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21

第21章 历史需要细看 (3)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3)

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每位公民,都有依照法律服兵役的义务,超期服现役满5年的义务兵,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改为志愿兵,继续服现役。

二 骄傲面孔下的唐患

唐相:从领袖制到委员制

政府与皇室的职责划分,从汉以来就形成了,皇位世袭也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刘家换了李家。但就政府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相权”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一系列政府格局的变化。钱穆说唐代政府和汉代之不同,在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汉代的宰相前面已经说过,由他一人来掌握皇宫内外的行政大权,遇有大的政事,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也开个大会。而唐代则把汉代的相权分给了几个部门,由多人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会议商定。汉代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副宰相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的职权加起来,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监察权另外。

从字面上讲,中书有“中”字,依官名是在内廷管理文件的意思,主管叫做中书令;门下省主管叫做侍中,在宫中侍奉皇帝;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主管叫做尚书令。这三个官,原先本都是在内廷的,到唐代,由内廷官一变而为外朝的执政官,和以前的性质完全不同了。唐官阶分为九品,一、二品官都是不负实际行政责任的元老,三品以下才是实际管事儿的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这三省的主管都是三品。

唐朝的一切政令,都有一个流水程序。首先是中书省发出政府的所有最高命令。所谓最高命令,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诏书,实际上这并不是皇帝写的,而由中书省拟定。在中书省,中书令为正长官外,中书侍郎为副长官,中书侍郎之下,还有七八名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官位不高,但中书发布的命令,多由他们拟撰。他们通常独立撰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选定一稿,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批阅,书上“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传达门下省。门下省的主管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诏书后,首先要进行复核。在门下省侍中、侍郎之下,还有几个“给事中”。给事中官位不高,但参与讨论诏书。如果门下省不同意诏书上的意见,可以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按照今天的话来说,门下省所掌的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都需要门下省副署,才能生效。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最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无权过问诏书的内容。

如果门下省将中书省拟的诏书涂归封还,那么皇帝画的“敕”就等于白画了。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唐朝便规定,遇到要下诏敕的稿子,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联席会议,会议的场所称为“政事堂”。原先政事堂常在门下省,后来又改在中书省,玄宗时改名中书门下。会议时,中书门下两个部门的正副级干部都要出席,尚书省长官不出席。也因此在唐代,中书门下才称得上真宰相。

除三省的长官外,也有其他官员官位虽低而早负时望,有参知机务或同三品平章事等职衔的,也可以参与政事堂会议。这样的一个政事堂是国家的最高机构。但凡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没有“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认为是违法的,故说“不经凤阁鸾台,何得为敕”(中书省武则天改称凤阁,门下省武则天改称鸾台)。

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有十几人,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开会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由他综合记录,主席轮流充任。有时一人轮十天,有时一人轮一天。大家的意见,由他综合记录,最后决定文字。这是唐代宰相一职,钱穆说是“在采用委员制中的首席来代替领袖制的一种运用与安排。

历史注脚;

真假宰相

唐太宗李世民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等他即位之后,朝臣没有人敢再当尚书令,因此尚书省尚书令常虚置,仅有尚书左仆射(音叶)及右仆射。尚书左右仆射如果有兼职,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就要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的身份。一般尚书仆射都身兼数职,所以三省全是真宰相。开元以后,尚书仆射不再出席政事堂了,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也不是真宰相。

凤阁鸾台

“不经凤阁鸾台何为敕”,是刘祎之批评武则天的话,刘祎之因此遭了杀身之祸。武则天以下的唐中宗,也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到底心怯,所以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按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也不敢用朱笔书“敕”,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当时唐中宗私下封的官,被当时的人称为“斜封官”,为一般人所看不起。

“六部”,政治史上的一大进步

我们都知道唐代采用“三省六部制”,说完了“三省”,我们要接着看“六部”。

国家的一切最高政令,经政事堂会议决定后,便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政府里最高行政机构,分为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项六部制度,从唐代传到清代末年,推行了一千多年,期间只有六部的次序略有改动,再无更大的变化。

唐开始设六部时,顺序是吏、礼、兵、民(户部)、刑、工,唐太宗时改为吏、礼、民(户)、兵、刑、工,宋初的次序是吏、兵、刑、民(户)、工、礼,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其次序为吏、户、礼、兵、刑、工,这个次序遂为以后所沿袭。

钱穆拿六部制度同汉代的九卿相比,认为六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唐代中央政府组织中最庞大的机构要数尚书省,总办公厅称作“都堂”,两旁为左右两厢,吏、户、礼三部在左,兵、刑、工三部在右。由左右仆射分领。每个部又分四司,六部共二十四司。每部的第一司为本司,如吏部第一司为吏部司;其余各司另有名称。尚书省六部的主管上午在都堂集体办公,下午各归各的本部办公。如有兼职“参知机务”或“同平章事”的,可以去政事堂出席最高政事会议。

吏部主管文职官员,官员的品级和选择、政绩的考核迁贬、以及封授策赏的典礼,都由吏部负责。唐朝时候,五品以上的官员由宰相任命,吏部可以提名,五品以下的官员就全由吏部来调度。吏部的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如果要复名复姓,就需要稽勋司来办理。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禄及一切财政事宜,属于肥差。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清增江南司,为十四司。各司除管理考核本省的钱粮外,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清还设有专管八旗事务的户部机构。管理铸钱的钱法堂和宝泉局、管理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这些都属于户部。

礼部负责典礼事务和教育方面。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藩属和外国之往来都是礼部的事情。明清的礼部下属四司相同,科举考试属于其中的仪制清吏司来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负责铸造皇帝宝印和内外官员印信。接待藩属和外宾、翻译等事由礼部下的会同四译馆负责。

兵部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其中,武官的品级考核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与文官不在一个系统。文官由吏部管,武官由兵部管。清代全国的邮政事业也属于兵部。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审核刑名,与明清时期的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的刑名案件,凡是死刑都要经过刑部。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也是按省设司,明为十三司,名称与户部诸司同。清增加直隶、奉天、江苏、安徽四司。清代更加具体:督捕旗人逃亡有督捕司,考核秋审、朝审各案有秋审处,遇到赦减有减等处,管理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的有提牢厅,审理中的案件所涉及的赃款、本部现银和堂印的是赃罚库,修订法律有律例馆。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但凡全国的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都是工部分内的事情。

宋承唐制,设三省六部。但北宋前期,三省六部的主要职权都转移到了其他机构,三省六部的长官也都只作为寄禄官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力图恢复唐初的三省六部规模。变法失败后,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南宋时干脆三省合一,六部的二十四司也被省并。辽代南面官系统中,设三省六部同于宋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明洪武十三年,中书省的权力归于六部,从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这是六部之外增设新部之始。二十九年又增设商部。三十一年再增设学部及巡警部。六部之制逐渐变化。

钱穆大力肯定六部制度,主要就是因为其中体现了古代人的政治才干。如此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在西方是近代才有的事情,但是在我国唐朝就已经开始了,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历史注脚:

六部与九卿

六部相对于九卿进步,比如说汉代九卿中的“光禄勋”,从官名本义上来说,等于是皇帝的门房,有宫廷私职的味道。唐代正名为吏部,掌管人事;汉代管理军事的“卫尉”,也还是宫廷的守卫之意,唐代称为兵部;“太常卿”本指皇家的祭祀,唐代改为礼部。

我国现在的六部委

刑事诉讼法中涉及到的六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而常见的六部委是对具体工作具体事务而言的,而不是单单的固定概念。如“六部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阳光工程”,这里的六部委指的是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又如“六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地图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这里六部委则指国家测绘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海关总署、外交部。“六部委联手整治涉毒娱乐场所”六部委指中宣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所以这个概念和三省六部是不一样的。

藩镇:大国的肿瘤

唐代的政治,逐渐内重而外轻,虽然中央大臣比汉朝要更像样些,但地方长官没有汉朝做得好。

唐最低一级与汉代一样为“县”,玄宗时,全国有一千五百七十三个县,比汉代多两百多。唐县分上、中、下三等,六千户以上为上县,六千户以下三千户以上为中县,三千户以下为下县。汉县仅分两级,万户以上为大县,其主管称令;万户以下为二级县,其主管称长。唐代的县比汉县小。县以上为“州”,与汉“郡”基本上同级,刺史是地方高级行政首长。唐代的州也分上、中、下三级,十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汉郡户口在百万以上的不少,可见唐代地方长官的职权比重,比汉代差逊甚远。

同类推荐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欧洲史

    从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文明之火娓娓道来,讲述欧洲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的种种。在这里面,本书共分四大章,有发明的喜悦,有战争的痛苦,也有令人敬佩的哲人、英雄,当然也有令人痛恨的战争的发动者。所有的一切都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我们依然能触摸。我们精心编写这本书,就是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能从中收获到一些东西
  • 大宋海贼

    大宋海贼

    海盗?那可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何况是在大宋时代!当然,前提是别被官府抓住!想纵横天下,想啸聚大海吗?想不要官府的束缚?不成问题,当海盗好了!加入这个一片光明的职业吧!这是一本波澜壮阔的大宋海盗奋斗史,一个小船员到了大宋落为海盗,他能带给这个时代什么改变呢?东进袭扰扶桑,北上直击高丽,南下占据台湾,横扫整个海上,当金兵铁蹄踏入中原之后,他又该如何选择?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写下这首诗词的那位忠烈又该有何命运?所有全在此书之中!海贼群:68155719疙瘩群:85300589
  • 汉朝旧事

    汉朝旧事

    以幽默的方式解说自己眼中的大汉王朝.看过本书的朋友,真诚感谢各位的支持。本书若有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本着力求精品,不出废品的原则进行创作,汉朝旧事qq讨论群:72625308;汉朝旧事正在修订中...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热门推荐
  • 豪门重生之千金归来

    豪门重生之千金归来

    前世,她被继父一家玩弄于股掌之间,惨遭闺蜜劈腿、前夫抛弃,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被人亲手摔死,整个家庭分崩离析,偌大家业拱手于人。今生,重生到12岁的时候,她发誓,前世的仇恨要一一报回来。前世人为刀俎她为鱼肉,这一世,她要将自己化成利刃刺入仇人的胸膛,血债血偿!人若让她痛三分,她要让人尝到十分痛!以孩童之躯,在成人的世界里步步为营,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建立属于她自己的商业王朝!眼带异能,所有珠宝奇石在她眼里真假立辨;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灵兽随身,帮她遇魔杀魔,佛挡杀佛!她强,有人比她更强,他是世界闻名却神秘莫测的商业帝国掌权人,传说拥有全世界最为巨大财富的男人,天底下只有他不想做的事情,没有他做不到的事情!他一直在小心翼翼守护着她长大,在她的复仇事业中给予最强有力的支撑,化开她的心结,温暖她的寂寞。她说:我穷得已经只剩下钱了。他虔诚地单膝跪地:不,你还有我!
  • 热爱祖国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热爱祖国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冷王邪妃之倾世神偷

    冷王邪妃之倾世神偷

    凤无忧,二十一世纪顶级神偷,只有她不想偷的,没有她偷不到的!没想到她竟然也赶上了穿越的潮流!穿越也就算了,可是为毛她会缩水成一个七八岁的小娃子?当然穿越成小娃子也没关系,人家穿越不是穿成王族贵女,就是世家千金,为毛她会穿成一个脏兮兮的小乞丐?尼玛的老天爷!老娘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啊!没想到老天爷果然听到了她的心声,竟然赐给她一个绝世美男!可是为毛美男竟然说要做她的爹爹?看了看自己的小身板,心里忍不住哀嚎一声,人家好想扑倒你啊!可是…片段一:“王爷!不好了!小郡主把太子殿下给打了!”侍卫急急忙忙的奔进屋中大声禀告着。“堂堂一国太子竟然连个小丫头都打不过!还不如死了算了!”男子看着桌上的画,头也不抬的冷冷回道。侍卫的脸瞬间垮下,您再不阻止,小郡主还真的快要了太子殿下的命了!片段二:夜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咳咳,今晚的夜色还真好,满天的乌云,看不到半颗星辰,一抹红色身影轻轻的打开房门,小声的呢喃道:“这样的夜色如果不去做点什么实在是太可惜了!”刚想动身去城中转转,却突然察觉到身后有一丝异样,身子不由僵住了。“这样的夜色的确应该做些什么!不然就太浪费了!忧儿你说对不对?”男子动作优雅的从房上飘身落下,丝毫不觉得自己刚刚在房顶偷窥是不对的!宗政无忧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还被来得及动作,就被男子拉入了怀中,她发誓她刚刚只是想出门透透气而已!本文一对一,男女主皆身心干净,宠文无虐,欢迎妞们踊跃跳坑!
  • 穿越之情牵千世

    穿越之情牵千世

    一场车祸让她见到了一位叫渡的天神,天神为了让她度过千年情劫让她穿越到他们初识的地方,可是历经总总他们总是无法在一起,在生命的最后,他因为她的一句谎言而和自己的哥哥换了容颜和地位,只为下一世能和她在一起,可是这样结果又能如何....
  •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最能够使人们在名利场上的争斗中幡然地卸下铠甲。从而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恬淡而从容,但愿杨早所著的《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的读者在阅读后心灵上也获得如此洗练……《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还原世界空难史上15个著名的空难事件,葬礼和墓地最为纯净,倾情揭秘空难背后的故事,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娓娓讲述空难自我避险小贴士
  • 吕氏外戚

    吕氏外戚

    秦旭“不小心”“非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父亲叫吕布!!于是秦旭悲催了!各种摧残各种恨啊!既然逃不出这魔掌!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就玩命的搀和吧!于是……刘大耳朵、人妻曹和孙绿眼,你们要倒霉了……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婚宠不好惹:误撞男神101次

    婚宠不好惹:误撞男神101次

    他是权势遮天的商业帝王,惹他的人,非死即残,然而这样可怕的男人,身边却养着一只时刻爱惹事小丫头。“夜哥哥,求安慰!”苏绵绵一脸求安慰的表情。某男人低沉的嗓音,嘴角邪佞的勾了起来,“丫头,你想我怎么安慰你?”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