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200000036

第36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8)

毛泽东词写的则是与杨开慧即将分离之际,望着杨开慧的眼睛,从她的眼角眉梢上发现她好像有无限离愁别恨。还发现杨开慧双眼热泪盈眶,眼泪要流出但终究还是未流出来,这是她强忍的结果,这是用革命毅力战胜个人情感的结果!

又如毛泽东词:“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柳永词:“今宵酒醒何处?柳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词凭着想像,描绘出一副凄清幽冷的别后画面:当酒醒梦回、兰舟靠岸之时,所能见到的将是习习晓风吹拂着萧疏垂柳,一钩残月高挂在柳树梢头。这一凄清哀婉的意境更能烘托出孤客之冷落、离愁之绵绵无绝。

毛泽东词也描绘了一个苍凉清幽的画面:和爱妻头顶着半天残月,脚踏着遍地浓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行走在长沙城东门外的大道上。这种凄清的意境也更能衬托出别离时的愁苦心境。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在遣词炼句方面是受柳永《雨霖铃》影响的,在抒情和写景方面也是有意摹仿柳永的白描手法和点染技法,达到了“清出蓝而胜于蓝”的境界。

以天下为己任的青年革命家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像落魄的封建文人柳永那样一味地抒写惜别时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以及无可奈何的低沉惆怅的情调,而是将战友的革命激情与夫妻的似水柔情融为一体,巧妙地以“恨”写“爱”,以“疑”写“信”,以“离”写“合”,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辉。特别是全词的结尾几句,情绪由低回转高昂,使人读后乐观振奋,对比翼高翔的未来充满期待。

“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毛泽东品读高启诗

1961年11月6日早晨,在短短3个小时里,毛泽东曾一连给他的秘书田家英写了三封信,查证一首诗和它的作者。那么,这是怎样的一首诗呢?其创作者到底是何朝何代的何人呢?

且先读读毛泽东的这三封信:

田家英同志:

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

毛泽东

十一月六日上午六时

田家英同志:

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更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

毛泽东

十一月六日上午八时半

家英同志:

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毛泽东

六日八(九)时

在田家英的帮助下,毛泽东终于弄清楚了,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的高启,诗的全文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高启(1336~1374年),字季迪,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号槎轩,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高启自幼聪明灵秀,才华四溢,青年时代他的诗作就已负有盛名。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合称“吴中四杰”。明洪武元年(1368年)应召撰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因才高学博,很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

高启为人耿直孤傲,不羡功名。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拟任高启为户部右侍郎,他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固辞不受,赐百金放还故里,以教书治田为生。

高启常赋诗,其诗往往含有讽刺之意,朱元璋心中不悦。当时苏州知府魏观复修府治旧基,他为此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魏观获罪被诛。朱元璋见到《上梁文》后大怒,将高启腰斩于市,时年39岁。

高启的文学主张是效法汉魏晋唐各代,先学古人,然后自成一家。他的诗作,体制不一,风格多样,虽因死于壮年,未能熔铸前人,自成一家,但才华横溢,清新超拔,不愧为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1961年11月6日的那个早晨,毛泽东可能是想集中阅读古人咏梅的一些诗作,而且首先想到的便是高启的这首《梅花》。他先以为是林逋所作,但从林逋诗文集中未查到。然后,他对这首诗的记忆也逐渐明确起来了。

待弄清是高启所作后,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大笔一挥,书写了全诗。在右起,大大地写上“高启”二字,又写道:“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毛泽东一直很欣赏高启的诗作。1957年1月,他同袁水拍、臧克家谈话时,曾说:

我过去以为明朝的诗没有好的,《明诗综》没有看头,但其中有李攀龙、高启等人的好诗。

高启的《梅花》就是给毛泽东留下美好印象的好诗。那么,1961年他为什么仿佛记得是宋初林逋作的呢?这与林逋的诗风有关。

林逋隐居西湖,终身不仕,以赏梅养鹤为娱,人称“梅妻鹤子”。其诗大都反映其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尤以咏梅著称,风格幽静淡远。其《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最为后世称诵。《毛泽东手写古诗词选》一书中便有这两句。上述高启的《梅花》诗,明显是化用了林逋诗的意境。

在《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里,还收有毛泽东书写的高启的《吊岳王墓》。全诗为: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毛泽东特意手书此诗,一方面说明他很欣赏高启的这首诗,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他对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怀念和推崇。

“我看李攀龙有些诗写得不错”

——毛泽东品读李攀龙诗

如上节所述,毛泽东1957年1月同臧克家、袁水拍等人谈话时说,《明诗综》中有李攀龙、高启等人的好诗。

据臧克家回忆,毛泽东还曾对他说过:

他们给我弄了一部《明诗综》,我看李攀龙有些诗写得不错。

李攀龙是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他影响海内文坛近20年。“后七子”的文学纲领最初是由谢榛提出来的。谢榛虽亦主张散文复秦汉之古,诗歌复盛唐之古,但取径还比较广阔,持论也不拘泥。后来,谢榛遭到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的排挤。

以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就越来越偏激,他甚至认为:诗自天宝以下,文自西京以下,誓不污我毫素也。连东汉散文,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诗歌,包括李白、杜甫的后期诗歌都在排斥之列。

李攀龙对于明朝诗人只推崇李梦阳,并以继承“前七子”文学主张自命。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创作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李于麟先生传》),甚至鼓吹“视古修辞,宁失诸理”(《送王元美序》)。

李攀龙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盛如河汉”(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以至对盛唐古诗也加以鄙视。他编选历代诗歌而成《古今诗删》,唐后则直接明代,宋、元诗一首也未选,以贯彻其论诗宗旨。

李攀龙如此片面偏激的文学主张,对他自己的诗文创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李攀龙著有《沧溟集》30卷,包括诗14卷,文16卷。虽然以著作自负,甚至狂妄地认为“微吾竟长夜”。然而他的诗文成就均有限。他的散文不过是对秦汉古文的生吞活剥。“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明史·李攀龙传》)。尽管词语非常古雅,“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王世贞《艺苑巵言》),但思想贫乏,内容空虚。

李攀龙的拟古乐府诗,往往把古人作品改动数字,便据为己作,颇遭后世垢痛。

虽然如此,李攀龙凭借“资地本高”、“才力富健”,当稍能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情实感时,也创作出了一些较好的诗章。他感时伤世、忧念旱灾,“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忧旱意,涕泣向蒿莱”(《广阳山道中》);抒发自己宦海浮沉的哀怨和牢骚,同时表现向往隐居的闲情逸致,如《冬日登楼》、《九日登楼》、《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这些诗虽然取材有些狭隘,但的确有一定真情实感。

李攀龙的近体诗,特别是七言近体,情况就比较复杂,后人看法很不一致。推崇的如胡应麟、沈德潜,称赞它“高华杰起,一代宗风”(《诗薮》),“已臻高格”,“语近情深”(《明诗别裁》)。反对的如艾南英、钱谦益、朱彝尊,把它说得一文不值。

有一个传说:李攀龙初写诗时,因操山东口音,以仄为平,因而遭人嘲笑。后来他按照诗韵正音,把舌头咬出了血,把血滴在酒杯中吞服,从此大变,不再龃龉。可见他为学写诗,确实是下过一番苦功的。

李攀龙的七律,声调清亮,词彩俊爽。例如《平凉》: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唯余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这首七律表现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关心,抒发了投笔从戎的壮志豪情,语言浑浩,气势雄阔,无疑是一首佳作。

李攀龙的七言绝句,也有若干首颇为脍炙人口。

如七绝《和聂仪部明妃曲》: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此诗意味隽永,风韵深长。清代诗论家沈德潜评此诗说:“不著议论,而一切著议论者皆在其下。”

又如为毛泽东所格外欣赏的《怀明卿》: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

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翠侍臣颜。

毛泽东十分喜欢这首诗,并把他化用到自己的诗作中。毛泽东1959年7月1日写的《七律·登庐山》一诗中有“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之句。他在《对〈毛主席诗词〉中若干词句的解释》中注释“九派”时,指出典出“明朝李攀龙有一首送朋友的诗《怀明卿》”,并在引录该诗全文后,说:

李攀龙是“后七子”之一。明朝还有好诗,但《明诗综》不好,《明诗别裁》好。

毛泽东此论,便由这首诗而论及李攀龙的诗作,乃至整个明代诗歌了。

明诗有两个集子影响较大,这就是清人朱彝尊编的《明诗综》和清人沈德潜、周钦合编的《明诗别裁集》。

《明诗综》,是明代诗歌总集,100卷,由朱彝尊选录,其友人汪森、朱端、张大受、钱玠等人分卷辑评,录存明代诗人3400余人的作品。朱氏意在成一代之书,故求全责备,所录诗作众寡悬殊,其意在或因诗而存其人,或因人而存其诗,而不在作者是否为有成就的诗人。

《明诗别裁集》则是一本明诗选集,全书12卷,共收录作者340人,诗1010余首。沈德潜提出的编纂意图和标准大致有四点:

一是,所录“皆深造浑厚,和平渊雅,合于言志永言之旨”,以“辅翼诗教”;

二是,选诗时“始端宗旨,继审规格,终流神韵,三长具备,及登卷帙”;

三是,“因诗存人,不因人存诗”,不求备一代的掌故,只要是“示六义之指归”;

四是,“是书之选,欲上续唐人”。

由于编纂意图和选择标准不同,于是《明诗综》显得较为复杂,良莠不齐,而《明诗别裁集》则显得更为精萃。所以毛泽东说《明诗综》不好,《明诗别裁》好,这是颇具眼光的切当评论。

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阅读《明诗别裁集》时共圈阅了明诗近180首,而仅李攀龙的就圈阅了22首,它们是:《和许殿卿〈春日梁园即事〉》、《黄河》、《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送皇甫别驾往开州》、《怀子相》、《平凉》、《杪秋登太华山绝顶》、《七夕集元美宅送茂秦》、《塞上曲送元美》、《寄元美》、《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怀明卿》、《春日闻明卿之京都寄》、《挽王中丞二首》、《和聂仪部明妃曲》、《崔驸马山池燕集得无字》、《同元美子相公实分赋怀泰山得钟字》、《送杨给事河南召募》、《送子相归广陵》、《赠梁伯龙》、《观猎》。

这22首诗自然是毛泽东所认为的李攀龙“写得不错”的诗。

据周世钊日记载: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曾改过李攀龙的《怀明卿》: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

高卧不频窥石镜,秋风怒在“叛徒”颜。

有人曾问周世钊,“叛徒”指的是谁?周世钊说,毛主席把“侍臣”这两个字改成“叛徒”。这自然是指林彪。

“民歌中便有许多好诗”

——毛泽东品读民间散曲《汴省时曲·锁南枝》

毛泽东不仅酷爱读古代文人雅士们所创作的诗词歌赋,对于古代那些文化不高的人所创作的民谚歌谣,他同样充满着浓厚兴趣,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有这样一首民歌,毛泽东就多次评说运用过。

傻俊角,我的哥,

和块黄泥捏咱两个。

捏一个你,捏一个我,

捏得来一似活托;

捏得来同床歇卧。

将泥人儿摔破,

着水儿重和过。

再捏一个你,

再捏一个我;

哥哥身上有妹妹,

妹妹身上有哥哥。

这是一首明代的民间散曲,题目叫《汴省时曲·锁南枝》,毛泽东对这首民歌中所蕴含的浓浓情意和深刻哲理津津乐道,认为它充满了辩证法,并多次在谈话中引用这首民间散曲的构思。

《汴省时曲·锁南枝》收录在《南宫词记》中,编者是陈所闻,名荩卿,江苏南京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左右。《南宫词记》专门收录明朝人的词作,全书共6卷,保存下来一些以前从未有人注意收集的明人散曲。《锁南枝》是曲牌名,是表现纯真烂漫的爱情生活的。这首曲子的构思和写法在民歌中很流行,但究竟始于何时,现在还无从查考。

早在元代就有了与这首曲子立意相同的诗词的记载: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他有一位非常贤良的妻子,名叫管道升,善画梅、兰、竹,亦工山水、佛像,对诗词歌赋也有很深的造诣,可以说是当时女子中的姣姣者。可赵孟頫并不满足,一心想纳妾。由于不便直接向夫人张口,就填了一首曲,拿给夫人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

苏学士有朝云、暮云?

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

还劝慰夫人说:

你年纪已过四旬,

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道升看后,尽管心里非常不愿意,可又不能直接发作。为了劝阻丈夫,也填了一首曲,名叫《我侬词》,曲子中写道:

我侬两个,忒煞情多!

譬如将一块泥儿,

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忽然欢喜啊,

将它来都打破。

重新下水,

再团,再炼,再调和,

再捏一个你,

再一个我。

那其间啊那其间,

我身子里也有了你,

你身子里也有了我。

将这首词《汴省时曲·锁南枝》对照来看,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最早引用这首《锁南枝》是在1936年11月至次年的4月间,他在阅读李达等译的西洛可夫等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时,就在其中的“否定同时是肯定,‘死来’同时是保存”这一段话旁,写上了“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并用这首曲子来说明:“一刀两断,斩尽杀绝,不是辩证法的否定。”辩证法的否定观,既有否定,又有肯定,是互相融合。

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参加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会议,当时,在会上,各个党在国际形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不统一,毛泽东在闭幕会上又引用了这首曲子,他说:

我们开了两个很好的会,大家要团结起来,这是历史的需要。中国有几句古话,“两个泥菩萨,一起打碎,用水调和,再做两个。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意即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求大同,存小异,互相支援,结为整体,共同对付帝国主义的挑战。

就在这年的5月,毛泽东在会见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时,两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谈到哲学、佛学,毛泽东再一次引用了这支曲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类推荐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感恩是指当怀着一种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的心情来回馈社会。我们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收到过别人的帮助或者恩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多年前就有一首歌唱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在中国每当有灾难发生,都会有无数人支援,于是这首歌在各种晚会上经久不衰。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纪实文学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雪落无声之时,黄昏悄悄,余晖宁静而安逸,只有温柔缺乏了浪漫,我多想再回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我驾桨,乘那叶小舟,再带你缓缓地飘摇,我在汩汩流动的岁月之河边仰望你,我在铺满了霞光的春之晨放飞我心中的白鸽,带著我的热情和奔放问候你,我以我真诚的初恋青春之情,编织一个五彩的网,去寻捕我那失落的梦。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汤姆叔叔的小屋(领跑者·小学生新课标经典文库)

    汤姆叔叔的小屋(领跑者·小学生新课标经典文库)

    专为小学生打造,符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扫清字词障碍,有效提高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
  • 翻天

    翻天

    初出尘世,入剑宗,刷地下赏金榜,捕深海美人鱼。开遗址古墓夺陨落神器。层出不穷的法宝,神奇瑰丽的道术,各色各样的美人。翻天覆地,唯我独尊!
  • 走路去巴黎

    走路去巴黎

    她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巴黎,然而在应征空姐失败后,她的梦想也随之破灭。此后霉运不断光顾她,先是男友弃她而去,接着母亲生意失败。被生活所迫,她想去应征秘书,却被骗去当起了保姆。尽管如此,她心里却从未放弃。他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幸运儿,出生在富裕家庭,有聪明的头脑和英俊的外表,从浪漫之都回国帮助父亲打理事业。出于挑剔和洁癖,他总找不到一个满意的保姆,愤怒之中,他设下圈套,捉住了飞蛾扑火的她。当他遇上她,仿佛一切都在变化,她超常的家务天分,能够融化味蕾的美味佳肴,还有那永不言败的乐观天性……竟让他冰冷的面具一点一点地松动。然而意外重重袭来,让人措手不及。
  • 玫瑰少女冒险记

    玫瑰少女冒险记

    白玫羽为了寻找爸爸的下落,就答应了“神秘交换人”组织一个神秘人物的要求,勇敢的追求“冰岛天使”安佐晨,神秘人则为她寻找失踪的爸爸.在神秘人发上了关于白玫羽爸爸的大量信息后,她开始展开了倒追的艰辛生活,于是闹出了许多意外又危险又浪漫的事情来。在第一第二次给安佐晨送礼物,都遭到了以“扔”拒绝了;第三次送的爱情蛋糕却引起他的过敏;事情会不会发展得越来越僵呢?这一次白玫羽在神秘人的指引下,来到了玫瑰街的特丽冰岛甜心店,如意料之中遇到了安佐晨,但是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个陌生的女生持刀想伤害安佐晨,白玫羽勇敢的为他挡了一刀!白玫羽追求安佐晨的事情引起了好友的反感,更让她喜欢的凌泽奇发生了误会,可是为了得到爸爸的消息,她决定冒险追求到底!于是事情意外的扭转过来,更好笑的事情发生了:白玫羽想去买半袖裙子,安佐晨却命令她只可以穿校服;虽然后来他将她的情书全部贴出来,依旧打击不了白玫羽。在安佐晨生日之际,白玫羽接收到神秘人的命令必须前往安家去参加他的生日PARTY。可是她却收到了两份生日请柬。在安家遇外遇到安佐晨,在凉亭里才发现其中一份请柬是他寄的……更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安佐晨与白玫羽浪漫过后,却看到一个神秘的影子!!可是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神秘人却命令白玫羽结束追求任务,于是她半躲半闪的避开安佐晨,却时时不经意的与安佐晨遇见!!到底为什么神秘人会让她在不到时间之内结束了任务呢?为什么神秘人要等到十二月一号才肯将爸爸的消息告诉白玫羽呢?在等待的日子里,安佐晨一直追问白玫羽追求他的原因。终于在夜光游乐园,白玫羽承认了追求他的事实,安佐晨愤怒之下,告诉她他知道她爸爸的下落。可是白玫羽不想再利用安佐晨来得知爸爸的消息,好友冬极雪却插上一脚,便有了“爱情大对碰”“浪漫的情人河上漂流”等小插曲的发生。又浪漫又甜蜜又亦真亦假的一夜,让白玫羽更陷入了喜欢与不喜欢之间的尴尬。当她决定与安佐晨断绝来往时,安佐晨却告诉她喜欢上了她,并且跟她回家为妈妈过生日!!就在这天晚上,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也是这一天,白玫羽终于知道了爸爸的下落,却得到一个无比残忍的真相……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糖尿病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糖尿病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的疾病。糖尿病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而位列第四的世界流行性疾病,十分普遍。据有关报道,其发病率国外约5%,国内约2%,世界上糖尿病患者近2亿,其中我国患者就达到3000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据预计,15年后,亚洲糖尿病患者将增加3倍,到2010年患者将达到1.5亿,特别是我国患者将增加到15%,这个可怕的病魔严重地威胁着世人的生命健康,人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是一支离别的歌

    这是一支离别的歌

    上海女孩程闻瑾过着平静、简单、一尘不变的生活,直到她十六岁时爱上一个人,一个同龄的男孩子周君彦,方才体会到一种不一样的滋味。那种陌生、真切、微苦而回甘的滋味,绵延了她之后的十年。在她为了追寻初恋来到纽约的这段期间里,程经历了个无家可归的孤独感,尝到了初恋情人违背誓言的苦涩,找到了另一个可以让她耍赖、让她依靠、教她独立的男人,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林晰。多年后当周再次出现时,程一度失去方向。林因为爱她而离开她,她也终于在没有林的呵护下真正成长起来,在他们两人的梦想城市巴黎,程认真审视自己的爱情,为心爱的人创业,开始了新的生活。
  • 黄河异事录

    黄河异事录

    传说,黄河上有一个最神秘的职业——黄河捞尸人。他们繁衍上千年,经历了无数奇诡往事,也掌握着黄河最大的秘密。我自小随身为捞尸人的爷爷在黄河上干着捞尸的营生,耳闻目睹了各种诡异的现象。一次,爷爷从黄河里捞出一具藏在巨型龟壳里的棺材,由此引出一桩桩离奇事件。我、爷爷、叶教授、古枚笛四人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在浩荡不息的黄河中寻找着上古的秘密。阴兵渡河、幽灵船、鱼骨神庙;龟型巨棺、死亡灵蛊、巨型石碑出世,真相尚未水落,谜团蜂拥而至,我们一行四人更落入一个步步为局的阴谋之中……
  •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年轻的刑警刘元从小酷爱《福尔摩斯探案》,一直梦想着能够像自己的传奇偶像福尔摩斯一样侦破一个又一个的疑难案件,但是机会却一直没有降临到他的身上,直到有一天晚上,外面大雨倾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冲进了刑警队,向刘元坦白:“我杀人了。”并拿出一条红纱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