”的故事,话说他云游到阿拉善,以为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放的羊被狼吃了,主人大怒,要惩罚他。仓央嘉措不认罚,于是一声口哨将狼招来,对主人说:“你的羊是它吃的,你和它理论理论吧。”见到此等“大法力”,蒙古人才知道这就是达赖活佛。

很明显,这太过神奇了,是一种对有传奇色彩的人做传记时常用的笔法。不过,“失踪说”本身倒也未必没有可能,但是,别相信他施展了什么“大法力”,要是真有神通他也不会被捉住了。如果此说成立,他只不过是趁人不备逃走的。

逃走,这有可能吗?

有可能,但很难。

第一,他是被押赴京师的,看管一定极为严密,更有史料说格鲁派僧兵曾三次营救但都告失败,蒙古大军必定层层设防,一个二十多岁又没练过武功的人跑得出来吗?第二,往哪儿跑?回拉萨只不过面临第二次被捉,而且肯定又要刀兵相见,而跑到别的地方就那么安全吗?正如不存在自杀的理由一样,他同样没有逃跑的必要。

反对“遁去说”的学者提出意见:以当时的严冬天气,在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上,在远离家乡、举目无亲的荒滩野岭中,逃出去岂不是找死?如果要逃,最好的地点应该在甘肃或者蒙古地区。

这是基于常识上的推理,但是,却忽视了另两种可能——“放行”和“营救”。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跑出去也是死”“没到跑的时机”而根本否定“遁去说”,如果真的“放行”,那么,也就存在蒙古人送给他足够的衣食的可能性,至少,被“放行”的仓央嘉措是可以讲一讲条件的:既然“放行”,必然是拉藏汗方面遇到了不得不放的难题,此时的仓央嘉措应该清楚,走是可以的,但怎么走、怎么保证自己走得安全,他是有说话的主动权的。另外,如果真的有其他政治势力“营救”,他也不至于冻饿而死。

如果“放行说”成立,那么,拉藏汗为什么要放、而且必须放呢?放了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如果“营救说”成立,那么,是谁将仓央嘉措接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接走的呢?

于是,关于仓央嘉措身后行踪的最大谜案,渐渐浮出水面。

“营救说”,记载在蒙文的《哲卜尊丹巴传》中,但要说明的是,这种“营救”并不是格鲁派僧兵三次武力救援那种军事行动,而是在几方政治势力达成政治交易后,将仓央嘉措“接走”了。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蒙文材料中,没有充足的证据,而且,它本身也不太可能。

因为“营救说”的最终落脚点还是“阿拉善”,而它的产生背景、发生条件、事后情节等都与“放行说”差不多,所以,了解了“放行说”,“营救说”也就基本上真相大白了。

持“放行说”的正史主要是法尊大师的著作《西藏民族政教史》,其中说,1706年桑杰嘉措遇害身死以后,“康熙命钦使到藏调查办理,拉藏(汗)复以种种杂言毁谤,钦使无可奈何,乃迎大师晋京请旨,行至青海地界时,皇上降旨责钦使办理不善,钦使进退维难之时,大师乃弃舍名位,决然遁去……尔时钦差只好呈报圆寂,一场公案乃告结束”。

法尊(1902~1980年),俗姓温,法名妙贵,字法尊,是现代著名佛学家、卓越的翻译家,也是少见的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汉族僧人,正是他第一个把藏传佛教的显密理论系统地介绍到汉地的。他的《西藏民族政教史》著于民国时期,是为汉族佛教徒撰写的第一部介绍藏传佛教历史的专著。

法尊大师的观点是现代“放行说”的代表,但他所述的这段文字漏洞颇多:

其一,整个事件原委与正史记载有些许不同。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他是国民党陈诚将军的长孙。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MBA,曾为麦肯锡资深顾问。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经出家为僧三年,在禅宗、汉传佛法、藏传佛法中找寻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尔,追随近百位高僧活佛学习。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坦诚写下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希望“让认真寻找心性的朋友们,不必走弯路。 在这本不一样的自传里,陈宇廷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半生经历:在台湾的少年时光,在美国求学的生活,在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工作的岁月,出家求法的经历,和格莱美音乐家央金拉姆的传奇婚姻。
热门推荐
  • 百度宅男当崇祯

    百度宅男当崇祯

    百度在手,天下我有。 二十一世纪的宅男杨改革,穿越时空,附身崇祯,开始皇帝的生涯。 梦回百度,搜寻自己需要的东西,脚踏野猪皮,拳打李自成,踹翻明朝士大夫精英。 实现一个宅男心目中的大明帝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心灵10游戏:给你的心灵整整容

    心灵10游戏:给你的心灵整整容

    书中每一个游戏和故事,都让人的人生感动,本书内含十个游戏,让人的生命升华。即“给心灵整整容”、“没有一种草不是花”、“金钱买不来快乐”、“换一种心情去生活”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社会交往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社会交往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取材于人们所从事的社交活动的方方面面,范围广、实用性强。共包括7个部分:社交惯用语、家庭交往、社会生活、电话交往、商务交往、出行交往和社交语气。希望该书对具有中低层次英语水平的读者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有所帮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夫不教妻之过

    夫不教妻之过

    她,阎猫儿,职业婚托。高文凭,高智商,姿色过人,游走在渴盼第二春的老男人之间,以结婚为诱饵,骗取财富,逍遥挥霍,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惬意生活。家族渊源是身为老白脸的老爸,当然,老爸并不是生来就老,只是一直从小白脸做到老白脸而已。所以,在一色牟利这一行当里,她是根正苗红,理直气壮。当玉帝被王母耳提面命的时候,他对阎猫儿既羡慕又嫉妒,于是决定以一场空难解决了她。可惜,他没料到,此女背景很,非常,特别的不一般。这是一个色女向超级色女转变的故事,她主宰江湖,混迹官场,豢养美男三千,收服世间痴男暴男美男权男,与神仙对话,同鬼怪笑谈,乐时笑天下,疯时捅破天,悲时独隐藏,痛时舔舐伤!她是一个传奇,所以充满故事,而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每一个男人,都是她身上不可拆卸的肋骨!~~~~~~~~~~~可爱分隔了秀~~~~~~~~~~~~为了保命,为了不受折磨,阎猫儿该如何自处呢?她又如何在这陌生的环镜中达成理想,完成多年的夙愿呢?!这个妖孽般的美男又跟她有何种恩怨呢?凌千夜——阎罗庄的管家,从小出生便像妖怪,被世人唾弃,被父母嫌弃。阎罗女猫儿保护了他,并说他是阎罗王最尊贵的客人,在他长大之后,猫儿第一眼见到他,便要了他。灵儿——猫儿的通房男侍,温柔体贴,一心一意伺候猫儿,对其他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独孤海——曾经的皇帝,现在的采花大盗。被猫儿弄得身败名裂,世人宁愿他死了,也不愿意承认他活着。他虽然采遍无数花,但依然无法彻底将猫儿放下。独孤拓——现在皇帝,他从小跟在猫儿身边,后来被猫儿一手推向了皇位,替代了独孤海,他身在其位,却日夜承受着痛苦。但渐渐被权力迷失了自己,不愿意再做任何人的傀儡。紫月——灵狐祖师,沉睡了三千年醒来,以前没被猫儿那妖媚的娘迷倒,却栽在了猫儿的手中,在感慨之余,心中却甜蜜的紧,甘心做她身边一个男妾。伊期爱——来自天界,拥有最纯阳的灵魂,从小便跟猫儿订了亲,只因为猫儿需要他的‘滋润’,不然就会变成白痴……他自称第一夫君,脾气暴燥,还有个表姐‘情人’,而且还是个大肚子的。艾经亦——俊美潇洒的神医,风流多情,拥有二百多个小妾的他,注定无法与猫儿在一起,心想他已练得够强大,却不料遇到她,依然不堪一击。韦星隐——暴燥的小处男,猫儿不小心中了药之后跟他发生XXOO之后,他便死赖着猫儿,要做她的夫君。
  • 嚣张女捕悲催王

    嚣张女捕悲催王

    看看女主的性格设定.他能不悲催么?文艺简介:她,她的少女时代就只有三样最重要的东西罢了——从小养到大的瞎眼老猫花狐狸,巧手扬鞭黄衫俏,垂髻低首弄红颊。至于悲催嘛。(汗)他,她独享了来自同僚弟兄们的各种特权与优待。这可不是苦大仇深的帅哥远离争权斗位再伺机翻盘神马这么有节操的故事情节,普通简介:洛依的人生简单又嚣张。比如来月事的时候可以抱着温水躺在值班房里四仰八叉得偷懒,文谦君子语不声,胸怀有涯思无涯。简单是因为,而是看在皇帝弟弟对自己这么信任又有爱的份上,兄弟齐心,还有一位一直被人弄错性别的瘸腿老爹洛青柳。他与她相遇,一心暗恋着的面瘫捕头肖云边,笑语逢柳絮而嫣然。隐身江湖做来无影去无踪的侠事刺激又欢乐。他与她相知,欢声比余音而绕梁。哎呦喂,自然是因为男主总要碰上我们女主的啦!他与她相爱,作为醍醐镇上唯一女捕快,同心结结起万丈缘。再比如校场训练的时候她可以踢别人的裆部别人却不能打她的胸部。他与她相守(太酸了,写不下去了。)嚣张是因为,一朝一野稳携江山~二逼简介:配备萝莉属性的软妹偶尔变身女王装装逼。方南逸的人生得意又悲催。得意源于身为礼亲王的他坐拥了高富帅的优越又不用像当朝皇帝那么殚精竭虑身不由己。做梦都想腹黑却总被黑的骚年其实有一颗大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