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200000038

第38章 毛泽东品读古典诗词(10)

以“味”论诗,早在五世纪时钟嵘的《诗品》中就已提出。钟嵘认为,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不仅高于四言诗,也高于骚体,并且十分适合于世人的口味(“会于流俗”),所以他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从钟嵘的论述来看,“有滋味”是他所标榜的诗歌之最高造诣和境界。

那么,诗的“滋味”又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就是说,诗歌不仅应该尽可能准确地描摹自然万物,而且在描写中要尽可能充分地反映作者主观的情意,使“穷情”和“写物”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唐代诗人司空图则在“滋味”说基础上,又提出并强调“韵味”,即认为好诗必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并且这“味”还要妙在“咸酸之外”。

毛泽东继承了以“味”论诗的传统。主张诗要有“诗味”。这也就是要求诗要情景交融,含蓄蕴藉。他特别喜欢唐诗中“三李”(即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因其气势宏大,感情充沛,具有神奇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魅力,“穷情”、“写物”的水平极高,“诗味”特浓,所以毛泽东抄录和背诵过好多首李白的诗。

毛泽东批评宋诗“味同嚼蜡”,主要是指宋代涌现的道学诗。北宋道学或理学的代表人物如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等人,其中喜欢写诗的人也不少,但往往是以理入诗,诗作往往是“讲义语录之押韵者”,“以论理为本”,这正是道学家的诗风和文风。正是鉴于此,毛泽东才说宋诗是“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

毛泽东认为,诗要用“比”、“兴”

“比”、“兴”,是我国传统的诗歌表现方法。早在《周礼·大师》中就讲到,“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则把“比”、“兴”、与“风”、“雅”、“颂”、“赋”合称“六义”。

历来对“比”、“兴”的解释众说纷纭。毛泽东独取朱熹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他同意把比兴看作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技巧和手法,故言“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毛泽东强调“诗要用形象思维”,就不能不强调比、兴两法,这是避免以理入诗,把诗歌概念化、抽象化的有效方法,这也是保证诗味不被破坏的得力措施。

毛泽东认为,诗要讲平仄、格律

音韵、声调、格律对于古典诗词之重要,有如唱腔曲调对于剧种戏派之重要一样。没有特殊的戏曲唱腔,就没有与其他剧种戏派相区别的特殊戏剧流派;同样,没有自己特殊的音韵格律要求,也就没有格律诗词。正是本着这种重要性,毛泽东在研读古典诗词时,十分注意研讨诗词的音韵格律。在写诗填词时,他也十分注意遵守诗词格律。

1957年,毛泽东在接见对词曲很有研究的冒广生先生时曾这样对他说:“不论平仄、不讲叶韵,还算什么格律诗词。”1965年,在给陈毅改诗并复陈毅信中,毛泽东又特别强调:“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在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一部上海文瑞楼石印的《诗韵集成》和一部上海鸿宝书局石印的《增广诗韵全璧》。这两部书中许多地方留有各种颜色笔迹圈划的记号,许多书页都折着书角,显然毛泽东生前曾从头到尾翻阅和研读过两部书。《诗韵集成》的目录上,在上平声、下平声、去声、入声等四声所包含的各个韵目处,都留有毛泽东用红、黑两色铅笔勾画的圈记。《增广诗韵全璧》的目录后,附作者《论古韵通转》,毛泽东对它全文作了断句。

毛泽东还认真研究词律。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两部不同版本的《新校正词律全书》,各留有他许多研读圈记。《新校正词律全书》备列各词各体,计词牌名660余种。该书还收入了各种词牌多种不同的体,并附有著名词人的作品为体例,注有音韵平仄。它收集的资料比较齐全,且辨正了流传中的各种谬误。仅从书页上留下的标记来看,毛泽东圈读了其中70多种词牌,80多首词。

然而,毛泽东毕竟不止是个诗人。他有一般诗人所不具的深邃哲思和超凡的历史眼光。他在研究、熟悉诗词音韵格律的同时,更注重把握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格律诗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他曾概括说:“中国的诗歌,从《诗经》的四言,后来发展到五言、七言,到现在的民歌,大都是七个字,四拍子,这是时代的需要。”“一种形式经过试验、发展直到定型,是长期的有条件的。譬如律诗,从梁代沈约搞出四声,后又从四声化为平仄,经过初唐诗人们的试验,到盛唐才定型。”毛泽东的精辟见解,大体客观勾勒了旧体诗的发展演变进程。

由于古典诗词格律过谨过严,它确实束缚人的思想。因此毛泽东素来主张它“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他怕这种“束缚思想,又不易学”的旧诗体裁“谬种流传,贻误青年”。但他又认为,对于精通此道者来说,旧体诗则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情感表达的工具。毛泽东非常明确地指出:

形式的定型不意味着内容受到束缚,诗人丧失个性。同样的形式,千多年来真是名家代出,佳作如林。固定的形式并没有妨碍诗歌艺术的发展。

这关键在于掌握格律。“掌握了格律,就觉得自由了。”

毛泽东对中国诗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毛泽东是在考察诗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而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的。他认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现在,白话诗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几十年来,迄无成功”。这是单就白话诗而论,并不包括其他文学样式。

从总体上看,白话诗的成就不大,与旧体诗相比,它是逊色的。毛泽东的这种估计,还是相当符合诗坛实际的。白话诗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与我们这个“诗的王国”并不相称。与此相对照的是,“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从这种基本情况出发,毛泽东认为,中国诗歌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收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这是毛泽东总结“五四”以来几十年白话诗发展的历史所得出的结论。

总之,毛泽东的“诗论”是从他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既有创作体会,也有经验总结。它扎根于国学的深厚土壤,同时又极富时代气息,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也是毛泽东为后人留下的一份独特而珍贵的遗产。

化腐朽为神奇

——毛泽东广泛活用古典诗词

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的报告(部分节录)中说过:

现在毛主席作文章,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得最熟练。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

作为一个特别爱好古典诗词的诗人政治家,毛泽东运用古籍的过程中,运用得最多、最熟练、最巧妙的,恐怕是古典诗词了。常常是古诗中的同一句诗,在前后数十年中各种不同场合多次引用。他运用古诗的范围十分广泛,方式也多种多样,取得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毛泽东对古典诗词,除前文已述在诗词创作中的引用、化用外,主要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灵活运用:

其一,政治斗争

如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毛泽东曾引用杜甫的诗表述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1956年,在中央讨论《人民日报》发表的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时,毛泽东给大家念了一首杜甫的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是杜甫《戏为六绝句》的第二首。毛泽东引用此诗,意在运用杜诗的深刻内涵,借以阐明我党对待斯大林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严正立场,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

其二,思想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诗词的“教化”作用,称为“诗教”。毛泽东常引用古代诗词启迪干部、群众,教育子女。

1958年初,女儿李讷因病住院,手术后伤口感染引起高烧。毛泽东在给女儿的信中抄录了王昌龄边塞诗《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原句为:“不破楼兰终不还”)。

并说:“这里有意志,你知道吗?”

毛泽东特意将这首古诗抄给病中的爱女,是要她从诗句中体会意志的力量,战胜疾病。这使李讷受到很大的鼓舞,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

其三,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特别是上层人物之间、文化人之间的交往中,吟诗联句或引用古诗名句,历来是一种高雅的交际方式。博古通今、满腹诗书的毛泽东自然深谙此道,最善于在人际交往中吟诵古诗名句以融洽氛围,沟通感情。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著名民主人士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宴请毛泽东。

席间张澜举杯向毛泽东敬酒,说:“会须一饮三百杯!”张澜引的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毛泽东随即举杯相邀道:“且共欢此饮!”他引陶渊明《饮酒》中的佳句来回敬,可说是势均力敌,也正好照应了与民主人士友好相处、共同开怀畅饮的场面,真是神来之句!展现了毛泽东诗人政治家的儒雅潇洒风度。

其四,文章写作

毛泽东是一代文章大家。他的理论著作、政论和杂文,都十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文采斐然。就是胡适也曾赞誉毛泽东的文章说:“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毛泽东文章(包括成文的讲话)特色之一,就是在行文中十分得体而巧妙地引用古代诗人的诗词佳句,并赋予全新含义,有力地增强理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熔哲理诗情于一炉,因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如毛泽东在1949年2月15日发表的《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一文中,引用萨都剌的怀古词《念奴娇·登石头城》中的“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句,用在此时的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身上,说他在南京城上只能看到空空荡荡的“吴楚天低”,嘲讽国民党反动政权即将灭亡之时的“代总统”李宗仁的狼狈处境。

其五,批注批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深刻。毛泽东十分欣赏,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加以引用,也曾引用来批示党内文件。

1959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一份关于福建沿海发生沉船事故的报告上批示:

唐人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接再励,视死如归,在同地球开战中,要有此种气概。

这个批示中,毛泽东以“沉舟”比喻某些事故,鼓励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有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不要为某些事故和失败所吓倒,要看到有“沉舟侧畔”才有“千帆竞发”。

毛泽东引用古典诗词或引用全诗,或引佳句;或暗引句意,加以发挥;或点化原句,赋予新义;或拆析古诗,间以论述;或仿拟、戏改古诗,另成新篇……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真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同类推荐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回忆,回忆过去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我的一生谈不上光辉灿烂,但也是五味俱全。一九九九年,年届花甲之际,感慨所……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解放运城(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运城(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运城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报告文学的崛起,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热门推荐
  • 无爱侧福晋

    无爱侧福晋

    (小喜的第一个文)前世的王娇,是一个冷情的女警。这一世的王娇,则是个侧福晋。何为侧福晋?嫡福晋之下,庶福晋之上!一穿越过来,就在给别人生孩子,亦没有见到孩子的面,也没有见到那个所谓的丈夫九阿哥‘胤禟’!等终于见面时,一句话,把她赏给了同母的五阿哥‘胤祺’,他们都爱着一个美艳女子,而她,什么都不是。。。最后干脆抱着孩子逃了出去,种猪们,再见!五年后再次相见,她孩子的父亲又让她去服侍四阿哥!她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推荐一下自己的新文:【废弃狼妃】喜欢的话记得收藏哦!★☆★☆★☆【此文属于雷文,所以侧福晋送人了,纯属个人想象!与历史其实还是有点不同的,记住啊,雷文!不喜误入!由于是雷文,男主可以随便选!】小喜自己的文文:【无爱女法医】【废弃狼妃】【肥婆皇后】朋友的文文:【冷后】【妃穿不可】【鬼医王妃】【五岁小福晋】【第二十房男妾】ooooooooooo喜欢的朋友就多多收藏,多投票推存,多给点鼓励!谢谢!ooooooooooo
  • 异世少女涅盘记

    异世少女涅盘记

    清族的废柴被逐出家门了!因为顶撞族长?她不是废柴?一夜废柴变天才?出家门前,她是温顺柔弱的大小姐,资质极差,受尽凌辱;出家门后,她是霸道坚强的女王,天资卓越。这其中的变化之大,令人咋舌,却没人知道究竟为何。居然还能让大陆最强者收她为徒?身边还有两大护法外加一匹冰雪银狼守护?乱了,全乱了。 什么?还要收集齐自己的三魂七魄?重新打败妖王?她只是想成为强者,为什么连神界,魔界也来了?当她发现她所有的身份都是假的,她又该何去何从?
  •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本书是豆瓣“囧叔”首部文学随笔吐槽集,作者善于观察世情世态,常用嬉笑怒骂,幽默且犀利的文笔来描写身边所见到的人、所发生的事,趣味盎然的人情世态,或叙或议或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全书内容尝试从每一个凡人身上,发掘出不凡的故事……更意在告诉读者“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凡人、庸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的主角”。
  • 疯狂学院

    疯狂学院

    一次敷衍的面试,换来了一份人民教师的神圣职业。带上了这么一个充满个性的班级,遇上一群如此疯狂的教师,慕容秋夕的生活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是她被改变还是她改变了所有人?教师与教师间发生了多少趣事?教师和学生间竟然也能出现这样和谐的画面?见过逃课的学生,可见过逃课的老师?见过听课睡着的学生,可见过上课睡着的老师?见过老师去叫学生起床上课,可见过学生要去叫老师起床上课?…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班级,不一样的教师。内容先睹:片段一:班长发信息过来:我爱你!没等某老师回信息,第二条信息又过来:我在拉屎!狂汗!某老师:请不要在拉屎的时候说爱我!班长:哈哈!老师,你这话太经典了!这群神经病!片段二:冬天一到,这群孩子开始越来越懒,老说自己要冬眠,早上死都不肯起床。我威胁:五分钟后没见到人我就直接上宿舍踹门掀被子了。班长说:老师,我们没穿衣服的。我说:那更好,顺便给你们照几张裸照。我想他也被我语出惊人而吓到了,说:我起床!然后这几个孩子蹭了半个多小时才下来,问一句怎么那么久?集体回答:洗头,弄头发。他们的格言是:头可断,发型不可乱!…~~~~~~~~~~~~~~~~~~~~~~~~~~~~~~~~~~~~~~~~~~~~~~~~~~~~~附录人物领养名单,有想领养者记得留言报名,先到先得:慕容秋夕(梅妮领养)遆绅(苏九娘领养)东方豪(樱花雪颖领养)东晟(幽缘漫雪领养)苏亦宏(冥域赤领养)刘沥(泪银蝶蕊领养)闵浩垣(花溅蕾领养)季桐(陌糖糖领养)郭靳明(安羽瞳领养)凌昱(由指尖上的泪领养)品安(魅文夜领养)岑学(宠儿领养)田馨(红叶杨林领养)遆醒(魔凌之姬领养)沈镜(妆掩饰苍白领养)闫忻(安然尘领养)更多人物将出场,届时会补充上来~~!!!PS:附上完结小说《同志酒吧》,BL文:纪实性小说《蓝色夕阳》:《上帝是女人》:~~~~~~~~~~~~~~~~~~~~~~~~~~~~~~~~~~~~~~~~~~~~~~~~~~~~梅妮书友会群:70462512(已满)梅妮书友会2群:83224757敲门砖:我的书中任何一人名字!欢迎大家光临!!~~~~~~~~~~~~~~~~~~~~~~~~~~~~~~~~~~~~~~~~~~~~~~~~~~~~友情链接(排名不分前后):
  • 只和皇帝玩亲亲

    只和皇帝玩亲亲

    五岁那年,她饿的快昏迷的了,无意中咬了一口眼前的肉,结果把他的毒全吸到了自己身上,从此后她成了武林盟主的救命恩人。她一身武功,可惜只是用来压制体内的寒毒,随意的动用真气不死也要呕一大口鲜血,再衰的是,她的医术天下无双,可惜却解不了自己身上的寒毒。十年后,江湖发出一执追婚令,害的她连天下第一庄也不要了,连夜卷铺盖落跑。普天之下,莫非江湖,江湖不到的地方,那就是皇宫。终于混进了和亲公主的队伍里,顺利的以丫鬟的身份进了皇宫,可惜为什么没有人告诉她,那个传言中英明神武的皇帝,竟是个高深莫测的危险人物,一个不小心可就连小命都没有了。好不容易因为救了公主毁容的那张脸,却又冒出了鬼魅帮,害的她被当成人质抓了去,这也就罢了,还因为她手腕上那个月亮行的胎记,竟说她是前朝的九公主,拜托,她只是名字叫阿九罢了。复国?呵呵,开玩笑,皇帝是那么狠,她敢吗?再说天下太平,她虽然是贵为天下第一庄的庄主,虽然她的未婚夫是武林盟主,可她还是没胆量和皇帝对着干。其实这一生只要开开心心的她就谢天谢地了,她的寒毒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作,也就是说她的小命随时会被阎王爷招去,有时间复国还不如和皇帝玩亲亲。~~~~~~~~~~~~~~~~~~~~~~~~~~~~~~~~~~~~~~~~!!!!!!!!!!!!!!!!!!!!!!!!!!!!!!!!!!!!!!!!!!推荐旧文完结小说:《替身老婆》终结系列之一(杨雪落和安熙照)《替身床伴》终结系列之二(雨清和曲驭)《穿越之调戏美男》终结系列之三(叶蔷和叶君寒,雷辰)古代文:完结《只和皇帝玩亲亲》(阿九和夜帝、)《穿越之杀手皇后》(彦水水和彦少卿)公众文:《弃妃绝爱》
  • 越策越开心

    越策越开心

    本书致力于创造快乐的良心事业!本书从大量流行元素、坊间话题、生活趣闻、茶余饭后的种种灵感中精挑细选出笑话精品,以灰色为主打色,内容包罗万象而又各具特色,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扭转中品味人生、领悟真理。懂生活才懂幽默,懂幽默才能更好地品味生活!
  • 穿越未成妃:魅惑天下

    穿越未成妃:魅惑天下

    做了多年孤儿的我终于穿了,别人不是公主就是小姐,再不济也是青楼一展抱负。可我……偏偏我就成了囚徒?还是刚出世的囚徒!!我知道自己一向很背,但没想过居然这么背!!年仅六岁不驯的皇子居然出现在牢中,我才发现这并不是什么正规的衙门牢笼……我要出去!!!———————每日7更)
  • 桃花小店

    桃花小店

    校园女生开了个小店,经营的什么生意?捉鬼降妖聚阴德。啧啧,偏偏还有些个出来捣乱的,怎么办?当然是统统打死!那黏在身上甩都甩不掉的几朵桃花,又怎么办?笨!当然是统统带回家,揉之捏之推之!桃花妖转生花季少女,生意情场两不误。银子?男人?哈哈哈,通通都钻进腰包里!温馨爆笑风灵异文哦。小灯的聊天群:157950973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激励不用钱

    激励不用钱

    心理学强调,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的需求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所以简单的金钱激励一定是最愚蠢、效果最差的激励方式——也许有些人拿高薪就有干劲,但他们绝对不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本书提倡非金钱的激励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非物质激励的方法,结合大量发生在知名企业里的真实案例,既有完善员工激励制度的方法指导,又有激励员工的技巧展现,相信不同层级的管理者都能从中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