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500000021

第21章 舒新城与道尔顿制(1)

舒新城(1893—1960)

班级制的弊病,总括起来说就是太机械太呆板了。一定时刻要上堂,规定念什么一定要念什么,教员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这种情形完全是被动的,牵制的,勉强的,武断的。

班级制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适当的发展。

舒新城,原名玉山、维周,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佃农家庭。他幼年在私塾读书,后来进入县城高等小学。因家庭困难,曾在商店学徒。1912年,在亲友帮助下,他先后在常德、长沙和武昌等地求学。1914年,他借用族兄舒建勋的中学毕业文凭,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英文部。有人告发他冒名顶替,但学校因爱惜人才未予处置。1917年毕业前夕,他向校长符定一说明情况,符为他改名新城,并向舒新城颁发了毕业证书。

毕业后,舒新城先后在长沙福湘女子师范、湖南第一师范任教。1921年他到上海,担任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开始实行道尔顿(The DaltonPlan)教学法。随后几年,他还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并致力于道尔顿制的试验与推广,成为中国最早推行道尔顿制的教育家。1928年,他应中华书局之约,担任编辑所所长兼《辞海》主编,从此投身于出版事业。

舒新城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既是大型工具书《辞海》的主编,又编写出版了《实用教育学》《道尔顿制研究集》《道尔顿制讨论集》

《中国教育建设方针》《近代中国教育史料》《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

《近代中国留学史》《我与教育》等数十种教育方面的著述。此外他对摄影颇有研究,对养生之道和散文写作也有浓厚兴趣。新中国成立后,他提出修订《辞海》和影印全部《申报》两大计划。1958年,根据毛泽东提议,已经退休的舒新城担任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所长。但才过了两年,舒新城就不幸逝世,终年67岁。如今,舒新城推广道尔顿制的经历,早已鲜为人知。就连他本人,也几乎被人淡忘。

一 班级制与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又称道尔顿教学法,是与班级制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今班级制已经成为我国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尽管它的弊病很多,但是如果有人想要改变这种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就在上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曾经在我国风靡一时,引进并推广这一模式的就是年轻的舒新城。

道尔顿制不仅是对班级制的一种否定,而且还涉及教育的许多根本问题,比如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人是怎样获取知识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如何,关系怎样?学校应该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等等。回顾这段历史,有利于检讨我们的教育思想,端正我们的教育观念,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寻找出路。

那么什么是道尔顿教学法,它为什么会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呢?

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20世纪初,清朝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清末新政”。当时教育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废科举、办学堂,引进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用班级制和课堂教学的形式来传授知识、教育学生。这种形式虽然有利于普及教育,但由于它需要统一教材、统一上课、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统一考试,因此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情况,与工厂里加工机器零件颇为相似。为此,我曾在《八位大学校长》(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前言中说: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被大机器生产的威力所震撼,也想把学校办成工厂,教室办成车间,让校长成为厂长,教师成为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便只能是任其加工的原料或零件了。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天赋与无限的可能性,便淹没在这种’大工业生产‘的流程之中……”其实,早在班级制引进的时候,就有许多人忧心忡忡。章太炎认为这种制度至少有三大危害:第一,它侵占了私学的生存空间,很容易导致民间学术萎缩,进而剥夺人们著书立说、标新立异的权利;第二,这种“专重耳学、遗弃眼学”、不重视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成长有害无益;第三,学生才能不同,性情各异,但是教师却在班级教学的限制下不能因材施教,结果只能是糟蹋人才。基于上述看法,他坚持像古代大儒那样设帐讲学,拒绝进入现代大学体制。与章太炎类似的还有马一浮、梁漱溟、钱穆等人。马一浮为了坚持私人讲学,先后拒绝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聘请,最后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开办了复性书院;梁、钱二人虽有在大学任教经历(梁时间较短),但还是希望用书院式教育来弥补现代教育的缺陷。

1925年7月下旬,道尔顿制创始人柏克赫斯特女士访华前夕,年轻的许兴凯在《晨报》副刊介绍道尔顿制时,指出班级制的九大弊病:

一、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学生分别听讲,“各不相谋”,失去了协力合作的精神。

三、学生听课主要是依赖耳朵和眼睛,不利于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习惯。

四、教师把结果告诉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能力。

五、严格的课程安排无法照顾学生的兴趣和感受。

六、在课堂上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不可能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

七、教师上课时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因材施教。

八、学生因某些学科不及格而留级之后,还要把全部课程重新学习一遍,造成很大浪费。

九、过于机械的课时安排,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的可能。

在此基础上,他感慨地说:“班级制的弊病,总括说起来就是太机械了,太呆板了。到一定时刻要上堂,规定念什么一定要念什么,教员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说声下堂大家一定都要滚蛋。这种情形完全是被动的,牵制的,勉强的,武断的,换一句话说,也就是‘非自动的’。”此外,他还把班级制形容为“呕茶式”教学法。他说:“教员天天上课堂把一杯冷茶硬往学生嘴里灌,学生也不管他是香的,臭的,苦的,甜的,直着脖子生吞下去。到了一个学期之末,学校宣布考试,教员便在学生面前放一个空茶杯,逼学生向外呕出他灌进去的冷茶。学生为分数,无法只好呕出半杯,这便是他们的成绩!”(《晨报》副刊第一二二九号)其实,早在1922年,舒新城就在《什么是道尔顿制》中说:“我素日不满意于年级制之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适当的发展。所以近数年来很醉心于学科制(包括分科制及选科制),无论在什么学校做事,都是这样的主张。”这里所谓年级制,就是我们所说的班级制。

1928年5月,舒新城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提案,又从教育史的角度指出班级制的来源与弊病。

他说:“中国现行的学校制度,则完全为工商业社会的产物。此种班级制度, 在西洋历史亦甚短。17世纪中捷克教育家廓米纽斯(Comenius)在其所著的《大教育学》中,即有班级教学的提议。但当时无人注意。到此世纪末,法国劳沙尔(La Salle)组织基督教兄弟学校,始用同时教多人的方法,但亦不能盛行。及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告成,工人在生活上既需要较高的知识,而厂主又诸事从经济上打算,不能为之延请个别的导师。兰楷斯德(Lancaster)与柏尔(Bell)为贫民设学的领班制(Monitorial System)遂以成功;不数年后而推及全英,十余年后而推行美国,数十年后而推行世界(现在的班级制,自然经过许多修改,此处只述其来源)。这种整批生产(Mass Production)的班级制,虽然与工业社会的生产概念不相悖,但把人当作机械看待,已为现代世界的教育者所不满,而时时提倡改革(此种议论在世界新教育协会的机关杂志The New Era上发表得最多)。在中国则除此种公共的缺点而外,并与社会组织不相应。照常情讲,此种整批生产与集中都市的班级制绝不能发现于中国,然而中国行此制将及30年,究属何故?”(见《中华教育界》第17卷第5期《中国学校制度之改革》及《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下)这说明,早在现代教育制度引进之初,许多有识之士就发现班级制的问题,并提出尖锐的批评。

二 道尔顿制的优点和原则

在那次会议上,舒新城还介绍说,由于班级授课存在着教师“满堂灌”、学生差异被忽视、其独立性和主动性受抑制等问题,所以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新教育”运动的兴起,西方出现了许多否定班级授课、提倡学生独立活动的教学形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20年问世的“道尔顿制”。

那么,什么是“道尔顿制”呢?许兴凯在一篇文章中说:”在道尔顿制下的学校状况是:把各班教室都不要,改为各科作业室,……在各作业室里,设置若干长桌,每桌坐学生一组,讲台取消,黑板还要,以备教员讲解时之用。把学生一年的功课分为十部分,每一部分作为学生一个月的指定功课(每常年除暑假等外只有十个月)。学生入校之始,先领取本月的工约。学生领了工约,便可以自由到各作业室去学功课,先学什么也不管他,怎么的学法也不管他。比如说,他愿意先学完了国文,再学英文,……可以;他愿意每一天学一点钟国文,一点钟英文,……也可以,平均进行,次第进行,无论怎样,都随学生的便。不过,以一个月为单位,本月所指定的各科功课没有完全学了,不许领下一个月的工约,学下一个月的功课。“(《晨报》副刊第一二三0号)正因为如此,他认为这种制度是教育上的一次革命。

在1925年出版的《新师范小学组织及行政》中,总结了道尔顿制的三大优点:

一、教师对于学生,改变“教”之态度为“指导学习”之态度。

二、教师对于教材,改变“自用”之态度为“学生所用”之态度。

三、学生对于工作,改变“对教师负责”为“对自己负责”之态度。

这本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后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到1931年已发行15版,可见影响很大。

其实,要进一步了解道尔顿制,可以参看舒新城的有关著述。比如他在《什么是道尔顿制》中介绍说:柏克赫斯特女士认为,道尔顿制的第一个原则是“自由”。什么是自由呢:她认为“仅仅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儿童,不是自由的儿童;这种儿童有点独断,自私,不愿意与人合作。儿童如果如此,需要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训练他成为一个合群的,公正的,负责的人——去其自私之心,而使之能尽其才能与人合作,以共谋公众幸福”。正因为如此,她提议不仅要让学生自由运动,以利于身体的发育,还要让学生“自由创造其事业,自由组织其工作”,以利于他们的精神自由。

相比之下,1947年出版的《辞海》合订本(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却对道尔顿制做了如下解释:“一种教学计划,创自美国帕克赫斯特(HelenParkhurst)女士,因始用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之道尔顿中学(The DaltonHigh School),故名。其制以儿童自由活动为原则,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laboratory),其中陈列参考用书及实验仪器等,学生可自由入内共同学习,教师只立于辅导地位,每学期功课,由各科教师详密拟定,按月分配,制为进程大纲,任学生签订工约,自行学习,唯各科进程,在一个月内须一律修完,成绩记录有各科作业室表及级表,由教师记录,此制推行颇广,而以英国为最盛,教育家标新立异,喧嚣一时。中国自1922年以后,中小学亦有采用之者。今废。”《辞海》是集字典、词典和百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具书。当初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提出这一想法并取名《辞海》,有”海纳百川“之意。可惜这一设想自1915年启动后,到1928年还未完成,于是陆费逵聘请舒新城出任《辞海》主编。1936年《辞海》分上下两册出版后曾轰动全国,成为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上述1947年在香港出版的合订本,是为方便读者使用而出版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辞海》不能适应“思想改造”和“阶级斗争”的需要,毛泽东要求重新修订。1979年版《辞海·前言》介绍说:“1957年秋,毛泽东同志倡议重新修订旧版《辞海》,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上海,由原主编人舒新城着手筹备。1958年春,成立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59年夏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即由舒新城担任主编,另设副主编四人,负责组织上海学术界力量,分科进行具体修订工作。1960年冬,舒新城逝世后,由陈望道继任主编,副主编增至九人。鉴于上海学术界尚有许多缺门,于是陆续扩大范围,又得到北京、华东各省以及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和同志们的通力协作,在1962年初出版了《辞海·未定稿》。”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作陷于停顿……”新版《辞海》对“道尔顿制”的解释虽然与老《辞海》区别不大,但却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评价:“这种制度强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际形成教学上的放任自流。”那么,舒新城为什么会从热衷于道尔顿制变为否定这种制度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还需要了解他的早年经历。

三 舒新城的早年经历

舒新城与毛泽东不仅是湖南同乡,是同一年出生,而且还有师出同门和同校任教的关系。

所谓师出同门,有人说两人都是杨昌济的学生,但是根据现有材料,对他们影响更大的是符定一先生。符定一1877年12月12日生于湖南衡山县。幼时家境贫寒,叔父见他聪颖好学,即收为私塾弟子。就读数年后,考入衡阳府师范学堂,继而考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l908年大学毕业后,他回湖南从事教育活动,先后担任岳麓书院院长、省立第一中学、湖南高等师范和湖南第一师范的校长。

同类推荐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主抓经济的第五号人物,排在毛刘朱周之后。在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邓小平。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是又不能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别为小事生气

    别为小事生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一点宽容会让别人感动一生,一点爱意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与鼓励的话语会让别人幸福一生。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以理智和豁达去化解矛盾,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理解。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我们将赢得美好的人生。
  • 禛情曼舞

    禛情曼舞

    我和胤禛之间,漫长而又迂回的缘分。一生一世,几经轮回。相爱却互相折磨,相逢却又偏偏错过。纠缠的彼此,痴恋的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以男主人翁燕伟键和女主人翁冬月儿的情感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发生在川北之隅的一个曲折而令人震动,巧合而令人困扰,沮丧而令人愉悦,缺陷而令人完美,忧伤而令人坚持的平凡的爱情故事。《冬日暖阳》虽然是一部以情爱故事为主线的小说,却和我们的生活不乏紧密和联系,它描述的是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从农村到城市的底层人的生活,这些人,除了少数发迹者外,大都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小说对生活在都市中的农民群体作了细致的描写,虽然没有直接触动时代背景下底层人的命运乖舛和生活苦难,却巧妙的通过主人翁们的生活状态、曲折命运、复杂情感把不同时代下人类命运和苦难衔接了起来。
  • 英雄联盟之最强学弟

    英雄联盟之最强学弟

    最强学弟的电竞之路,坎坷与荣耀并存,激情与梦想争辉。更有美艳学姐、玉女解说、Showgirl一路相随。每个人都是冠军,只要你做好了准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笨丫头PK拽王子

    笨丫头PK拽王子

    他慵懒的倚在门上,灰色的双眸直直盯着她的胸前。”啊——你……你……来找我做什么?”她双手护胸尖叫道。“求婚——!”言毕,七克拉的钻戒就那样华丽的套在了她的无名指上,她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跟这个男人同居了!他总是喜欢欺负她,捉弄她,到最后却无法自拔的喜欢上了她!
  • 夫君,有礼了

    夫君,有礼了

    正文简介...前世之事帮人背了黑锅,算了,玉帝给了她无边的法力好,扶世就贫吧!美丽的外表让人窒息,试问世界几人不陶醉呢?又笑问她的个性,哪个男子不喜欢?她来到这里,男子纷纷倾倒,可是这是她心中所想的吗?这么多男子为她倾心,不知何时已变成了一种负担。不知道何时已经成了负担,让她怎么选...当她选择离开时,她失去了一切,但是她错了,爱他的男人都超越了她想象的境界,当男主齐上阵,女子该怎么选择...“奉预知之命受封汝于初寅国女皇!”“女人可以做皇帝的吗?”“以你的修为,在天下人的心中的地位,已经没有人可以超越你!”她冰雪聪明,心系天下,心有天下。而,天下人亦然有她,她成为一代一代女皇待天下被她平定之后...“元老,还有什么事吗?”她苦着脸说道。“是的,女皇优良的血统必须延传下去,现在要做的就是充裕后宫!”听了元老的话,某人直接喷血:“我对女人没兴趣的!”确定自己的立场。说着九位帅哥齐刷刷的站在了面前,晃动手中扇子看着清雪,清雪一阵想死感觉都有...“我也要在里面!”这是从后面又冒出一个人,那个沉睡了三年的人。那时她无法选择,他们爱她,更不希望她难过,既然这样,那么就让他们同时拥有吧!温柔的人因为她变得霸道,霸道的人却因为她变得温柔。到底有何魔力?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只是一切已经开始,到底该怎么做呢?场景:--------NO.1--------“太后,有何吩咐?”“帮哀家在闵妃的汤里下点这个...”“太后,这可是...”“哀家知道,催情散嘛,看着皇上这么消沉,哀家帮帮他...”太后一脸的诡异说道,贼老太婆。“皇后,你没事吧,身体好热啊!”“我...我,放开我!你想吃我豆腐,就算我死我也不要和你在一起。你和那个太后是一样的东西。”跑了...留下皇帝一个独守空闺!---------NO.2---------大街上随便找了一个邪魅的男子:“这个给你!”一锭金元宝!男子发愣的看着身前这个妩媚倾国的女子,不解:“什么意思”“买你一夜。”一肚子火的清雪说道!男子愣在原地...那破庙前,当着所谓的天神的面,她脱去衣衫,脱去她全部的爱...“怎么样都好,就是不要爱上我。”她哭着说。-----NO.3------“你们爱不爱我?”迎接她的是沉默,她站着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