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200000038

第38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10)

以“味”论诗,早在五世纪时钟嵘的《诗品》中就已提出。钟嵘认为,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不仅高于四言诗,也高于骚体,并且十分适合于世人的口味(“会于流俗”),所以他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从钟嵘的论述来看,“有滋味”是他所标榜的诗歌之最高造诣和境界。

那么,诗的“滋味”又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就是说,诗歌不仅应该尽可能准确地描摹自然万物,而且在描写中要尽可能充分地反映作者主观的情意,使“穷情”和“写物”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唐代诗人司空图则在“滋味”说基础上,又提出并强调“韵味”,即认为好诗必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并且这“味”还要妙在“咸酸之外”。

毛泽东继承了以“味”论诗的传统。主张诗要有“诗味”。这也就是要求诗要情景交融,含蓄蕴藉。他特别喜欢唐诗中“三李”(即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因其气势宏大,感情充沛,具有神奇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魅力,“穷情”、“写物”的水平极高,“诗味”特浓,所以毛泽东抄录和背诵过好多首李白的诗。

毛泽东批评宋诗“味同嚼蜡”,主要是指宋代涌现的道学诗。北宋道学或理学的代表人物如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等人,其中喜欢写诗的人也不少,但往往是以理入诗,诗作往往是“讲义语录之押韵者”,“以论理为本”,这正是道学家的诗风和文风。正是鉴于此,毛泽东才说宋诗是“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

毛泽东认为,诗要用“比”、“兴”

“比”、“兴”,是我国传统的诗歌表现方法。早在《周礼·大师》中就讲到,“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则把“比”、“兴”、与“风”、“雅”、“颂”、“赋”合称“六义”。

历来对“比”、“兴”的解释众说纷纭。毛泽东独取朱熹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他同意把比兴看作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技巧和手法,故言“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毛泽东强调“诗要用形象思维”,就不能不强调比、兴两法,这是避免以理入诗,把诗歌概念化、抽象化的有效方法,这也是保证诗味不被破坏的得力措施。

毛泽东认为,诗要讲平仄、格律

音韵、声调、格律对于古典诗词之重要,有如唱腔曲调对于剧种戏派之重要一样。没有特殊的戏曲唱腔,就没有与其他剧种戏派相区别的特殊戏剧流派;同样,没有自己特殊的音韵格律要求,也就没有格律诗词。正是本着这种重要性,毛泽东在研读古典诗词时,十分注意研讨诗词的音韵格律。在写诗填词时,他也十分注意遵守诗词格律。

1957年,毛泽东在接见对词曲很有研究的冒广生先生时曾这样对他说:“不论平仄、不讲叶韵,还算什么格律诗词。”1965年,在给陈毅改诗并复陈毅信中,毛泽东又特别强调:“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在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一部上海文瑞楼石印的《诗韵集成》和一部上海鸿宝书局石印的《增广诗韵全璧》。这两部书中许多地方留有各种颜色笔迹圈划的记号,许多书页都折着书角,显然毛泽东生前曾从头到尾翻阅和研读过两部书。《诗韵集成》的目录上,在上平声、下平声、去声、入声等四声所包含的各个韵目处,都留有毛泽东用红、黑两色铅笔勾画的圈记。《增广诗韵全璧》的目录后,附作者《论古韵通转》,毛泽东对它全文作了断句。

毛泽东还认真研究词律。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两部不同版本的《新校正词律全书》,各留有他许多研读圈记。《新校正词律全书》备列各词各体,计词牌名660余种。该书还收入了各种词牌多种不同的体,并附有著名词人的作品为体例,注有音韵平仄。它收集的资料比较齐全,且辨正了流传中的各种谬误。仅从书页上留下的标记来看,毛泽东圈读了其中70多种词牌,80多首词。

然而,毛泽东毕竟不止是个诗人。他有一般诗人所不具的深邃哲思和超凡的历史眼光。他在研究、熟悉诗词音韵格律的同时,更注重把握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格律诗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他曾概括说:“中国的诗歌,从《诗经》的四言,后来发展到五言、七言,到现在的民歌,大都是七个字,四拍子,这是时代的需要。”“一种形式经过试验、发展直到定型,是长期的有条件的。譬如律诗,从梁代沈约搞出四声,后又从四声化为平仄,经过初唐诗人们的试验,到盛唐才定型。”毛泽东的精辟见解,大体客观勾勒了旧体诗的发展演变进程。

由于古典诗词格律过谨过严,它确实束缚人的思想。因此毛泽东素来主张它“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他怕这种“束缚思想,又不易学”的旧诗体裁“谬种流传,贻误青年”。但他又认为,对于精通此道者来说,旧体诗则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情感表达的工具。毛泽东非常明确地指出:

形式的定型不意味着内容受到束缚,诗人丧失个性。同样的形式,千多年来真是名家代出,佳作如林。固定的形式并没有妨碍诗歌艺术的发展。

这关键在于掌握格律。“掌握了格律,就觉得自由了。”

毛泽东对中国诗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毛泽东是在考察诗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而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的。他认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现在,白话诗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几十年来,迄无成功”。这是单就白话诗而论,并不包括其他文学样式。

从总体上看,白话诗的成就不大,与旧体诗相比,它是逊色的。毛泽东的这种估计,还是相当符合诗坛实际的。白话诗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与我们这个“诗的王国”并不相称。与此相对照的是,“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从这种基本情况出发,毛泽东认为,中国诗歌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收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这是毛泽东总结“五四”以来几十年白话诗发展的历史所得出的结论。

总之,毛泽东的“诗论”是从他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既有创作体会,也有经验总结。它扎根于国学的深厚土壤,同时又极富时代气息,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也是毛泽东为后人留下的一份独特而珍贵的遗产。

化腐朽为神奇

——毛泽东广泛活用古典诗词

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的报告(部分节录)中说过:

现在毛主席作文章,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得最熟练。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

作为一个特别爱好古典诗词的诗人政治家,毛泽东运用古籍的过程中,运用得最多、最熟练、最巧妙的,恐怕是古典诗词了。常常是古诗中的同一句诗,在前后数十年中各种不同场合多次引用。他运用古诗的范围十分广泛,方式也多种多样,取得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毛泽东对古典诗词,除前文已述在诗词创作中的引用、化用外,主要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灵活运用:

其一,政治斗争

如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毛泽东曾引用杜甫的诗表述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1956年,在中央讨论《人民日报》发表的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时,毛泽东给大家念了一首杜甫的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是杜甫《戏为六绝句》的第二首。毛泽东引用此诗,意在运用杜诗的深刻内涵,借以阐明我党对待斯大林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严正立场,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

其二,思想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诗词的“教化”作用,称为“诗教”。毛泽东常引用古代诗词启迪干部、群众,教育子女。

1958年初,女儿李讷因病住院,手术后伤口感染引起高烧。毛泽东在给女儿的信中抄录了王昌龄边塞诗《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原句为:“不破楼兰终不还”)。

并说:“这里有意志,你知道吗?”

毛泽东特意将这首古诗抄给病中的爱女,是要她从诗句中体会意志的力量,战胜疾病。这使李讷受到很大的鼓舞,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

其三,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特别是上层人物之间、文化人之间的交往中,吟诗联句或引用古诗名句,历来是一种高雅的交际方式。博古通今、满腹诗书的毛泽东自然深谙此道,最善于在人际交往中吟诵古诗名句以融洽氛围,沟通感情。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著名民主人士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宴请毛泽东。

席间张澜举杯向毛泽东敬酒,说:“会须一饮三百杯!”张澜引的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毛泽东随即举杯相邀道:“且共欢此饮!”他引陶渊明《饮酒》中的佳句来回敬,可说是势均力敌,也正好照应了与民主人士友好相处、共同开怀畅饮的场面,真是神来之句!展现了毛泽东诗人政治家的儒雅潇洒风度。

其四,文章写作

毛泽东是一代文章大家。他的理论著作、政论和杂文,都十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文采斐然。就是胡适也曾赞誉毛泽东的文章说:“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毛泽东文章(包括成文的讲话)特色之一,就是在行文中十分得体而巧妙地引用古代诗人的诗词佳句,并赋予全新含义,有力地增强理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熔哲理诗情于一炉,因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如毛泽东在1949年2月15日发表的《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一文中,引用萨都剌的怀古词《念奴娇·登石头城》中的“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句,用在此时的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身上,说他在南京城上只能看到空空荡荡的“吴楚天低”,嘲讽国民党反动政权即将灭亡之时的“代总统”李宗仁的狼狈处境。

其五,批注批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深刻。毛泽东十分欣赏,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加以引用,也曾引用来批示党内文件。

1959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一份关于福建沿海发生沉船事故的报告上批示:

唐人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接再励,视死如归,在同地球开战中,要有此种气概。

这个批示中,毛泽东以“沉舟”比喻某些事故,鼓励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有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不要为某些事故和失败所吓倒,要看到有“沉舟侧畔”才有“千帆竞发”。

毛泽东引用古典诗词或引用全诗,或引佳句;或暗引句意,加以发挥;或点化原句,赋予新义;或拆析古诗,间以论述;或仿拟、戏改古诗,另成新篇……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真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同类推荐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 席卷长江

    席卷长江

    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的经典战事!《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席卷长江》由桂恒彬所著,改朝换代参与者的最后报告,讲述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粉碎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划江而治”的妄想,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 诗学第三辑

    诗学第三辑

    20世纪80年代,"归来"或"朦胧"又一次开启了中国新诗繁芜而动人的局面。但短暂的二十多年之后,激情澎湃的诗歌之音似乎早已游离人们的耳畔;那些关...
  • 大援建

    大援建

    纪实作品《大援建》是奋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元本土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倾情奋笔的结晶。该书全景式地见证和记录了史无前例的大援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地揭示了灾后重建创造奇迹的科学机制和力量源泉。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少年狂

    少年狂

    归元星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修真星球。半山派,在归元星里更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修真门派。晚舟,姓晚名舟,是半山派里一个辈分有点高,境界有点低的普通修真者。晚舟修真三百余年,只因嗜酒,修真进境慢得离奇。若不是捡着了那个名为轩辕狂的婴儿,晚舟觉得自己普通的人生绝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 冰山公主的恶魔王子

    冰山公主的恶魔王子

    校园的生活永远是那么的快乐,无忧无虑,但同样的事情在这个年龄阶段是时有发生,暗恋,朦胧的情感时常在这群未经世事的还在中间发生着,纯真的情感,是似懂非懂。多少人怀念的年代,多少人都想永远停留的年代是一去不复返的,面对升学的别离,又是满心的伤感。
  • 樱子

    樱子

    九寨沟之旅,导游青松爱上了日方领队樱子。旅行团团长松田先生欲玉成其事。樱子妈竭力阻止。青松赴东京看望樱子后,樱子前来浦东与青松私会,青松把樱子介绍给神山读友会,神山读友会拜托樱子盛邀松田先生率松田汉诗会成员来浦东与中国青年举行浦东世纪公园诗吟会。盛会举行前夕,樱子妈突然来到浦东,临时改变主意,决定亲自护送樱子前来与青松成亲。接机时刻,青松陡然发现樱子……
  • 妻本风流

    妻本风流

    云曦死后,在某位小鬼的威逼利诱之下签了一份《异世投胎协议》转世重生,本想活出个璀璨风流人生,然却事以愿违。青梅竹马的初恋是世仇,发誓要将她一族斩杀殆尽,纠缠十年后,她亲手斩断了这份孽缘,伤心欲绝之时竟有人自投罗网,不问情爱,只求朝夕相伴,只是她与月老反冲,终究未得结果,远走散心之际一时不查落入旧仇之手,幸好她尚有筹码在手,当做度假好吃好住好睡,却无意中发现原来她筹划十年终于得报的大仇不过是自作多情。震惊、伤心、难过后,她奋起反抗,布下了个弥天大网,只为问一句为什么。不料却引出另一个大秘密!当京城北郊古墓开启,一个尘封百年的惊天秘密即将大白天下。她不由得仰天长啸:老天爷,我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更未欠人,你用的着这么狠吗?(本坑有笑、有泪、有血、有天雷地雷,最终归于大团圆,还是NP)新文推荐:《女皇的后宫三千》
  • 家庭急救百问百答

    家庭急救百问百答

    孩子咬断体温表,水银入肚怎么办?浴室里洗澡时突然晕倒怎么办?蛀牙引起牙髓炎疼痛怎么办?落枕怎么办?头皮外伤出血特多,怎样急救?头部受伤后起“包”怎么办?大块头皮撕脱伤怎样急救?下巴掉下来怎么办?挤车后胸部疼痛怎么办?小儿手臂被牵拉后,肘关节不能活动怎么办?……《家庭急救百问百答》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对上述关于家庭急救问题进行了全面解答。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步步惊华:懒懒小妖妃

    步步惊华:懒懒小妖妃

    本文已出版,出版名《步步惊华》,当当,卓越,淘宝均有卖。一觉醒来,却发现被关铁笼之中,旁边还有一双眼睛盯着你,你会怎么办?洛青羽的回答是,一鞭子抽飞之!穿越?无所谓,她身为头牌特工,换个时代照样能玩的风生水起。不受宠的嫡女?呵呵,她会让那老头悔到肠子发青。洛王府嫡女,本为神女,奈何念力全无。又流落在外数年,貌比无盐。于是示威的示威,退婚的退婚。众人以为的那个天真的丑女,早已换人,丑陋的皮囊下,又是怎样的绝世倾城?天真的眸子里,闪过的又是怎样的阴谋算计
  •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运用经济学智慧,帮你破解那些挑战你思维的经济学现象,拥有从身边小事窥宏观经济的智慧,理性消费不迷糊,智慧理财,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修炼职场达人“稀缺”,自己当老板,创业实现梦想,携王子或公主走向红地毯的另一端,量度人情冷暖,开始幸福生活。
  • 毒妻谱太大:夫人乖乖快开门

    毒妻谱太大:夫人乖乖快开门

    【女强+宠文+腹黑+凤行九洲】一直以来,亲人都待她如掌中至宝,从未责怪过她天生便是废品灵根;更没有斥责她为宗族蒙羞!可是这一切,却在母亲死后变成泡沫!母亲祭日,妹妹以尖刀刺进她的心脏,而她的父亲却在一旁冷眼旁观!再睁眼,她不仅有绝世之姿,更成为炙手可热的天才斗战师,外带极品炼丹师。她外表纯洁如小白兔,内心腹黑如大老虎;她看似张狂无度,高傲莫比;却实则沉稳内敛。多少人说起她便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她撕成碎片;多少人说起她便深情款款,宁弃多年修为只为与她长相守!走自己的路,端自己的碗……其他的嘛,统统收到碗里来!反正,碗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