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200000019

第19章 望兴叹·苦中作乐也是甜(1)

第三位教师尖兵

抗战结束后,钱钟书陆续发表了不少的作品集,《人·兽·鬼》是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这本书的手稿是杨绛在兵火仓皇中留存下来的,钱钟书在两人留存的样书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这是对一个爱人最高的认同和赞美了吧,杨绛和钱钟书一直保持着这种最美好的关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有人把文坛的夫妻分为三种:一种是始终生活在自己亲人的身影中,例如,许广平和张兆和;或者一方极其出众,相比之下另一方虽有才华却不够闪亮,例如,萧红和丁玲;还有一种就是齐头并进,相互扶持,钱钟书和杨绛就是这第三种了,可谓是"天作之合"。而更难得的是,他们的女儿阿圆后来也十分出色。

杨绛并没有因为站在钱钟书的成就面前变得暗淡,她对文学的研究、对翻译的钻研都让人敬仰。两个人经常一起研究一本书,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讨论,互相补充,对对方的作品提意见。在钱钟书身边,杨绛是一位称职的同行者,又做好了作为妻子应该做的一切。对于每种角色的扮演,她都尽心尽力,让人称赞。

阿圆小时候身体虚弱,经常生病,让父母都很揪心。上小学的时候,只上了一两个星期就生病了,被接回家,反复几次,她从来没有完整地上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后来杨绛决定在家教阿圆,所以阿圆的整个小学都是妈妈在家教的。

一九四七年冬,阿圆病最严重的一次,右手的食指骨关节肿大,检查的结果是骨结核。医生对杨绛说:"此病目前无药可治。"阿圆含着眼泪跟妈妈说:"我要害死你们了。"小小的她竟然懂了医生的意思,杨绛看着可怜的娃娃,心里万分难过。

好在医疗条件日益变好,家中的条件也有了改善,杨绛听医生的话喂阿圆按时吃药,吃维生素和各种补养品,并且卧床休息,十个月后竟然好了。杨绛这才松了一口气,阿圆算是被妈妈抢回来一条命。

后来大夫说,一般的孩子如果得了这种病,大多数都会转到脚部,然后转到头部,命不久矣。阿圆康复之后,整个人胖了一圈,杨绛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但是紧接着她就病了,天天发低烧,体重也一直在掉,检查又查不出原因。

之前的杨绛是个闲不住的人,就算看书也会一边织毛衣一边翻书,她说自己的双手已经进化成"自动化的机器"。生病之后她就没有了精神,总是打蔫儿令钱钟书很担心。一九四九年,钱钟书接到清华大学的聘书时,说:"换换空气吧,也许换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被钱钟书说中了,他们到了清华大学一年后,杨绛就自愈了。

虽然阿圆的功课是妈妈在家教的,但是她完全继承了爸爸妈妈爱读书的优点,对什么也都领悟得很快。十一岁的时候,她随爸爸妈妈到无锡老家团聚。白天的时候一群孩子在院子里吵吵闹闹,阿圆也不好奇,独自躲在厢房里看书。爷爷在一旁睡觉,她看到爷爷脚在外面露着,便过去给爷爷掖被子,然后守在桌子前安静地看书。

爷爷醒来,看到她十分乖巧地在那里,便跟她说话,问她看的是什么,还考了考她,结果大吃一惊,还小的阿圆居然读过了《西游记》、《水浒传》,而且还读外国小说。于是爷爷称赞阿圆是"读书种子"。阿圆很开心听到这样的夸奖。

阿圆在上海读完了初中一年级,来到北京以后,本应该读初二,家中打算让她上清华大学的附中读书,但是她的年纪不符合要求,太小了,学校只让从一年级开始读起。阿圆后来便不去学校学习了,跟妈妈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生活,杨绛刚开始辅导她学习,初中二三年级的课程都没有问题,却有一科让杨绛有些头痛,就是代数。

数学方面的确不是杨绛擅长的,便问阿圆:"妈妈跟不上了,你自己做下去,能吗?"没想到,阿圆居然真的无师自通,学起来并不吃劲,后来参加了一九五一年的考试,被贝满女中录取,代数居然是满分,杨绛特别为自己的女儿骄傲。

其他时间,阿圆还帮爸爸做一些简单的事,她的心思很细,很多事情大人没发现,她就发现了。她帮爸爸登记学生考试的分数,发现有两个人的课卷都用了不寻常的紫色墨水,阿圆说,这两人肯定是一对朋友,后来果然被她猜对了,连钱钟书都很惊讶。

当时钱钟书经常出门,出门前便多次嘱咐,不是让大的看好小的,却是让小的照顾好大的。

阿圆使劲地点点头,事实上,确实是她照顾妈妈。一次下大雪,家中做事的老李妈不在,没人往屋里挑煤,阿圆知道妈妈肯定不会让自己去做这个事,但是她又想做点什么帮助妈妈,便一个人去雪地里把盖住的猫屎都挑了出去,让妈妈少一个工序,做起来轻松些。

爸爸不在,阿圆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像一个小大人,什么事情她都想着,还担心妈妈的安全,她心里时时念着爸爸的嘱托,她要做好。

后来阿圆住校了,每周末可以回家,她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把脏的衣服和床单都带回家里,她总是自己洗。同学们都说她不像是独生女,一点没有被娇惯的影子。阿圆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让回家跟妈妈谈谈"三好学生"的感想,杨绛说她:"哪三好?"阿圆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个"三好学生"是给的荣誉罢了。

阿圆的身体果真不好,后来又有复发的迹象,便听大夫的建议休学一年,跟妈妈在家,陪妈妈读书,陪妈妈去图书馆借书,对于读书这件事她的痴迷程度完全继承了父母,而且也是各种书籍都喜欢,还学习了俄语、英语。

阿圆上学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和其他表现都很优秀,被推荐入团。有一天她回家的时候,表情十分凝重,好像被什么事情困扰着,后来她说:"他们老叫我入团,我总说,还不够格呢,让我慢慢争取吧;现在他们全都说我够格了,我怎么说呢?"她还说:"入了团就和家里不亲,家里尽是"糖衣炮弹"了。"杨绛这才知道,女儿原来是怕入团了,就需要跟家里保持距离,就不亲昵了。

后来阿圆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老师,她之前就说,自己的志愿是像爸爸一样当"教师的尖兵",家中对阿圆的这个决定都十分支持,后来阿圆证明了,她做到了"尖兵"。

高校范围内的大调整开始了,杨绛和钱钟书被安排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职位也从教授变成了研究员,住所也从清华园迁到了中关园,两个人还给新家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容安室",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直伴随着两个人的生活。

杨绛没有中断自己的翻译"事业",在间隙时间中翻译的一些作品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解放后她翻译了四十七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获得了北京大学教授朱光潜"全中国散文翻译──杨绛最好"的夸奖。

过五关斩六将

一九五六年,"拔白旗"的运动又开始了,所谓"拔白旗"就是指在当时"大跃进"的过程中,把一些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人,以及一些有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人都作为"资产阶级白旗",对其加以批判、斗争,甚至处分的做法就是"拔白旗、插红旗"。

杨绛的一些涉及西方文学的论文和钱钟书的《宋诗选注》都是"白旗",杨绛暗下决心,今后再也不写文章了,省得被拔,只做翻译。钱钟书说她是"借尸还魂",她只是想借此"暗度陈仓"。如果从此让她不再接触文学和书籍,那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反右"的开始,让他们周围的很多朋友落难了,杨绛夫妇小心处事,谨慎地生活着。到了一九五八年,灾难还是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两人都被扣上了"帽子",文章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毒瘤",成了不可不拔的"大白旗"。

杨绛之前的《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被指"不但不能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斐尔丁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反而歪曲、贬低了斐尔丁作品的意义……这样的论文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有害的影响"。

这是一个不小的罪名,钱钟书也没有幸免,两个人在批判会上沉默不言,用无声表达着自己的遭遇,好在他们平时处事低调、为人随和,对他们批判的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的。

当年十月,文学所决定分批派人员去下乡改造,杨绛被分在了第一批,钱钟书在一个月后也被分配了下去,当时的阿圆已经在炼钢厂工作。

阿圆在钢厂跟了一位师傅,因为她会画画,便让她去画图。但是之前画的画跟现在的完全不同,阿圆便到书店去买书学习,师傅很欣赏阿圆,因为阿圆能画出很精准的图来,并且按照她画的图便能做出模型来。最后在阿圆离开的时候,师傅还送给阿圆一个碗口大的毛主席头像,阿圆也算没受什么苦。

杨绛本可以不去的,当时有规定,四十五岁以上的女同志可以免于下乡。她身体不是很好,下乡条件艰苦,她还担心家中一老一少,但是不去影响又不好,少不了人借题发挥,所以杨绛还是决定"下乡"一去。

下乡的地方在北京附近的郊区,不算远,一起去的二十多个"同病相怜"的人,刚到山里,同行来的老先生指着远方一个在干活的姑娘说:"瞧,她像不像蒙娜丽莎?"

大家都认同他的这个说法,可惜的是山里的人不知道蒙娜丽莎是谁,不过他们从这些人的表情里觉得,应该是个很美的姑娘吧。这就是属于知识分子的笑谈。

集体生活开始了,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虽然有一同来的人做伴,之前杨绛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来到这里之后,她才发现接下来的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

杨绛后来写了一些文字,记录这段时间发生的"过五关":

第一关是"劳动关",虽然杨绛不是生活在什么特别殷实的家庭中,但是农活她是没做过的,而且她现在已经不是年轻人,没有太多力气,所以只能给她挑些她能做的,比如砸玉米。

第二关是"居住关",杨绛之前好奇土屋茅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现在算是真真儿地看到了。来的第一天住的是一间空屋的冷炕,后又改到缝纫室的竹榻上,很小,翻身都会掉下来,最后住的是当地的托儿所,四个人挤在一起,这些经历都是她未曾预想到的。

第三关是"饮食关",平时杨绛胃口小,吃不了什么东西。来到这里早晚稀粥,穿插的是玉米面窝头,不好吃是其次,重点是吃不饱,还难消化。杨绛做梦都是吃好吃的,醒来之后,发现是黄粱一梦。

第四关是"方便关",这个关最难过,农村的厕所十分简单,缸上搭个板子就是了!一次杨绛吃绿豆粉面条,半夜闹肚子,壮着胆子跑出去,结果大门锁了,她是又急又怕,灵光一闪想到了之前家中养的猫咪,她便找了个地方挖了个坑,畅快后再填上,上面还撒了些落叶,灰溜溜地回到床上。

第五关是"卫生关",干净了半辈子的杨绛,那段时间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宝贵,洗手洗脸都舍不得用,吃饭也只用手背一抹就算完了。

虽然难关接二连三,不过杨绛有自己特有的慰藉,那便是钱钟书的来信。他的信是每天都有的,用规矩的小楷记录着所思所想所行,这是钱钟书一直有的习惯,不曾间断。

大家都笑杨绛信多,其实大家心里都是羡慕的,亲人的消息是心中最大的牵挂。杨绛的信从不扔,都很规整地折好放起来,想起来拿出来再读一下,慢慢地衣服口袋就鼓鼓的,她都贴身带着。虽然信中内容没有不妥,但经过之前亲眼所见扣帽子的过程,她还是心有余悸,不太放心放在其他地方。

同类推荐
  •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 问题首富黄光裕

    问题首富黄光裕

    1985年,黄光裕怀揣4000元离开潮汕,北上创业。2004年,他以105亿元财富首次成为“中国首富”。然而,在以430亿身家再次戴上“中国首富”的皇冠之后仅仅一个月,黄光裕被警方带走拘查。
热门推荐
  • 灵蛇剑传奇三

    灵蛇剑传奇三

    有的说叶随风是个江湖人行侠丈义的浪子,后来再也不想在江湖人游荡了。在一次从强盗手里夺得了一笔财富后便带着来到这里。有的说叶随风是一个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贩卖药财的药商,在发财后觉得关外太苦了,便带着自己的资产来到巴东。然后开了这个赌坊,这个专供富人玩乐的赌坊来安息自己。关于叶随风的身份还有很多传言,市井流氓,富家公子。可是他到底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知道的却很少。
  •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他们这样说:中外著名教育家格言选

    本书所汇集的教育格言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中选取的100位教育家教育智慧的结晶,摘选了反映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智慧感悟的格言700余则。这也是他们教育人生的心声——构筑成了反映其智慧结晶和人生心声的教育格言。
  • 穿越也疯狂:情牵亲王

    穿越也疯狂:情牵亲王

    “哎呦!我是不是被人揍啦?怎么浑身都疼!”“我见你是从树上掉下来的。”“你是那里人?”“我当然是中国人啦!看不出来吗?”“中国?姑娘穿的衣服有些古怪。”“你才穿的古怪好不啦!难道你是拍戏的啊?怎么没看见剧组啊!”电视上播放了一位亲王古墓、陪葬品竟然和自己的吊坠一模一样、出于好奇,找到地方看见异象掉下悬崖被一股力量吸引到1500年前。穿越古代吊坠遗失,在接受这个现实之后、章晓岚努力适应古代生活,一次游玩中、无意间遇见身负重伤的人,救他回去帮他治好伤、他对以后章晓岚的古代经历有很大的改变。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叔叔非婚勿扰

    叔叔非婚勿扰

    她为了通过家族的级别考试,没有办法,相信了算命神婆的指点,偷了别人家的种子。六年后,他是她的老板,他是她的管家,他是她的一切。只是,因为,他要上学了,所以……“妈咪,给我找个爸爸吧!我怕我上学,有太多的小妞喜欢我,所以会把你疏忽……”他是她的总裁大人,因为觉得她笨,所以时不时的欺负她,对她上下齐手,最后甚至想把她拐回家做老婆。她是撞坏他‘老婆’的直接凶手,无数次的巧遇寻找终于找到,却发现她另外不为人知的一面,而深陷其中,最后居然堂而皇之的住进她家。
  • 帝后谋

    帝后谋

    三年前,南泱下嫁给草包美人四皇子,助他登基,其后却垂帘执政,毒害亲夫,天下唏嘘——真狠!三年后,南后被废,第一权贵之门南家举家流放,皇帝亲手弑妻,她却死而复生,天下又唏嘘——你妹!我们的宗旨是:像开挂一样虐小三,顺带和皇帝来场说谈就谈的婚后恋爱。
  • 呆萌公主俏王妃

    呆萌公主俏王妃

    穿成了公主,不仅失忆受伤,还斗奸妃、惩皇子、反太后应接不暇;灵贵妃使计让慕妤公主和亲,怂后力保,她却自告奋勇,帅气王子如可应付这鬼主意层出不穷,萌翻天下的太子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爱若初见:何处不相逢

    爱若初见:何处不相逢

    婚姻中忍痛分离的爱人,聚会上重逢的初恋情人,还有一直在身边默默守候的蓝颜知己,几个男女之间的情路百折千回。是是非非,恩怨情仇后,有谁是陪秦非走到最后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