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7400000003

第3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2)

我们认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是由不同的层面构成的,原创性的理论观念当然重要,但在中国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借用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如果说创新是金字塔,那么金字塔也是需要许多具体的砖与石作为其庞大基座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要得到发展,只有几个人振臂高呼,是不可能大功告成的,它需要一支能够从事比较文学各个方向研究的队伍,更需要了解与支持比较文学研究的爱好者甚至普通的读者。对于国外比较文学及其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即使完全没有创新,也是可以发挥其普及比较文学理论与知识的作用的,这种层次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对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也是有贡献的。这是我们首先要强调指出的一点。

二、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上升模式”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上升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界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术倾向,主要是指那些注重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要求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学者,所从事的比较文学理论宏观研究,如“跨文化研究”、“跨文明研究”、“中西异质话语比较研究”等,由于其学术影响很大,的确体现出一种值得关注的研究模式。中国本来是一个后发展国家,当西方的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了一百年,并产生了巨大学术影响之后,中国学者才开始发现比较文学的确具有非常广阔的天地;但是,由于在中国的传统学术史上,既缺少自己的比较文学理论观念,也缺少自己独立的、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因而要真正从事西方学者那样的比较文学研究,并取得巨大的成果,谈何容易;同时,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与影响,中国学者在分析西方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的时候,发现中国的传统文论话语往往失去了适用性;中国学者在从事中国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研究的时候,也发现西方文化话语本身与运用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国学者从一开始就深切地感到,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学理论与文学话语方式,包括与西方并不一样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比较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中国学者简直不能与西方学者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于是许多中国学者产生了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强烈愿望。这正是中国学者要建构自己的理论观念、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的心理动因。事实也确是如此,中国学者只有建立自己的学派,形成比较文学研究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集体力量,才能有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国际声誉与国际地位。9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学者面对已经建立起国际声誉的国外三大比较文学学派,只有像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学者那样,勇于挑战现有的比较文学国际秩序,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学派。正是在这样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下,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才提出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设想,并进一步研究西方三大比较文学学派建立的过程与经验,提出了许多有关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有的比较具有学理性,有的则流于一种学术空想,直到今天,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还处于摸索之中。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上升模式却已经形成,并引起了外国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与兴趣。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上升模式”的形成,是有其现实与历史原因的。

其主要表现有这样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中国学派的建立与提倡。三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中外文学与文化》等杂志发表了大量关于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言文章,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提倡学派最力的可能要算曹顺庆先生和刘介民先生,正是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强烈的使命感与民族自尊心;那种总想建立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的热情,那种以中国比较文学学者代表自居的自信力,那种勇于提出自己的比较文学理论主张的气度,的确是令人深为钦佩的。第二个层面是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研究,即中国式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主要体现在曹顺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学》、刘介民的《中国比较诗学》等著作中。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本身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质疑,只是建设的方式与途径存在争议:西方各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虽然是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但也并不是没有学者的积极提倡与努力建设,理论研究本身就可以包括学科发展所存在与需要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学者建立自己的学派,就必须研究自己的学科理论问题,并争取自己的学科理论不同于西方各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因此它是作为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建立的具体方式与途径而存在的。第三个层面是对一些比较文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如比较文学形象学、比较文学译介学、比较文学文化学、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主题学等,都有一系列的论著出版。这些研究是作为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某一个方面而存在的,从总体而言,世界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是来自法国和美国,有的已经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科,因此谢天振先生从事比较文学的译介学、孟华先生从事比较文学的形象学、刘介民先生从事比较文学的比较诗学研究,是有其原因与价值的。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上升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宏观化、理论化、体系化、空洞化。所谓“宏观化”,是指研究者往往采取一种开阔的视野,讨论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种、一种文化作为背景与生存形式文学之特征及其种种现象;同时,研究者往往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或者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高度来讨论相关的问题;研究者所运用的方法,也是一种宏观的整体把握的方法,而绝对不是一种微观的“元子论”层面的方法。这种宏观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线条式的、照相式的,缺少对一个点的集中开掘那样的深度。所谓“理论化”,是指一些比较文学研究者往往以进行理论探讨的面目出现,基本上不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不太注重对历史事实的原始把握,既不想考证、也不想对某些作家作品做出认真的欣赏,只注重于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式,以追求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对某些理论做出预测,虽然也会描述一种现象,但在对于现象进行分析的背后还是要提出某种大而化之的理论。因此,这种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基本上是限于一种理论问题,即观念的问题、方法的问题,它当然不太注重对作家与作品本身的研究。所谓“体系化”,是指一些比较文学研究者总是热衷于建立一种理论体系,追求建立一种理论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参照西方的已经成功的经验,建立的途径是一种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建立的目标是指导比较文学的实践。当然,他们也许会牵涉到中外历史上的一些现象,也会有一些材料的引述,但那些材料与观点都不能得到确证。他们提出的理论往往非常重大,即注重自身体系的完备,既有理论的基础也有理论的观念与方法,既有哲学的背景也有文化的支撑,表面看起来并没有实质性的漏洞。所谓“空洞化”,是指一些比较文学研究者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去做历史的考证与探讨,也没有对文学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常常从理论的概括到理论的表述,从理论的抽象到抽象的理论,这样构建起来的理论往往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也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些年来中国的西方文论研究,往往体现出这种倾向;中国自身的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基本上如此。比较文学学者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同时也从西方比较文学史上的学派建立得到启示,往往也就跟着要如此地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于是使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形成了很大的气势,但却是一种比较空洞的理论形态。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上升模式”,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深刻的时代根源与历史背景。它来自外国的传统,同时也有着自我学科建设的本质要求。我们虽然不能完全认同这种运行模式,但也不能不认识到这种模式也有其历史的进步意义,这就是:它能够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比较文学,让更多的以前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加入到比较文学学科队伍中来,使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的队伍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得到极大的扩充,这有利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设。至少,这种模式的选择能够让更多的学者以比较辩证的眼光来观察与探讨中外文学现象,以利于更清楚地认识中外文学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因此,对这种在中国引起广泛影响的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运行模式,我们要辩证地认识,不能用极端的言行予以简单地否定。

三、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下潜模式”

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中,同时还存在第三种模式,即“下潜模式”。

所谓“下潜模式”,是指一些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既不想从外国平行地移动一些理论与方法介绍给中国,也不想从事只有宏观视野的理论研究,他们一般不热衷于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建立中国学派的宏大意愿,他们至少从表面上看没有与外国学者进行平等对话,并与之进行文化抗衡的学术目标;他们往往只是从小处着眼,一个作品、一个作家、一个流派、一个思潮地进行分析与研究,只有在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考察的基础上,才敢于做一些重要的理论课题。这种选择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学者常常注重的,而最近三十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由于受到外国比较文学学派的影响与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不像上述四个学科的学者有那样多的人来进行这种选择。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更为精细的、扎实的、基础性的研究,正是这些学者多年来默默无闻的努力,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才真正完整与独立地建立起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之所以有今天,与他们的选择及努力是分不开的。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下潜模式”,是由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者吴宓先生、范存忠先生、钱钟书先生等建立起来的,并在十多年的历史时间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范存忠先生在博士论文《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题材》中,不仅勾勒了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交往的历史,并且重点对英国作家珀西译的《好逑传》、哥尔斯密的《世界公民》、哈切特的《中国孤儿》等进行了个案研究,其学术见解非常独到与深刻。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和《谈艺录》等著作中,将中国古代与西方古典文学作品与文论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找共同的文心与诗心为目标,为建立中西比较诗学作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之后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但到了80年代则有了极大的发展,因此,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不仅有“平行模式”与“上升模式”,也有一些“下潜模式”的典型个案,如王锦厚先生的《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乐黛云先生的《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龙泉明先生的《中国新诗流变论》。(王锦厚:《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乐黛云:《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下潜模式”的研究,相对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需要来说,始终是不够充分、丰满与扎实的。

中国学者所进行的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下潜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乐土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收入了庐隐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其中散文《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茅盾语)。《海滨故人》写女性爱情的赤诚和破灭,写下了女性独立人格的执著追求。
  •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宇宙的摄像机在白云深处,它白天对着我们,夜晚也对着我们,哪怕我们噤声,熄灭了灯,变得漆黑一团。也能准确地把我们记录下来。宇宙之心,大过所有的心。但这颗巨大的心时刻都眷顾着最弱小的心。仙女与天使是一对姐妹。当所有姐妹都安静下来,我只想歌唱,哪怕没有一个字可以唱给她们听,我也想歌唱。如果我努力到最后,会不会像一棵开花的哑木?事物因饥饿而存在。生命因饥饿而充满渴望。往饥饿中活着,这样的灵魂是轻盈的,适合与万物和睦相处。是饥饿使精神得以更新和延续。这一切就像往说:真正的言说之力——是无声,是对一切饥饿之源的真诚和无私的爱。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热门推荐
  • 恋爱课上的小动作

    恋爱课上的小动作

    讲述了暗恋滋味酸酸涩涩,怎样不着痕迹让他注意你?怎么做让他先开口约你?男生女生的恋爱事,好女孩应该懂;什么时候他在劈腿?什么样的男生注定不会成功?为什么他不会和你结婚?男生女生的恋爱事,好女孩必须懂;看着对方的嘴唇说话;走路比对方慢1/4步;只用1.5秒凝视对方;多穿有绑带设计的衣服……简单小动作却有超强“杀伤力”,好女孩知不知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极品娇农妇

    极品娇农妇

    “绣绣,我很乐意伺候你当你的专属小倌!”某美男颀长的身姿翩跹的走来,他笑着轻摇着手中的纸扇,暧昧的说道“滚,老实的相公平步青云。大白天胡说什么?”某女闻言,现代白富美穿越成为古代懒惰农妇阿绣。阿绣有个老实的相公,可是被官府抓去当兵打仗了。家里还有一个疼爱一双小姑子的婆婆。家徒四壁,每顿吃青草野菜,日子过的真苦逼!且大嫂和二嫂还来时不时的刁难,母亲姜氏风韵犹存还想给她找后爹,突然有一日,小脸倏然飞上两朵红云…◆◇◆◇◆◇◆◇◆推荐雪儿完结v文《随身空间之农妇大小姐》链接:,帅气的荣归故里了,只是…他的出现给了阿绣一个惊天大霹雳!尼玛?相公要休她?以前胡乱救的美男们还来捣乱,这日子还怎么过?且看现代白富美如何在古代当农妇发家致富斗小人,觅真爱!此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亲们跳坑。某精彩片段:“婶婶,门外那个叔叔好漂亮,你若是改嫁就选他吧,我支持你哦!”某小孩开心的咬着糖葫芦说道。“笨!男人漂亮有什么用?又不能当糖葫芦吃!”某女微笑着抚摸着隆起的腹部,抬手敲了小孩子额头上一个爆栗,磨牙道。“婶婶,你上回还说男人漂亮可以当小倌伺候女人的,怎么…啊…痛啊…婶婶!”某小孩的粉嫩小脸立马被某女揉捏了一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女扮男装闯江湖

    女扮男装闯江湖

    天下第一公子,女扮男装。******江湖传言,风华绝代,才貌双全。然,传言公子不恋凡尘,无事入眼。***
  • 天价前妻

    天价前妻

    嫁入豪门?母凭子贵?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男人,身为自己孩子父亲的他,竟然如此的狠绝冷酷,一切不过是一个无情的骗局而已,他需要的是她孩子的脐带血,然后去救自己深爱的女人,而她竟然那么傻的走入了他温柔的婚约陷阱里,被伤的体无完肤,鲜血淋漓。手术室里,他冷酷的让医生取走了脐带血,不理会手术台上,生死线上徘徊的母子,只留下冰冷的背影。七年之后。机场,一个清瘦的身影和一个酷酷面容的小男孩同时走出了机场,阔别七年的城市,终于归来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洪荒之娘娘本纪

    洪荒之娘娘本纪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烟。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洪荒娲皇传——我是女娲我最牛!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