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00000023

第23章 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2)

在先秦之时,已经出现了谶书——一种带有应验性的语言或隐语。汉代出现了与“经书”相傍而行的“纬书”,它是宗教神学、阴阳五行说与儒家经义相结合的庞杂学术体系。为了强化其影响力,纬书中有大量的预言是假借“圣人”之口说出的,在解经时更是大量引用谶语作为立论的根据。因此,汉代的谶、纬,实际上是合而为一的。汉人对谶纬起源的讨论,可以消除宗教化儒学制造的迷雾。汉代的学者桓谭、张衡、王充认为,谶纬起源于西汉后期,道出了方士化儒生托作谶纬的底细。

谶纬的内容相当复杂,包括天文地理、灾异感应、神仙方术、风土人情、经籍训诂等,但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是谶语符命部分,即预言政权兴衰和统治者命运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它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

●何谓“致良知”?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中的重要内容。他曾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可见,致良知在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良知”的概念来源于《孟子》一书。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王阳明在《传习录》一书中所使用的“良知”概念是承接孟子的“良知”概念而来的。《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

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王阳明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当时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他知行合一的命题,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里的关键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

●宋明儒家将知识分成怎样的类别?

宋明儒家常将知识分成两类:“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此分别起于宋朝儒家思想家张载,以后成为宋明儒学的共识。张载说:“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见闻之知”指我们日常所学习的知识,这种知识靠经验的日积月累而获得;“德性之知”指对于事物根本性的认识,这种认识靠反省、体悟而获得。

在我们了解“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差别后,就知古人所提倡“半天读书,半天静坐”的深刻意义。“半天读书”,实际上是为了增加、积累“见闻之知”,同时,也为直觉、顿悟创造有利条件;而“半天静坐”,则主要是为获得“德性之知”。当然,有时也可借此消化、理解由见闻而获得的知识,使之化为智慧。在这两类知识中,古人比较重视“德性之知”,重视智慧,所以,也多倡导“主静说”。例如,三国时诸葛亮说,“宁静以致远,澹泊以明志”;禅宗以达摩面壁为例,倡导禅定。儒教、禅宗虽然求静的目的不同,但都认为静是获得大智慧的重要途径。日本电视剧《一休小和尚》,就是这种主张通俗而又艺术的表达。一休和尚每当遇到困难的问题时,总要静坐,坐禅一下,然后,忽然开悟,大叫“有了”。其想出的办法,虽出乎人之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或不悖情理。一休的静坐就是佛教提倡的禅定,一休的智慧实际就是由禅定而获得的智慧。总之,在古代,不论是儒、佛、道,都强调静的作用,都认为只有入静才能获得大智慧。应该说,这种思想方法,是古人留下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

●什么是“天地之性”?什么是“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是中国宋明理学人性论的一对重要范畴。天地之性的最初含义,系指自然界的本性。后来“天地之性”又混同于《中庸》的“天命之谓性”,有了人性论的意义。汉代王充说,“人禀天地之性,怀五常之气,或仁或义,性术乖也”,这是指天地所赋予人的善恶本性。

张载认为,人性有两层,一是天地之性,一是气质之性。天地之性即禀太虚之气而成,太虚之气的本性也就是人和物的共同本性,是先天的本性,也是善的来源。天地之性对于人来说是好的。“气质之性”指每个人生成之后,由于禀受阴阳二气的不同而形成的特殊本性,说“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气质之性对外物有所追求,张载又称为“攻取之性”。他说:“攻取,气之欲;口腹于饮食,鼻舌于臭味,皆攻取之性也。”它是人性中恶的来源。张载主张改变“气质之性”,回到“天地之性”,他说,虽然“人之气质美恶,与贵贱夭寿之理,皆是所受定分”,但“气质恶者,学即能移”,通过学习克服追求外物的情欲,“使动作皆中礼”,则能“变化气质,从而恢复本来的善性”,即“天地之性”。张载以他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学说,总结了历史上人性善恶的争论,把人性论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宋明理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熹极力推崇张载的人性论思想,亦用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概念来解决人性论的问题,“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他与张载的不同之处是,从理气关系论证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认为天地之性即是理,纯粹至善,气质之性受气禀所限,是恶的来源。气禀不同,性亦不同,如明珠掉进水中,水有清浊,性有善恶。

●“理一分殊”的含义是什么?传承如何?

“一理”与“万物”的关系,是宋明理学讨论的重要命题。这个问题源于唐代佛教华严宗和禅宗。张载在《西铭》中说:“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从中发挥万物同属一气的观点。程颐把张载的上述思想概括为“理一分殊”。朱熹把理一分殊作为其理一元论哲学的重要命题,从本体论角度指出,总合天地万物的理,只是一个理,分开来,每个事物都各自有一个理。然千差万殊的事物都是那个理一的体现。他说:“天地之间,人物之众,其理本一,而分未尝不殊也。”知其理一,所以为仁,便可以推己及人;知其分殊,所以为义,故爱必从亲人开始。朱熹又把总天地万物之理,说成太极。太极便是最根本的理,理一分殊就是太极包含万物之理,万物分别完整地体现整个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明代的罗钦顺改造了朱熹的理一分殊说,认为理一存在于分殊之中,即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事物之中,这种认识接触到了一般寓于个别之中的辩证关系。王夫之揭示朱熹以月印万川喻理一分殊的矛盾,认为理一既可分殊,就不再是理一;理既是全面,就谈不上分殊。王夫之从本末、大小关系上论述了理一分殊。他认为,万物之大原惟天地,如由一向万,本大为一,即理一;末小而万,便是分殊。这包含着事物的同一性与差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同时,由于王夫之把被朱熹颠倒了的理气关系又颠倒过来,使理成为气的理,认为“而气必有理,则理既殊而气亦不同”,从而把理一分殊建立在了唯物论的基础之上。

●谁提出了“知行合一”?其有什么含义?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在王阳明看来,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由此,王阳明得出结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

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道德观念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意识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意识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则是“良知”的完成。

王阳明知行合一主要是针对朱熹的理学的,与朱熹的思想相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纠朱学之偏。

★道家

●何谓“道”?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核心词汇是“道”。何谓“道”?老子说,道是化生万物的源泉,无法定义,无法规定,更无法言说。道一旦进入语言,就不是道了。正因为此,老子从来不说“道是什么”,而仅仅说“道像什么”。《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里的“母”和“大”都是“道”的比喻,暗示其是宇宙万物最大的根本。

从“道”这个字的字型上来看,它是由“辶”和“首”两部分组成的。“辶”,读作chuò,同“辵”,用作偏旁,俗称“走之旁”,简称“走之”。而“首”表示的是人的“头”。如此一来,“道”的原始意义无非是:一个头形的东西经由之走出的通道。看来,“道”并非人之行走的道理,而是一幅颇为生动逼真的胎儿娩出图。由此,后人推测,“道”的原初意义有两项:一、女人和雌兽的生殖器,即阴道,取其名词。二、导引,取其动词。而老子的“道”可能恰恰是取其两义,既是指孕育万物的“母体”,又指孕育万物的“生”的过程。前者为“道”,后者为“德”,所谓“道德”,即是由此而来。而老子的《道德经》也不过是由微见著,将之视为了天地运行流转的奥秘所在。正因为此,老子一方面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另一方面又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什么是“无为”?什么是“无不为”?

无为,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的“无为”,我们不能理解为无所事事,什么也不干。这绝对是对老子哲学极其庸俗的理解。老子的“无为”,是顺应大道,相时顺势,而反对强制的“人为”。

《道德经》中有十二处提到“无为”。第三章称“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的意思。杜光庭称:“无为之理,其大矣哉。无为者,非谓引而不来,推而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庄子》则将“无为”推衍到帝王圣人的治世中,认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矣”,不过帝王应该“以无为为常”,而臣下却是要“有为”的。“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为有为而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另外,《庄子》又认为养神之道,贵在无为。《刻意》篇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无不为”是和“无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正所谓:无为而无所不为。既然“无为”是顺应天地大道,那么自然就能无不为。越是有为,越是无所为。正如佛家的妙语:“无心恰恰用,有心恰恰无。”

老子主张“有无相生”,即有和无是相互依赖的。他尤其强调有生于无的方面。他也举了一些例子,譬如一个房子,要凿出门和窗子这些虚空的地方来,才能发挥房子的作用。一个器皿,中间必须是空的,才能发挥容器的作用。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是说,有所带给人的便利,是因为无在那里发挥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的理论。当时一般的看法,认为治理国家总是需要一些积极的办法,或者用德,或者用刑。这都是有为,属于比较刚强的做法,因为它是先有一个框架或者模子,然后将其强加于人。老子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依据有无相生和无用之用的道理,提出君主应实行无为而治。这是比较柔弱的做法,其核心是主张君主要持守虚静之道,顺应和因循百姓的自然。老子认为,君主无为的话,百姓可以自化、自正、自富,收到“有为”想达到却又达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描画了什么样的理想社会?

小国寡民,是道家学派的一种社会理想。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中的这段话,描述的是一个没有交往,没有情感,没有欲望,当然也没有进步的社会。在西方,18世纪的哲学家卢梭也向往这样的社会。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但不能说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因为,所谓的进步和发展都有代价,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是赚到了,只有上帝知道。

●“内圣外王”出自哪?有什么含义?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照《天下篇》看,“内圣外王”是天下之治道术者所追求的,“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它表现为:“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它表现为:“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道家如何理解“美”?

“天籁之音”,表达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对于“美”的理解和看法。在老庄看来,美的出现,仍然在于“无为”。无为,会让世界在功能和实用的捆绑中挣脱出来,恢复其丰富多彩的本性;无为,更能让人心在道德、伦理、情感等人文修饰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进入空灵的状态。正所谓“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庄子曾通过“天籁”“地籁”“人籁”的比较进行了生动的佐证。所谓“天籁”,就是自然界自身发出的各种声响,比如风声、水声、鸟声……属于“天籁”的声音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的像人的鼾声,有的象动物的吼声,有的声音根本无法比拟,原始而丰富,无论多么高明的乐官,无论多么精巧的乐器,都演奏不出来。它们之所以如此精妙,就在于它们都是无目的地发出来的声音,完全来自于天工造化。“地籁”就不行了,它是地表各物形成孔窍发出的声音,内容虽然仍然很丰富,但却再也不是“天地相参”的产物。“人籁”就更退化了,它是演奏者通过乐器演奏出来的,是人为强迫地发出的声音,不仅单调,而且贫乏。

●庄子所说的“心斋”是什么意思?

同类推荐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热门推荐
  • 重生麻雀变凤凰

    重生麻雀变凤凰

    前生父母去世走投无路被邻家姐姐骗去,走上一条不归路今生父母依旧去世了可咱多了一票富亲戚,连从未谋面的亲生父亲也出现了前生我心爱的那个他,用我的钱追上了他的女朋友今生什么不接受你的爱你就去跳楼自杀,那哥们楼上排队去吧前生情妇、狐狸精的称号伴随了我短暂的一生,却没有得到一段真爱今生想娶我呀管你是名流大亨还是文学青年排队喽!喂!后面那正太,你不够资格呀、别捣乱前生我是一只苦苦挣扎的小麻雀今生看我浴火凤凰怎样遨游九天本书qq群号109251992(简介有些雷人,不过内容还是很温馨的生活文,有点暧昧可不恶心人,请您不要一看简介就走人,进去看两章,也许你会喜欢的,一冲动可能就会错过一篇好文呦)
  • 魅惑女皇情

    魅惑女皇情

    魅者,惑天下也。芳华落尽,在世界的顶点,谁能与之共舞?雪灵儿——胆小爱逃避,被爱人背叛,跳水身亡。女主穿越到她身上,成为一个顽皮又捣乱的皇女。明旭阳——个性温柔但有些懦弱,被逼做了负心人,却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他在等,等她能原谅他,再次扑入他怀中。一次次的伤害,换来什么后果?欧阳可琳——牙尖嘴利,是雪灵儿从小的好友,她被雪灵儿所吸引,愿意做她的影子,保护她。诸葛明月——当朝国师,温文尔雅,才华横溢。对人极为冷淡,却唯独对她不一样轩辕逸——少年将军,俊酷有型,冷漠的表情,深邃幽褐的眼眸,带着勾人心魄的魅力,几次三番救了雪灵儿。忆尘——跟雪灵儿青梅竹马,绝美妖娆、面若桃花,对灵儿痴心不悔。不管发生什么事,他都不愿意离开她。温澈——霸道不讲理的小郡王,从不将任何人看在眼里,眼高过顶。水冰月——水之国皇子,天生拥有勾人心魂的魅瞳,凡是女子看到他,无一不痴迷不已,目光再也无法移开。他带着目的来和亲,却阴差阳错的嫁给了雪灵儿。……………………保留添加美男的权力!!!正版简介:观赏五百年一次日食的我穿越了,一美丽妖娆的男子靠得我很近很近,状以关心地凝视着我。“你是谁?”我皱皱眉毛,装大头蒜地问。“殿下好坏,老是这样逗弄人家。”他状似害羞的模样,风情万种,撩拨得我心儿砰砰跳。他的一惊一乍破坏了我对他美好的幻想。他冷淡冒出一句:“天下美男何其多,何必单恋一棵草。犯不着为了区区一个男子而想不开……|我倒!魂穿!一风风火火的女子闯进来,一把我狠狠抱起:“臭灵儿,吓死我了。我还以为你死了呢!”我更加疑惑,待她如黄河犯滥般的话说完之后,无比认真地眨眨眼睛:“你是谁?”她的眼神顿时像在看一只会说话的蛤蟆般,眼圈一红,怔怔半天冒出一句:“灵儿,别伤心了,那浑小子瞎了狗眼了。”原来我被人抛弃了,是个弃妇?不,还未成亲,不算弃妇。少年将军轩辕逸高傲慵懒,潇洒帅气,天性不愿受拘束,但对我唯独不同。眸光定定地望着我勾起一抹邪笑:“|果然六皇女如传闻一般,不好男色。专情不二。”我心里大呼:冤啊!我喜欢美男,但不喜欢你这样的。绝色俊逸的国师诸葛明月,白衣胜雪,飘飘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可怜兮兮地望着他:“人家就想跟你在一起嘛!”温文尔雅的明旭阳就是抛弃我的人?他眼里的忧伤满溢而出,心疼的眼神望着我,却始终保持沉默。
  •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荟萃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66位名人,采用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传达成功的道理。希望孩子们能够领略这些名人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受到启发和教益,并激励他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他们的人生道路和成长历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陶娃子的爱恨情仇

    陶娃子的爱恨情仇

    后来制陶人的妻子不得不背井离乡,他们追踪过女魔头、降服了吸血怪兽、跟火狐狸斗智斗勇……然而,拜刘志为师傅,陶娃子也失败过,师徒二人历经千辛万苦,陶娃娃本是陶瓷世家祖传下来的一个镇窑之物,他在与山大神周旋时,在她临走时把陶娃娃送给了刘志。种种磨难……他们得到了玉仙神龟和跟屁虫神奇的帮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妖魔鬼怪,因为被宦官的孙子发现,非要这个陶娃娃。陶娃娃显灵之后,发誓要为陶人怪讨回公道。制陶人怪死后,用智慧和勇敢清除了障碍。一路上,县太爷刘志为了给制陶人伸张正义,却被奸人顶替。于是,喝下了不该喝的忘情茶……,他的妻子到县衙去告。制陶人哪里会把镇窑之宝送人?便惹来了杀身之祸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贵女重生之闲王忙入赘

    贵女重生之闲王忙入赘

    【这是一个重活一世的天之骄女复仇虐渣活得风生水起再顺带拐回个腹黑病王爷入赘的故事。女主聪明不圣母,男主腹黑伪高冷,誓要将调戏与反调戏进行到底!】*前世,沈溶月是被自己给作死的。明明有着人人艳羡的贵女身份——手握重兵的父亲,名动京城的母亲,惊才绝艳的哥哥,还有圣上亲封的大齐唯一一位异性郡主身份。最后却落得个死不瞑目的下场——母亲流产抑郁而亡,父亲被污叛国,阖府老小被斩,平日里曲意逢迎的堂姐爬上夫君的床,刚怀上的孩子被亲身父亲生生刺死腹中!能将一手好棋下得如此之烂的人,纵观大齐古往今来的历史,怕只...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