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6000000009

第9章 东北商人(2)

东北商人心眼都挺好,交朋友遇到知己能把心掏出来。就说喝酒吧,往往大喝特喝,不醉不休。似乎不把客人灌得爬桌子腿就不够朋友。只要喝透了,没有不能办的事。并且,生意人坐在一起,在酒桌前就不能说不会喝或胃疼。东北商人一向把“宁伤脾胃,不伤感情”奉为酒场上的座右铭。因为好酒的东北人觉得不喝透就是不够朋友。既然酒喝不透,直接推论就是不够朋友,和不够朋友的办事,还有意思吗?要想到东北做生意,设有惊人的酒量或陪酒员跟随是很难在商界立足的。

东北人喜欢喝酒,会喝酒。对东北人来说,做生意和喝酒是密不可分的,无酒不谈商,许多大生意都是在酒桌上拍板的。东北人到外地去投资办什么事情,用酒宴的方式款待南方客人,切不要以为款待你的东北人是个酒鬼,一个大手大脚不值得信赖的粗人。这仅仅足一个城市的风习而已。

“喝了咱的酒,不愿举手也举手;喝了咱的酒,不想点头也点头。”然而,东北人在酒场上异乎寻常的热情和豪饮,却使不少外地人望而生畏,甚至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

东北人喝白酒,一般都是豪饮。在中国三四亿饮酒者中,东北人高居榜首。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烈性酒最高仅46度,且人禁饮之列,而东北各地五六十度的白酒比比皆是。

关东人在酒场上表现出出奇的神勇。只要东北大汉一上酒场,不管你是南方人或是西北人,中国人或是外国人,东北人全盖了帽啦,带着酒气和酒后的虎气,便愈发地胆大包天,敢作敢为,不由你不服气。东北人在酒场上的豪勇无疑对南方人是个沉重打击,而对外国人则几乎是灭顶之灾。只要东北人在场,其他各色人等你就别喝了。如果为了做一笔大买卖硬着头皮陪“东北虎”喝酒,事后非后悔不可。你那还叫喝酒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呷着一口半口,还叽叽喳喳的品啊品啊,谈啊谈啊,简直就是糟蹋酒,让东北人看着着急。

东北某市一外贸公司与外商签订一项重要经济合同,金额几十万美元。在签订合同前的宴会上,公司经理为加深双方合作的“诚意”,大献殷勤,用尽各种手段,大劝特劝,使对方喝得酩酊大醉,住进了医院。事后,外商每想起此事仍不免胆战心惊。

在东北的许多城市里,一些男人们鄙视那种在酒桌上只喝饮料的人,他们称喝饮料的人是“饮尿”。这种伴随着人格侮辱的称谓,也使得酒桌变成了一个凶险的场所。

东北人酒桌上的一大时髦,就是“拼酒”。请客的人认为,不拼客人喝酒,就是自己不热情、不真诚的表现。因此,无论如何也得拼!倘若对方真的能喝酒,这倒也罢了。如果不能喝,那可遭罪了。如果对方不仅不能喝,而且还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者其他什么病,那就更糟了,因为主人并不管你有病与否,非让你喝不可,搞得客人尤其是外地的客人在酒桌上胆战心惊的。

东北人的拼酒词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并早已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听到这豪言壮语,你不用回头,就会知道是东北人在喝酒。甚至还有更为粗俗不堪的人,如果对方不喝,他就揪住对方的脖领子,把酒倒进去,这种事,在东北城乡也是不鲜见的。有位广东人到大连做服装生意,接待他的是大连某公司经理,午间参加一次便宴,桌上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菜。席间,一位公司业务主管匆匆而至,据说他已经因为喝酒过度,正在医院打吊针,听说又有客人来了,二话没说,立刻拔了针头,过来陪酒。双方根本不熟悉,他端起酒杯,指着来回上菜的那个胖厨娘说:“客气话我就不说了,都干了,谁不干是她养的。”那个胖厨娘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忙她的,看来她都听习惯了。

不过,在东北许多大城市里,还是有不拼酒的宴席,但那都是一些正规的场合,上档次的场合,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场合。其他的,大都要拼酒的。为此,老百姓编了一段顺口溜,说:“喝坏了身体,喝坏了胃,喝坏了世风大倒退。”

在这种场合,最聪明的办法便是找人陪酒。这几年,不少精明的南方商人摸透了“东北虎”的脾气,谈生意时自己往往不亲自出面,而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公关部主任”这样的头衔封给那些人高马大而又酒量过人的东北人,委托他们代行其事。更有甚者,专门从社会雇用职业陪酒员。据说前几年各地还相继出现了一些以此为生的陪酒公司。说真的,并不是南方人不心痛那几个钱,确实是不愿意遭那份罪。

陪酒族的出现,无疑给酒坛注入了一股兴奋剂。一些久经沙场被“酒精考验”弄得精疲力竭的人,或不胜酒力经不起“酒精考验”而又因工作需要硬撑着“感情深,一口吞”的陪客者,这下有了大救星。

没有人统计过东北人一年喝掉多少白酒,估计也没有人想统计这一数字。记得几年前,黑龙江省的一份报纸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说某某县城,一年喝掉一个镜泊湖那么多的白酒。这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这种比喻似乎也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4.盲目崇外,好打外地牌

——外地的月亮比东北的圆

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东北的城毕竟太年轻了。从清末“闯关东”算起,至今也不过百把十年时间。过于年轻的东北地方文化使某些人产生了崇外和自卑心理。

东北人一直莫名其妙地不喜欢本地的产品。大连人的崇外心理使南方服装轻易占领了大连服装市场,只要外地产的,都会引起东北消费者的必趣,这已经成了许多城市的一种时尚。

比如哈尔滨,这个仅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却是一座独具殖民文化特色的城市。哈尔滨人一直不喜欢本地生产的产品,而且尤以服装、鞋帽、日用品、自行车等等为最。哈尔滨这座城市多年来似乎形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共识,认为:凡时髦的人、新潮的人、有档次的人、有文化的人,是不穿本地产的任何服装和任何鞋帽的。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不难发现,走在街上的中青年人,穿的服装。绝大多数产于外地。

在改革开放之前,哈尔滨人崇尚北京和上海的时装、鞋子;改革开放之后,哈尔滨人又崇尚广州、香港,乃至外国的时装。在他们的审美观中,觉得只有穿上外地的服装鞋帽才美,才有层次。从这一“风习”上看,就不得不提醒外地的商家要抓住哈尔滨人这一消费与审美心理,多往哈尔滨开拓,肯定有赚头,哈尔滨可是一个大有潜力的服装消费市场啊。

在日用品的取舍上,哈尔滨的消费者对盆、碗、筷子、缝纫机、自行车,小到图钉、拉锁、指甲刀之类,也都喜欢外地货而排斥本地产的。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哈尔滨人对自己的这种心理似乎从心思反省。

哈尔滨是一个有近500万人口的城市,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可这个消费市场的人们,却无时无刻地不在背叛自己的城市,无视这个城市生产的产品。其结果自然是不仅本地的产品在外打不开市场,而且也失去了本地区的市场优势。

哈尔滨人不仅有崇外心理,而且还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例如,哈尔滨人的一些地方口语,像形容什么东西特别好,喜欢用“贼好”来表达;干什么去,喜欢用“干啥去”来询问。诸如此类的地方口语很多,在此不便一一列举。

当然,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小事,但是,哈尔滨人却为自己说这种土话而感到难堪,“贼好”改成了“特好”,“干啥去”改成了“干嘛去”,更有甚者,干脆学说广东味的普通话,以证明自己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如果说这是一种进步,就有点无聊了。

这种情况不仅限于哈尔滨。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吃在广州,穿在大连。”广州的吃文化如此出名,外来人吃,本地人也吃。穿在大连。则是说大连人爱穿、好穿,换句话说,大连人爱美。素有“苞米面肚子,料子裤子”之说,吃的怎样不说,穿一定要体体面面。大连索有“服装城”之说,然而大连人并不怎么穿大连服装,而是喜欢穿南方的服装。南方沿海的服装市场,或许因为靠香港近的缘故,服装生产快节奏,厂家以极高的效率不断更新自己的服装设计,变换花色品种,真正使自己的服装永远处在新潮之先,领导了全国服装新潮流,而大连人的崇外心理又使南方服装轻易占领了大连服装市场。

同类推荐
  •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热门推荐
  • 逆天绝世狂妃

    逆天绝世狂妃

    【原书名《逆天腹黑狂女:绝世狂妃》】身为一个叱咤风云的绝色杀手,一朝穿越,她成为宰相府的嫡出大小姐。任人欺凌?白痴草包?翩然醒转,当她变成她!绝色容颜,笑靥如花,她比谁都狠毒无情。倾城流世,云淡风轻,她只护她所在乎的。强者为尊,她誓与天齐,搅乱一池风云。生杀予夺,翻云覆雨,且看她手段如何。他,绝世强者,邪魅狂肆,腹黑一枚,却独独对她爱护有加,疼宠入骨。风云涌动,且看两人如何联手,倾覆天下,逆转乾坤!
  •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本书主要以毛泽东读史评点为线索,透过历史的沧桑风雨,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了解中国的昨天,从而把握中国的今天,并展望中国的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 有婚无色

    有婚无色

    她,在一场灾难中逃生,却从此失去了对男人的信任和好感.他,五年前一个温馨的夜晚,坠进了孽欲中难以自拨,痛不欲生.为了各自的利益,她和他拿着婚前签下的协议闪进了婚姻的城堡.为此,又会谱出一曲怎样的咏叹调?他拥着她,心里却时时忘不了另一个她。本以为,婚姻可以让那颗充满罪孽感的心从此走出泥潭,可他无法掌控自已的心。她与他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身边却出现了默默地用全身心守护着自已、俊美如斯的男子,他,是救赎她的解药,还是婚姻的毒药?
  • 异空绽放的茉莉

    异空绽放的茉莉

    她,淡雅如茉莉,盈白如珠,幽香袭人。她,从二十一世纪穿过亿万光年来到了有他的年代,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冥冥中早有注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家人,遇上不止贪婪,还阴险、邪恶的二娘及妹妹,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未来?来!请您和我一起来见证她在异空绽放的光华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老康三十而立,带着老婆,拖着儿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读的是烂学校、破专业,一无所长;毕业后混了多年,稀里糊涂,不幸下岗;因为混得差,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望去,走投无路;看见老婆就内疚,丈母娘面前更是抬不起头;一家三口,低声下气,长期在丈母娘家“蜗居”……有一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政道与商道

    政道与商道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这套绝学正是挣扎起伏在官场之中的人应该学习的。胡雪岩从一个仰人鼻息的钱庄伙计,变成富甲东南的商界巨擘,头戴红顶翎身穿黄马褂,大福大贵,天下无人能比。他自有一套从商绝学,这正是在商海之中苦苦拼搏之人应该掌握的。《政道与商道》通过分析曾国藩与胡雪岩的从政、从商经历,总结出他们的官场绝学、从商经要,全面地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和秘诀,对于有建功立业志向的读者来说将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