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8300000019

第19章 创办平安保险(2)

当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都设有证券部门,从事证券业务。相当一部分银行资金违规进入了房地产、证券等高风险市场。一些金融机构甚至创办、联办经济实体,以银行办公司的优势,收取高额利息。那时,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

混业经营被认为是滋生违规操作的“暗箱”。回头来看,当时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和监管层的监管能力均不强,分业经营放得过宽,“防火墙”太低,风险自然很大,监管层“先治乱”的思路是及时正确的。

由此,“分业经营”的杀手锏被祭出——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3]91号)明确提出,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

1998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首先被分成了三家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被分出,并入中国人寿,自身改组为专营财产险业务的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即现在的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剩下的中国平安,成为了一颗拔不掉的萝卜。

事实上,中国平安早在1995年就开始了产险、寿险在经营上的分开,但此次分业的核心问题在于:产、寿资产分离;此外原有平安信托、平安证券的股权安排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和诸多法律问题。中国平安和监管层的分歧在于,具体采用何种形式分业。

按监管思路,产、寿险及其他各金融业务的分业经营,意味着产、寿险公司完全没有股权关系。但中国平安坚持认为,这是一种初级或过渡模式,会导致经营主体规模小,成本高、竞争力弱、服务单一,偿付能力低,风险监控能力弱等问题。

中国平安向监管层上报的方案是集团控股模式,即由一个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产、寿公司和投资子公司,由集团控股公司对业务、财务、投资、人事、计划和风险内控等重大决策进行统一管理的分业模式。

具体来说,即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以投资人的身份控股99%设立平安财险、平安寿险,并控股平安信托,平安信托则持有平安证券股份。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与下属各专业子公司均为企业法人。分业后,集团公司以股权为纽带,通过委派董事组成董事会对专业子公司实施领导、监督和管理。

1998年中国平安全国工作会议上,马明哲在“平安第二个十年远景和战略”的主题讲话中,连提了四个问题: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我们应走哪条路?我们如何到达?

问毕,“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服务集团”几个大字赫然跃入听者眼帘。

不听话的中国平安连续数年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被“点名”。中国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回忆,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几年,监管部门在会上做新一年度工作安排时,都会有一段“某某完成分业经营”的句子,这“某某”就是中国平安。因为中国平安年年都完不成,所以年年“被计划”。

即便如此,马明哲也非常坚决,“没有第二条路走”,除了产、寿险两项主营,想要的其他金融牌照决不撒手。

马明哲的策略就是“拖”。按孙建一的说法,“如果监管部门不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批,我们就一直拖”。

但“拖”的成本很高。

马明哲求见监管部门的领导,碰到“只谈五分钟”就遭拒的尴尬;监管部门甚至明确表示,分业未完成前,不审批中国平安新的分支机构。这对中国平安来说代价甚重——那时,铺设分支机构是各保险公司攻城略地、抢占市场最有效的方式,一旦挖掘新据点,市场规模一日千里;死守几座山头不动,等于倒退。

公司管理团队和中层干部开始有人动摇。

“你成天在外磕头作揖,为了和一个(监管部门)领导说上几句,几个小时站在街上等人家,值不值?”有领导班子成员替马明哲抱不平。马明哲的表态则是:“为了公司长远发展,我宁愿给人下跪!”

在中国平安一次次的尝试中,原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对中国平安的嘱托——“平安要‘办成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的对象’”——渐渐成为平安高管对外的口头禅。

创新敢为的蛇口精神,再度支撑着平安人走出困难岁月。“如果平安不能走出第二条路来,那还不如当初就不要成立平安,让人保多开几家分支机构。”孙建一说。

全球金融业模式的发展趋势,印证了马明哲最初的判断。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从法律上确立混业经营模式。

那时在国内,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面临着海外金融机构的严峻挑战。于是,一场“混业还是分业”的讨论在国内掀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活动。监管层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思路,从“管制”向“促进发展”悄然转变。

2001年12月7日,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业经营改革的通知》,确定了中国平安按保险集团模式进行分业改革——同意股份公司更名为集团公司,并以股权为纽带对其他独立法人的子公司进行管理。

“业务分开,股权不分”——这与老中国人保的“分业”截然不同。它标志着中国平安坚守七年的分业方案经多次修改和完善,核心内容终于获得监管层的肯定。一家“特殊”保险集团公司由此正式获得官方认可,马明哲深深地舒了口气。

2002年4月2日,保监会批准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业经营实施方案》,中国平安的分业构想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中国平安是国内最后一家完成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亦是继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后国内第三家金融控股集团。

倔强的马明哲用八年时间跑完一场马拉松,已创造了中国保险业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不过,怀揣批文冲过终点线的他,来不及止步欢呼,因为这场规模空前的中国平安大手术还远未完结。

登陆资本市场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抱负和追求。”在马明哲的记忆中,从湛江调到蛇口工作后另一次增长见识的经历是在1989年。作为平安保险经理的他前往美国,参加了一次保险业短期课程。

“在纽约,我第一次听说了摩根士丹利、高盛的厉害,大开眼界。”培训归来,“师夷长技”的念头已在他的心中植下。

平安保险成立初期,马明哲就萌生过海外上市的念头。上市前,中国平安大致经历了三次资本扩张。

1989年9月,平安保险首次增资扩股,引入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深圳市财政局、平安员工合股基金等新股东。

此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摩根士丹利、高盛两大国际财团于1994年6月参股中国平安,取得13.7%股份。中国平安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参股的保险公司。随后,中国平安在国内以每股6元的价格进行私募,完成后股东激增至70余家。

由此,第一轮资本扩张完成,中国平安注册资本金由成立之初的4200万元猛增至15亿元。

第二次资本扩张始于1997年。经银监会(银复[1997]146号)批准,中国平安总股本由15亿股增至25亿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继续增持至各持7.63%。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虽仍是中国平安的第一大股东,但持股量已由17.79%稀释至17.09%。此轮增资完成后,中国平安注册资本增至22.2亿元。

第三轮增资——2002年引入汇丰保险集团——最引人注目。是年10月,汇丰保险集团出资6亿美元,认购中国平安增发的2.47亿股外资股股份,以10%的持股比例跃为平安第二大股东,其资本金增至24.7亿元。

这一举动令市场哗然——中国平安当时每股净资产仅为3.2元人民币左右,汇丰参股价已超过了这一价格的6倍!不过,“10%的持股比例,汇丰还是嫌少。”中国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说,当时汇丰选择的是政策上限。

事后证明,这是一次双赢的选择。

汇丰的引入,既奠定了此后近10年中国平安业务发展的基石,也成为中国平安上市的幕后推手之一;而迅猛发展的中国平安之于汇丰,不仅带来了丰厚的股息账面收益,更解决了汇丰在国内扩展业务的网络问题。2005年,汇丰再度以每股13.2港元的价格,斥资81.04亿港元,从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手中购入两者持有9.91%的股权,持股比例跃至19.9%上限,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经过10送10的股本扩张,中国平安总股本接近50亿股,汇丰的持股成本也折至10港元左右。

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2318,融资143.37亿港元。虽然中国平安上市晚于中国人保财险(2003年11月6日)和中国人寿(2003年12月18日),但其仍在当时创造了众多“第一”: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股票发行,亚洲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2002年以来仅在香港一地上市的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回归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创有史以来全球保险公司最大IPO和当时中国A股市场第二大IPO纪录。

两次上市路演中,中国平安向机构投资者叫卖的亮点,都包括来自麦肯锡、摩根士丹利、高盛、汇丰的国际化标准,以及“保险、银行、资产管理”综合金融集团的本土化优势。这显然和原大股东招商局开放与创新的理念一脉相承,更是数年前中国平安的寿险实验与外脑创新的沉淀。

马氏创新

寿险萌动:打倒友邦

1992年7月马明哲的台湾之行,让寿险进入中国平安的发展视野。

台湾国泰人寿——当地最大的寿险公司,与富邦产物保险同是蔡氏兄弟的家族企业,一样发展30年,并在各自领域担当领头羊。但国泰人寿的资产指标超出富邦一个数量级。台湾归来,马明哲迅速将业务向寿险倾斜。通过走访和研究,中国平安的寿险队伍很快上马。

同年,上海滩保险市场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催化了中国平安加码寿险业务的进程。

这一年,中国保险市场正式对外资开放。标志性的事件是美国国际集团(AIG)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AIA)重回中国市场。即便是到今天,美国友邦保险在中国的外资独资寿险牌照,也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美国友邦保险以破竹之势席卷上海滩。按那时媒体的报道,1992年11月,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徐正广开始了他中国内地的寿险理念第一课,三天后,第一批寿险代理人(上海人称为“跑街先生”和“跑街小姐”)出现在上海大街小巷。

友邦咄咄逼人的态势,让国内保险公司措手不及。

其一,上海本土寿险势单力薄,谈何反攻。

其二,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均以产险起家,重产轻寿,与“寿险重产险”的国际趋势不符,面对以友邦为代表的国际化冲击,不堪一击。

其三,也是最致命的,友邦的杀手锏“寿险个人营销体制”,多数公司从未听闻。那时内地的保险公司,一无代理人,二无完善的个人寿险,寿险业务只靠一些微利团险业务维持。

但马明哲毅然决定迎战。在中资公司中率先看到寿险的重要性,并将上海定位为国内最具开发价值的寿险市场——在这两个关键点上的判断,为中国平安赢取挑战中国人保等大型公司埋下伏笔。

中国平安将1993年设为“人寿险年”,1994年6月,马明哲聘请了台湾中兴人寿副总经理黄宜庚担任顾问(2003年1月曾任平安人寿总经理),并引入郑舜文、董秉琨等富有市场经验的台湾保险经理人,在中国平安内部推广台湾的寿险营销模式。

1994年7月,黄宜庚在中国平安启动寿险营销培训班。第一天听众屈指可数,第二天需要撤掉隔小空间的屏风,第三天听众已挤到走廊。黄宜庚当时大胆预测:“三年后,大陆寿险业务将会超过产险,到2000年,大陆寿险的保费会达到1000亿元左右。”

在当时,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除了马明哲,多数人肚子都笑疼了。不过,此后市场的发展,一一验证了这位“黄大师”的预言。

中国平安即是鲜活一例。寿险大跃进启动后,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即从1993年的5.5亿元,猛增到1996年的97.1亿元,其中寿险业务高达71.9亿元,占比74%。

1995年年初,中国平安与台湾国华人寿签订合作协议,国华人寿以营销顾问的形式协助中国平安进行寿险业务建设。2000年,平安还曾推出“龙腾计划”,邀集台湾500名平均经验达8年以上的保险销售经理西进。马明哲将他们布阵至中国平安2800个营业部,先进理念被播撒到各分支机构。

寿险营销体制拓荒上,中国平安创造了国内多项第一。1994年中国平安寿险体制改革实施动员大会上,中国寿险业第一个个人营销体制章程发布,中国第一批个人寿险营销团队成立。1994年7月31日,中国专业寿险公司承保的中国大陆第一张个人寿险保单在中国平安深圳诞生。

正面交锋同时进行着。1994年,马明哲调遣精兵强将抵沪,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正式进入上海市场。彼时,友邦已在上海展业一年多,业务员1800多人,保费收入逾亿元。

在第一任分公司经理何志光的带领下,中国平安上海业务突飞猛进,于1995年先于其他中资公司完成产寿分设。寿险保费收入从2.7亿元跃至9.5亿元,市场占有率达33%。1996年10月,中国平安内部数据显示,他们已将友邦甩在了身后。

由于在上海的展业、代理人机制设立与产寿分业都先人一步,到1999年末,平安人寿保费收入近34亿元,占比42%,首次超过中国人寿的30亿元与37%,成为上海寿险业霸主。排在后面的分别是,美国友邦保险约10亿元,占比12%;太平洋人寿6亿元,占比7%;中宏保险8000多万元,占比1%;太平洋安泰人寿约3000万元,占比0.4%。

国际化:引资与引智

在众多民族保险企业中,中国平安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一方面,它不为条条框框所桎梏,敢为人先,叛逆,勇于试错,被认为是不守规矩的“激进分子”;另一方面,它的包容并蓄、诚信务实与总部位于香港的大股东招商局一脉相承,根植于南方,放眼全球,率先实现资本、人才、管理国际化,是国内为数不多较早接受国际标准检验的中资企业。中国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孙建一将平安集团的特色概括为:国际化标准、本土化优势。

中国平安聘用海外人才始于1995年。当时,中国平安提出,人才国际化是中国平安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胆引进国际一流的专业和管理人才,发挥其作用。

实际上,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不拘一格降人才与借脑的思路,最早为袁庚所用。

同类推荐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身边的经济学

    老百姓的住房梦为何难以实现?为什么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涨工资为何总是那么难?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花钱?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问题,一个个关乎生计的百姓事,却蕴含着不同的经济原理。本书从小处着手,以经济学的角度剖析老百姓身边的事儿。
  •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面临不计其数的决策与判断,我们都希望能有一种终生受用决策依据和思维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人人都希望懂得一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崛起,在这之间,经济学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能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梁小民教授以通俗、简介的语言,通过分析一个个经济事件,让我们一本书轻松读懂世界经济局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理性地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最实用的平民经济学:看懂经济现象的平民武器。一本专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关于经济学常识的通俗读物,让你轻松获得经济蛋糕中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赶紧来阅读吧。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热门推荐
  • 雷神嫁到:邪尊狂妻惹不得

    雷神嫁到:邪尊狂妻惹不得

    她乃堂堂雷系异能者,Z国十三处的大杀器,再睁眼却成了可怜的家族庶女,跟别人私奔了的小白花……男尊女卑?哼!她手掌雷霆之威,何人敢让她卑?且看她怎么上得厅堂,下得酒坊,杀得了强盗,骗得了吾皇,狠得过小三,废得了色狼!更能将有君子美誉的夫君调教得极品腹黑,让她为所欲为!
  • 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羽灵

    羽灵

    正?邪?亘古不变的话题。世上又何来绝对的正义与纯粹的邪恶?昔日同门是否会因以后的立场不同而挥剑相向?修仙一说又是否是镜中花,水中月?伊人倩影,音犹在耳,为何终随纷飞花逝?温语相问,君心何失。为何只刹那,便是一生。
  • 我爱跆拳道

    我爱跆拳道

    本书是作者继畅销书《我为球狂》后的又一本青春校园读物。故事讲述了某大学以柳成刚为首的一群跆拳道爱好者,在组建团队、学习训练和参赛拼搏的过程中发生的关于爱情、友谊的曲折,以及他们从一开始单纯的赶时髦喜欢跆拳道到最后领悟了跆拳道精神真正从内心爱上这个体育项目,从而展现了当今青年学生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和人生态度。与前两本一样,作者紧紧抓住校园热点,在叙写校园生活的同时糅合进时尚和青春的元素,给人热气腾腾的新鲜感和当下感。小说尤其以帅气热情阳光的柳成刚和同样帅气但又机智沉稳的韩国留学生金大元之间的既是跆拳道对手又是恋爱中的情敌的精彩纠葛为看点,生动刻画出当代大学生中偶像级男生的风采。
  •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是著名法制作家丁一鹤的又一力作,是中国第一部年鉴式大案纪实文本,是“解密中国大案”系列图书的第三部,通过对一系列大案要案幕后真相的解密,给社会以警示。《欲壑难填》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明、茅盾文学奖得主、《历史的天空》作者徐贵祥、解放军文艺奖得主、《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联合鼎力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长生墓

    长生墓

    我今生唯一的愿望:屹立人世巅峰,看风雪人间,苍穹起落;大道将崩,众生染血,而我,为你画眉。既然长生,何必回首;既然逝去,何必从头。郭嘉屹立在风雨飘摇的江河之上,喃喃着无人问津的长生谣,回看天下,众生皆小。
  • 逆天魔宠:抢个相公好腹黑

    逆天魔宠:抢个相公好腹黑

    生性凉薄冷血狠辣的她撞上神秘腹黑无耻邪魅的采花贼,【已完结】二十一世纪冷血杀手借尸还魂在异界成了废物?呵!大爷信手就能把你们打趴!一袭月白行天下,开始了她两世为人的N个第一次。男:“做我的女人!”女:“你太脏!”“这辈子不打败你我不姓云!”某女咬牙切齿。越阶挑战,杀人放火无往不利,但却偏偏栽在了个流氓手里。身后妖孽轻笑:“我正好缺个跟我姓的,凭着前世的一身功夫,你可有兴趣?”“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