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3300000005

第5章 佛家精品哲理故事:(1)

痛并快乐着

佛家对生活,不妄求;对他人,不强求;对自己,不苛求,从从容容做人,自自然然做事,不执着于好坏的概念,舍弃凡圣的分别,于无心处,求真乐而绝烦恼,无论风云变幻、遭际顺逆,只是一颗平常心。

咸淡都是滋味

李叔同先生曾经是一个大学者,有过歌舞寻欢的日子,后来却遁入空门,法号弘一。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去拜访弘一大师,吃饭时,见他只吃一道咸菜,颇不忍心地说:“难道您不觉得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弘一大师吃完饭后,手里端着一杯白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说:“难道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啊?”

弘一大师笑笑说:“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开悟

享用饮食,应该像服药一样,不论味道好坏,也要依正常的限量,不要因为味道好就多吃,味道不好就少吃,吃饭的目的是养活身体,解除饥渴,就好比蜜蜂从花中采蜜,只品尝花的味道,却不伤害花的颜色和香味。

一个追求自我灵魂塑造的人,能够在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中享受到快乐,用不着把吃饭作为一种享乐工具,更不必以糟蹋粮食来满足那些可怜的心理冲动。比如在饭馆里叫满桌子菜以夸示富有,搜罗山珍海味以满足口腹之欲而不惜破坏人类环境等,在佛家看来,这都是毫无意义的愚昧行为。

好事不如无事

赵州从谂禅师看到弟子文偃在佛殿拜佛,就用禅杖打了他一下,问道:“你在做什么?”

文偃说:“我在拜佛!”

“拜佛干什么?”

“拜佛也是好事呀!”

“好事不如无事!”赵州淡淡地说。

开悟

有好事,就有坏事。浅层次理解,就是所谓好事会蒙蔽自己,使坏事有了滋生的土壤。战胜而骄,失败会接踵而至;顺境无忧,逆境很快到来。深层次理解,就是好事必然与坏事伴生,假设一个人运气特别好,从头到尾都遇到好事,好事就变成坏事了。所以说,好事坏事都不如无事。但并非真的无事,而是打破了好坏概念,自然而然地做事,自然而然地承受,自然无事。

饥来吃饭,困来睡觉

有一次,僧人源律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吗?”

大珠慧海答道:“当然用功啦。”

“如何用功?”

“饥来吃饭,困来睡觉。”

源律不以为然地说:“一切人都是如此,不是与大师一样用功吗?”

“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百般挑拣;睡觉时不肯好好睡觉,千般计较。因此,他们与我不同。”

源律无话可说。

开悟

普通人,若是遇到烦心事,便食不甘味,寝不安枕。哪怕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也像吃菜咽糠一样,难以下咽;哪怕四周寂静无声,也像身处马达房一样,难以合眼。即使没烦心事,也要想出烦心事,让自己吃不下、睡不着。因此,真正能做到“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就不简单了。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去见方丈,诚恳地说:“我初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方丈指教。”

方丈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现在该干什么?”

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不认识的,再去了解吧!”

三天后,小和尚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人我都认识了。”

方丈还是微微一笑说:“还有一个人,你不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室,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他无论如何想不出还有哪个他不认识但又对他特别重要的人。

有一天,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豁然顿悟:这个不认识的人就是他自己啊!

开悟

佛家的修行,就是要认识自性。这很难,所以方丈很有把握地说小和尚不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大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甚至说:“认识你自己是哲学的最高任务。”除非你用绝对诚实的心审视自己,决不欺骗自己,你才可能认识自己。

写好一个“我”字

小和尚想跟老和尚学书法,老和尚说:“从‘我’字练起吧!”并给小和尚提供了几个名家的字帖。

小和尚练了一个上午的“我”字,然后挑出几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拿去请师父指点。老和尚斜了一眼说:“太潦草了,接着练!”

小和尚接着练了半个月。然后,他又挑出几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拿给师父指点。老和尚随手翻了翻,说道:“太浮躁了,接着练!”

小和尚沉住气,接着练了半年,基本上能把名家们的几个“我”字临摹得惟妙惟肖了。

他又请师父指点。老和尚拿着他的习作,看了一会儿,点点头说:“有长进!不过,还是接着练,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掌握要领。”

小和尚一天天地练下去。半年后,他又找到师父。这次他只拿来了一个“我”字,不过,这个“我”字不再是临摹了,而是他取几位名家之长的创新作品。

老和尚终于满意地笑了,他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你终于写出了自己的‘我’字。”

开悟

拥有自己的特色、绝技,你才能成大家。然而,拥有所谓“特色”、“绝技”倒不难,难的是你特色、绝技要能与大家比肩。随便搞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东西,人家看了嗤之以鼻,那不是真正的特色、绝技。所以,你需要广泛吸收诸家之长,在前人的肩膀上构筑自己的高度。

这就是地狱

一些青年学僧慕名而来向一个禅师学禅,但他们并没有刻苦修炼的心理准备,有的好吃懒做、讨厌工作,有的贪图享受、攀缘俗事。

禅师为了点化他们,就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死后,灵魂来到一个地方,当他进门的时候,看门的司阍对他说:“你喜欢美味吗?这里有的是山珍海味。你喜欢睡觉吗?你在这里睡多久都没有人打扰。你喜欢玩吗?这里有各种娱乐。你讨厌工作吗?这里保证没有事可做,更没有人管你。”

于是,此人高高兴兴地留下来。他吃完就睡,睡够就玩,边玩边吃,三个月来下来,他渐渐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就跑去见司阍,请求道:“这种日子过久了,我觉得很乏味。因为玩得太多,我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因为吃得太饱,我已胖得不成样子;因为睡得太久,我的头脑好像变得迟钝了。您能不能给我一份工作?”

司阍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

又过了三个月,这人实在忍不住了,又向司阍说:“这种日子我实在受不了,如果你再不给我工作,我宁愿下地狱!”

司阍说:“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开悟

享乐并非绝对好事。它就像菜肴里的调味品,没有固然乏味,太多也不对味,如果只有调味品,没有菜,那还叫菜吗?

什么是人生的菜肴呢?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工作,只有它能够人生需要的多种养料。什么是人生的主食呢?就是你的理想、信念,它们的味道也许不足,却一日不可或离。如果离了理想信念,那还叫生活吗?

不是诗人不谈诗

一个学僧问郢州芭蕉山的山圆禅师:“没有神通的菩萨应该是有形有相的,我怎么找不到他的踪迹呢?”

“同道方知。”山圆答道,“你达到了同样的境界,才能真正明白那种境界里的种种现象。要不然,即使讲给你听,你也不会懂的。”

学僧又问:“既然同道方知,您知道吗?”

“不知道!”山圆简洁地回答。

学僧仍没有领悟,继续问:“为什么您不知道呢?”

“不是诗人不谈诗。”山圆摇摇头说,“你根本听不懂我的话!”

开悟

好一个“不是诗人不谈诗”!人的交流,不仅依赖语言,微微皱一下眉,轻轻叹一口气,就包含了说之不尽的信息,只有同道中人才明白,别人哪知道他因何而叹?据说专业棋手下棋,一眼就能算清几十个变化,把棋着在某个位置,心里很有把握,同道中人也觉得他的着法很合理,因为他们也算清了。如果他们把一手棋的算路全摆给业余棋手看,摆一天都摆不完。要把一盘棋的所有变化都摆给业余棋手看,一辈子部摆不完。那何必要摆?

为什么看得那么严重

有一次,“夏安居”刚结束,慧寂从外地赶来探望自己的师父沩山灵佑禅师。

灵佑问他:“我有一个夏天没看见你了,你在那边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我耕了一块地,播下了一篮种子。”慧寂答道。

“这样看来,你这个夏天未曾空过呢!”

慧寂问:“师父!您这个夏天做了些什么呢?”

“白天吃饭,晚上睡觉。”

“那么,师父这个夏天也未曾空过呢!”慧寂话刚说完,忽然觉得话里有讽刺的味道,对师父不恭,不禁吐了吐舌头。

灵佑看见慧寂的窘态,就说:“你为什么看得那么严重呢!”

开悟

对勤于自修的僧人来说,“白天吃饭,晚上睡觉”,也是参禅,并未空过。慧寂如果真心这样赞美师父,并未说错。他却感到不好意思,因为他并非真心这样说,说明他心有俗念,把“白天吃饭,晚上睡觉”看成偷懒。难怪灵佑要批评他。在禅师看来,平平常常与轰轰烈烈并无不同,只要依平常心去生活便没有白过。

一直往前走

有个僧人游五台山,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太,便向她打听路径:“老人家,请问五台山的路怎么走?”

老太太答道:“一直朝前走。”

那僧人便照老太太的指点,一直朝前走。

老太太看着他的背影,笑道:“好个师父,就这么去了。”

后来,一个僧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赵州从谂禅师。赵州当时不明其意,就说:“待我去勘验一下。”

第二天,赵州便去问那老太太:“老人家,请问五台山的路怎么走?”

老太太仍然答道:“一直朝前走。”

赵州也照老太婆说的,一直朝前走。

老太太依旧说道:“好个师父,就这么去了。”

赵州回到寺院后,对那僧人说道:“五台山那老太太,已被我勘破了。

开悟

故事中婆子对问路僧的回答,似乎修道深厚。“一直朝前走”按禅理来领悟,不单指道路的一直去,而是含有“直心是道”或“当下即是”的意思。禅门机锋的应对,因时、因地、因人而化,婆子只知旧话重复,赵州是以知她并无功夫,不过将此语作口头禅而已。

找出烦恼根

有一次,佛陀领着僧众,坐在树木中,看见一只狼狗跑出来。它站了一会儿,然后跑进草丛,过不多久,又跑了出来,冲进一个树洞里,又冲了出来,一会儿躺在地上,一会儿又跑又跳。原来,这条狼狗生了疥癣。当它站着的时候,疥癣会侵入它的皮肤,所以痒得它拼命跑。跑时仍觉得不舒服,所以停下来。站着也不舒服,所以躺了下来。躺下去也不舒服,所以冲进草丛、树洞,又跑又跳,就是无法安定下来。

佛陀借此开示说:“比丘们,你们有没有看见那只狼狗?站着苦,跑也苦,坐下来苦,躺下来也苦。它埋怨站着使它不舒服,又埋怨坐着不好,跑也不好。躺着也不好。它埋怨是树、树丛、洞穴使他不舒服。事实上,它的问题跟这些都无关,而是在它身上的疥癣。”

开悟

一个人不快乐的原因源于自己的错误认识,不是环境使我们痛苦,更不是家人、朋友、上司、同事、客户带给我们烦恼。如果不改变认识,就像没有医好疥癣一样,不管处在怎样的环境,遇到怎样的人,都不能摆脱烦恼。所以,改变当从自己开始,当从心态开始。应当找出烦恼的真正根源,治愈之,你的心就会快乐起来。

凡圣为一的境界

光涌禅师去外地弘法,过了很久,他回来拜访自己的老师仰山禅师。

光涌一走进大殿,仰山就问他:“你回来做什么?”

光涌庄严地双手合十,施礼拜见老师,恭敬地说:“来拜见师父,感谢师父的教导。”

仰山用手指着自己,问道:“你看得见我,还是看不见我?”

“看得见!”光涌答道。

“我长得像驴吗?”

“不像驴,可是也不像佛!”

“如果不像佛,那像什么呢?”

光涌答道:“如果非要说像什么,像驴又有什么关系呢?万物原本没分别。”

仰山哈哈大笑,赞赏地说:“这句话我足足等了十年。我一直用这句话考验别人,没有一人能够彻悟。你已经达到了凡圣为一的境界,不从分别上认识世间,不从分别上体悟世问,真是太好了!一定要好好保持这种境界。”

开悟

人和驴的外貌不同,体质不同,智能也有差别,凡此种种,但在佛家看来,这些都是虚幻的“外境”,其佛性是相同的。所以佛家以平等无差别心看待众生,而破除智愚、凡圣等概念,以此达到凡圣为一的境界。有的人地位崇高,有的人学识超人,却能以平等心待人,跟大众打成一片,大概接近凡圣为一的境界了。

过去诸佛是我弟子

有一次,佛陀与弟子阿难一同出门,路遇一座古佛塔。佛陀停下来,向佛塔行礼。阿难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人所建的塔?”

佛陀回答:“这是为过去诸佛所建的塔。”

阿难又问:“过去渚佛是什么人的弟子呢?”

佛陀微笑回答:“足我的弟子。”

阿难一愣,随即恍然大悟道:“应当如此!”

开悟

佛陀居然说“过去诸佛”都是他的弟子,是否搞错了师承关系?很显然,佛陀所讲的不是师承关系,而是佛法修为。他认为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已在过去诸佛之上。用现代语表达,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阿难听懂了这个意思,所以说“应当如此”。超越前人,是后学者当有的自信。但是,超越不是要抛弃前人的成果,而是要以前人成果为基础,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自性本来清净

在灵山会上,佛陀手拿一颗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你们看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有的说是青色,有的说是黄色,有的说是赤色,有的说是白色,各说不一。佛陀将珠子收回,舒开手掌,再次问:“现在,我手中的这颗摩尼珠是何颜色?”

天王们不解,齐问:“世尊啊!哪有什么摩尼珠呢?”

佛陀说:“我把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能分辨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你们却视而不见,多么颠倒呀!”

四方天王听后,若有所悟。

开悟

佛祖常用摩尼珠喻佛性,透明的摩尼宝珠,原本没有颜色,五色光照射在上面,它就显现出五色来。那些愚痴者却以为摩尼珠上确实有五色。众生的自性绝对纯净,因为映照各自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才显示不同个性。愚痴者以为各人的自性本来如此,就像以为摩尼宝珠确有五色一样。

上帝造人,谁造上帝

有一天,舍利弗在城里托钵乞食的时候,与一位很有声望的婆罗门相遇了。婆罗门说:“舍利弗,你看你现在,光头赤足,只能讨要一些残渣剩饭,太对不起自己的身体了。”

舍利弗问:“人的身体从何而来?”

“当然是无所不能的大梵天创造的。”

“那么,大梵天又是谁创造的呢?”舍利弗微笑着问。

婆罗门无言以对,匆匆走了。

开悟

佛家追求自己左右命运,这要从战胜自己开始,包括不受错误知见的困惑,不受俗世享乐的迷惑,使心超然物外。如果能左右命运的话,幸福就在自己手中,无须外求了。

每天吃什么

有一次,僧人道膺去向洞山良价禅师参学,良价问他:“你是从哪里来啊?”

道膺叫答:“我从翠微老师那里来的!”

良价又问:“你在翠微那里,他都教你些什么呢?”

道膺说:“那里每年正月都祭祀十六罗汉和五百罗汉,而且祭祀活动非常隆重!我曾请示道:‘以此降重礼仪祭祀罗汉,罗汉们会来应供吗?’翠微老师说:‘那每天吃什么?’我想。这句话就是他的教言了。”

良价听后,非常惊讶地问:“翠微真是这样教导你们的吗?”

“是的!”

良价很高兴,对翠微禅师赞不绝口。

道膺问:“老师!请问您每天吃些什么呢?”

良价不假思索地同答:“我终日吃饭,不曾吃着一粒米;终日喝茶,不曾喝到一滴水。”

道膺略思片刻,鼓掌说:“老师!那你每天是真正吃到米和喝到水了。

开悟

吃饭,不是为了刻意要吃某粒米,也不会故意不吃某粒米;喝水也是如此,不是为了哪滴水。祭祀罗汉,是一件增进信仰、弘扬佛法的事,这件事在僧人的禅修中,如同一粒米、一滴水,不是刻意要做,但也不必故意不做,到了该做时,做就是了。

不靠佛祖靠自度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理论的卓越之处在于能透过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九型人格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九型人格与领导力”被斯坦福商学院列为工商管理硕士的进修课程,同时它也是众多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本书作者中原老师一直是国内九型人格最有影响力的讲师,也是国内最早通过电视和音像制品传授九型人格的培训老师。通过此书可以帮助读者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你运用性格类型的视角观察周围人时,你会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无缺的,不仅你所属的性格的存在偏见,其他不同性格类型也因为观念的不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 异界剑仙

    异界剑仙

    江枫,一个被称为异端的蜀山弟子,他无意间流落到一个处于异常漫长的三皇时代的异世,神、仙、魔、妖、人的交锋,对与错的纠葛,情与恨的交织,最终都将完成他们的轮回……
  •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过去常说,一无所有的人办事,一个字:难。正所谓“人穷办事难”。贫穷失败、怀才不遇的人说话,一个字:轻。正所谓“人微言轻”。其实,办事不难,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办事成败的并不完全是你所拥有的关系、背景和财富。有那么多成功和富有的人都曾经一贫如洗,但最终靠着自己的奋斗精神和办事绝招,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前程。本书概括起来将从三个方面提升你的办事能力:第一,树立正确的办事心态;第二,办事才能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第三,把办事当成人生的挑战和乐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国之铁骑无双

    三国之铁骑无双

    得谋士,铁血三国,娶美人,颖川陈玉,一揽众美在三国,从傻X成为绝顶聪明之人,建至强骑兵,战骑无双,铁骑所向,收猛将,扬威无敌!,生于世家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前朝公主不愁嫁

    前朝公主不愁嫁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第一眼看到他,她便惊呼:“我见过你,你是我梦里的那个男人!”于是,他邪邪一笑,不客气的将她拥入了怀里,“原来,你连梦里都在想着朕……”他俯身要来亲吻她,她却不小心划伤了他,只是为嘛最后走的时候,是他抱着她?她原本只是太后身边的小宫女,却在被皇上看到的当天封为了公主。因为逃避男友的吻,却没想,竟然和他一起穿越,她以为南宫翼只是霸道,她以为南宫轩只是掩藏了自己,她也以为,她喜欢的仍是氤氲不散的曼佗罗,却在最后,明白了,什么都在变,包括她的心……
  • 巅峰争斗

    巅峰争斗

    在这个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庸手。各个身怀绝技不容小觑,即使是一个无名小卒他也能瞬间血洗一个门派。在这个高手如云、尔虞我诈的世界,没可能置身事外。所有人都必须参与斗争,不仅仅是武技无限对决更是智谋的巅峰决斗。这里的人物到底厉害到何种程度?神兽的力量运用于自身,那是何等的强大整个世界将为之颤动!
  • 大镖局

    大镖局

    另新书《天才魔法师与天然呆勇者》已发~,某镖局的爆笑日常~《从不一本正经的讲故事系列》第一季!超好玩的武侠轻小说!荣获青阳县王家村“这本轻小说太他喵的厉害了”大赏第一名!大燕移动唯一官方指定读物!花样卖萌委员会冠名赞助!同名OVA根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