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6000000010

第10章 东北商人(3)

东北人不仅仅喜欢外地的套装,而且还喜欢外地产的风衣、毛衣、内衣,甚至包括袜子和乳罩之类。只要外地产的,都会引起东北消费者的兴趣,这已经成了许多城市的一种时尚了。

这种兴趣,这种取舍态度,其实并不能说明东北生产的产品怎样的蠢笨,怎样的质量低劣。绝对不是这样的。只是一种城市人的心理而已,是有历史渊源的崇外文化心理在作祟。

东北人的这种自卑和盲目崇外心理,使外地商家到东北大发其财。不过,笔者提醒外地的生意人,与东北人打交道首先要尊敬他,不小瞧他,看得起他,多付出一点感情投资。同时还要在商品的广告宣传上多下点功夫,尽可能迎合东北人那种爱面子的崇外心理,这样你去东北一定会满载而归。

5.旱鸭子下海,水土难服

东北人生性豪爽,为人仗义,但豪爽有余精明不足,用南方人的话来说,是有点耙“傻气”,就其性格而言,并不太适合经商。然而,市场经济的浪潮已席卷全一喜地,不少东北商人也想在商海激流中搏一搏,但恰似旱鸭子下海,游起水来甚难。

有位东北朋友,舞文弄墨,写点醒世喻人的文章,是行家里手,游刃有余。有一段时间突然心血来潮也想下海一试。起初,自信心颇强,可到后来吐了一肚子酸水。听他讲:有一回,他们把某边贸公司15台大型载重卡车介绍给南方的某客户,报价时他们每台加码两万元,预算为自己的利润。客户回电告之,价格合适,即日启程去提货。想到几天之后就可以有30万元的收入,他们兴奋难捺,差点没举办盛大宴会。3天后他们盼望着的“上帝”怀揣巨款,风尘仆仆赶来,客户提出要进一步考察一下,他们自然是大献殷勤,生怕“煮熟的鸭子再飞走”。精明过人的“南蛮”,终于像“克格勃”一样,侦察到了原始的货主。卖方亮出底价,买方当场付款,钱货两讫,皆大欢喜。眼巴巴将他们这“第三者插足”的给甩了。要说那被耍了的滋味,失过恋的可能都有体会,真是酸不堪言啊!

南方人摸准了东北人不善于经商的特点,所以愿意找东北人的麻烦。东北某君有一次从广州买了几台游戏机,验货的时候货真价实,谁知一到家竟有两台是旧的,当再一次去广州的时候,想跟那个老板讨个公道,可那个老板死话不承认,反而骂起东北人“虎”来了,真是可笑至极。

东北商人的另一个致命弱点便是广告意识差。东北的企业大多注重抓产品质量,抓金牌,而忽略了广告宣传。

不是吗,东北多的是金牌,缺的是名牌。我们从小就知道:“红梅”傲雪,红梅味精从1978年第一届评选开始,连续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金奖,在同行业首家获得高级(产品质量认证书),独家取得“方圆标志”使用权,成为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烁烁金牌映出迷人的光彩。

好景不长,河南周口味精厂产品长驱直入辽宁,“红梅”在沈阳市场枝枝凋零,“莲花”在沈阳市场朵朵竟放。惊回首,沈阳味精厂这才彻底清楚了自己的身价。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重工业基地,东北金牌数量,雄居全国首位。数百个产品的金牌银牌沉甸甸地挂在脖子上,怎么在今天市场的天平上显得分量不足呢了?关键还在于东北商人缺乏广告意识。目前,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广告已超过商品质量成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而在东北却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某市曾正式发文不准在市内搞商业性霓虹灯广告和路牌等形象广告,某市市政府直接干预和制止火车站、电业大厦等经营单位搞商业广告。一位厂长说:“当用户由乞求照顾配售的‘可怜儿’,变为自由选择的‘上帝’时,我们却把政府的干预挂在心上,对消费者的评价掉以轻心。”

让我们看一下,辽宁企业在广告宣传上的投人:1992年,本地产品广告占35%,近65%为外埠广告,全国人均广告费6元,辽宁只有22元。不论是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份额,还是人均占有额度上,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企业中经常做广告的只有20%,有的城市只占0.3%,而南方一些省份已达90%以上。这与辽宁工业大省地位和商品生产能力太不相称了!

6.经商不是坐、等、看

东北人不善经商,关键还在于观念陈旧。有人说“北京人靓,广东人干,东北人看”,可谓一语道破了东北人观念上的僵化与陈旧。

东北商人总是在观看北京以及其他大城市那种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人先的开拓创业精神。

更有趣的是,即使足其他大城市已经在某一方面先干了起来,东北人还要观看一段时期,再随后动作起来,但其行为与政策,也常常是保守的,留有余地的,节奏上是缓慢的、迟疑的。很少去打破常规,去做别人不敢做的“错”事、出格的事。由于观念上的僵化和落伍,东北人做生意往往很不灵活,尤其在商业谈判中,常常将事情闹僵,不知道变通。

由于东北地域辽阔,在观念上也有差异。比如,从改革开放对人们的影响就可以看出,生活在海岸、平原的辽宁人,思维具有辐射性特点,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大一些。据说,太原街要卖给一个外国老板,沈阳市民无动于衷,平静后面的潜流,其实是认为这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没什么了不起的,心里很有承受力。生活在大部分是山区的吉林人,思维带有明显的封闭性,画地为牢,自以为是的特点很显著。长春计划兴建电影城,许多人就很不理解,认为根本没什么用,倒不如用这笔钱盖商品楼解决市民住房紧张的困难,因此改革开放的步伐较辽宁慢一拍。相对而言,生活在丘陵与山区的黑龙江人,思维呈半开放状态,改革开放的步伐比吉林人快一些,比如黑河、绥芬河的发展速度要比珲春快,最显著的差别在于黑龙江人善于研究国家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对策,而吉林人似乎缺乏创造精神,往往老老实实地执行,中央不下文就是能干的也不去干或者不敢干,生怕捅娄子。在经济发展上,东北有句顺口溜,说“前有狼,后有虎,中间加个二百五。”当然这话有失于公道,但从某些方面看,不能说没有道理。

比如,近两年,在北京街头时常可以看到居民踊跃购买玉米食品的情景。有的地方卖玉米面窝窝头,五角钱一个,有的是人抢,而在上海,玉米食品也大受欢迎。许多人在贫穷年代吃够了玉米面,而在改革年代又吃够了精米白面,想换换口味,吃点粗粮,所以玉米便有了市场。

然而,进人这个市场的却不是产玉米大省——吉林,倒是天津、北京、河北、江苏等等。

吉林怎么啦?为什么不去占领玉米食品市场?这几年,吉林省的玉米越产越多,每年约140亿公斤,除了上调、出口、自用以外,还有二三十亿公斤压在库底,或许这么多粮食压得吉林只顾喘气,没有精力找市场?

吉林也有人在研究玉米。去皮、磨粉、膨化,去掉玉米脐的苦涩、辣味,研制成玉米方便粥,有人研制出豆香型、奶香型营养粥……然而这些成果没有人看重,全都置之不理。所以,吉林省的玉米开发便只剩下爆玉米花了。

吉林也有人在感叹:广东省商品粮没有吉林多,可全国却“吃广东粮、喝珠江水”。广东的饼干、饮料占领了全国的市场,却没有吉林的份儿。搞活粮食流通不是政策不允许,科研部门也有一些新成果,为什么上不去,问题就出在守旧落后的观念上,缺乏商品意识,转变观念好多年了,还是原来的程度。

长白山的人参,世世代代有名,可现在却贱得跟大萝卜一个价,到北京的红桥市场,竟没有一份人参摊,问怎么不设个人参摊,人家一听就翘鼻子,说你那人参有什么用啊?人家西洋参才好,你要有,咱们可以商量,人参是不行。到各大药店走走,人参倒是有,标价也高,可行情也不好,两个字:饱和。

外界评论东北人是“醒得早,起得晚”,“进得早,退得也快”。沈阳人做股票生意可算是最早的,“股票卖进中南海”的新闻就是由沈阳人当年做出来的。但是真正把股市弄热推向全国的不是沈阳,而是深圳,是上海。

本溪市搞商业租赁是最早的,关广梅成名就在那里。但是真正把商业改革深化下去的不是本溪,是重庆,是武汉。

辽宁的企业破产、股份制、租赁、拍卖、证券等“五朵金花”几乎朵朵都开得又早又艳,结果被称为“盆景效应”——只出经验不出效益。

南方人务实,东北人却往往只开花不结果。表面上轰轰烈烈,结果常常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关键还在于观念陈旧,放不开手脚。

同类推荐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杠上邪肆王爷:皇妃爱耍酷

    杠上邪肆王爷:皇妃爱耍酷

    冷漠强大的宁墨穿越而来,原本以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可却发现这个宫女身上疑团重重,来历成谜,身手不凡?她到底是什么人?!在这里,她竟然有了亲人……她懂杀人,懂打仗,可是爱情?!皇帝和王爷?!这是什么玩意儿?!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网游之萌女王

    网游之萌女王

    "昔日叱咤游戏的女流氓决定从良,玩起了卖萌可耻的萌道小法师。众玩家:请问萌神如何卖萌?萌喵喵:八百万一斤,限量贩售,先到先得,决不打折。众玩家:请问萌神如何才能做到萌妹与女王完美结合?萌喵喵:萝莉身,女王心,毁你三观没商量。众玩家:请问萌神大人心目中的男神是什么样的?萌喵喵:头戴光环,背长翅膀,能用七天创世界。总结:流氓卖萌,不得不从!
  • 晋商:中国第一商帮的经营之道

    晋商:中国第一商帮的经营之道

    一部以晋商为题材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晋商的极大兴趣。该剧以晋商中的杰出代表乔致庸的一生为主线,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但由于该剧偏重于故事性和传奇性,所以对晋商并未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而乔致庸一人也并不能代表整个晋商史;另一方面,由于市面上关于晋商的书籍又多以历史事实为主,其研究性大于可读性,故此,本书编者本着为广大读者服务的目的,经过多方考究,在材料的使用及篇章的布局上大费功夫,以此编著了《晋商——中国第一商邦的经营之道》一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偶遇迷情泛滥:废柴也是宝

    偶遇迷情泛滥:废柴也是宝

    帝国四大家族之一的颜氏三小姐颜瑞宝此生最大的目标:1,离家出走。2,与哥哥老死不相往来。经过几番深思,她终是踏出这一步,并偶遇一酷似小白脸的大侠,威逼利诱下方得以自由。可是哥哥啊哥哥,你为啥就不能放妹妹我一条生路咧?更让人泄愤的是你干吗总跟这小白脸唱反调、打对台戏、你来我往多个回合?难道你不知将碍事的我晒在一旁是很容易风中凌乱的吗?
  •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魂穿成公主、相府小姐,而我穿越就得是整个穿过来,被人当做怪物不说,还身无分文只能去吃霸王餐!替相府小姐入选太子妃,不料,竟然被选上了,可是,太子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小屁孩啊!“太子妃,快给父皇请安!”父皇?他怎么这么像大街上被我讹上的美男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