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200000017

第17章 疑问品第三(2)

[1]诸佛菩萨,以爱念给一切众生之心,曰慈悲。显教以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弟子,密教以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化身。《达摩多罗禅经》下:“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中、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瞋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三昧。如是总观犹为瞋恚所缚者,当于上亲修别相慈,次于中亲下亲中人怨家次第修习九品慈心,渐离瞋恚心生爱念与种种乐具。与是乐已,然后于一切众生起法饶益心,修三种慈:广大慈、极远慈、无量慈;舍除瞋碍,住仁爱心。随其所应功德善根,一切佛法皆悉与之。谓与种种法乐修种种慈。先与出家乐,次与禅定正受乐,次与菩提乐,次与寂灭乐。彼修行者,本曾所更及所未更,种种乐具自得他得,清净善根,乃至无上寂灭究竟无为。随其修行意所想念,无量法乐等与众生相现在前。乐想起已,一一观察,以相自证,便得决定。犹如明镜因物像现,慈三昧镜,亦因乐事种种乐相悉现在前。或时修行为瞋恚所乱,作是思惟:我从本来,由是瞋恚多所杀害,兴诸罪逆,入于恶道。于大地狱还受苦毒,或作蜂虿、蜈蚣、毒蛇、恶龙、害鬼、罗刹,如是种种害毒之类,今不除灭,复见烧迫。以是方便,能止瞋恚。又复思惟,骂者受者,彼我无常,须臾不住。二俱过去,恶声已灭后起,二人无故共诤。又今二人,念念即灭,虚妄无实。谁骂谁受?何为颠倒,与空共斗?计我耳根,从虚妄颠倒烦恼业起,彼人舌根,亦复如是。因缘生灭,谁骂谁闻?修行如是思惟时,瞋恚缚解,能修慈心,离垢清净。如佛说:修慈者于四念处,能得决定修习增广,成就无量法门胜妙道果,不复退还。是则三种方便大慈。若已离欲,更修净妙离欲慈心。深心饶益,增广无量,得真实果。因此功德,具足所愿究竟涅槃。所以者何?一切诸佛说慈为无畏,慈为一切功德之母,慈为一切功德钻燧,慈能消灭凶暴诸恶,是故修行当勤方便修离欲大慈。悲无量者,如慈境界怨亲中人,悲亦如是次第修习。如佛言曰:饶益众生,说名慈心。除不饶益,说名悲心。若先于众生起饶益心,以种种乐具悉施与之,然后观众生唯见受乐,是名慈心。若先观众生受无量苦,起除不饶益心,然后见众生除不饶益。除不饶益已,受种种乐,非与乐也,是名悲心。见净相是慈,见虚空相是悲;乐行是慈,苦行是悲。是则差别。谓修行者,见诸众生凶暴、诤怒、残贼、杀害,共相逼迫,无有覆护,如是见已,而起悲心为作覆护;又见众生斩截身首耳鼻肢体,苦痛无量,无能救者,修行已见,而起悲心;又修行住悲心时,见五趣众生苦痛炽然,无量烧迫,深起悲心兴救护想,如是修行悲无量善根生时,无量功德相现。若见此众生,受无量苦而不起悲,是则极恶无善根人。如是大悲,一切诸佛本所修习,由是究竟一切智海。行者若能具足修习,当知不久心到是处。”

喜舍名为势至[1],

[1]喜舍,亦名净舍、净施。喜施财宝也。势至,即大势至菩萨也。菩萨之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存觉之报恩记》:“势至显事父母之恩厚,宝瓶之中,纳前生父母之遗骨。”《法华义疏》云:“大势至者,所经之处,世界振动,恶道休息也。”《黄檗传心法要》:“观音当大悲,势至当大智。”《达摩多罗禅经》下:“喜无量者,谓修行于慈境界,以六思念等诸善功德无量佛法,及自身成就戒定智慧一切功德,饶益众生,自乐他乐,尽皆与之。见一切众生得法乐已,其心欢喜。其心欢喜,则忧戚灭。忧戚灭已,一向欣悦踊跃欢喜。念言快哉,永使安乐。于一切众生欢喜时,见有乐相,轻微明净,成就此相。名为喜无量三昧。如佛说修习喜等乃至识处。舍无量者,舍怨亲已等缘中品,此唯是众生,无有差别。虽慈悲喜,唯作众生行近境界近相。是故世尊说舍,种种舍各自有相。舍无量不与彼同,谓平等清净离苦乐相,舍相似相现,是名舍无量三昧。”

能净即释迦[1],

[1]释迦,指释迦牟尼佛而言。《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文即牟尼之讹略)。释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迦即天竺迦维卫国王之子。天竺其总称,迦维别名也。初,释迦于四月八日夜,从母右胁而生。既生,姿相超异者三十二种。天降嘉瑞以应之,亦三十二。其本起经说之备矣。”《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答:‘以毕竟净为净。’‘云何是毕竟净为净?’答:‘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问:‘云何是无净无无净?’答:‘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名无净也。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即是无无净也。’”

平直即弥陀[1]。

[1]唐沙门《慧海语录》:“法明曰:‘阿弥陀佛有父母及姓否?’师曰:‘阿弥陀姓憍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曰:‘出何教文?’师曰:‘出《陀罗尼集》。’”平,即平等。直,即心直。《大般若经》:“平等平等,无所分别。何以故?自相皆空,都无分别。因无分别,行六度梵行等无相功德。谓圆满一切相智,及余无量诸佛功德。若菩萨见乞丐及旁生,起是念云:如来是福田,我应施与,及供养恭敬。旁生等非福田故,不应施与所须资具。是菩萨起如是念者,即非菩萨。所以者何?求趣无上菩提,要净自心,福田方净,故见乞者不应作是念。应作是念:我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愿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岂以分别高下,应以平等施而摄益之。”《维摩经·佛国品》:“直心是菩萨净土。”又《菩萨品》:“直心是道场。”注:“肇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什曰:‘直心,诚实心也。发心之始,始于诚实。’”《楞严经》:“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直发明性,应当直心训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人我是须弥[1],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2],虚妄是鬼神[3],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4]。

[1]人身常有一主宰为实体,自此实体,生出人我之相、人我之见。自此执见,复生出种种之过失。须弥,即“须弥山”之略。《释氏要览》云:“《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梵音正云苏迷卢,此名妙高山。此山有八山,绕外有大铁围山,周围回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名一国土。”

[2]恶龙,造恶之龙神也。《仁王经》下:“恶鬼恶龙。”《仁王经艮贲疏》:“恶鬼疾疫,恶龙旱涝。”

[3]《释摩诃衍论》:“鬼并及神云何差别?障身为鬼,障心为神。”

[4]畜生,牛马猪羊等也。《大乘义章》八末:“言畜生者,从主畜养以为名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1],放大光明[2],外照六门清净[3],能破六欲诸天[4]。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1]觉性,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

[2]自莹名光,照物名明。《探玄记》三:“光明亦二义:一是照暗义,二是现法义。”《往生论》下:“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3]上文云:“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眼耳鼻舌身为外五门,意为内一门,合为六门。已见上。

[4]六欲诸天,欲界六重之天也,亦名六欲天。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二、忉利天,亦译三十三天。三、夜摩天,又译时分。彼天中时唱:快哉!快哉!四、兜率天,亦译喜足。于五欲之乐,生喜足心。五、乐变化天,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六、他化自在天,使五欲之境,变化自在。见《智度论》九、《俱舍论》八。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1],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2],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3],于道何益?

[1]《菩萨璎珞本业经》上:“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惟佛一人,在法界外。”

[2]即下文之颂。此言不必论西方人、东方人,及出家与不出家,亦不拘于形式表面也。

[3]剃须发,染衣,为佛弟子出家之相也。且去憍慢,且别于外道之出家,是三世诸佛之仪式。

颂曰:心平何劳持戒[1],行直何用修禅[2]。恩则孝养父母[3],义则上下相怜[4]。让则尊卑和睦[5],忍则众恶无喧[6]。若能钻木取火[7],淤泥定生红莲[8]。苦口的是良药[9],逆耳必是忠言[10]。改过必生智慧[11],护短心内非贤[12]。日用常行饶益[13],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14]。

[1]心平,即心平等义。持戒,为六度之一,受持戒律而不触犯也。《法华经·譬喻品》:“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按:此言,戒律本备止恶防非。假令在家,心若平等,何劳具戒如比丘?

[2]《论语》:“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智度论》:“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以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此即制心之说也。”《维摩经·佛道品》:“直心是菩萨道场。”按:惟见性者,方能无妄念,无妄念方是直心。故唐释慧海曰:“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3]孝养父母者,尽孝道以供养父母也。《观无量寿佛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下略)

[4]怜者,扶持其患难饥寒。《林子坛经汎释》:“《无相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夫不曰持戒,而曰心平,岂不以心平则自有至戒者在乎?不曰修禅,而曰行直,岂不以行直则自有真禅者在乎?由是观之,则释氏修为之功,殆无出于此矣。又曰:‘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夫知所孝养,乃所以为仁也。岂有仁而遗其父母者乎?知所相怜,乃所以为义也。岂有义而忘其上下者乎?由是观之,则释氏立本之教,概可见于此矣。若或戒矣,而心有未平。禅矣,而行有未直。父母且不知所以仁之,上下且不知所以义之,此其大本已失,而曰能依法修行以见性者,岂其然哉?”

[5]克恭克让,则和睦相亲。

[6]不报无道,则喧争自息。

[7]修行不怠,如钻火,则必定见性。《华严经颂》云:“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大智度论》:“譬如钻燧求火,一生勤著,不休不息,乃可得火。”

[8]红莲,赤色之莲花也。《维摩经·佛道品》:“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花。如是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9]的,的确也。

[10]忠言,忠直之言也。《家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1]除我执,故生智慧。

[12]短,绌也,陋也。短长犹善恶也。短指过咎而言,护短犹怙恶也。

[13]饶益,丰于利人也。《法华经·譬喻品》:“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14]惟心净土,自性弥陀,故云西方只在目前。按:此偈归束到西方只在目前者,六祖正为迷人不行孝、义、忍、让,而口诵佛名,冀带恶业往生西方故耳。西方极乐世界,岂有不孝、义、忍、让之人哉?《阿弥陀经》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可知未能孝、义、忍、让者,心未调伏,何能往生?故六祖痛发之,使人觅菩提于本心,为往生之基也。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1]。

[1]信受奉行者,信受教命而奉行也。《往生论注》下:“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

同类推荐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热门推荐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救人

    救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一周教会宝宝上厕所

    一周教会宝宝上厕所

    吉娜·福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30多年来亲手照看过300多名新生宝宝,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是英国上流社会及许多知名人士抢着预约的育儿顾问。多年以来,吉娜被认为是最受全球欢迎的“超级保姆”,她的工作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她曾被英国时尚杂志《Hapers&Queen》评为全英十大著名产科护理员之一。
  •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生活英语对答如流

    本书内容真实鲜活,围绕用餐、住宿、聊天、逛街、学习、理财、娱乐、爱情和情感等9个主题,提炼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61个话题,每个话题下又包含互动问答、高频精句、场景会话、金词放送和精彩片段等5个部分,内容丰富生动,旨在使读者开心地学习和使用英语口语。
  • 贵族校园之我的王牌会长

    贵族校园之我的王牌会长

    冷冀宇,贵族学校学生会会长,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却冷漠高傲。韩一诺,拥有绝世身手的女生,被众多学校退学,性格泼辣。篮球场上初遇,互留好感;校门口再遇,他主动帮忙。因收养孤儿,他和她被迫同居!从冤家到恋人,最后双双深陷感情之中!
  • 要嫁就嫁灰太狼

    要嫁就嫁灰太狼

    还没来得及憧憬一下未来的生活,她跟着赶时尚也穿了一回。可穿就穿呗为什么要穿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村庄。荒无人烟就荒无人烟吧,好不容易嫁了一个又帅又多金的老公,可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嫁的不是“人”而是一头狼,这下老天爷跟她的玩笑开大了、、、、、。-推荐好友的文文:叶冰的--------------《穿越成下堂妇》佳羽的---------------《花样囚妻》:小手的-----《乖乖穿越扑倒皇族俊男》:陌初的-----------------《蔷薇开似血》:俏儿的---------------《就是爱你之痴恋》:小小鱼籽的-------------------------《蛟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