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200000017

第17章 忘经年·生死不离祖国(1)

甘做"灶下婢"

杨绛的戏剧作品陆续面世之后,杨绛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大报纸和街头巷尾人们的口中,杨绛一度成为当时大学生和戏剧爱好者的偶像,有时钱钟书与杨绛一同出现在什么场合的时候,都会被介绍成:"这是杨绛的先生。"

钱钟书在看过杨绛的《弄真成假》之后,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心中有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他对杨绛说,他要写一部长篇小说,这本书就是后来享誉国内外的《围城》。

杨绛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她相信钱钟书有这个想法就肯定会做成这件事,对于文学,他们两个人都对对方有着充分的信任和期待。杨绛为了让丈夫心无旁骛地完成自己的想法,也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写作,便让钱钟书减少了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授课时间。

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收入紧缩,所以生活上只能更加节俭,恰巧用人家中有事不再做,她便甘为"灶下婢",亲自打理家中一切事物。杨绛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那时杨绛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她自己和煤末,做煤球,瘦小的身体踮着脚站在大水缸前,总是弄一脸煤灰;她还负责上街买菜,钱钟书知道她不好意思去菜场,之前的她几乎没有机会去那里,便陪她一起去,两人边说边笑地把菜买回家。

在创作《围城》的时候,钱钟书加入了很多跟杨绛一起经历过的场景,在这本书中也处处能看到现实的影子。在书中,描写苏小姐结婚的场景,就和他跟杨绛结婚的时候如出一辙,那个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新郎像极了结婚那天的钱钟书。

在当时,杨绛的名气是远胜于钱钟书的,后来《围城》的成功证明杨绛的这般付出是值得的。《围城》前后用时两年,从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六年。"两年里忧世伤生",钱钟书在《围城》的序中慨叹这两年的时光。

钱钟书也是个浪漫的人,虽然留学西方,但是他更喜欢送东方的礼物给杨绛,比如写诗。

一九五九年他曾经给杨绛写过这样一段带着故事的诗:"弄翰捻脂咏玉台,表编粉指更勤开。偏生怪我耽书癖,忘却身为女秀才。"言下之意,自己的笨拙让杨绛受累了,家中琐事只好拜托她,自己不会家务琐事,只是个会读书的书呆子,由此耽误了杨绛许多读书写作时间来照料自己,从而让杨绛的创作数量大为减少,几乎"忘却身为女秀才"。

这一切可能钱钟书没有说过,但是都在他心中感恩与感动,赞杨绛为"最贤的妻和最才的女"。

八年抗战,全国人民都经历了一场生死的洗礼,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对胜利的渴望也就越发迫切,抗战前线捷报频传,一些先进的思想在全国广泛传播,每个人都希望和平民主的那一天快点到来。

上海被日本人控制着,他们像是死神一样,每个国人都怕在街上遇到他们。但这是无法躲避的,就算你躲在家中不出门,意外还是会发生,他们还是会出现。每个深夜的警笛声,都是那样让人心惊胆战,不知道哪天会轮到自己。

一天上午,钱钟书像往常一样去学校上课,钱家众人和杨绛都在家中,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杨绛放下手中的活儿忙去开门,门外站的是两个日本兵。杨绛第一直觉就是来者不善,便客气地请他们进来喝茶,让他们先坐。趁着倒茶的工夫,溜进卧室把父亲的一摞《谈艺录》的手稿藏了起来,稿子是手写的,纸张很薄。

她倒好了两杯茶,端了过来,放在日本兵面前。日本兵问:"这里姓什么?"

"姓钱。"

"姓钱?还有呢?"

"没有了。"

"没有别家?只你们一家?"

"只我们一家。"

杨绛应付了两句后,就退到了屋子里。这时候叔叔看到日本人手中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杨绛的名字,便告诉杨绛躲一躲,她便从后门走了,去朋友家待了会儿,还吃了饭。这时候弟弟来了,说日本兵找的就是杨绛。如果杨绛不出现,日本兵就要把钱家人都抓走,杨绛就慌了神,让弟弟转告钱钟书千万别回家,说完自己就往家走。

路上,杨绛买了一篮子鸡蛋,拎着继续往回走。她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开门的是婆婆,看到杨绛拎着篮鸡蛋站在门口,很是吃惊。杨绛忙摆摆手,示意婆婆别说话,然后自己说:"我给您买鸡蛋回来了。"然后往楼上走,日本兵还在,家里被翻得杂乱不堪,东西散落一地,家中的柜子也东倒西歪。

日本兵问她是谁,她说是"杨绛",日本人大怒:"那你为什么说姓钱?"

她恍然大悟地说:"我嫁在钱家,当然姓钱啊!原来你们是找我呀!咳,怎么不早说?我给婆婆买鸡蛋去了,她有胃病。真对不起,耽搁你们了,我这就跟你们走吧。"

最后日本兵告诉杨绛第二天十点来宪兵司令部受审,说完就走了,军靴走起路来的声音都是那么让人心慌。

全家人都惊慌失措,担心杨绛第二天去会不会出什么事,倒是杨绛不慌不忙,开始整理翻乱的东西,清点是否有东西丢失,最后发现日本人拿走了一本通讯录,还有几封信,钱钟书的手稿幸存。

杨绛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因为什么得罪了日本人,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晚上准备了很多,比如,日本人提问问题,自己要怎么回答才能解围。第二天到了宪兵司令部,杨绛被问了几个问题,填了个表,就回来了,告诉她可能还会找她,并没有受什么刑罚,万幸。后来听说日本人找的是跟她同名的别人而已。

一同搞戏剧的朋友也有被叫到宪兵司令部的经历,显然没杨绛那样顺利,少则挨两个耳光,多则酷刑加身,生不如死,在日本人的黑暗笼罩下,人人岌岌可危。

父亲去世后,杨绛汇集了父亲生前的一些文章,取名为《老圃遗文辑》。杨荫杭丰富的经历、正义的文笔,加上对现实有力的抨击,有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评价。

杨绛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字里行间都是对父亲无尽的思念:"我父亲去世以后,我们姐妹曾在霞飞路(现淮海路)一家珠宝店的橱窗里看见父亲书案上的一个竹根雕成的陈抟老祖像。那是工艺品,面貌特殊,父亲常用"棕老虎"(棕制圆形硬刷)给陈抟刷头皮。我们都看熟了,决不会看错。又一次,在这条路上另一家珠宝店里看到另一件父亲的玩物,隔着橱窗里陈设的珠钻看不真切,很有"是耶非耶"之感。"

钱钟书写《围城》的时候,进度不算快,每天五百字左右,但基本是一次成稿,很少再改。他每段文字新鲜出炉,第一个"品尝"的一定是自己的妻子杨绛,他喜欢把写好的稿子让杨绛看一下,还跟杨绛交代接下来要怎么写,然后就盯着杨绛的表情,紧张得像个孩子。

《围城》定稿之后,最开始是在《文艺复兴》上以连载形式出现的,随后又编入《晨光文学丛书》。读者反响很好,前后几十载,由多家出版社多次出版印刷,读者遍布国内外,都被这本小说所吸引。钱钟书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之前那个戏剧作家杨绛也变成了"钱钟书夫人"。

当李健吾看到钱钟书的手稿时,十分吃惊,不住地感叹:这个做学问的书虫子,怎么写起了小说呢?而且是一个讽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

钱钟书的围城写得实在生动,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以为是真发生在钱钟书身上的事情,把《围城》当成了钱钟书的自传来读。读者纷纷来信,表示同情,一些心地善良的漂亮小姐还写信表达要与他做"非一般的朋友",就只因为读了书,实在是同情钱钟书的婚姻,也倾慕他的才华。

就算死,也要死在祖国

随着书籍的畅销,很多电视台向钱钟书发出请求,想把《围城》从书中搬到荧屏上。最开始钱钟书是拒绝的,他觉得小说妙趣横生,拍成电视未必会有同样的效果。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黄蜀芹,偶然间在延安的一个小书店里看到两本《围城》,便都买了下来。说起来,黄蜀芹与钱家还有些缘分,她的父亲就是当时钱钟书的旧相识──黄佐临。黄蜀芹在拍戏的间隙就靠在小土炕上读这本书,被故事深深地吸引。她就有了拍《围城》的想法,但是她怕去了会被赶出来,之前便听说钱钟书先生曾言"拙作上荧屏实不相宜"。要拍《围城》,必先拜访钱钟书夫妇。

黄蜀芹便联系了父亲,让父亲帮自己写封"介绍信",而且做了充分的准备,跟其他的工作人员反复阅读原著,体会其中含义,编写了电视剧本,然后带着信来亲自拜访两位老人。

到了钱家,两位老人得知是朋友的女儿,十分热情,杨绛给她讲了钱钟书创作《围城》的始末,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这个故事创作的背景。还对她说:"写《围城》的是淘气的钱钟书。"这句话给了黄蜀芹很大的灵感。

黄蜀芹的父亲黄佐临正是杨绛话剧《称心如意》的导演,在黄蜀芹小的时候,父亲经常骑着自行车带她去当时的长城电影院剧场排演这部戏剧。那时总会遇到在路上散步的杨绛、钱钟书,经常都会聊两句再各自去忙,黄蜀芹对这个镜头记忆深刻。

黄蜀芹带来的剧本,杨绛仔细地读了两遍,标记出来四十多处她认为不妥的地方,并且提出修改的意见,连道具和场景的选择上,她也给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后来都被采纳到拍摄中。

如何突出主题成了黄蜀芹的困扰,杨绛便写了几句话给她:"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钱钟书很同意杨绛的这句解析,对他作品最了解的人,永远都是他的夫人杨绛了。后来这两句话作为旁白,出现在了电视剧的一开头,也成为了这部剧的灵魂。

《围城》拍成电视剧总共十集,导演当时因为受伤,是在轮椅上完成这个工作的。当时导演和演员陈道明、葛优等人认真地核对剧本和原著,前后拍了一百多天,每个镜头和环节都力争体现原著风格,让那些本在书本里的人物,立体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电视剧上映之后,他们一家三口都看了,很欣赏里面人物的表演,他专门写信给黄蜀芹说:"与适自英国归来之小女,费半夜与半日,一气看完。愚夫妇及小女皆甚佩剪裁得法,表演传神……此出导演之力,总其大成。佩服佩服!"

那段时间他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朋友,就是傅雷。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美术评论家。他也曾留学法国巴黎大学,算起来还和钱钟书、杨绛是校友。

傅雷一家那段时间与钱钟书、杨绛也走得很近,两家住得不远,所以有时间了就会互相走动,促膝长谈。大家都对这个社会有太多要控诉的事情,都在黑暗中期待黎明。人们在畅谈中释放压力,抒发情感,那种心灵与心灵碰撞的火花,在回忆中依然闪亮。

在杨绛的记忆中,傅雷总是挂着笑容的,与外界说的"严肃死板"截然不同。他总是和钱钟书面对面聊天,手拿着烟斗,嘴角含笑,他和钱钟书很聊得来,可以聊很长时间,按照杨绛的说法就是:"傅雷只是不轻易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好像在品尝自己的笑,觉得津津有味。"

钱钟书是唯一敢与他当众开玩笑的人。一次还有其他朋友在的时候,钱钟书和傅雷开了个玩笑,另一个朋友以为钱钟书是个"没轻没重"的主儿,便赶忙使眼色,告诉他"闯祸了"!傅雷不但没生气,还跟着大家一块笑。

不过,在孩子面前,傅雷几乎是不笑的,傅雷的两个孩子阿聪、阿敏喜欢留在客厅里,听大人们聊天。傅雷是不允许的,他或许出于自己的考虑,怕孩子理解错误,或出去说给别人听,那个时代是真正的"祸从口出"。

一次,朋友们在客厅里聊得风生水起,好不热闹,不知他是突然想到什么,就轻手轻脚地来到客厅门旁,一把拽开门,看到两个小顽童正侧着脑袋听声儿呢,傅雷大声吼了一下,两个孩子急急忙忙跑上楼梯。太太忙跟了上去,唱白脸,两边疏通。大家继续聊天,笑声四起,傅雷又过去拽那扇门,两个孩子还在那里,跟着大家笑,真是"知子莫若父"啊,他就知道孩子还会下来。

傅雷比之前更加愤怒,大声地呵斥着孩子,太太想劝却劝不了,其他人想劝不敢劝,孩子委屈地在那哭,只能待傅雷呵斥结束。这也许就是外界盛传的"严肃的傅雷"吧,大家面面相觑,领教了!

胜利像黎明一样终将到来,人们殷切期盼的和平像温暖的阳光,温暖着被战争冷却的生活。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前方传来日本投降的消息,举国欢庆。钱家人都聚在一起,商量着要纪念下这个日子,庆祝黑暗的过去。杨绛心里有些难过,便独自躲到了亭子里,默默地流泪,钱钟书过来安慰她。

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在世之时只愿能看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可是这一天来了,父亲却不在了。钱钟书安慰她,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爸爸会为我们高兴,为国家高兴,我们终于熬过来了。"

抗战结束后,钱钟书辞去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工作,来到中央图书馆做外文部总纂,主要负责编写《书林季刊》,徐鸿宝先生曾对战时中央图书馆馆长说:"像钱钟书这样的人才,两三百年才出一个。"

《围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捧,钱钟书又在暨南大学兼任教授,还兼任英国文化委员会顾问。随着工作重心的改变,钱氏夫妇的生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之前只顾埋头创作的两人,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交生活,也结识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很多爱国知识分子都收到了国民党投过来的橄榄枝,钱钟书、杨绛也不例外,但是两个人毅然地放弃了去台湾的机会,不仅仅是因为拥护共产党,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自己从小到大生活的热土,这片土地刚刚经历了创伤,需要人们去抚平。

同类推荐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死亡之城

    死亡之城

    一队考古的学生,一座神秘的楼兰古墓,神秘的面具,金色的密室,种种的顺利却预示着一场不平静风波的酝酿。神秘的诅咒,一场长血腥的死亡,怎样才能阻止噩梦的扩散?怎样才能活着走出这一片被死亡笼罩的沙漠?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然而,从普通大众看来,严谨深奥的心理学的确是晦涩难懂的,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纽带将心理学的科学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7天让你读懂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条及时出现的纽带。本书为丛书之《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分册。
  • 重生之嫡女不乖

    重生之嫡女不乖

    前世,她太过懦弱、太过信任他人,被心上人和至亲连手推入最难堪的境地,却原来,所有的脉脉柔情和温暖关怀,都不过是为了她不菲的财产和那个不欲人知的秘密。狠毒的舅母,将她生生毒死。自黑暗之中醒来,她竟重生到了四年前,那时,父母刚刚双亡,她刚刚踏入伯爵府,再一次,她站在了命运的转折点前。带着浓浓恨意重生的她,化身为一半佳人一半魔鬼的罂粟花,誓要向那些恣意践踏她尊严的人,索回一切……精彩抢先看:“小姐,舅夫人竟然四处诋毁您的名誉,把您说得刁蛮任性不识好歹,表小姐的缺点全放到您身上,太可气了!”忠心的丫头义愤填膺。“那又如何?”俞筱晚只是淡然浅笑,前世的她就是太过在意名声,才会处处受制于人,如今的她只想潇洒恣意地活,旁人的流言蜚语,不过是耳旁轻风。不就是怕她的巨额嫁妆流入外人田吗?她还非要将带着十里红妆,风光出嫁不可了。只不过,怎么挑来挑去,竟挑了一个跟她明显属于一类的家伙?本文复仇是必然滴,基调是温馨滴,过程是曲折滴、结局是圆满滴,男主是有爱滴,女主是表里完全不一滴,收藏了,一定不会后悔滴╰( ̄▽ ̄)╮~~~~~◆◆◆◆◆◆强烈推荐本人的完结文《妾本庶出》宅斗、种田、爱情、雪冤、励志京城最大的扫帚星要娶亲,嫡母巧舌如簧,竟将她送入虎口。虽为庶女,可她又岂容人任意欺凌?此女,外表柔顺内心强悍,貌似单纯实则狡猾,前一世为名利忙忙碌碌,这一世,她想做的事情并不多,护着娘不被正房嫡妻欺凌,护着幼弟平安健康长大,偏偏一道圣旨令她嫁入公主府。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八面玲珑,舌战极品亲戚,脚踢险恶手足。只是,不论她再如何强势,却依旧改变不了丈夫面容被毁,身有残疾的事实。原本以为这一生就这般浑噩的过,却不料那冷面相公每每转身都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惊喜和错愕。★★★推荐好友的文文★★★《望门闺秀》《重生之高门嫡女》《弃妇翻身》《弃妇太逍遥》《霸王小小妻》《盗妻魅夫》《嫡出丑妃》《重生之爆力医女》《名门弃妇》《高门弃妇》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腹黑娘子,我来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剑啸九霄

    剑啸九霄

    本文男主角剑小天,是剑天南的儿子,当年剑天南带着有了身孕的妻子在救了一个老者,并且拿走了老者交给自己的《九霄决》之后惹来杀身之祸,身重剧毒,逃到一个山洞去采摘药材,这时候伊兰少女出来了,她是医仙的关门弟子,师傅已经仙去了。得救的剑天南夫妇就跟伊兰生活在了一起,伊兰成了他们的妹妹,没多久,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小天。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贝鲁特帝国刘贤亲王的第五个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刘启天,天上的两颗星星同时量了一下,好像两个孩子长大后会有某种联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重生之傻女嫡妻

    重生之傻女嫡妻

    还是这么恶俗的桥段,重生。当都市白领、工作狂人一夕“失足”,魂穿异世。醒来时,她成了姜家小姐,出身望族,家世显赫。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姜二小姐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上一世,她拼命工作,却英年早逝,工作成果遭他人坐享。这一世,她游手好闲,却神情痴傻,府中众人明讽暗欺。做女强人难,做傻子还不容易,什么都不用做,不就是米虫一枚?众人八卦纷起的时候,她老神神在在的,该吃吃该喝喝。原本以为,她能完成上辈子的夙愿,做个快乐的吃货,安度一生。可是,傻子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何况她是个假货。终究躲不过那一眼情劫。…当初,她对他说,不管你做什么,成为妖魔亦或鬼神,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他不屑一顾,滚。后来,他对她说,我想你留下来。——对不起,滚远了。——那你在原地别动,等我过来。——过来可以,用滚的。…这是一个关于追逐和错过的故事。爱情就是一场博弈,他俩各自执棋,棋盘之后,已是虚妄。
  • 莱辛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莱辛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莱辛所写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伊索、罗马和菲得路等人,但经过改写,赋予了新意,都同当时德国社会中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以及文艺斗争息息相关,因而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例如,在《水蛇》、《仙女的礼物》、《绵羊》、《被保护的羔羊》等篇中,通过对蛇、狼、国王、朱诺的描绘,读者自然而然会想到德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暴虐、残忍、伪善和昏聩。另一些篇章如《驴和狼》、《鹅》、《驴》、《幼鹿和老鹿》、《鼠》等,对于德国市侩阶层的狂妄、愚昧、驯顺和苟且,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莱辛的寓言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政治意义,战斗气息和时代感十分强烈。弗朗茨?梅林在谈到莱辛的寓言时写道:这些寓言是“小型火器里喷射出的连续不断的火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