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2900000007

第7章 移居巴黎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马克思

(一)

离开《莱茵报》后,马克思先到荷兰的舅舅家住了一个月,随后返回特利尔。在家中住了几天后,他又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这里距离特利尔城大约50英里。自从威仕特华伦爵士去世后,马克思的未婚妻燕妮和她的母亲就住在这里。

至此,马克思与燕妮已经订婚7年了。1843年6月19日,这对相恋了7年的爱侣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期望与等待,幸福地在克罗茨纳赫燕妮母亲的住宅中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马克思夫妇在燕妮的母亲和弟弟埃德加尔的陪伴下,在富有诗意的莱茵河畔作了蜜月旅行,从克罗茨纳赫到普法尔茨,再到巴登-巴登,最后又回到克罗茨纳赫。那是他们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

从此,燕妮摆脱了贵族家庭的束缚,以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始终坚定地与马克思站在一起,投身于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当中。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

“燕妮·马克思不仅与她的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还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投身在中间。”

马克思获得了燕妮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忠实伙伴和事业上的得力助手,这是他一生中所获得胜利中最辉煌的胜利。马克思和燕妮从此在生活的漫漫长途中携手并肩,相濡以沫。历史就这样既偶然又必然地将一个伟大的男人和一个伟大的女人结合在一起,令他们成为令世人仰慕的一对伟大的夫妻。

短暂的蜜月旅行结束后,马克思夫妇回到克罗茨纳赫住了下来。马克思一边筹划着未来,一边进行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马克思的研究十分广泛,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国家观问题对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是进行历史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马克思也逐渐开始运用唯物主义原则来分析社会,并用这种观点来分析和批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观。之所以选择黑格尔的国家观作为突破口,是因为此时的马克已经有了《莱茵报》工作的经验和感受。

从开始为《莱茵报》投稿到担任主编,马克思一直都在与国家问题打交道。无论是出版自由、教会,还是法律、经济问题上的一些辩论,都涉及到国家问题。

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时,马克思几乎都没有脱离黑格尔的国家观。黑格尔将国家加以神话,看成是理性的代表。在开始的文章中,马克思用这种理想化的国家作为标准来衡量并批判现实中的普鲁士国家。但到后来,他却愈加清晰地感觉到国家其实并不可能是理性和公正的,而是受私人物质利益的左右,国家总是袒护那些富人和统治者的利益。

这种现实的教训与马克思的黑格尔国家观发生了矛盾,而克服这一矛盾就能令马克思在国家观的问题上向前迈出一大步。

正在这时,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革的临时纲要》出版了,马克思及时地研读了这本书,并接受了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原则,对黑格尔的国家观发起冲击。为此,马克思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但可惜未能完稿。

在这本书中,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颠倒思维与存在关系并重新颠倒过来的方法,批判了黑格尔颠倒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结论,即:不是国家决定社会,而是社会决定国家。

此外,马克思还看到了私有财产对政治制度的决定作用,指出私有财产是国家制度的支柱,而且还是国家制度本身。正如后来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结果得出这样一种见解: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锁钥,不应该到被黑格尔描绘成“整个大厦的栋梁”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该到黑格尔所轻蔑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这表明:马克思已经开始克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走出了唯物史观的第一步。

(二)

在克罗茨纳赫度过的整个夏天,是马克思人生和思想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在这期间,为了弄清国家和法律的本质,找出社会发展的原因,他还阅读了马基雅维利、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著作,以及有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等,最终写成了5本笔记,即《克罗茨纳赫笔记》。

在这期间,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分子中的鲁格还保持着联系,并在通信中讨论了有关出版《德法年鉴》杂志的问题。

鲁格比马克思年长16岁,青年时代曾参加过大学生运动,还为此坐过6年牢。但是,他始终没有对自己的命运悲观失望。后来,他获得了哈雷大学讲师的职位,还娶了一位有钱的妻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1838-1841年,鲁格与人合办了一个青年黑格尔派的机关刊物——《哈雷年鉴》。柏林的“博士俱乐部”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哈雷年鉴》的投稿人。后来,因受到书报检查制度的威胁,政府企图查封《哈雷年鉴》,鲁格便将编辑部从哈雷城迁往德累斯顿,并将杂志的名称改为《德国年鉴》。

这时,马克思给鲁格寄去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的稿件,鲁格便就此与马克思商量共同出版杂志。

后来,政府又查封了《德国年鉴》,并且不允许鲁格继续在德国境内出版这类杂志。因此,鲁格便于1843年8月去了法国巴黎。他希望马克思也能到巴黎去,与他一起创办杂志。于是,马克思夫妇便于该年10月离开克罗茨纳赫,移居法国巴黎。

到达巴黎后,马克思夫妇租下一处简朴的房屋住了下来,然后便与鲁格研究创办杂志的事情。由于鲁格患病,所以杂志实际上是由马克思一人主编的。杂志定名为《德法年鉴》,目的是将德国和法国的革命者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反动的统治阶级和讨论革命理论问题。

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杂志就必须在德国和法国的进步著作家中征稿。马克思首先写信给费尔巴哈,请求他写一些批判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的文章。但费尔巴哈此时正忙于其他写作,没有马上同意。

不久,伟大的德国诗人海涅为《德法年鉴》写了几篇诗。海涅也是因受到书报检查制度的迫害而流亡国外的。马克思来到巴黎拜访他时,他已经46岁了,比马克思年长21岁。不过,两人相识后很快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1844年2月,《德法年鉴》出版了一期双月刊,其中有马克思致鲁格的3封书信和《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及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评论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未来”》等。

许多读者都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文章感兴趣。德国无产阶级诗人维尔特甚至专门写信告诉他的兄弟威廉说:

“你最好把它(指《德法年鉴》)找来读一读,因为那上面有出色的文章、作品,要比那已停刊的《哈雷年鉴》上所刊载的最好的东西强胜千倍。”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在读了马克思的文章后,也写信对赫尔岑说:

“我找到了真理,我在神和宗教这两个词里看到黑暗、愚昧、锁链和鞭子。”

可惜的是,《德法年鉴》只出版了一期就停刊了。尽管它才刚刚出生,但它那鲜明的性格也决定了它的命运。普鲁士国王得知这一期刊后,立即命令要用一切手段阻止这份刊物偷运入境,并下令一旦马克思、鲁格、海涅以及其他撰稿人进入普鲁士国境,便立即逮捕。书商们也被警告不得出售该刊,警察还到各家书店去搜索。这样,几百本《德法年鉴》最后统统落到了警察的手中。

而同时,《德法年鉴》的两位主编之间也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因为持民主派观点的鲁格反对在《德法年鉴》上发表具有革命锋芒的文章,他害怕普鲁士政府的恐怖政策,不同意马克思攻击德国封建反动统治者,也不同意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共产主义立场。

(三)

1844年5月1日,马克思和燕妮的大女儿出生了。或许是出于对妻子的深切热爱,马克思赋予了女儿与妻子同样的名字:燕妮。

如同所有初为人父的男人一样,女儿的出生给马克思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也给他每天紧张、繁重的理论研究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不过在女儿出生后不久,为了能给马克思的研究工作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燕妮便带着女儿回到了特利尔老家。

马克思依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理论研究之中。与此同时,他也不断在用手中的笔来同德国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斗争。这时,一家由德国民主流亡者在巴黎创办的《前进报》引起了他的关注。

这家报纸开始时的政治倾向比较温和,后来激进主义者卡尔·贝尔奈斯担任主编后,报纸的民主主义倾向开始变得愈加鲜明。于是,马克思不久后便成为该报的撰稿人。除了马克思之外,鲁格、海涅、海尔维格、巴枯宁、比尔格尔斯等人也都给《前进报》撰稿。

1844年6月,德国爆发了一次震撼世界的大事件: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为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发动了由3000多名工人参加的起义。他们捣毁了机器和工厂主的住宅,烧毁了票据和账簿,还用石块、木棒与前来镇压的军警进行殊死搏斗。

起义一共持续了3天,最终因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而失败了。但究竟该如何对待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事件,《前进报》很快就对这个敏感的问题作出了反应。

鲁格对西里西亚工人的起义持否定态度。他以“普鲁士人”为笔名发表文章,称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是缺乏“政治精神”、“毫无意义”和“徒劳无益”的暴动。他还否定无产阶级所采取的革命行动,认为解决社会问题不应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是政权、国家和普鲁士王朝的使命。

对于鲁格的观点,马克思针锋相对,发表了《评“普鲁士”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对鲁格的观点进行了驳斥,指出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德国工人的政治觉醒。因此,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这次起义,称其一开始就“恰好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起义结束时才做到的事,那就是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它“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它反对私有制社会”。

由此,马克思也得出结论:解决社会问题只能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只有依靠无产阶级起来进行革命,才能推翻私有制和现存的国家政权,而不能像鲁格所说的那样,依靠现存国家制度来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造和消除贫困。

此时的马克思,已经完全以一个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了。

除了为《前进报》撰稿之外,马克思还参加了该报的一些编辑工作。这个报纸对普鲁士反动的封建专制制度作了公开的批判,为此,普鲁士政府要求法国政府对《前进报》采取暴力行动,并要求法国政府将《前进报》的编辑和撰稿人驱逐出巴黎。

法国政府屈服于普鲁士的压力,最终于1845年1月16日下令将马克思和其他几个撰稿人驱逐出法国。马克思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写信通知了鲁格等人。

1845年2月3日,马克思离开法国,迁居布鲁塞尔。而鲁格在收到马克思的通知后,不仅没有离开法国,还马上奔到萨克森公使和法国议员门前,竭力向他们证明自己是个怎样忠实的公民,并向普鲁士政府递交了一份悔过书。在悔过书中,他出卖了许多流亡在巴黎的同志,并将自己的“罪过”全部推到那些“坏透了的年轻人”身上,乞求政府的宽赦。

马克思在巴黎一共居住了一年零3个月。在这期间,他与巴黎的一些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同时也认识了一些工人组织的负责人,并参加了他们的活动。

在这段时间内,马克思在结合巴黎现实的阶级斗争,总结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深入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和哲学之后,逐渐形成了关于消灭私有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关于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新观点,并且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同类推荐
  •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还我河山

    《岳飞传》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最重要的历史小说之一。全书20回,讲述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书中贯穿岳飞一生的主线如拜周侗为师的曲折,大战仇敌的紧张,抗击金兵的智勇,剿灭群盗的恩威并施,都描写得大气简洁,极富传奇色彩;虽然大开大合,然而并不粗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尤其具有人情味。对人物的心理也刻画得细致入微。岳飞的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都写得极其充实。本书主要依据《宋史·岳飞列传》而作;采用旧式武侠小说的笔法,注重故事的布局结构,突出戏剧性与传奇性,充分、恰当地体现了岳飞一代名将的风采,确为一部超好看的岳飞传记。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热门推荐
  • 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本书从性格、识人、管理、说话、办事、销售、做人、两性等多角度介绍了心理学知识,指出了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困惑,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不良心理、心理障碍的防治策略,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心理学自助好书。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

    每每提到90后,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两个字——叛逆!故事的主人公天若,就是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贴有叛逆标签的90后。他以自己上学来表现出的厌学、打架、早恋、去网吧、自动退学等事实,来表达自己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他认为这些严重摧残了他的心灵,他很无奈,他呐喊着……
  • 销售就要会说四种话:好听话、客套话、专业话、巧妙话

    销售就要会说四种话:好听话、客套话、专业话、巧妙话

    不想成为语言大师的业务员不是好业务员。那么好业务员的语言是如何修炼成的呢?所谓“语言技巧”,并非“花言巧语”“巧舌如簧”之类的吹嘘和欺骗,它是指业务人员以诚实而科学的态度,向顾客介绍或解说产品的一种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语言技巧还包括说话方式,即“说什么”和“怎么说”两个方面,是一个人语言积累运用和处理能力的体现。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分别从“好听话”“客套话”和“专业话”“巧妙话”这四个方面来对销售话术加以详细阐述。通过认真阅读本书,可以使业务人员迅速掌握最佳的语言技巧。本书可供所有正在或有志从事销售行业的人士参考阅读。
  • 一学就会做炒菜

    一学就会做炒菜

    《一学就会烹饪丛书》精选了近1500种美食的烹饪方法,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一学就会,是饮食男女应该了解的上选读本。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的男人有回报

    会来事儿的人,能够使难成之事心想事成;能够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能够在商战中左右逢源;能够迅速说服他人,赢得宝贵的合作机会;能够受到上司的重视,深得同事的喜爱、赢得下属的尊重……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通过大量的故事及生活实例来告诉你如何历练“会来事儿”。
  • 随身空间之嫡福晋

    随身空间之嫡福晋

    一个现代平凡的烹饪老师,唯一的兴趣就是美食,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带着随身空间穿越成四爷不喜爱名存势亡的嫡福晋。不喜欢我,求之不得,咱就在自己小院吃香喝辣的,没他什么事!再说受宠有什么好?嫡福晋又有什么好?压根就是炮灰命,嫡福晋这个职业不好做啊!
  • 六界心宠:血染沙

    六界心宠:血染沙

    伴着一声啼哭,屋内原本寂寂无动的纱幔瞬间如舞般的轻扬了起来,故而为刚刚降生的女娃取名,冉纱,梨冉纱。她一出生便被下了批言:梨花飞,冉潇歇,沙如寂,血满天,乃祸水之红颜。难道,右手臂上有一条与生俱来便嵌入皮肉的银色光链,就能断言她是祸水么?难道,左脚踝处有一块现世之时便印着的紫色雕花图,就能定论她是祸水么?她到底是何人,又为何情牵六界?
  •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其实,习惯的养成与从小所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关。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而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坏习惯也生出了许多“新花样”。例如:酗酒和吸烟,在女性和孩子中间已不罕见;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可就是无法戒除。其实,要想彻底戒除坏习惯,也并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