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44

第44章 隋唐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格局(1)

公元581年,杨坚推翻了北周政权,建立起隋王朝。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又取代了隋,国号唐。至公元907年唐亡。隋唐时代共约近330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政治统一,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在此期间,庶族地主不断上升,门阀士族地主日益衰落,僧侣地主空前强盛,但在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取缔佛教以后,又趋于崩溃。大唐帝国自安史之乱以后,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矛盾激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大强国,首都长安(今西安)是一个国际城市,是东方的文化中心。国际上的文化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学术的活跃和哲学的繁荣。唐代的哲学一反过去局限于本国的范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特征了。

隋唐时代,在生产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推动下,科学文化有很大的发展。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和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唯物主义哲学的进步。

隋唐时代,为适应全国政治大统一和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阶级以儒学为政治伦理思想的正统,同时大力提倡佛道二教,尤尊佛教,因而佛教空前盛行。道教也因唐王室自认为是李耳(指老子)后代,得到大力提倡,十分兴盛。儒、释、道三教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吸取。佛教和道教为了配合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统治,在理论上越来越儒学化了。而儒家学者一方面反对佛教和道教,从维护民族传统意识出发,提出“道统”说,同佛教的“法统”相抗衡;一方面也不断地从佛教典籍中吸取思想资料。由此而呈现出这个时代哲学斗争的种种复杂面貌。

隋唐时代,哲学理论的探索和争论重点是:第一,心性问题。隋唐佛教哲学的核心是心性问题,法相唯识宗宣扬一切唯识(心理现象)所变,天台、华严、禅诸宗都认为,人心为万物的本原。这套理论影响极为深广。第二,道统与法统的问题。佛教为了维护自身的神学体系,编造了一个由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传授体系,称为“法统”。儒学家韩愈为了对抗佛教,著《原道》,提出了儒家道统说,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依次相传,并以继承孟子自居,认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恢复和发扬儒家的“道统”。韩愈在佛老盛行的时代举起复兴儒学的旗帜,对于以后思想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第三,天人关系问题。柳宗元、刘禹锡重新提出天人关系问题,深入开展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推进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第二节佛教哲学

隋唐时代,流行的佛教宗派有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等。在哲学上影响较大的有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和禅宗。

一、天台宗的“性具实相”说

天台宗的中心理论是“性具实相”说。“性”指法性,就是体性,本性。“性具”就是一切现象都是自然存在的,既非自生,也非他生。这种存在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存在,是相互联系作为全体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在一念之中都存在着一切现象,只是有隐有显的不同。这种学说的理论特征是,一切现象并非由“法性”随缘而生起,而是本来自然存在,完满具足的。也就是说,一切现象都是众生的心中本来具有的。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认为,一切现象当体就是“实相”(真实相状),现象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显示了“法性”的本相。这就是“性具实相”说。这个学说的义理有两层,即“一念三千”说和“圆融三谛”说。

(一)“一念三千”说

一念三千说是智根据天台宗的先驱慧思的“十如是”(简称“十如”)思想,再发挥而形成的。“如是”是“是这样”的意思。慧思把“十如”作为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诸法实相”),也就是说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有十个方面,叫做“十如”。具体指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和本末究竟。“相”,相貌,表面所呈现的容易察别的形相。“性”,性分,内在的不变本性、本质。“体”,体质,众生具有的“相”“性”合成的不同色身。“力”,力用,功能。“作”,作为,造作,构造。“因”,业因,招未来果的直接原因。“缘”,助因,间接原因。“果”,结果,从所习的因,得相应的果。“报”,报果,报应。由前面的因和果所感的来世的报应。“本末究竟”,“本”,指初“相”,“末”,指第九的“报”。“究竟”,指所归趣处。“本末究竟”是指从本相到末报,究竟平等,没有差别。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具“十如是”法,没有缺减。这是以相、性等十个范畴作为构成每一现象的成分、因素。智在“十如”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三千如”的观念。他从人本观点出发,以迷悟为尺度,将一切有情识生物分为凡圣两大类,即六凡四圣十个层次。“六凡”(“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圣”,即声闻、缘觉、菩萨和佛。每一有情主观所见的宇宙各有不同,佛所见不同于人所见,人所见不同于鬼所见,因而构成为“十法界”(十界)。再者,十界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随缘示现或升沉,也就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蕴涵、互相转化的。如“四圣”中最高的佛可以现身在“六凡”之中,变化为人为鬼,“六凡”中低级的地狱、饿鬼也可以经过修持向上达到佛的地位。因此,每一界都具备其他九界的可能性,都蕴涵其余九界在内。这样,十界互具,就构成百界。再分析百界的体性,基本上不外乎色、受、想、行、识“五蕴”,称“五蕴世间”。进而由五蕴构成有情个体,称为“有情世间”。有情还有居住的环境即山河大地,称为“器世间”。这样一切现象都有三种世间。百界各具备三种世间,共有三百之数。“十如”和“三百界”相配合,就成为“三千如”了。“三千”,是形容整体宇宙的名词,指宇宙的一切万有,是森然罗列、千差万别、无边无量的现象的总和。因为了显示一切万有的别(十法界)、总(三世间)、事(十如中的前九如)、理(十如中最后一如)的圆通无碍,而称为“三千”。

智认为,整体的宇宙相貌即“三千”的实相就存在于一念之中,谓之“一念三千”。所谓“一念”,也称“一心”,指心念活动的短暂时刻。“一念三千”就是宇宙的相貌念念具备在众生的日常心思中。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二)“圆融三谛”说

圆融三谛说是智在北齐慧文禅师的“一心三观”禅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所谓“一心三观”是一心同时可以从空、假、中三个方面去观察,即成立了空、假、中三种观门。慧文将这种方法传授给慧思,慧思把“一心三观”的禅法归结为穷尽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即所谓把握真理。慧文的主张经过慧思而影响智。智进一步把观的对象确定为一切现象的真实相状——空、假、中,这三种实相称为三谛。也就是说,千差万别的事相都是圆融三谛的体现。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智看来,一切现象从令人产生理解的意义上说,都有三个方面:认识、认识发生的作用和本质。具体说,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有其在认识上所执著的自性,如物质现象(“色”)以质碍为自性。但是,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产生,既然是由各种条件和合而成,也就没有“生”的自性,就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而成为“空”。如色空就是空去这种自性。同时,一切现象和事物虽然是空,却显现出如幻如化的相貌,历历宛然,这是认识发生的作用,也就成为假。“空”和“假”这两种实相都是现象和事物自身的真性如此,不待造作而有的。通过认识发生的作用,就可认识一切现象和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中”。智认为空、假、中三者并不是认识上的先后次第关系,而是于一心中同时存在的,相连相即,互不妨碍,这就是“圆融三谛”。

智强调空、假、中三层义理在任何境界、任何一个事物上都存在,就是在任何现象上都可以见到空、假、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情况。也就是说,任举一个事物,既是空,又是假,又是中。智说:“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摩诃止观》卷一下)智宣扬,运用“圆融三谛”的学说,去观察世间现象,就能把握佛教的绝对“真理”。十分明显,这种理论否定了事物的客观真实性,从而为佛教生活和追求所谓理想的涅境界作论证。

二、法相唯识宗的“三性”说和“唯识”说

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窥基,继承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学说,创立了法相唯识宗。此宗的基本哲学理论是“三性”说和“唯识”说。

(一)“三性”说

三性,也称“三自性”、“三相”、“三自相”,是瑜伽行派和法相唯识宗的理论总纲。所谓“三性”就是一切现象的不同相状,认识了三性也就认识了一切现象的实相。三性具体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遍计所执性”,“遍”,周遍。“计”,计度,度量。“遍计”,周遍计度,即普遍观察思量的意思。“执”,执著。“所执”,是指由普遍观察思量而有的虚妄分别,即把现象执为种种实有的差别。“遍计所执性”,就是把以名言、概念表示的一切现象,视为各有自性差别的客观实在,执为实有,这样所得的认识是不实在不正确的分别。也就是对现象的主观的虚妄的解释、概念的虚构。法相唯识宗认为,人们在认识没有达到圆满的阶段时,往往有对自我和事物的偏执,应用名言、概念对自我和事物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形成种种自相,即产生出经验世界中为“有”的种种图像。其实这种种自相并不能表示对象的本身,以这种错误认识指导行为,就会产生种种颠倒,招致种种痛苦。“依他起性”,“依”,依托。“他”,各种因缘。“依他起性”,就是依托各种因缘而生起的一切现象。法相唯识宗认为,人们遍计执的种种现象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所依据的,它所依据的自性,就是“依他起性”,也就是说,现象没有自体的性质。人们如果对“遍计所执性”所带来的后果有所觉悟,逐渐减轻乃至灭绝对自我和事物的执著,就会体会到事物并不是由原有整体自然生出,而是由各种因缘和合所产生的,所以是没有自身的真实性质的。事物和名言概念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超脱名言概念,才能更好地直觉到事物的真实。“圆成实性”,“圆”,圆满。“成”,成就。“实”,真实。“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一切现象的实性。也就是说,在“依他起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的谬误,去掉对一切现象的虚妄分别,由此获得对一切现象的最完备、最真实的认识,为“圆成实性”。法相唯识宗认为,众生主观上从“遍计所执性”进而达到“圆成实性”,就获得从杂染到清净的转变。

同类推荐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热门推荐
  • 土豪庄主的炫富嫡妻

    土豪庄主的炫富嫡妻

    从世子妃沦落为宅门小妾,放强狗咬弱狗!”土豪正当道!--情节虚构,家族惨遭灭门,他的笑容邪魅又危险:“你值多少钱?”“御盈独一无二,请勿模仿,她不甘卑微。深宅大院变成了她的舞台,她遭人陷害被休做下堂妻,耍疯斗狠装可怜,落难妓院,遇见富可敌国的庄主,重新洗牌!“不服?关门,无价!”
  • 一曲仙乐到碧霄

    一曲仙乐到碧霄

    蓝田破空乱世兆,四宝现世迎春朝.谁人入得帝王庙?&nbsp;一曲仙乐到碧霄.....最后一个祭祀的预言,一个异世之人,一个蓝田玉镯,将引起江湖朝堂怎样的风起云涌,且看《一曲仙乐到碧霄》(完整版)<br/>(预计50—60万字,情节跌宕起伏,有阴谋,有幽默,有伤心,有温暖,最终大团圆)<br/>&nbsp;&nbsp;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毒步天下:废柴小狂妃

    毒步天下:废柴小狂妃

    她,金牌杀手,心情愉悦时让人身败名裂,神情阴郁时挥剑斩杀毫不留情!她,名门庶女,寄养在外,废棋一颗!一朝时空逆转,她变成她。恶仆欺主?杀!庶妹抢婚?带着渣滓滚!嫡姐索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当朝皇叔,但凡露面,皆以獠牙面具遮脸,以轮椅代步。她在旁嗤笑,“尊贵的姐夫夫君,你再怎么羽扇纶巾故作潇洒,也掩盖不了你比我长一辈的事实。”他拧眉,“本王20岁!”她摊手,笑的恣意,眉眼间皆是讥讽。朝廷内外,风云陡起,阴谋阳谋层出不跌,谁又能潇洒横行。
  • 拐个王爷去私奔

    拐个王爷去私奔

    都是那个臭何青,居然和老姐联手摆了她一道,害她堂堂云府四小姐居然要趁夜逃家。呃……她才不会说是自己私心想跑出来玩的可是……好像不是冤家不聚头,为什么跑到哪里都会看到他那张酷酷的脸呢?只是……王爷?他——荷叶山庄少庄主,暗夜部的领导人,还是王爷??天,还有什么是她不知道的?原来一切的江湖风云后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谋。当所有尘埃落定……封王?封妃?可是人家不想做王妃呢,那么——拐个王爷玩玩私奔貌似不错哦~~~---------------------------------------------------------------------------------此文是霓裳羽衣舞系列的其中一部。欲知云家大小姐云霓如何降服“仁心圣手”琴子寒,请看《云霓》欲知云家失散女儿云舞的故事,请看《美人相公》------------------------------------------------------------------------------------------------------------------------------------------------------2008新年力作,圣诞巨献!绝对大坑,欢迎大家陪我一起跳。-----------------------------------------------------------------------------------------------------------------------------------------幽琬尽量保证最少一日一更,请大家支持!鞠躬,谢过~~~~~===============================推荐几本好书。好友春日晨光的《千年祸害——问情》夜恋凝的《四大世家》笑阳的《给宝宝找个爹》闲听冷雨的《悍妇当道》霜非晚的《红颜独以魅天下》(强悍的文文,偶写不出来)寒香雪的《梦菱传》(香雪郡主的哦,哇咔咔!)都是很努力的作者,很好的作品,文笔也很好,绝对值得一看。请大家移步支持。强烈推荐挚友风间灵月的《月笼寒天水》她的文文几乎都是完结的,而且都是公众文,很棒的哦!大家想看免费好书的可以去看,绝对物超所值!
  • 家庭生活保健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生活保健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小常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呢?《家庭生活保健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介绍了大量的生活保健的常识,包括医疗药物的使用常识,食疗的方法,以及用家庭常见的材料治疗疾病等,阅读此书,永葆健康!
  • 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

    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

    国内哪所大学造就的亿万富豪校友最多?答案是清华大学。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培养和造就了84名亿万富豪,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清华大学之所以培养出这么多超级富豪,主要是因为它独特的教育理念。严开编著的《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全面总结了清华大学的财富理念,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人,让你能够通过对《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的学习打开财富之门。
  • 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故事的开始,井井是个不起眼的初中女生,她没有显赫的家室和傲人的外表,但是她拥有着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友谊和懵懂青涩的爱情。可这一切却在初三的上半学期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兔子与她之间的幸福被一些大大小小的琐事所破坏,那么他们的爱会不会被磨灭呢?保罗、小C是她从小到大的好闺蜜,这看似相濡以沫的友情又会因为谁而变得越来越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经历的重重蜕变,最终究竟会落得什么样的结局?在这个青涩懵懂的季节,请叫我带着衣角的风,从你的青春,打马而过。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
  • 怎样保养你的肾

    怎样保养你的肾

    本书为“健康快易通系列”丛书之《怎样保养你的肾》分册,由王元松、陈志强等主编。全书分两篇,第一篇为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调养技巧等,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为了增强本书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本书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