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04

第4章 现代美国的“中国诗群”(4)

埃米·罗厄尔的优点是能迅速跟上潮流,而且还努力站到潮流的前列。在她1917年之前的言论和作品中,我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中国诗的话。成为意象派领袖后不久她就声明:“我已经完全沉浸到中国文学中去了,我搞到所有的英语和法语译本,而且我开始懂得了许多我以前不理解的东西。”

她有非凡的自信心,不久她就能凭着一鳞半爪的知识自命为中国诗的权威而到处演讲。我们这里抄录一段有关她某次演讲会盛况的记载:“1922年5月16日她在芝加哥大学孟德尔大厅为慕迪基金会做关于中国诗的演讲。1100名听众把大厅挤得满满的,主持者告诉她尚有几百人留在门外。”

罗厄尔想做新诗运动领袖,也想做中国诗风气的领袖,她对这个方面任何挑战都十分敏感。当时的《诗刊》副主编尤妮丝·狄任斯在其回忆录中说到一件趣事:1917年狄任斯生病,在芝加哥住院。当时埃米·罗厄尔正在访问芝加哥,这位大名鼎鼎的诗人特地屈尊来到医院访问,使狄任斯受宠若惊。但她很快发现罗厄尔关心的不是她,而是想弄明白狄任斯即将出版的诗集《中国剪影》的详情,那时罗厄尔自己想译一本中国诗,她不愿看到有人走在前面。当她了解到狄任斯的诗集是以中国为题材的所谓“记游诗”,不是译诗,顿时释然,她们俩成了朋友。狄任斯为纪念这次会见写了一首诗,罗厄尔则为《中国剪影》写了赞扬的书评。

她们的友谊没能维持多久。1921年埃米·罗厄尔与弗洛伦斯·艾思柯用“拆字法”合译的中国诗集《松花笺》出版后,狄任斯在《诗刊》上发表长篇论文《论译中国诗》,对罗厄尔的翻译方法不尽赞同,罗厄尔立即写信给《诗刊》表示抗议,认为狄任斯此文是“有心给她自己的姐姐(指路易丝·哈蒙德,Louis Hammond,她也有一本中国诗选译)捧场”。可是批评《松花笺》的人不只是狄任斯一人,《中国学生月刊》这份中国留学生小刊物上发表了署名H·H·C(疑为张歆海)的文章,对《松花笺》批评颇为严厉。当时在哈佛大学任教的赵元任把刊物带给罗厄尔看,此文是中国学者写的,应当够权威了。但罗厄尔仍不愿示弱,在“头痛了一整天”后,还是写信给此刊,抗议评错了。

这是典型的罗厄尔作风:一着不让。

1945年,罗厄尔的合作者,懂中文的艾思柯逝世后,其丈夫麦克奈尔(Farnsworth MacNair)编辑出版了自1916年至1925年罗厄尔与艾思柯的通信集。出版者一时糊涂,把书寄给当时美国公认的中国诗翻译权威威特·宾纳(Witter Bynner),请他写书评。在这本20年前的通信集里,两位女士谈到宾纳译的《唐诗三百首》已经成稿,有必要拼命赶工,一定要使《松花笺》抢在前面。宾纳读到此,心里之不痛快可想而知,他写了篇很不客气的书评,说是他处理译诗极为慎重,1922年译成的《群玉山头》一直到1928年才出版,他不屑与这些妇人抢风头。

笔者翻阅宾纳的档案,发现其实宾纳当年也是暗地在赶,只不过当时他的合作者江亢虎作为记者到苏联和欧洲去了,他无法找到江定终稿,这才拖了下来。这一拖,使他有充分时间修改他的译稿。到了1945年,明显地,《群玉山头》比《松花笺》声望高得多,宾纳这才可能对当年这场竞争表示高傲的轻蔑,其实在当时他何尝不想争先。

《松花笺》在20年代影响的确很大。笔者在哈佛大学的罗厄尔档案中找到当时著名的爱尔兰诗人柯伦(Padric Colum)的夫人来信,其中说柯伦对此书爱不释手,成天带着翻阅,而且说,据他们看来,此书在青年诗人中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埃米·罗厄尔自己的创作也努力模仿中国诗。1919年出版的诗集《浮世绘》,从题目上可看出其中不少诗是取意自日本诗,但其中有一组诗“汉风集”(Chinoiseries)是仿中国诗,有几首很得中国古典诗歌神韵,此其一。雷克斯洛恩在60年代曾评论说“埃米·罗厄尔的作品至今日只有她的这组仿中国诗值得一读”。

4.弗莱契(John Gould Fletcher,1886-1950)

意象派的另一成员约翰·哥尔德·弗莱契对中国诗的热爱,也产生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成果。弗莱契早年移居伦敦,开始写诗,1915年加入意象派,但在这之前,他就开始自觉地接受中国诗的风格。弗莱契自己说他之所以参加意象派,就是认为意象派即中国诗。当时有评者指出:“当他把想象、音乐性、文词美和一种中国艺术的奇特感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组迷人的、美丽的抒情组诗时,他的诗作最出色。”

弗莱契甚至声称自己1914年后写的诗全是东方诗:“我对东方艺术各个方面的力量一直很了解,我自《辐射》(Irradiations)起所有的诗作,毫无例外,都是由东方艺术提供题材,并支配处理方法。”这未免有点夸张,但至少他觉得这样说是件值得夸耀的事。

弗莱契所受中国影响最明显的一首诗是1915年的《蓝色交响曲》(The Blue Symphony),此诗当时颇得赞赏。庞德当时与弗莱契过从甚密,想拉他参加意象派。看到此诗手稿后,他回信给弗莱契,说他“写了一首美丽的意象派诗”。

《蓝色交响曲》1915年发表于《诗刊》。1916年弗莱契访问芝加哥,发现蒙罗对中国艺术极为爱好,他怀疑是不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的《蓝色交响曲》才立即被刊登出来。他猜得对,但《蓝色交响曲》的确是弗莱契最好的一首诗,读起来意象很美:

此刻,最低的松枝

横划过太阳的圆盘。

老朋友很快会将我忘却,

但我还得走

走向那我忘怀太久的

蓝色的死亡之山。

在寒霜凛冽的黄昏

古老的钟为我敲起,

只一声,来自那酣睡的寺庙。

可能我的灵魂会听到。

余晖:

在星星露脸前

我将爬进黑暗。

弗莱契自己说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是听马勒以唐诗为词的《大地之歌》交响合唱曲。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当时盛行的“中国文字拆解法”之影响。例如上面的选段第一、二两行,看来与莫(暮)字的构成形象有关。

弗莱契的《诗选集》于1939年获普利策诗歌奖,那时他已从欧洲迁回美国,参加了以新批评派为核心的“南方重农主义”派别。1950年他自溺于湖中。

5.蒙罗(Harriet Monroe,1860-1936)

《诗刊》的创立者是哈丽特·蒙罗,芝加哥文化界著名人士,有一定诗名。

1910年她周游世界,到中国。她留下的最深的印象,除了天坛建筑之美,就是诗歌在中国的地位。中国成为一个特殊世界的象征,在那里诗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普通人也有诗的理想,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是个诗人。这似乎是当时有机会访问中国的外国人共有的观感,例如尤妮丝·狄任斯访问北京后很受感动,因为“要做北京警察局长也得会写诗”。

这种观感有多少正确的成分,不必在此说明了。当蒙罗1911年回到芝加哥,她的确发现美国诗处于一种可怜的被冷落的境况,下决心募捐筹款以创立《诗刊》(Poetry-A Magazine of Verse)。

蒙罗自己对中国十分喜爱,30年代她想退休到中国去(当时她姐姐在山东芝罘度晚年),而让《诗刊》停办,被庞德来信劝阻。

蒙罗对中国诗的热爱是否影响到《诗刊》的编辑方针,或者说,《诗刊》对中国诗的热情是否超出新诗运动各刊物的平均水平?笔者仔细分析了《诗刊》所发表的中国诗的内容和规模,并与同时期其他杂志的情况作了比较,觉得并非如此。文学史家都同意,蒙罗对新诗运动各种倾向流派之一视同仁的态度是《诗刊》能成为新诗运动主要喉舌的原因。

从《诗刊》的档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她并不是见到中国题材、中国风味或译中国诗就接受。喜欢写中国题材的女诗人伊丽莎白·柯茨华斯寄来几首诗,长久没得到回答,最后她写信催问:“很可能这些诗你感到不合时宜——也许你觉得在《诗刊》的桥下已有太多的中国龙和日本桃花。”

可是蒙罗本人写了不少关于中国题材的诗,下文中将陆续提到。作为诗人,蒙罗不一定很出色,但她创办并主持的《诗刊》是“美国诗歌文艺复兴”的中心刊物,此后一直坚持,直到今日还在正常出版,并且依然是美国诗坛最重要的刊物。

6.林赛(Vachel Lindsay,1879-1931)

蒙罗对中国题材诗有时明显偏爱。伐切尔·林赛的诗《中国夜莺》即是一例。

林赛于1913年在《诗刊》上发表《布斯上校升天》,次年发表《刚果》,把他那种爵士乐节奏朗诵诗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很大轰动。 1915年他在《诗刊》上发表《中国夜莺——壁毡上的故事》(Chinese Nightingale:Story on Chinese Tapestry),以旧金山唐人街华人洗衣工为主人公,但故事却是童话式的。此诗写得很迷人,虽然童话的框架使它不可能写得很深刻,可是蒙罗认为《中国夜莺》是林赛的最佳作。

当年(1915年),《诗刊》评奖(莱文森奖),蒙罗坚持颁给《中国夜莺》,而这一年《诗刊》上还刊登过T·S·艾略特的成名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不少美国文学史家现在提起这一点就愤愤不平,认为蒙罗不识好诗。但在当时,识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好处的人并不多,而《中国夜莺》却是得到众口赞扬的。1917年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林赛的诗合集,题名就叫《中国夜莺及其他》,据林赛的信,这书名是商业敏感性极强的出版社取的。

的确,林赛这首诗自有其魅力,在林赛的诗歌中它有独特的地位。为林赛赢得“现代行吟诗人”之名的早期诗作,《刚果》和《布斯上校》,不免让人觉得剑拔弩张,而此诗基调却婉美动人。林赛自己最喜欢《中国夜莺》。据诗评家道依契说:“林赛认为《中国夜莺》比他的其他诗都高一筹,因为这首诗满足了他对色彩和东方式华丽的渴望。”

林赛把这首诗题献给他当时正在狂热追求的女诗人萨拉·梯斯台尔(Sara Teasdale),可见他自己对此诗的重视。

1926年,亨利·贝拉曼(Henry Bellaman)对蒙罗的全部编辑工作作一检讨,指出她的编选并非没有缺点,但有不少真知灼见,发现不少好诗,其中包括《中国夜莺》:“蒙罗小姐看出林赛早期诗之可爱,也发现《中国夜莺》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魅力,这首诗肯定是当代最出色的诗之一。”

林赛当时在美国诗坛享有盛誉,当然也有人对此不服气,说他只是个“娱乐家”。但弗莱契说了一句公平话:“自从《刚果》和《中国夜莺》出版后,我便认识到这个诗人理应得到美国公众给他的赞美。”

蒙罗也再三坚持认为她选中《中国夜莺》没有错:“即使这本新书只有其标题,它仍是一个成长的记录。《中国夜莺》有一种形式上的美——紧凑而又完整——比作者其他较长的诗都出色。”

多年之后,她依然坚持原看法,她写道:“很可能《中国夜莺》会成为林赛表现人的精神的最雄心勃勃的作品,在这个神秘而又宏伟的宇宙中,人面临屈辱又面对幽默,既有骄傲又有惊诧。”

据1970年统计,《中国夜莺》被收入九种选本,考虑到这首诗有相当长度,比《刚果》和《布斯上校》长得多,此诗的确大受欢迎。

林赛此后又写了一首中国题材的长诗——1918年发表于《诗刊》的《中华帝国在崩溃》(The Chinese Empire Is Crumbling Down)。此诗把中国传说与西方故事混杂在一起,并不见佳。它的意义在于其国际政治背景,我们下面将讲到,《诗刊》该期所附作者介绍是林赛自己拟的,其中说:“中国,其博大,其广袤,其持续的力量,在这首诗中得到表现。中国是这位诗人多年以来思想中喜爱的主题。”

林赛对中国的这种热情,在当年他的诗人伙伴中引起的反响超出我们的想象。在芝加哥大学《诗刊》档案中,笔者找到诗人威廉·罗斯·倍尼特(William Rose Bennett)给林赛的诗体信《致中国大使阁下》(To His Excellency,The Ambassador of China),这首诗似乎一直没有发表过。诗一开头写道:

伐切尔,我向你致敬!

你建造了一条金光闪闪的中国长城。

7.宾纳 (Witter Bynner,1881-1968)

新诗运动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威特·宾纳,现在文学史上提得不多了。他之所以还被人记得,是因为他是《唐诗三百首》的英译者(The Jade Mountains,《珠峰玉峦》或称《群玉山头》,该书据说曾是各大学世界文学课程和东亚文化课程多年使用的教本。有论者认为至今没有汉诗译本能望其项背。而雷克斯洛思甚至认为宾纳译的元稹《遗悲怀》一诗是“本世纪最佳美国诗之一,也是宾纳自己的最佳作品”。

宾纳本人出过18本诗集,连阿伦·退特(Allen Tate)这样新批评派最重要的批评家也认为宾纳“理所当然是美国诗坛领袖人物之一”。他与当时诗坛文坛许多人都过从甚密,在新诗运动时期,宾纳的地位是很高的。

宾纳是仿中国诗的开风气者之一。1927年,约瑟夫·路易斯·弗伦契(Joseph Louis French)编《莲与菊》(Lotus and Chrysanthamum)一书,收有中日诗译文,并附有仿中日诗37首,其中宾纳的仿中国诗竟占20首,可见他当时在这个题材中领袖群伦。

宾纳原先诗学态度保守,对新起的诗派之醉心于“远东诗”持讥嘲态度。1916年他与诗人阿瑟·戴维森·费克和女诗人玛齐莉·赛弗特(Majorie Seiffert)三人用化名爱麦虞·莫根(Emmanuel Morgan),安娜·克尼许(Anne Knish)和爱利加·海依(Elijah Hay)(后两个人换了性别)搞了一个“骗局”,发起了“光谱主义”(Spectrism),写了一大批诗,都是在戏仿意象派、旋涡派和其他时兴诗派。

他们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光谱主义”立即被各种杂志认真重视,一时成了美国诗坛大新闻,有的杂志要准备出“光谱主义”专号。不少新诗运动主要人物如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埃米·罗厄尔等都表示“光谱主义”的诗值得赞赏。这幕讽刺喜剧延续了两年之久,才被“光谱主义者”们自己拆穿而收场。

“光谱主义”所嘲弄的,正是新诗运动中不少诗人在认真运用的技巧,例如直接描写物象,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简略句式,短自由诗等等。

有的“光谱诗”,今天看来明显是开玩笑,但也有一些写得不错。因此,等到骗局拆穿,威特·宾纳发现他自己也无法摆脱“光谱主义诗人爱麦虞·莫根”的幽灵:“我现在不用力气就能写出应当是莫根写的诗,我已经不知道他在何处结束,我从何处开始。”

同类推荐
  • 姥爷

    姥爷

    全书以第一人称。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动人心扉。,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
  • 阿来:空山3

    阿来:空山3

    藏族青年拉加泽里为改变贫弱状况,放弃学业和爱情,走上伐树倒卖木材的道路。聪明的藏族青年游走在致富的玄机里,金钱使机村人陷入疯狂,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对与错困惑着新一代机村人。繁华小镇云雾般消散,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 宠爱

    宠爱

    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她的文字,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为丛书之一,对当前文学症候作了深入的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最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热门推荐
  • 皇朝贵女

    皇朝贵女

    本文古穿古,乃是一介皇后穿越至天下第一名妓身上的故事!传言: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东府第一族。东府长女——尹蓦然,风姿绝世玉生烟,皇后为名俯万臣;她尊贵无极,母仪天下,但偏偏……和环彩阁的一个妓子梓幽姑娘同享艳名。现实:这“皇朝二美”本无交集,贵贱有别,云泥之分!奈何一朝梦醒繁华灭,镜中朱颜改!一场灵魂错,从此境遇换!东府贵女终成环彩妖姬,她到底是皇后?还是名妓?东府贵女,有的可不止是一双拨琴弄弦手,步步为营,层层算计,细细谋划,她自有一个信念!可一切落定,她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是那唱戏人,入了他的障,着了他的魔!◆◆——“夜梓幽,回我身边来,从此六宫无妃,天下一后!”殷殷期待,满目痴情。她低头轻笑,陛下,你到底爱谁?往日的柔情蜜意,曾经的温软缱绻,还能再回去吗?●●●●家与国,孰轻孰重?爱与恨,如何分辨?——“美人与天下,我皆要揽入怀中!”——“只要转了身,不管你用牢笼还是枷锁,我都不会与你同在!”一场天下迷局,到头来,谁是敌?谁是友?谁与她携手共白首?……………………………………………………………………古穿古,行文偏正,喜欢的亲不要错过哦。泠君无牙求收藏,求票票,求推荐。有喜欢的可以加群150370254一起讨论哦,敲门砖就是文的名字:皇朝贵女,一定要写哦。么么大家!【好文推荐】:红尘一客《魅贼》泠君强力推荐曲殇《将军妃》日晴《误惹邪魅夫君》爱心果冻《第一庶女》相琪《别叫爷娘娘》紫魂《祸姬》然衣《抽风娘亲敛财娃》风间名香《淑女别“玩”了》天汀《废妃待嫁》轨迹图图《冷帝血后》雪藏玄琴《邪玲珑》漫觞《-蜜爱傻妃-》花子兮《诛妖》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婆乖乖让我宠

    老婆乖乖让我宠

    本文超宠,宠得心肝乱颤,宠得腻得发酸。看文期间如出现恶心,呕吐,鸡皮疙瘩抖落一地现象均属正常,不好这口的请谨慎思考再入坑,谢谢。本文男主腹黑,独宠女主,不虐。女主有点小白,但是非善类,喜欢恶作剧。一场宴会,匆匆一瞥,他见到了令他朝思暮想着的小人儿。一场诡异的车祸,她丧失记忆,成为了他的私人所有。为了成为她唯一的依靠,他甚至不惜毁掉她所拥有的一切,用谎言重新为她建立起一个只有他存在的世界。他对她的称呼只有两个小宝贝,小心肝。他对她宠到极点,几乎是有求必应,不管她要捣乱还是无理取闹,通通照单全收。这小妮子安分守己乖乖呆在他身边也就算了,偏偏还时不时得让他头疼。片段一:“老公,我要离婚。”某女趴在男人怀中,睡眼惺忪的嘟哝着。睡意朦胧的男人一下子惊醒,差点从床上滚下来:“小宝贝,为什么?是不是我昨晚‘表现’不好。”男人翻身,赶快来扑过。小女人嫌恶的推开男人,说到:“紫凝姐姐说离婚了比较自由,晚上想多晚回家就多玩回家。”“小心肝——”男人发出震天一声怒吼。片段二:“老公,我今天下午去录音了,我一定要拿到金熊奖的最佳女歌手。”某只小女摩拳擦掌,兴致盎然。“一定可以拿到的。”男人信心满满的点头,待到某女出去,立刻拨通了助理的电话:“今年金熊奖的赞助费,我们公司全包,去告诉他们,把最佳女歌手记得发给我家的宝贝。”片段三:“总裁,少夫人逛街去了。”“好,我待会去接她。”男人面无表情的说到“总裁,少夫人今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男人,说和少夫人是朋友。”“什么?”男人大惊,屁股上像装了火箭一样向外跑去,敢和他抢女人,扁!
  • 谁在记忆里流连

    谁在记忆里流连

    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双生子天生有着心灵感应。倾心离开后,没有人再跟我提过关于她的任何事情。从那时起我陷入了记忆的死角,每晚重复做着同一个梦,梦里有着跟回忆中不一样的人和事。我一直以为,是我的记忆出了错。直到遇见时宇锋。那个总是在我梦中出现的人,我才发现原来一切并非臆想。循着往日的痕迹,抽丝剥茧,我渐渐发现了倾心的秘密,还有那段被遗忘在角落的旧时光?
  • 豪门甜宠:毒舌宝宝坑金爹

    豪门甜宠:毒舌宝宝坑金爹

    初次见面,他甩了她一脸钞票,而她则嚣张地还了他一巴掌;再次见面,他高深莫测地望着她,而她则卑微地跪在他脚下祈求帮助;五年之后,他一脸深情地望着宛若女王的她,单膝跪地献上专属定制钻戒,“你骂我、打我、怎么欺负我都没关系,嫁我可好?”
  • 间谍先生:复仇者

    间谍先生:复仇者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1995年,一名美国青年在塞尔维亚惨遭杀害,凶手神秘消失,却仍让人谈虎色变。6年后,凶手出现。死者家属重金寻找“复仇者”,必须活捉凶手。“复仇者”为别人复仇,也为自己复仇。然而,复仇计划在一开始就被泄露。身份神秘的凶手,不仅早已获得政治庇护,就连美国情报机构,也全都是他的人。“复仇者”单枪匹马,一步步逼近目标,却发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中……
  • 亿万宠儿:首席老公好坏坏

    亿万宠儿:首席老公好坏坏

    豪华游艇上,她被男朋友献给上司却阴差阳错走错房间上错床,醒来后疯狂逃窜。命运却让他们再度相遇,他是高高在上的大总裁,而她是一个要照顾生命母亲的穷学生。为救母亲,她代替姐姐嫁给了顾家少爷,没想到新郎却又是他!一次次她被命运开天大的玩笑。她一定要跑,一定要强,她是打不倒的小强……
  • 至尊龙戒

    至尊龙戒

    身为高中生的主角叶天明,因为一次意外获得“神圣法器”神龙戒。神龙戒能够全面提升主角的力量、敏捷、智慧,并且提供神奇“内力”。叶天明由一名普通的学生一晃成为了实力强横的修真人士,介入大千世界众多修真的无数纷争。异能者、修真、血族、狼人、圣骑士等各方大能纷纷登场。佛、道、释、景、魔各教高人逐一亮相。炼血、炼气、炼罡、悟灵、参玄、天一,六大修真境界,成就无上玉神。十级异能、异能师、大尊者、大圣者,十三阶异能者纵横世间,参悟宇宙玄妙。群魔乱舞,仙佛漫天,试看主角如何弑魔屠龙,成就不灭神话!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