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500000020

第20章 陈鹤琴与家庭教育(3)

六 培养待人接物的好品格

初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白纸,家庭影响特别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为此陈鹤琴举了一个事例。他说,有个琴师要招收学生,在广告上写道:“未学过琴的,学费一元,已经学过的学费两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于没有学过琴的人来说,教他什么,就能学会什么。相比之下,学过琴的人却有许多坏毛病,纠正起来特别费劲。陈鹤琴认为,早期教育不仅涉及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关系国家未来、民族前途的大事。因此他希望每一个家长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都要特别注意。

说到早期教育,许多家长难免会想到应该让孩子学点知识,长点本领。但是陈鹤琴却认为,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能够顾及别人的安宁。他举例说,有一天早晨,儿子一鸣刚起来就吹起了洋号(小喇叭)。于是他低声对儿子说:“不要吹,妈妈和妹妹还在睡觉。”听到这话,儿子马上就不吹了。陈鹤琴说,这种顾及他人的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孩子从小不能顾及别人的安宁,他长大后肯定会侵犯别人的幸福。他还说:“现在我们中国,自武人政客,以致行贩走卒,无论做什么事情,多数人只知利己,罔顾别人,推其原因,虽非一端,然他们当孩提之时,他们的父母不教以利己利人之道,亦一大原因。”看到这里,大家自然会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近年来中国人出国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等现象,给外国人留下恶劣的印象。究其原因,是中国人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却不注意“顾及别人”的教育。一个人无论学历多高,成就多大,只要你不能顾及别人,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如今才有“有知识没文化”、“有教育没教养”等说法。

可见,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教养,能不能顾及别人的安宁,应该是每一个家长首先考虑的问题。这是陈鹤琴“家庭教育”与当今社会所谓“早期教育”的最大区别。

陈鹤琴认为:“小孩子大概是缺少同情行为的。这并不是小孩子秉性不良,实是做父母的不去教导他们的缘故。”因此,除了教育孩子顾及别人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否则,所谓家庭,就会成为“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的家庭;所谓社会,也会成为“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的社会。

让孩子从小养成有礼貌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这也需要家长很好地引导和教育。陈鹤琴说,中国虽然是礼仪之邦,但由于教育不当,所谓礼节就成了束缚自由的东西,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家长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另外,不要让孩子对保姆有傲慢的态度,要禁止孩子作伪,不许他打人,要鼓励他帮助父母做事,要培养他的爱心,要养成整理玩具的习惯,也都是培养他们待人接物的重要内容。

七 孩子错了怎么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有无理要求和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长往往用恐吓、哄骗、打骂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孩子晚上要出去玩,家长很可能用外面有老虎、外面有鬼等说法来吓唬他,哄骗他。如果孩子还要闹着出去,家长也许会打骂他。陈鹤琴说,这些办法都不好。第一,孩子虽然因为怕鬼而不敢出去,但是他心里是很不舒服的。第二,当你打骂他时,他将来也会用一种欺诈的办法对待别人。“如此推演下去,则社会就成为欺诈的社会了。”一个名叫念慈的孩子,因贪玩逃学,回家后害怕家长责骂,就编了一套谎话。这事如果放在今天,许多家长老师可能会大发雷霆,认为这不仅违犯学校纪律,而且还涉及道德品质的问题。但是陈鹤琴却通过这个事例告诉人们,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说谎是因为害怕。因此家长和老师对待孩子的最好办法,首先是弄清原因,然后告诉他再也不许这样。这种态度,会让已经知道错了的孩子铭记在心,永世难忘。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打骂一顿,孩子不但不会认识错误,还可能记恨家长,会继续犯错误。

陈鹤琴说,无论大人小孩都是有羞耻心的。如果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打骂孩子,就会有损于孩子的人格,让他感到莫大的耻辱,并对父母产生怨恨。长此下去,孩子不但会更不听话,还会顶撞父母。这是许多家长与孩子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另外,父母遇上不愉快的事,心情不好,千万不能迁怒于孩子,拿孩子出气。如果孩子损坏东西,也要立足于纠正孩子的过失,不要把物品看得过重。另外,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千万不要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而归罪于他人。

现代社会是不允许打孩子的。这一点,中国家长很难做到。陈鹤琴说,父母实在没有办法,非要打孩子时候,最好是略打几下,让孩子受点皮肉之苦,达到教训的目的就够了。家长要切忌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毒打孩子,否则自己也会后悔。另外,家长责罚孩子的时候,旁边的人如果表示同情怜悯,孩子就会大声哭喊,养成撒娇的毛病。

在研究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陈鹤琴发现“我们做父母的往往有一种偏见,就是以为小孩子总是错的,父母总是对的”。这就好像“皇帝是不会错的,错的都是百姓;皇帝是不会犯罪的,犯罪的都是百姓”一样。因此,在许多父母眼里,犯错误的总是孩子,受责罚的也应该是孩子。其实,在许多时候,错的往往是父母,对的往往是孩子。了解这个道理,对于父母来说特别重要。

八 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

当年的中国,生活习惯非常落后,因此陈鹤琴倡导幼儿教育时,特别强调要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其中包括要天天刷牙洗脸,洗脸时要有单独的毛巾,要把鼻孔耳朵洗干净,吃饭前要洗手,吃饭时要有围巾,不要吃得过饱,午饭后要睡午觉,晚上睡觉时要穿睡衣,要养成独自睡觉的习惯,大小便要有固定地方,不让孩子受强烈刺激,不要把孩子经常抱在怀里。这些问题,如今听起来已经不像当年那么新鲜,这要归功于陈鹤琴的努力。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生活,陈鹤琴还对家长提出如下要求:一要经常带孩子上街看看,为的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二是对孩子的事情千万不要包办,以免让他们养成懒惰的习惯。三是要注意选择难易适度的事情让孩子去做。四是不要遏制孩子探索事物的兴趣。五是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他们有问必答。六是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中包括游戏的环境,劳动的环境,科学的环境,艺术的环境,阅读的环境。

在这里,应该重点谈谈艺术的环境。由于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陈鹤琴在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时就与人选编过两本乐曲集。其中不仅有伴随儿童活动的律动曲、舞曲、节奏曲和专供儿童欣赏的外国名曲,还有取自儿童生活经验的儿童歌曲。这些儿歌大多是选用世界名曲旋律,由陈先生根据我国国情和儿童生活实际,重新填词改编的。比如有一首《小狗掉下坑》的儿歌是这样的:

丁当丁小狗掉下坑!怎么掉下的?小狗不小心。谁去救它?

我的爸爸。小狗小狗要小心,你不小心就掉下坑。

丁当丁小猫掉下坑!怎么掉下的?小猫不小心。谁去救它?

我的妈妈。小猫小猫要小心,你不小心就掉下坑。

这首歌虽然非常简单,但至少有以下功效:第一,它告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十分小心,以免发生意外。第二,它告诉孩子对弱者要有爱心,要伸出援助之手。第三,它告诉孩子万一发生意外,要向家长或其他人求助。

还有一首《请客》的儿歌是这样的:

素非在家把茶烧,素莲上街买糖糕,素心快来把地扫,大家都很忙。杯里茶水都泡好,盘中糖糕都装好,桌子椅子都摆好,客人要来到。

素非在外去接客,素莲拿茶来陪客,素心拿糖来请客,大家都很忙。小客人们都来到,谈着笑着真热闹,糖果糕点真不少,大家吃个饱。

与前一首相比,这首歌适合于稍大一点的孩子。它在教育孩子要热情好客的同时,还暗示他们请客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活动,大家积极参与,分享快乐。

陈鹤琴认为,对于儿童来说,“唱歌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肌肉运动的唱歌技术,一是从内心而发的精神活动。”“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发情感的活动”,“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因此,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的生活里面去,使儿童无论在工作、游戏和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他强调:“音乐要为儿童谋福利,为民族争荣光。”所谓为儿童谋福利,就是要“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在音乐中表现真实的自己,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九 树立正确的“求学”观念

如今的家长,最关心的是让孩子好好读书,尽快出人头地,好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取胜。但是陈鹤琴认为:“求学不仅限于读书,而是包括了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他的这种思想,首先来自清华学校的校长周诒春。周校长经常对学生说:“你们到美国去游学,不是去读死书的。你们要看看美国的社会,看看美国的家庭。你们要张开眼睛,到处留心。”对于周校长的话,陈鹤琴一直铭记在心。他知道校长的意思,是让他们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关注美国政治,考察美国社会,探讨美国立国的精神,进而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为了让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周校长把他们送到上海后,用一个月时间教他们学习吃饭,其中包括入席的礼貌,就坐的姿势,喝汤的要领,刀叉的使用,谈话的方式。为此,周先生获得“吃饭校长”的雅号。其实,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往往表现在吃饭睡觉和举手投足之间。所谓”有教育没教养“,就是指那些只有知识不懂礼貌的人。

陈鹤琴说,他在美国求学,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普通知识,第二阶段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专门知识。学习普通知识,要尽量广泛,什么事物都要了解;学习专门知识,要尽量深入,彻底弄清楚其中的道理。这就是通才教育的基本原理。

现在家长对于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还可以接受,但是对于要学会做学问,总觉得那是学者的事,与自己的孩子无关。因为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或者根本就不想去做学问。对于这一点,陈鹤琴有切身感受。他说,霍普金斯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使你自由”。自由有政治上的自由,道德上的自由,学问上的自由,身体上的自由。一个人要想拥有各种自由,“非先明白真理,得着真理”不可。他还说,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真理的那种精神,“真使我五体投地。……我觉得一个游学生到外国去游学最重要的,不是许许多多死知识,乃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世界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实在太多了!怎样可以在短短的五六年的时间都学得到呢?若得到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精神,你就可以回国后自己去研究学术,去获得知识,去探求真理。方法是秘诀,方法是钥匙,得到了秘诀,得到了钥匙,你就可以任意去开知识的宝藏了。”陈鹤琴那一代留学生都抱着这样的观念。比如竺可桢用“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来概括科学精神,胡适告诫青年要把研究学问当作毕生的事业,就是这个道理。

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以后,尽管所学的知识更专门,但是这所学校仍然是崇尚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陈鹤琴说,他的老师“所用的教法是独出心裁而能刺激思想的。他不用注入式的讲演法,他用启发式的问答法。”每天上课,老师先让学生自由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发给他们一张纸,上面印着十来个问题,先进行切磋,再发表各自意见,进行讨论。这种教学形式,就好像开辩论会一样,让同学们非常兴奋,“很有点像希腊圣哲苏格拉底”所用的方法。

陈鹤琴还说,除了方法得当之外,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立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了志向,做人、做事、做学问就有目的,也会起劲。不然,让一个小孩子糊里糊涂地去学,那一定学不好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陈鹤琴有个通俗的比喻。他说:“志向好像是一股电流,人好像是一部机器,电流一通,机器就会活动。如果没有电流,机器虽好,也是枉然的。”当然,所谓志向,也有高下优劣之分。为此,陈鹤琴提醒说,如果家长从小向孩子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思想,希望他能够“学而优则仕,那么“任凭你的小孩子怎样的发愤忘食,甚至也学着古人的‘悬梁刺股’,或‘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到头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此外,有些人即便懂得先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但这里也有个做什么人,做什么事,做什么学问的问题。所以,陈鹤琴一再告诫大家,一定要做一个有骨气、有独立人格、有现代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

最后,陈鹤琴还把求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为此,他奉劝父母和老师们千万不要用“填鸭式”的方法来教孩子。然而,如今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与陈鹤琴倡导的思想往往格格不入。

同类推荐
  •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来疯”席卷过境。国内球迷和留美博士的中外视角的全景观察。披露林书豪突然爆发的详细内幕,演绎了包括留学生在内的黄皮肤、“小个子”们如何在“弹簧人”和“肌肉棒子”林立的美国如何崛起的生动故事,让你贴近真实的林书豪。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热门推荐
  • 全职管家

    全职管家

    高考零分怕什么,哥自有妙招活下去!吃吃霸王餐,被车撞了?还获得神奇异能?哈哈,赚了!邂逅二美女,没想被逼做管家!还是全职的?这是艳福吗?!不料体内恶魔重生,展开了一场颠覆乾坤的阴谋,他勇担大任,创造世纪神话!
  • 灵媒皇后:小心后宫有鬼

    灵媒皇后:小心后宫有鬼

    作为灵媒,她非常不专业地穿了。打入冷宫?无所谓!这种白吃白睡的日子有什么不好!跟她斗?她一天就逼疯了同住冷宫的妃子。人和鬼斗,也要看能耐!就算皇帝也不例外。整个皇宫中,哪里还有比冷宫更适合随时与鬼交流的地方。家仇?不关她事!国仇?大哥,洗洗睡吧……都说后宫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今天你中毒,明天我挨刀冤魂游魂一缕缕,厉鬼恶鬼到处飘……现代灵媒,腹黑帝王,还有神秘的捉妖少年,妖孽的鬼魅男子……生命,总是注定不甘平凡的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本套书所汇总的故事,均根据希区柯克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希区柯克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而他的悬疑故事集,也重点突出了心理的较量,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灵魂的诗。故事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惊险曲折,引人人胜,令人拍案叫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家庭理财万事通

    家庭理财万事通

    想结婚,有房子、有车子吗?想生孩子,有奶粉钱吗?一不小心出了点事故怎么办?生了一场大病怎么办?你老了怎么办?有养老的钱吗……人生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结婚、养孩子、教育、养老……这些花销在现在或者未来都需要用到。只有先解决好金钱问题,你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鬼楼奇闻

    鬼楼奇闻

    我是个普通的大学生。我的梦想其实很平凡,不要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因为那样子会使人变得很累,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很少人能做到急流勇退。唯一希望的就是找份平淡的工作和我青梅竹马的爱人乐梦永远生活下去。有一天,乐梦告诉我“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鬼楼四号楼么。想到里面去看看么?”我跟着去了。本以为是增进感情的一次冒险,差点成了我和她之间的永别……
  • 母亲河,别再流泪

    母亲河,别再流泪

    过流之处,在我们的心中,无不给两岸人民带来无尽的福音,她是那么神圣,河底鱼虾不计其数,是那么美丽丰饶……可现实是:靠着河岸的居民却要去买水饮用,渔民已无鱼虾可捞,母亲河是完美的,污染的河流臭气四溢……听起来让人恐怖、愤怒,面对这些现象,一往无前,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保护我们的河流,保护属于我们每个人家乡的母亲河,它清澈见底,让母亲河两岸的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让人类与我们的母亲河和睦相处,它惊涛澎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母亲河无私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如今却变得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