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00000024

第24章 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3)

《庄子?人世间》:“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请教孔子“心斋”的道理,孔子告诉颜回,人应该把心中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不要胡思乱想。等到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就可以用“听”字法诀,但又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再深一层功夫来讲,也不是用心去听,而是用“气”去听。到了这样的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心也与气合而为一,没有后天知觉了。“气”的本质是虚的,正因“虚”所以才能容纳物体;只有“道”才能把。“虚”集合在一起。如果能做到心同太虚,也就到达“心斋”之境了。

孔子和颜回的这段谈话完全出自假托,表达的其实是庄子的“心斋”思想。庄子认为,人只有放弃心耳口鼻的执著,进入到凝寂虚空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斋,即心斋。

●如何理解庄子的“坐忘”思想?

在《庄子?大宗师》篇里,庄子假托孔子与颜回的对话,谈及“坐忘”的问题。颜回去见孔子,说自己达到了“坐忘”的境界。孔子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说,不知四肢形体的存在,弃却耳聪和目明,分离身形,去掉智慧,和同于大通之道,便是坐忘之境。孔子大为赞叹。

由此可知,“坐忘”并不仅仅指静坐的姿态,也不仅仅指所谓“忘”的状态,更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它应该是一种用身心求证到的实有的生命状态,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现实世界的种种规则之后,心无挂碍的状态。“坐忘”的深层内涵,在于通过“坐”的沉思默想,进入“忘”的境界,达到“解心释神”与“致道”的终极目标。所谓“解心释神”,即要求世人从自我的内心深处自觉地解脱与自然本性无关的诸多精神上的烦恼;而“致道”则是怀着一颗透明澄澈的心,以求道德上的升华,最终达到“逍遥”的至高境界。

一言以蔽之,坐忘是否成功,悟道与否是最好的衡量标准。

●“朝彻”体现了什么道家功夫?

“朝彻”是道家修炼的一种境界。庄子曾描写过一段有关“朝彻”的故事:

有一次,有人问女偊,为什么他年纪那么大了,但容貌还是嫩得像小孩一样。女偊告诉他这是得了道的功效。那人又问女偊:他是否可以学道呢?女偊坦白地说他不是学道的材料,接着便把自己教学生卜梁倚的经过告诉他说:“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什么叫做“真人”?

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亦泛称“成仙”之人。《庄子·大宗师》中说,有了人才有了人认知的觉醒,有了“真人”才有真知。

什么叫做“真人”?庄子说,古时候的“真人”,不害怕孤寡,不追求什么成就,不去图谋琐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不后悔,赶上了不得意。像这样的人,登上高不颤慄,下到水里也不感觉沾湿了什么,进入火中不喊叫灼热。这只有明白、通达了“道”的人方才能做到这样。古时候的“真人”,睡觉时从不作噩梦,醒来时也没有忧愁。饮食不求甘美,呼吸的气息深沉。他不讲生的喜悦,也不害怕死亡;出生并不觉得有何欣喜,面临死亡也不推辞;生死的转换就像人一样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来来去去。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想自己将往哪里去,遭遇什么都接受,失去什么像是本来就没有一样,不用心智去追求什么,不人为地去改变什么。这就叫“真人”。

庄子说,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里寂静地容纳着一切,他的容貌神情有的时候淡漠、凄然、严谨得像秋天的情景,有的时候又温暖得像春天,喜怒像四季变化一样自然表露于外,和四季万物的变化是那么得相似,真不知道怎么会如此地吻合。

●何谓“精气”?

精气,是黄老道家的一个概念。他们把老子的“道”引申为无法直接感受的精微原始物质——精气。精气可以小到看不见、摸不着,但存在于任何地方,聚集起来即可成万物。

管子认为:“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这段话说明:作为物质的精气,结合起来就产生万物。世上没有鬼神,人们认为鬼神的东西,实际上是精气的变化。得到真气的人,就能成为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气,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接着,他对这种目所不能见的最细微物质“气”,作了进一步描述,其大意为:无形物质是有形物质的本根。所以称之为无形,只是因为它在潜藏时,人们不易觉察到,但它确实是无形地存在着的。正因为有它的存在,事物才能从无形中变为有形。万物都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无中生有”的本源正在于精气。黄老学派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地阐明了这种“精气”理论。该书认为“气”,不仅是物质的,而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人之所以有生命,也就是构成人体的“气”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都在于精气的盛衰存亡;人体新陈代谢的生化过程,称之为气化生理。生命现象,本源于气体的升降出入。这些都是说“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

●“静因之道”出自哪?是什么原则?

“静因之道”,见于《管子·心术上》。它是稷下黄老学派用于治国的道家原则,同时亦作为道家的认识论原则。“静”为虚静,“因”为因循。静虚以待,因而不为,谓之静因。黄老学派认为,因是君术,为是臣道;为则扰,因则静。因循则无为,以静因之道治国,就是行无益无损之政,使天下自治自利,因是因人之情,舍己而以物为法,按客观自然规律办事,因人心而治国,不扰民,不以私利或个人恩怨滥用权力,百姓心情舒畅,感觉不到政权的压力,国家自然安定。静因之道在认识论上也贯彻了自然无为的思想。据《管子·心术上》,以静因之道认识事物,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在认识活动中摈弃任何主观意愿和成见。因物之实,以物为法,一切都要按事物的实际状况,不得有一丝一毫主观上的损益。要做到“因”,首先必须做到“静”。“静”指内心不含任何欲望的状态。心在人体内居于君之位,并统九窍(各种感官)之职。心中不存有欲望,则会看到事物却视而不见,听到声音却充耳不闻。因此必须去忧、乐、喜、怒、欲、利,以“虚”心,以致“静”。“静”的另一个特征是“毋先物动”。唯其如此,才能统帅耳目等感官,客观地观察外界事物,从而发现它们的规律。由“虚”至“静”,心如止水明镜,才能“因”,物至则应,物过则舍。

●“独化”有什么含义?

“独化”是中国西晋玄学家郭象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独化的主要含义是:天地间任何事物的生成变化,外不依靠“道”,内不由于己,都是无原因无根据的。郭象在《庄子·大宗师注》中说:“天之所生者,独化也。”“凡得之者,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倔然自得而独化也。”天地间每一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各自独立、无条件无原因的,如果要寻求事物生化的条件和原因,那末条件之外还有条件,原因之前还有原因,必将推致无穷无尽,因此说:“卒至于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万物虽共同生存于天地间,相互之间在表面上“玄合”,但在实际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万物虽聚而共成乎天,而皆历然莫不独见矣”。事物各自“独化”,相互间没有转化的关系,“夫死者独化而死耳,非夫生者生此死也”,“生者亦独化而生耳”,“独化而足”,“生与死各自成体”。

●“宏内游外”是什么意思?

“宏内游外”,是郭象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他的“独化论”,物各无待而自化,顺己性而发挥,就是足性,互为有功,就能逍遥。所谓游外,即指心理上犹如闲居山林一样逍遥自在;所谓安内,即指参与世务,日理万机。依郭象看来,圣人的游外与安内是合二而一的。圣人虽忙于世务,然其心理上却淡然自若,逍遥自得,犹如处在山林之中;这是因为“俯仰万机”正是他自足其性的表现,足性则得逍遥也。圣人无心而顺有,无为而任自然,逍遥而不离俗,游外即宏内也。通过这个概念,郭象巧妙地化解了玄学中一直纠缠不清的问题,比如,有为和无为、名教和自然、出世和入世等等。

●“玄冥”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

“玄冥”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语出《庄子·大宗师》:“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玄冥”原是以寓言形式假设的一个人名,实际上指一种混沌不分、深不可测的状态或一种无知无觉、不分是非、不分古今的精神境界。西晋玄学家郭象在《庄子注》中特别重视这个概念,他解释说:“玄冥者,所以名无而非无。”意思是说,“玄冥”是指一种“无”的状态,但尚未超出言表而至于无名、无始。他进一步提出了“玄冥之境”的概念,并把它作为万物“独化”的场所和境界,说:“是以涉有物之域,虽复罔两,未有不独化于玄冥之境者也。”作为“独化”的场所,“玄冥之境”是“物各自造”、“自化”的场所;作为一种精神境界,“玄冥之境”又表现为“内放其身而外冥于物,与众玄同”。因而是一种抹杀差别,取消是非,不分彼此,自满自足的境界。

●“神仙”指什么?

“神仙”,是道教的一个中心概念,是指那些一般人不具有的超能力、并且可以长生不老的人。对于普通人而言,惟有修炼得道方能成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其次为玉皇等四御,再次则为众天神。其他分司不同职责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风、雨、雷、电、水、火诸神,以及财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道教所谓神分有两种:一者是先天尊神,为天地本源之道的代表,如三清。一者为后天神,为善人或者有大功之人死后封为天神、地神等。

●何为“人的三宝”?分别指什么?

精、气、神,是道教内丹学术语。传统哲学与医学的“精神”与“精气”概念被道教所吸收,并且重组而成“精、气、神”。道教内丹学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这种精华可以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华,“后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与“精”相对应,“气”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先天之气”是人体的推动力,所以,写作“炁”。从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点,表示火在下燃烧,这种“火”是生命的原动力。至于“后天之气”指的是呼吸之气,也就是宇宙空间外在之气,对于人的生存来说,呼吸之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须通过“神火”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在内丹学中,“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的作用是认知与分别,这种“识神”对于学习知识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经》称“为学日益”讲的就是如何通过“识神”作用来增加知识,但就内丹修炼来讲,必须靠“先天之神”的观照。这种“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来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观照,是一个减损识神的过程,老子《道德经》称“为道日损”,就是排除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直觉状态。这样,元神观照,而“后天之气”转换为“先天之气”,于是元精培补,生命焕发出来恒久的青春。

●何谓 “性命双修”?

性命双修,内丹学术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性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早在《周易·说卦传》中,就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说法。后来,儒、道两家对性命作了不同的解释。儒家所谓“性”指的是人性、天性、本性;而“命”指的是运气、命运或者天命。道家也讲“性命”,如庄子把人所具有的素质叫做“性”,把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当作“命”。在道教内丹学中,“性命”具有完全崭新的涵义。一般而言,道教所谓“性”主要指的是神与心,或者说是心神;而“命”指的是“炁”与形。性命修行,这是道门延年益寿的基本功夫。但是,如何修行呢?各派入手却有不同。历史上有所谓“南宗先命,北宗先性”的说法。“南宗”指的是以张伯端为宗师的金丹派南宗,“北宗”指的是以王重阳为宗师的全真道。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南宗还是北宗,都认为性命修行不可偏废,这种情况在南北宗走向合流之后更是如此。在道门看来,性与命,是不能分割的,修行不能离开修命,因为心神与身形,这是不可分离的整体,所以修身养性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这就是性命双修的最基本意义。

●如何理解“遣双执”?

“遣双执”,是道教重玄之学中达到“重玄之境”的不二法门。重玄家却在此基础上,吸收佛教破除妄执、“能所双亡”等义,把“玄”理解为遣除“滞着”,并称前面的“玄”为遣去有、无之“滞着”,后面的“玄”进一步遣“不滞之滞”,这样就是双重遣滞,所以称为“重玄”。

重玄家认为,一般人都把世界上的山河大地等看作是真实的,但如果你深入考察,达到某种程度的悟,便会认识到,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并没有什么必然性,所以是空。而且,如果你达到进一步的悟,还会认识到这个空也不是真实的,因此世界事实上就是非有非空(或非有非无)。到了这个境界,称为“一玄”。但这个境界并非最高境界,因为你认为眼前的世界是非有非无,事实上还是有所执著,对世界的真正认识应该是连这个非有非无的念头都没有,而这种对世界是非有非无的观念的否定即是“重玄”。《本际经》对重玄之道有这样的论述,“能解众生无真实体,渐悟微尘亦无真性,悉皆虚假,入一相门”,这时候,“有滞虽尽,犹滞于空”,因此,必须遣此空。重玄家认为,一个人,只要他的心理进入了重玄之境,就能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无知而无所不知,无得而无所不得的境界,这时候,也就得道成仙了。

★佛教

●什么是佛教中的“三毒”?

佛教认为,人类的苦难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即所谓“三毒”。同时,这“三毒”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按照佛教的说法,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嗔怒是对不合己意的有情生起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们互相争夺不已,仇恨不已,永远不知解脱人类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教教导人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义,去除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嗔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

佛教净化心灵的教义,在中国佛教中,特别是在中国禅宗的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禅宗认为,佛与众生的差别,仅在于一迷一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而所谓悟的根本内容,就是能“自净其心”。他们认为,“三毒”是魔王,只有用佛教的正见去让自己除掉三毒心,才能恢复清净的本性,才是真佛。所以,在禅宗的根本经典《坛经》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说法,如:“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等等。

●何谓“空”?何谓“色”?

同类推荐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热门推荐
  • 傲气凌神

    傲气凌神

    苍玄庭,自小便是家族的废物,然而一场意外的遭遇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撕天神决,尊者之心,九层空间!为他打开了一扇成为强者的大门。从血腥残酷的督卫选拔,到蛮荒世界的杀戮,再到“大世界”中的真正争霸!血,让苍玄庭从一个废柴不断突破,踏上巅峰!血,让苍玄庭从一个任人宰割的蝼蚁。封尊称神,傲气凌神!!
  • 开一家赚钱的个性小店大全集(超值金版)

    开一家赚钱的个性小店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个小店铺就是一个小企业,店铺的老板,不仅要懂经营管理,而且要懂财务。店铺卫生、店铺要害部位安全的管理工作、紧急事件的处理、发现偷窃行为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效的管理能力。本书针对创业开店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常会遇到的一些疑惑,为你作出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方法和建议,使你能够一点一点进步,一天一天向成功者的目标靠近。
  • 海底探险的故事

    海底探险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
  • 幸福的艺术蓓蕾

    幸福的艺术蓓蕾

    凤城唐山,钟灵毓秀。自古以来英才辈出,皆因重教兴学也。幸福小学,千禧肇建,薪传十载,烛照百代。办学有道,突出艺术特色;施教有方,促进全面发展。十年建设、十年发展、十载辉煌。
  • 谁说我嫁不出去

    谁说我嫁不出去

    不经历人渣,怎么能出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当妈! 剩女从来不羡慕女人拥有过多少个男人,因为一个女人的骄傲是要看她身旁的男人肯为她拒绝多少女人。
  • 妃常致命

    妃常致命

    穿越了,旁边居然还有只萌宠小狼?!本来穿做公主也不错,而且还有非凡伸手,谁知道那个嚣张的紫云城帝君居然来提亲!哼,不就是成亲嘛,进王府,气宠妾,看谁斗得过谁!那神马丐帮帮主玉玲珑,笑面阎罗祁笑天,都给本公主滚开,姐一个人逍遥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零开始学开店

    从零开始学开店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开店不只有勇气,还要学经验。致富不只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开一家什么样的店?如何选店址?怎样让你的店从不起眼摇身一变成焦点?怎样经营店铺?怎样管理店员?开店前,做足准备工作很重要。《从零开始学开店》广征博取,汇集经商入门的多种经验;条分缕析,介绍开店的经营流程和运作程序、开店的筹划与准备、选址与布局、营销与服务、管理与理财等创业者迫切关心和急需应用的经营智慧和赚钱艺术,《从零开始学开店》是经商创富人的首选生意经指南。
  • 傻妃贼逗:王爷泪奔了

    傻妃贼逗:王爷泪奔了

    萌萌一心求死,吃过药、割过脉,跳过楼、压过轨,爆笑连连却没死成;莫名穿越成为一名傻妃,看她如何逗趣王爷。“王爷,你叫我滚出去,怎么滚?您能不能先滚一个给我看看”!他的脸绿了;“王爷,你知道王姓排行第几吗?第八,所以叫王八”!他的脸青了;“王爷,你知道为何这茶壶看上去很怪吗?因为它其实是个尿壶!上面还有你的画像哦”!他的脸紫了;不仅如此,最可恶的是,他的傻王妃居然还给他留下一纸休书,与其护卫远走天涯!极品傻妃贼逗众生,看了保准笑掉你大牙!!!什么,你没牙???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3)桃花传奇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3)桃花传奇

    楚留香第一次为爱所困,遭遇一局又一局杀身之祸,被读者标榜为“楚留香最接近‘凡人’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