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3300000004

第4章 佛家智慧故事:(4)

一个僧人想考一下马祖道一禅师,就在马祖面前画了四条线,上面一道长,下面三道短,然后问:“不能说一长三短,请和尚说说看吧!”然后一脸得意的样子,等着看马祖难堪。

马祖也在地上画了一条线,然后说:“不得道长短。回答完毕。”

那僧人顿时目瞪口呆。

开悟

马祖好像是以难题反击难题,实际上他也同时回答了对方的难题。禅家要去掉分别心,长短概念也要打破,即使对方不限制条件,马祖也不会说“一长三短”。对方头脑中有牢固的长短概念,所以认为只有这个答案而已。实际上,一旦打破概念,答案就多了,比如:非长非短,长者不长短者不短,长即是短短即是长,等等。不过,比较有禅味的答案还是:不得道长短。好好琢磨一下,这句话还能当警世格言呢!

你在说啥

无难禅师年老后,选了一位继承人,名叫正受。正受开悟后,无难召他人见:“这里有一本书,代代相传,师师相授,至今已有七代了。我也依照我的领悟添进了不少观点。现在我将它交给你,以示传承之意。”

“您还是自己保存吧!”正受不接书,又解释说,“我接受的是您不立文字的禅,这才是禅的本来面目。”

“虽然如此,你也不妨留着,作为传法的一个象征。拿去吧!”

正受接过书来,将它投入火炉中。

无难见状,不禁怒吼道:“你在干啥?”

“你在说啥?”正受回吼道。

无难吃惊地望着正受,突然间,心下大悟,马上变得心平气和,静静地看着那本书变成灰烬。

开悟

佛祖说法,孔子讲学,都“述而不作”,不立文字。因为他们知道,文字最易引起后学者误解,很可能变成束缚后学者的绳索。然而,若没有他们的弟子费尽辛苦,将他们的学说整理成文字,他们的思想就无法流传久远。所以立不立文字,都有利弊,难下定论。无难执著于立文字,正受执著于不立文字,都是偏执。但最后无难大悟了,知道立不立,已不是自己管得了的事,就看后人了,不知正受看见前辈们的心血付之一炬,可曾有悟?

插花的艺术

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的著名英雄,在日本战国末期,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他是茶道大师千利休的好友,他总想在智慧上胜过千利休。有一年春天,丰臣秀吉在茶室的地板上放了一个大而浅的圆盘子,里面装满了水,又准备了一支红梅。然后,他将千利休请来,指着圆盘和红梅说:“请开始插花吧!”

这么大的一个盘子,只有一支梅花,如何插花?只见丰臣秀吉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他等着千利休认输。千利休盘腿静坐片刻,轻轻拿起那支红梅,在丰臣秀吉惊讶的目光注视下,将枝条上的花瓣轻轻捋下来,撒在盘子里,然后,又将枝干横搭在盘子边沿上。于是,清浅的水面上,浮动着艳丽的花瓣,与沧桑如铁的干枝形成强烈的对照,从而撞击出一种清如月光、冷若冰霜的美丽。

丰臣秀吉惊呆了,他从灵魂里体验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禅意。

开悟

艺术的灵魂来自人的心灵,而不是人的手。当你懂得用心灵来做事时,你做出来的事不仅好,而且美。我们判断别人做的事好不好,只需看过程和结果美不美就可以了,无论绘画、打球,还是开机床、擦皮鞋,你能看见美,就可相信对方一定做得很好。

随遇而安

夏天里,一位小和尚指着寺院里一片行将枯死的草地,对师父说:“你看,这些小草马上就要死了,我们应该撒些草籽,不然这儿没草,太难看了。”

师父向他挥挥手说:“随时!”

许多天过去了,终于到了中秋节。这天,师父交给小和尚一包种子,让他撒到草地里。小和尚高兴地拿着种子去撒。没等他撇完,忽然间秋风四起,种子随风飘走了好多。小和尚大叫起来:“不好了,不好了,种子被风吹跑。”

“没关系,吹走的大多都是空壳,种在地里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

小和尚刚刚播完种,空中飞来了几只觅食的鸟,在草地上不停地啄着。

“不好了,种子要被小鸟吃光了!”小和尚急忙告诉师父。

“没关系,种子多得很,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里,天降暴雨。第二天清早,小和尚出去一看,草地已被暴雨冲得面目全非。他急忙告诉师父:“种子都被暴雨冲走了!”

师父微笑着说:“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第二年春天,草地上竟然冒出了许多嫩绿的草芽,就连一些没有撒种的墙角也冒着绿绿的生机。小和尚高兴得直蹦。

师父含笑点头:“随喜!”

开悟

凡事都有规律,心情再急迫,也要等待恰当的时机。时机再好,也要具备相应的素质。素质再佳,也要合适的机缘。一切皆备时,自可收获喜悦。假如条件不成熟时,该怎么办呢?最佳的方法是:等待,努力,不抱怨。

割舍

金代禅师酷爱兰花,天天都要花一些时间侍弄他的“宝贝”。有一天,他外出办事,让一个弟子负责为兰花浇水。

弟子浇水时,不慎将兰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打翻了,兰花变得零落不堪。弟子心里非常惶恐,决定主动向禅师认错,甘愿接受处罚。

金代禅师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安慰弟子道:“我喜爱兰花,是为了用香花供佛,美化寺院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呀!世间种种皆属无常,不该执著于心爱的事物呀!”

弟子听后,若有所悟,从此更加精进于修持。

开悟

人生幸福的诀窍,归根究底就是两点:拿得起,放得下。无论学问、技术、工作还是别的事情,你觉得它再好,再有价值,你再喜欢,拿不起来,也只能是白想。如果拿起来了,再也放不下,如贪权、恋位、迷情等,那么你就成了这件事的奴隶,不是它在听命于你,而是你在受它的支配。拿不起或放不下,都无幸福可言。拿得起、放得下,你就随时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你就获得了大自由。

放下包袱赶路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跑去找一位高僧,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途跋涉已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了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暗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快乐?”

高僧笑问:“前面那条河,你是怎么过来的?”

“乘船过来的。”

“你扛了船赶路吧!”

“什么,扛了船赶路?”年轻人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扛不动,为什一么不放下?”高僧微笑道。

“什么?”年轻人没听懂。

高僧解释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你会感到不堪重负。同样的道理,过去种种,都是你到达现在的渡船,你既来到现在,何不把渡船放下,为什么还要扛在肩上,为它痛苦、孤独、寂寞、烦恼呢?”

年轻人若有所悟。

开悟

很多东西能给我们带来舒适的体验,所以我们称之为美好的东西;有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伤痛的体验,所以我们称之为坏事或失败。但是,不管什么体验,其实都是我们需要的,就像生命需要各种营养一样,否则,人生就太单调了。而且,一件事体验过了,就放下,假如它给你带来的不喜欢的体验,何必让早已过去的它一再刺激你呢?想通了这个问题,行走人生时就会变得轻松多了。

有舍才有得

一个小和尚去河里挑水时没注意,水里带来了一只小蝌蚪。他正准备把这个拖着长尾的小蝌蚪放回木桶里,捎到河里去时,老方丈看到了,就走过来说:“放到玻璃瓶里养些天吧,看它有什么变化,然后再放它到河里去也不迟。”

小和尚就把小蝌蚪暂且养起来,有时喂它些馍馍粒,或者把它从房间里捧到阳光下晒晒,对小蝌蚪非常疼爱。每隔三天五天,老方丈也过来看看小蝌蚪的生长情况。大概过了半个月,小蝌蚪的长尾巴明显地短了许多,后腹部位还长出了两只小腿。又过了十多天,小蝌蚪的尾巴更短了,嘴巴下边也长出了两只小腿。老方丈看看快长成青蛙的小蝌蚪,又看看勤勉饲养它的小和尚,捻须不语。

又过了几天,尾巴彻底不见了,小蝌蚪终于变成了一只绿色的小青蛙。老方丈捧着玻璃瓶看了又看,然后对小和尚说:“你可以放它回归大自然了,它终于由原来的蝌蚪变成青蛙了,阿弥陀佛……”

小和尚又去挑水时,就把小青蛙给放了。回来的路上,他遇到老方丈从山上下来,背着一捆树枝。他非常困惑地对方丈说:“您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山砍柴呢?”

方丈笑笑说:“我不是去砍柴,我是去为小树们超度,树木不如蝌蚪,它们的‘尾巴’不会自行消失,务必让人动手砍去才行。”

小和尚幡然开悟,一下子心头抛却许多烦恼,轻松了许多。

开悟

舍得舍得,不舍何以得?蝌蚪舍弃尾巴,长成了青蛙;小树舍弃冗枝,长成参天大树。人的一生,也无非是在“舍”与“得”之间度过。“舍”未必是祸,“得”也未必是福。但人们往往喜欢“得”,不喜欢“舍”。斤斤计较于一丝一毫的得失,结果丧失了很多该去“得”的东西。

消气之法

一个妇人经常因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于是,她便求一位高僧为自己开阔心胸。

高僧一言不发,把她带到一座禅房中,锁门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很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不理会。这样闹了很久,妇人终于沉默了。

高僧来到门外,问道:“你还生气吗?”

“我不气你,只气我自己,”妇人说,“我不该来这地方受罪。”

高僧说:“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心静如水?”说完拂袖而去。

过了许久,高僧又来问:“你还生气吗?”

妇人答道:“不生气了。”

“为什么?”

“生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怒气沉郁在心里,并未消逝,爆发后会史加剧烈。”说毕,高商僧又离开了。

过了很久,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生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高僧笑道,“可见心中还有衡量,气根未除。”

高僧把房门打开,放妇人出来,当着她的面,把手中的茶水泼洒在地。妇人凝视良久,顿悟,连连叩谢,欢喜而去。

开悟

泼水于地,妇人悟到了什么呢?把烦心事像喝剩的茶水一样泼出去,把心空下来,好装新鲜的事情?别因气恼做后悔之事,以免覆水难收?好像怎么理解都行。

两足尊

有一个外国人向一位禅师请教佛理,旁边有人给他翻译,这个外国人听了,直摇头,说禅师讲得不对。

禅师见外国人手一拿着一本书,就问:“你拿的这是什么书?”

“英文版佛学辞典。”

禅师明白了,他讲的不合辞典的意思。于是禅师问:“‘佛两足尊’如何解释?”

外国人查了查辞典,然后说:“佛有两条最尊贵的腿。”

禅师摇摇头说:“我讲的你不满意,你讲的我不满意,不必谈了!”

开悟

“两足尊”意思圆满,“两足”是指智慧与福德圆满无缺,“佛两足尊”是指佛陀具足了圆满的福德与智慧,最尊最贵。外国人解成“佛有两条最尊贵的腿”,这是哪跟哪?禅师不再谈下去,是明智的。这个故事的启示是:双方互不接受意见时,谈下去只会带来毫无意义的争辩而已,那么何必谈下去呢?

同类推荐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热门推荐
  •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本书集合了众多的地理未解之谜,我们为喜欢和爱好追问未解之谜的朋友挑选最精彩的奇谜,荟萃世界上最令人匪夷所思、极具探索价值的谜团,再配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对其进行生动的展现和说明,试图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诡异而又神秘的想象空间:星空世界、地球探秘、天象奇观、地理地貌、江河湖泊、神秘地域、洞穴岛屿、文明遗迹、失落宝藏、神秘海洋、怪兽之谜、自然灾难和南北极谜团。我们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种种神秘现象客观、公正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以期启迪读者的心智。
  • 傲娇萌君你别跑

    傲娇萌君你别跑

    “为什么我得厚着脸皮帮你拉皮条呢?”她退居二线甘当绿叶,却遇上花痴室友卖友求郎。他轻抚她的手腕暧昧一吻,“要不我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御姐”小秘书与“萌物”大BOSS,傲娇女王与萌系腹黑男之间相爱相杀,谁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扑倒”进行到底……
  •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如何做人是一门学问。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做人和做事是相辅相成的。学会了做人,其实也就学会了做事,就知道了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由此我们的工作交往就会快乐,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大家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 我是赵子龙

    我是赵子龙

    老天爷呀!你玩我哦!这里是三国也!动不动就会死人的也!而且,你居然让我做赵云!NO!开什么玩笑嘛!怎么办!要我拿着枪去戳人,我宁愿拿着笔去戳卷子!至少卷子不会反过来戳我,不是吗?
  • 战辽东

    战辽东

    穿越明末天启七年,他成了海商家的少爷。他本想安安心心混吃等死,却不曾想被险恶的官场步步紧逼,最终成为闻名东洋的大海商。他本想举家远避海外,却不曾想种种因缘际会,让他变成了能止小儿夜啼的大军阀。他本想坐拥豪富,笑看天下风云变幻,却不曾想命运之手翻云覆雨,让他成为辽东鞑子的终结者。他是楚凡,一个不凡的人。书友群:18柒223贰82
  • 瞎眼录

    瞎眼录

    只是不成想,某天她那美人爹不知为何突然抽风,要将自己许配给一个最丑的男人为了自己今后眼睛的健全。她决定要奋起抗争!本书已经上市啦!目前当当、京东、亚马逊、魅丽文化淘宝店以及各大书店都有售哦~!,身为天下第一大美男的女儿,秦千千表示压力山大——尤其是不知道该如何直视天下男子。这个问题叫她十分烦恼。因为打小看惯了美得天怒人怨的美人爹的她,除了美人她看谁都会觉得眼睛疼,以致疼到后来她养成了看人都不敢直视的习惯。作为吸取教训,她眼疼之余自制《瞎眼录》一本,记录所有见过的男子的瞎眼等级。
  •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禅是一种人生态度

    禅是一种人生态度

    世间的人或为物所累,追求物质,追求事业的广大;或为情所困,忙忙碌碌,却不知道我们活着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什么。我们以为,拥有自己想要的就会快乐。但是,正是这些过多的欲望,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为何不停下脚步,阅读《禅是一种人生态度》,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看看禅能带给我们什么…… 禅能带给我们一种真正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大无畏的生命勇气,一种看穿迷雾直透本质的眼光。禅能给我们提供智慧,解决我们内心的烦恼,把我们迷失的生活转变为觉悟的生活,把我们平淡的生活转变为艺术的生活,把我们染污的生活转变为清净的生活,让我们在无常的岁月里,活出充实自在的人生。
  • 我要我的心情(好看系列)

    我要我的心情(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约翰·克利斯朵夫(下)

    主人公克利斯朵夫6岁就在乐坛上崭露头角,11岁担任宫廷乐师,并成为引人注目的青年音乐家。他正直、勇于反抗。这使他的音乐生涯充满了坎坷和不幸。世俗的偏见、权势的压迫、舆论的抨击,使他成为孤独的反叛者。在异国他乡,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