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05

第5章 现代美国的“中国诗群”(5)

而在他此后的作品中,他的嘲弄对象明显地控制了他自己。1919年他在诗集《可爱的陌生人》中写道:“中日诗影响铭刻在这些诗作上,即使当其场景、事件没有明白显示东方色彩时也是如此。然而,这些诗不是模仿而是东方精神之消化,精神产生风格。”

20年代,宾纳在吸收中国诗影响方面,做了更多的努力,他是最早在美国介绍王维和道家诗学的人。20年代中期后,宾纳隐居于新墨西哥州,基本上从美国诗歌的主流中消失,但他继1929年出版《珠峰玉峦》之后,致力于在英语中实验中国诗风,尤其是他的“八行体”,本书下文将谈到。他的诗经常很接近中国诗的境界。例如这一首《两扇窗》:

在我的西窗外,

紫云正在变暗

边上燃着火;

在我的东窗外,

满月已经升起

全是冰冻成。

虽然白昼已过

夜来临,永远来临,

在这个短暂的世界。

8.费克(Arthur Davidson Ficke,1883-1945)

与宾纳齐名的另一个诗人阿瑟·戴维森·费克从1907年起就自认为是日本诗歌和版画方面的专家,很早就开始写这方面的专著。而且他是当时难得见到的排斥中国诗,一心崇拜日本诗的人。他在少年时代就访问过日本和中国,他将两者对比,说中国是一个“巨大肮脏、沉闷、未开化的荒原”。

1920年,他携妻儿与宾纳一起去中国旅行,临行前他写信给当时《诗刊》的副主编尤妮丝·狄任斯说:

“你不必担心我会写这种目前已成为流行病的假中国诗。哈尔(宾纳之昵称)读给我听过几百首他和江亢虎两人炮制的翻译,我听来篇篇一样,乏味极了。”

这次访问中国给他的印象似乎更差,几个月后他写道:“你放心:我没有译过一首中国诗;没有写过一首假中国诗;没有记住一个中国风景或面孔。而且我以后也不会。”

费克为何要如此赌咒发誓,原因不明。但是他不久就自食其言——次年5月《诗刊》上发表了他的十四行诗《史书》(The Book of History),这首诗是他的七首一组的十四行诗《中国导游》(Guide to China)之一。而后,这组诗发表在他在1922年出版的《一个肖像画家的十四行诗》(Sonnets of a Portrait Painter)之中,并且重印于1926年的《诗选集》中。应当说,这是一组写得很认真的诗,现在某些美国诗歌史谈到费克时已经没有多少话,关于他的作品,却只提这一组诗。在《诗选集》中我们还可读到他的其他中国题材诗,如《梦见一个中国景色》(Dream of a Chinese Landscape),一首写得很美的自由诗。他的诗风也由于耽读中国诗画而变得清澈明朗,有一种流畅自如的美。

不管他原先如何拒绝写中国题材诗,自1920年起他写了不少,而且写得很好。30年代他继续写了不少中国题材诗作。1927年他发表长诗《基督在中国》(Christ in China),1945年他逝世时,宾纳在《诗刊》上发表悼文,说他在20年代“转变了信仰”,最后完全沉浸于中国美术哲学之美中,而且他关于这些课题所作的大量尚未发表的笔记价值无与伦比。

笔者在纽约市立图书馆档案室找到了费克这些未发表的笔记,从中可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有关中国艺术的材料比例逐年加重。几份手稿,如《中国美术札记》(Notes on Chinese Painting),《中国古代风景画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以及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中国画的讲稿,都已相当完整,插图照片整齐,几乎立即可供出版。其中尚有一份《费克所藏中日画目录》,内容几乎全是中国画,只有三幅日本画,而他原先号称日本美术专家!

有人认为费克对中国和日本态度之变化,是因为30年代初日本开始侵华,费克出于义愤而憎恨日本。笔者找不到材料来证明这一点。相反,即使在二次大战期间,1941年费克还做过关于日本美术的演讲。我个人觉得费克出于个人原因,开始时对中国艺术和诗歌采取拒绝态度,但不久还是被中国艺术之美征服了。例如,在1921年的一首诗《一个晚明诗人之墓》(Tomb of a Late Ming Poet)之中就可以见到他对中国诗歌的崇敬心情,而《三国演义》的序诗也被写成一首情景交融的好诗。

9.斯蒂文斯(Wallace Stevens,1879-1955)

现代美国最重要诗人之一沃莱斯·斯蒂文斯也曾是“中国式”诗人。

我们上面提到过蒙罗并不很欣赏“高度现代派诗”,但对斯蒂文斯却是另一个样。弗莱契在回忆录中提到:

就我记忆所及,蒙罗“发现”并且非常欣赏的唯一“高度现代派”诗人是沃莱斯·斯蒂文斯。这可能是因为斯蒂文斯那种独特的克制陈述式浪漫主义投蒙罗所好,因为斯蒂文斯这种诗风与她钦慕的中国艺术相近。

近人对斯蒂文斯所做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斯蒂文斯本人很早就熟悉中国诗。早在1909年他在给未婚妻的一封信中就引了王安石的一首诗,并大加赞赏。从斯蒂文斯的通信中看来,中国艺术品,尤其是绘画和瓷器,给他的印象更深,他的早期诗明显地从中国艺术中找到灵感。

1916年他在给蒙罗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投射出自己的心绪、情感等,影响了自然物。”

这话是斯蒂文斯“主观整理客观”诗学命题的最早阐述,即认为客观世界或经验是混乱无序的,只有艺术观照艺术形式才能赋予经验以秩序,文学史上称这种观点为“进取的形式主义”(aggressive formalism)。

在此信中,他接着写了一段诗作为例子:

一个北京老人

观察日落,

在渐渐变红的北京。

一个静坐着,用主观意识观照并且包容客观世界的中国哲人——这是斯蒂文斯无法忘怀的形象,甚至成为他的诗学的源头。

而这个形象在他作于新诗运动阶段的诗中反复出现。他另一首著名的诗《六个意义深远的风景画》(Six Significant Landscapes)中的第一首:

在中国,

一个老人坐在

松树的阴影里。

他看到飞燕草,

蓝的、白的,

在树荫的边上,

被风吹动。

他的胡子也在风中飘动,

松树也在风中翻动。

河水也像这样

漫过水草。

斯蒂文斯重复了他的想法:观照日落的老人看到北京全城变红;观看飞燕草被风吹动的老人也看到一切景物也像他的胡子一样在风中飘动——主观观照投射于客观,并且改造经验。

在另一首名诗《我叔叔的单眼镜》(Le Monocle de Mon Oncle)又出现相似的形象:

难道是无所事事,那些中国老人

不是坐在山池边整理衣衫,

就是在扬子江上仔细端详自己的胡子?

斯蒂文斯第一首获得诗坛一致赞叹的诗,是刊于《诗刊》并且得奖的那首著名短诗《坛的逸事》(The Anecdote of the Jar),笔者很怀疑他所说的象征着审美想象力的坛是一个中国瓷花瓶,而不是使济慈狂喜的希腊古瓮。当时引起不少诗人赞赏的厄普瓦德的诗,其中所说采撷香瓣的中国花瓶,就是用的相同的词:a Chinese jar。

我们对照斯蒂文斯在几乎相同时期(1916年7月)发表于《诗刊》上的诗剧《三个旅游者观日出》(Three Travellers Watching Sunrise),就可找到有力的旁证。和《坛的逸事》一样,这部诗剧也是蒙罗最欣赏的,得到过《诗刊》的诗剧竞赛奖。斯蒂文斯点明了这三个旅行人(西方读者马上会想起《圣经》中的东方三贤哲)是中国人,下面这段诗说明斯蒂文斯的人物还是那些陶醉于审美观照的中国哲人:

假定我们

是画在瓷器上的三个人物

正如我们坐在这儿,

而我们就被画在这个瓶子上,

而此地的那个隐士,

举起蜡烛看我们,

会感到很奇怪;

但是假定

我们被画成武士,

他手里蜡烛就会颤抖;

或者,假定

我们被画成三个死人,

悲伤会使他

看不见最稳定的光。

哪怕是皇帝本人

拿着蜡烛

情况也一样。

画在瓷器上的人物

会使他忘了瓷器本身。

而《坛的逸事》则说:

我把一口坛放在田纳西,

它是圆的,置在山巅。

它使凌乱的荒野

围着山峰排列。

于是荒野向瓶子涌来,

匍匐在四周,再不荒芜。

瓶作为艺术想象力的象征,它具有形式的本体完美性(圆的,或画着不同的人物),因此能整理混乱的客观世界,或在别人心里引起相应的感受。

斯蒂文斯作品最早的评论家之一,戈兰·B·孟森(Gorham B.Munson)写道:“无可否认,他既受到法国诗影响,也受到中国诗的影响……由于他这种训练有素而且行之有效的细腻作风,斯蒂文斯一直被人称作是中国式诗人。”

10.马斯特斯(Edgar Lee Masters,1868-1950)与其他谣曲诗人

芝加哥诗派三主将林赛、马斯特斯、桑德堡,都受中国诗风感染,但路子各有不同。

埃德加·李·马斯特斯的《匙子河诗集》1915年出版时,轰动一时,庞德当时认为他是美国自由诗最出色的诗人,把他比作李白。其实马斯特斯这部诗集的风格是现实主义的。

马斯特斯夫人曾回忆起马斯特斯从芝加哥唐人街得到的诗材。马斯特斯的诗风接近现实主义,他对生活的观察是仔细的:“我们多次上中国饭店。麦克多格尔街的‘竹馆’是那个地区人们都喜欢的饭店,但我们也经常到阿瑟港和唐人街其他地方去。马斯特斯一直很喜欢中国人。”

《匙子河诗集》中唯一的中国鬼叶保的故事很惨,主人公好像是个中国青年:

他们把我送进主日学校,

在匙子河镇,

想让我丢开孔子信耶稣。

要是我强迫他们丢开耶稣信孔子,

我的结局也不会更糟。

因为哈里·威利,神父的儿子,

从我背后偷偷摸上来,

毫无警告,好像开玩笑,

拳头一挥,

把我的肋骨打进肺里。

我再也无法葬在北京先祖的墓地,

也不会有子孙在我墓前祭奠。

幽默揶揄的调子,反衬对悲剧主人公的同情。

马斯特斯1921年出版的诗集《广阔的海》(The Open Sea)中有一首较长的诗《施龙谈玄奘》(Hip Lung on Yuan Chang),模拟华人的洋泾浜英语,讽刺教会在唐人街的传教活动。1924年的《匙子河续集》中则有一首华人怀乡题材的诗。1931年的诗集《荔枝》(The Lichee Nuts)则全写的是美国华人生活。马斯特斯可以说是美国现代最关注唐人街华人生活的诗人。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铁血英雄

    铁血英雄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武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一批官兵喜爱看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其中多部图书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确定的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这些出版物在指导部队推动工作、引导官兵鼓舞士气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国家日记

    国家日记

    本书包括《重犯押向西部》、《中国反恐怖揭秘》、《共和国告急》、《中国第一农民市场》四个故事。
  •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SOHO创业黄金方案

    SOHO创业黄金方案

    能自己体面地挣钱,不用看领导的脸色,还能躲避办公室的明枪暗箭……这样的SOHO生活你不想试试吗?不过,SOHO是新的,SOHO的压力也是“新的”:孤独寂寞、投资风险、养老保险……本书带你职场DIY,减轻压力,让SOHO们放手一搏去创业。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画地为牢:危险妖孽夫

    画地为牢:危险妖孽夫

    他,一双紫眸摄人心魄,是冷血无情,还是蚀骨深情;他,俊朗妖孽,对她纵容宠溺,却折她羽翼。年幼时,她对他说:“待我长发及腰时,你娶我可好?”他说:“好。”几年之后再相见,他对她说:“你已长发及腰,嫁我可好?”她从容一笑拿起一旁的刀······
  • 医女倾国

    医女倾国

    她是丞相府中不起眼的庶女,生性懦弱,被自己的爹当做一颗棋子送入皇宫当皇后,又因其他妃子的争风吃醋,被她只见一面就倾心的皇上打入冷宫。她是二十一世纪医术高超的医生,仁心仁术,却被失去理智的病人家属开车撞死,灵魂飘入异世,重生在只有美貌的燕国皇朝冷宫皇后身上。看着家徒四壁的冷宫,凌墨嘴角噙着冷笑,心里却在疯狂流泪,要是她知道自己学医的最终下场是在医院门口被人开车撞死,她一定会连医院的门都不踏进半分的,可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到底要怎样才能离开冷宫这个鬼地方!终于离开,她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每天在医馆医治病人,而更多的时候是化身为男子每天乐的逍遥。什么都不知道的她本想就这样平淡的过完一生,却被卷入一个又一个麻烦之中。因为医术高超被召进皇宫?好吧,她可是好不容易才逃出去的,怎么可能回去?却因迟走了一步被皇宫来的人包围,没办法,还是易容吧,女儿身怎么办?不用慌,办成男子就是了。可是要不要这么惊险,要上战场啊。医者父母心,不忍心看着战场上的生命一个一个消失,她上战场救伤兵,却悲催的被敌军俘获。什么?敌军的太子竟然看上了她,要她做太子妃,有没有搞错,她可是个‘男’的。另一边,冷血皇上在她被抓走后,每日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以前她都是睡在龙塌之下,没有她每日的嬉笑,他觉得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样。偶遇巫族皇子,被预言成可兴亡天下的圣女,从此展开了六国之间的争斗,连巫族皇子也要来插一脚。拜托,这天下管她什么事,她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子民。翻了翻白眼,她气定神闲的走入一个又一个皇宫。那些妒妇还想陷害她,微微一笑,皇帝皇子大手一挥,陷害她的女人统统遭受酷刑,被逐出皇宫。在追逐与被追逐之间,到底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有趣事情呢?她始终在逃,他们也跟着追。最终,还是他俘获了她的心,让她成为世上最尊贵的女子,一起看江山的秀丽。
  • 中国式富人的99条人生经验

    中国式富人的99条人生经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无限的生财之道才是无价之宝,汇聚顶级商业精英创富智慧,指引普通老百姓通往致富之路。开启富人的财富密码,打通我们的致富之路。
  • 趣事轶传(走进科学)

    趣事轶传(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