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200000037

第37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9)

古老的民间歌谣是最早的诗歌形式,它起源于劳动,在生产劳动中得到发展。《诗经》中的“国风”是最早的民歌选集。民歌在内容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积聚的劳动经验,是人民群众的心声,是劳动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生产劳动中,这既可以振奋人心、激发干劲,又能够调剂精神,消除疲劳,同时,它还被用来传播各方面知识。

民歌有其独具的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讽刺深刻,风格多样,形式灵活,语言朴素,手法多样。正是由于民歌的特有魅力,使毛泽东对它十分看重。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就同人说:

梁武帝时的陈庆之,一字不识,强迫他作诗,他口念,叫别人写。他说你们这些读书人,还不如老夫的用耳学。还有梁朝大将军曹景宗,打仗回来写了一首诗:“出师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过路人,何如霍去病?”还有北朝时期著名的民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诗都是一个字不识的人作出来的。当然,我并不是反对扫除文盲,我是说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毛泽东不仅自己喜欢民歌,还注意运用民歌教育农民。1925年,他从上海回故乡韶山休养期间,积极组织农民运动,借用普及平民教育的名义,团结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民歌作为识字课本,寓政治教育于识字教育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湖南韶山毛泽东陈列馆至今还保存着这样的民歌:

金花好,开红花,

一开开到穷人家,

穷人家要翻身,

世道才像话。

今日望,明日望,

只望老天出太阳,

太阳一出照四方,

大家喜洋洋。

农民头上三把刀,

税多、租重、利息高。

农民眼前三条路,

逃荒、讨米、坐监牢。

1926年,毛泽东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他就发动学生们收集、记录和整理各地的民歌。对其中的大量作品,他都仔细地阅读,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歌的认识。

这次收集活动在毛泽东的心中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后来他多次提及。1938年4月28日,《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中,毛泽东说:

这些农民不但是好的散文家,而且常是诗人。民歌中便有许多好诗。我们过去在学校工作的时候,曾让同学趁假期搜集各地的歌谣,其中有许多很好的东西。

遨游诗话世界

——毛泽东品读古代诗话

在研读诗词的同时,毛泽东还常常研读圈点各类古代诗话。研读诗话是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时的一项重要内容。

诗话,是北宋兴起的一种诗词评论形式,它内容丰富博大,“其中有诗品焉,有诗志焉,有诗释焉,有补正焉,有订谬焉,有类及焉,有源流焉,有弃同焉,有辨证焉。”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的多种诗话中,较多地留有毛泽东研读笔迹的有《历代诗话》、《全唐诗话》、《西江诗话》、《升庵诗话》、《香祖笔记》、《分甘余话》、《随园诗话》等。

毛泽东圈阅最多的,是清代袁枚撰写的《随园诗话》。一部清版《随园诗话》共16册,每册封页上都留有他读过的圈记。另两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大字本《随园诗话》,放在他卧室内,其中一部的一至五册封面上划有读过的圈记,另一部的一至三册亦划有读过的圈记。郭沫若的《读随园诗话札记》大字本,一共4册,每册封面上都有毛泽东读后留下的两个大圈。

毛泽东读诗话时关注较多的是:诗品及诗词创作体会,诗人的治学经历及为人处世,诗作中涉及典故及知识性的解释,咏史诗的各种不同理解,诗话中收集的一些幽默、讽喻深刻的诗词,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有关诗词的俚俗趣闻等。

《随园诗话》有一则说:“余每作咏古、咏物诗,必将此题的书籍,无所不搜;及诗之成也,仍不用一典。常言: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

另一则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然亦各人性之所近:杜甫长于言情,太白不能也。永叔长于言情,子瞻不能也。王介甫、曾子固偶作小歌词,读者笑倒,亦天性少情之故。”

还有一则说:“诗人爱管闲事,越没要紧则愈佳;所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也。陈方伯德荣《七夕》诗云:‘笑问牛郎与织女,是谁先过鹊桥来?’杨铁厓《柳花》诗云:‘飞入画楼花几点,不知杨柳在谁家?’”

这些谈论诗创作体会的内容,毛泽东都非常感兴趣,加了圈画。

毛泽东很注意读诗话中有关诗人经历、著作过程、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介绍和轶闻。

《西江诗话》是按人头辑录的,对其中欧阳修、陶渊明、黄庭坚、晏殊、文天祥、杨万里、洪皓、洪迈等人的段落,毛泽东有很多圈点勾画。

特别是对王安石,《西江诗话》中《王安石》一文,讲王安石的文字锻炼过程说:“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含蓄。……后为群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乃知文字虽工拙有定限,然必视其幼壮,虽公方其未至,亦不然力强而遽至也。”

接着,列举王安石的诗:“含凤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说“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遗,浑然天成,……读之不觉有对偶,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

《西江诗话》的作者认为,像王安石这样著名的诗人,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也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所能达到的,都要通过学习,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才能逐步臻于炉火纯青。

毛泽东在这一段加了圈和点;在“始尽深婉不迫之趣”旁,重笔画着曲线;天头上画着大圈;对所提到的四句诗,都加了圈画。

毛泽东对诗话中有关诗人作品涉及的典故及知识性的解释也很感兴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历代诗话》中有《虾蟆陵》一文,其中说:杨升庵考证,虾蟆陵在长安。且说:“《国史补》谓董仲舒墓门,人过要下马,以故号下马陵,而语讹为虾蟆陵。白公诗亦循俗之过。”并举苏东坡的诗论证自己的观点。

凡诗话中涉及此类内容的,毛泽东都有很多圈画。

毛泽东对诗话中有关咏史诗的各种不同理解,特别留意。

《历代诗话》中《焚书》一文,说的是章碣《焚书坑》这首诗。诗话的作者对“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的“焚书坑”作了考证,指出是在骊山下,即“坑儒谷”。文中辑录了对秦始皇焚书坑儒持不同看法的两首诗:“万历中,陈眉公诗:‘雪满前山洒满觚,一编常对老潜夫。尔曹空恨咸阳火,焚后残书读尽无。’天启中,叶圣野诗:‘黄鸟歌残恨未央,可怜一夕葬三良。坑儒旧是秦家事,何独伤心怨始皇。’一诘责后人,一追咎前人。各妙!”

接着作者列举历史史实,阐述自己的观点,即“秦时未尝废儒,而始皇所坑者,盖一时议论不合者耳”。

一向推崇秦始皇的毛泽东对这些内容都加了圈点勾划。

毛泽东还以极大兴致阅读各种诗话中搜集的一些诙谐、幽默、讽喻深刻的诗词,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有关诗词的俚俗趣闻。

《随园诗话》一卷中有一则说:江南总督尹文瑞好诗,年三十,人呼之为小尹。海宁诗人杨守和,年七十。尹对杨“奖慰甚厚”。杨曾自己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尹应道:“不然,君独不见‘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乎!”毛泽东对此加了圈画。

《随园诗话》十二卷有一则说:吴江布衣徐灵胎,有戒赌、戒酒、劝世道情诗,“语虽俚,恰有意义。”徐灵胎曾写了一首《刺时文》诗: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嘴嘘唏,甘蔗喳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孤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毛泽东在这首《刺时文》诗旁用红铅笔画着着重线。

毛泽东读诗话时的圈圈点点,向人们展示了他在古典诗词殿堂里翱游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的一个独特的侧面。

“诗言志”

——毛泽东论诗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便潜心阅读大量中国史书、古典小说、诗词曲赋等各种形式的古典文学作品,获取了丰富的文化素养,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基。他的有关诗歌的理论便是从这个根基上生发出来的。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毛泽东对“何谓诗”有着独特的、系统的看法。

毛泽东认为,诗必须“言志”

《讲堂录》择记了不少有关古代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想的语录,从中不难看出,青年毛泽东继承了传统的“言志”、“缘情”的诗文观,认为作家主观的性情、才识和精神状态,是写出好诗的先决条件,“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也是真正领悟诗文精奥所在的先决条件:“性情识见俱到,可与言诗也”。

“诗言志”,出自《尚书·虞书·舜典》中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一段话中。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毛泽东也认为“诗言志”抓住了诗歌写作的关键。毛泽东曾几次题写“诗言志”三个字,说明他从青年到老年一直是赞同欣赏这一诗歌创作的观点。

毛泽东认为,诗必须要有“气”、“势”

关于“气”、“势”,也是我国古代吟诗著文常讲到的。自曹丕首倡“文气”之说,刘勰深研“文势”之论,历代诗文家、批评家对“气”和“势”多有论述。一般说来,“气”泛指作者的情态、才质、性格和精神状态;而“势”,大体指作品的节奏、结构、义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对读者的感染力度。两者结合起来便是“气势”,是一种创作风格的表现。

青年毛泽东《讲堂录》中择记了绝句为“律诗之半”的观点后,在谈到如何截留律诗各联而又不留缝隙痕迹、获得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时说:“惟是识见必高,气脉必贯,乃能无缝焉”。强调的是主体的“气”。

《讲堂录》中同时还讲到“文章须蓄势”;诗文应如大河奔流:

河出龙门,一泻至潼关。东屈,又一泻至铜瓦。再东北屈,一泻斯入海。当其出伏而转注也,千里不止,是谓大屈折。行文亦然。

对此,毛泽东身体力行。在他的诗文中,非常注意气势流贯和大气磅礴。论人论诗文也仍葆有以“气”为准的习惯。如他称赞友人周世钊“骏骨未凋,尚有生气”;赞扬陈毅元帅说“你的大作,大气磅礴”。

毛泽东认为,诗必须要有“诗味”

在《致臧克家等》的信中,毛泽东曾谦虚地说自己的旧体诗词“诗味不多”;在《致陈毅》论诗的信中,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昌都(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失去西藏中国四川的腹地就会暴露无疑,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遮挡,长江三角洲等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不会是一片荒漠……
  •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由“世纪交响”、“长篇平台”、“绿野美卉”、“文坛撷英”。,曾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文艺报》社做编辑,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是其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当代小说文学评论的文集,担任过《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雷达,并兼任母校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 再见故宫

    再见故宫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热门推荐
  • 餐饮酒店最佳服务模式

    餐饮酒店最佳服务模式

    通过剖析海底捞、海景花园酒店、天目湖宾馆等优秀餐饮酒店企业精深的服务模式和鲜活的服务技巧,揭示了餐饮酒店最佳服务模式的两大核心:一是服务好内部员工,因为员工用心是顾客满意的前提,感动员工才能感动顾客;二是服务好外部顾客,因为顾客是你的衣食父母,留住顾客就是留住的利润
  • 腹黑总裁逮娇妻

    腹黑总裁逮娇妻

    天哪,是不是最近看我苏小若太辛苦了,居然开这种玩笑?男朋友劈腿找上舍友?一夜情?闪婚?我靠,虽然我偶尔会骂骂上帝,但也不用这样玩我吧?苏小若:苏氏集团的千金小姐,却因对商业联姻的抗拒独自求学,隐藏身份与美貌,只为尝尝纯粹的爱情.不想,男友竟因宿舍能让他在毕业后提供稳定而收入高的职位将她抛弃.欧允煜:亿万身家,却独对她一往情深,那一瞥,那一眼,却叫人从此甘愿沉沦.一夜之后,遍处寻她,却在一场商业舞会看见了她,从此,一张情深的大网便向苏小若扑来.片段一:衣服到处都有,凌乱的床单,还有.头下的那个人肉枕头,腰上的那条手臂,身上斑驳的痕迹.苏小若在不明白,她就不是现代人了.来不及多想,甚至连看床上男人一眼的勇气都没有。捡起地上的衣服胡乱穿上,拎起高跟鞋,踮起脚尖,溜了.片段二:“你哪位呀?大叔,别想用美色来勾引良家少女,虽然你长得不赖,但我对你这种人最讨厌了,自以为长的天下无敌就可以乱发情.”“小若,看来你还没彻底安分下来,看来我今晚是不能’身下’留情了,嗯~”某女顿时泪流满面,拜托,我温柔的Bos哪去了?肿么会这样?禽兽,一夜五次还不消停.片段三:某男将某女手中的孩子抢过交到管家慧姨手中,并说道:“把他扔到婴儿房里,他是男子汉,要自己睡的。”慧姨嘴一抽,暗道:明明是吃自己儿子的醋了,还说的那么冠冕堂皇,小少爷才六个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小少爷已经几岁了呢.
  • 神秘少女驱魔师

    神秘少女驱魔师

    读者群:57861405校园情感,带点悬疑,轻松搞笑……尽请期待,美女驱魔师,怎么玩转美男,怎么耍弄帅哥吧!她是驱魔后代,她调皮捣蛋,她美丽可爱,她身边有许多美男帅哥围绕着她的身边转,可是个个却被她耍得团团转……她单纯,纯洁,她心地善良,可是这样的一个美女驱魔师当遇到自己的感情时,又会怎么样去面对与选择?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遇见了我

    我遇见了我

    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我”的仇恨和无奈,我和“我”的斗争一直到文章结束才最后结束,“我”原来是作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自己,这个“我”的完美就是杀人的利器。作者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塑造想真正告诉读者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本书叙述的故事是矛盾的:假主角扮演着真主角,真主角到最后却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的。冒充者身在异地干着卑鄙的勾当,然而当被冒充者举起刀子,却发现冒充者已经和自己合二为一。小说赤裸裸的展现了现代人性格的两面性,对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 野蛮拽王妃VS冷魅暴躁王

    野蛮拽王妃VS冷魅暴躁王

    一次不知是无意的穿越还是命中注定的那份千年羁绊的缘,令萧艳穿越到了架空的紫龙国。因一纸诏书嫁给脾气暴躁,冷魅无比动不动就掐人脖子,一发火就双眸赤红,额间火莲妖化的轩墨澈。面对一挥手就能震碎周围事物的冷魅王爷,萧艳双手叉腰,压根儿没把他爷爷的放在眼里。心情不好就当着丫鬟仆人的面甩他几巴掌,看他不顺就踹他的屁股,喜欢他的卧房直接把他赶出房。面对如此蛮横无理,泼辣无比,嚣张的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女人,轩墨澈冰冷的心却在一步步融化,对她宠爱至极。她叫十几个人扒光他小妾的衣服,下人禀报时,他只是笑笑,他的艳儿又调皮了。她卖他的小妾去青楼,他就叫人准备好马车陪她一起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痴相公

    痴相公

    玉夏国最大绸缎商罗子缣长女罗缜,自幼随父打理商业,养成精明个性。十三岁时,更是被无良父亲委以大任,全权接手家族生意,为罗家赚下不尽银钱,始称罗家“摇钱树”。隔壁良家,鬻药起家,亦为富鼎之户,两家交好,定下姻亲。但良家长子长至三岁,始知天性痴傻,由此罗、良两家断却交情,良家转迁杭夏国。十八年后,杭夏国国君亲笔致函玉夏国君,为旗下皇商良德长子向玉夏国皇商罗子缣爱女求婚……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乌龙召唤:冷情妈咪

    乌龙召唤:冷情妈咪

    新文《重生归来:女王万万岁》正式发布!重新归来,你若护我,我定不离不弃,许你盛世红颜可好?她是世家暗中培养的希望,一旨圣婚,却被诊出身孕,灵力尽失,被人暗下毒盅,万里追杀,名声尽毁,世家不容,无力自保,险先丧命!“今日欺我者,待到他日,我必百倍千倍万倍还之!”灰飞烟灭前,她狰狞至极以命契誓!血红满天!他本是上古遗留的神祗,龙族歼灭,他带着精心护养的龙筋来到凡间,借由禁术将它孕养到了她的腹中……本该毫无牵连,龙子竟让两个冷情淡薄的人相依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