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500000038

第38章 这狂妄的人间迷惘了我(2)

给萧军的信,写了三十五封。尽管前事未忘,她却小心地只字不提,只叙说自己的异国生活,和一个妻子对爱人琐碎温暖的关怀。

第一件你要买两个软枕头,看过我的信就去买!硬枕头使脑神经很坏。你若不买,来信也告诉我一声,我在这边买两个给你寄去,不贵,并且很软。第二件你要买一张作被子来用的有毛的那种毯子,就像我带来的那样的,不过更该厚点。你若懒得买,来信也告诉我,也为你寄去。还有,不要忘了夜里不要吃东西。

——(萧红1936年8月17日致萧军)

毋庸置疑,背叛和狂暴虽然伤她那样深,她却依然那样深地爱着他,不曾减却分毫。这或许是她的错误。她的自尊孤高脆弱,一有侵犯便充满锐痛,难以平息;但内心的柔弱和孤独,使她迷恋温暖的怀抱,即便往日柔情今已成魔,她也宁愿眼含泪水,在怀念中被吞没。因此,明明为了平复内心的伤痛而离开,却又思念着使她伤痛的那个人。

萧红走后,八月初,萧军便去青岛呆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写小说,写他们爱情往事《为了爱的缘故》。应当说,他对萧红,心里一直都有爱。当生活的重心已由最初的饥寒交迫,走向烟火岁月的琐碎平常,个性的不合拍便日益显现。他强势而霸气,她又极度自尊难以妥协,彼此都痛苦,却又宁愿选择在痛苦中对峙。

写给萧军的信,寄得很频繁,但收到萧军的信,却很少。她开始不安,这不安就像萧军自己总结的那样:“如两个刺猬在一起,太靠近了,就要彼此刺得发痛,远了又感孤单。”现在是远了,痛减少了,思念却来了。

你近来怎么样呢?信很少,海水还是那样蓝么?透明吗?浪大吗?崂山也倒真好?问得太多了。

可是,六号的信,我接到即回你,怎么你还没有接到?这文章没有写出,信倒写了这许多。但你,除掉刚到青岛的一封信,后来十六号的一封,再就没有了,今天已经是二十六日。我来这里一个月零六天了。

——(萧红1936年8月27日致萧军)

当情感的裂缝出现后,萧红就变成了痛苦的矛盾体。她有着北方原野的苍凉大气,内心又如江南烟雨般细腻多情。当初,生死相依,刻骨铭心,现在已不复重现,那苦难岁月中的情感已淡作了苍白。她多么不舍得,多么不甘心。

然而,萧军也曾霸道地表达过对萧红的思念,希望她早日归国团聚,她却半是赌气地说:“你说我滚回去,你想我了吗?我可不想你呢,我要在日本住十年。”话虽这样说,她还是起了回国的念头,到了十月却又说“我不回去了,来回乱跑,啰啰嗦嗦,想来想去,还是住下去吧!”

她感性地以为,距离会产生美,却没有体察这距离已失了分寸。对于此时的萧军,这距离太长,长得难以企及,长得让积聚起来的温度,已让风吹得冰冷。

尽管萧红不在身边的日子,萧军的创作也在突飞猛进,但情感的失单,依然很折磨人。他常常喝酒,喝得烂醉。在朋友眼中,这是他对远在日本的萧红,所采取的一种“报复”行为。他的苦闷,都在这又爱又恨的报复中了。

清说:你近来的喝酒是在报复我的吃烟,这不应该了,你不能和一个草叶来分胜负,真的,我孤独得和一张草叶似的了。

——(萧红1936年12月15日致萧军)

孤单、失爱,使这个独自生活在苦闷中的男人,终于又一次出轨,陷入一场“无结果的恋爱”。

萧军晚年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是她在日本期间,由于某种偶然际遇,我曾经和某君有过一段短时期感情上的纠葛——所谓‘恋爱’——但是我和对方全清楚意识到为了道义上的考虑彼此没有结合的可能。为了要结束这种‘无结果的恋爱’,我们彼此同意促使萧红由日本马上回来。这种‘结束’,也并不能说彼此没有痛苦的!”

“某君”,便是曾在日本与萧红同住的许粤华。

友人的妻子,也是他们共同的朋友。当许粤华由日本回国,便有了和萧军常在一起的机会,萧军恰在孤独失侣中,两人日久生情便填补了这段情感的空隙,甚至导致许粤华怀孕堕胎。

爱人和朋友,当他们合起伙来成为伤害她的人,这世界,悲凉得太过荒唐。当理智战胜激情,他们决定结束这不合道义的出轨,为“促使萧红由日本马上回来”而向萧红袒露这一切,彼时这位女作家的心,流的是泪还是血?

然而痛苦仍在持续扩增。当十月二十日,她在报上看到鲁迅病逝的消息后,对她来说,人间最后的一点温暖都消散了。身在他乡,举头只能看见异国的星空,她敏锐的心像一只装满沙粒的容器,硌得心底冰凉,疼痛。无以排解的悲哀和对情感的绝望,她零散短句地宣泄在纸上,写成了三十四首组诗《沙粒》。

本也想静静地生活,本也想静静地工作,但被寂寞燃烧得发狂的时候,烟,吃吧!

酒,喝吧!

谁人没有心胸过于狭小的时候!

十一

今后将不再流泪了,不是我心中没有悲哀,而是这狂妄的人间迷惘了我了。

十三

我的胸中积满了沙石,因此我所想望着的:

只是旷野、高天和飞鸟。

一七

生命为什么不挂着铃子?

不然丢了你,怎能感到有所亡失。

二二

当野草在人的心上长起来时,不必去铲除,也绝铲除不了。

二七

此刻若问我什么最可怕,我说:泛滥了的情感最可怕。

三二

只要那是真诚的,哪怕就带着点罪恶,我也接受了。

——(萧红《沙粒》)

爱人,朋友——多温暖的词,此刻,却多么陌生。尽管她痛,她痛得受不了,但因为她仍然爱着那个男人,痛定思痛后,“只要那是真诚的,哪怕就带着点罪恶,我也接受了。”她认了,她愿意回去,结束他们之间的关系。

1937年元月,在日本逗留了近半年的萧红,终于回到了上海。然而,此时的上海已物是人非,不再是温暖港湾,而是深秋的旷野。给了她无尽扶持与关爱的鲁迅先生,不在了;曾经的爱人,淡漠了。

1937年4月,苦闷的情感折磨,使萧红再度离开上海,去了北平。

在北平的日子,她的哀伤更甚于她在日本。给萧军的信依然写了很多,在痛苦和矛盾中,她的心像一片荒田。

我虽写信并不写什么痛苦的字眼,但我的心就像被浸在毒汁里那么黑暗,浸得久了,或者我的心会被淹死的,我知道这是不对,我时时在批判着自己,但这是情感,我批判不了,我知道炎暑是并不长久的,过了炎暑大概就可以来了秋凉。

……

这几天我又恢复了夜里骇怕的毛病,并且在梦中常常生起死的那个观念。

痛苦的人生啊!服毒的人生啊!

……

我哭,我也是不能哭。不允许我哭,失掉了哭的自由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把自己弄得这样,连精神都给自己上了枷锁了。

这回的心情还不比去日本的心情,什么能救了我呀!上帝!什么能救了我呀!我一定要用那只曾经把我建设起来的那只手把自己来打碎吗?

——(萧红1934年5月4日北平致萧军)

此时,萧军虽在上海忙着编《鲁迅先生纪念集》,却在萧红“起死的那个观念”的痛苦时分,愉悦地读着书,快乐地学跳“足声”舞,并回信告诉她,“学好了,将来好教你”。他不能理解她,或者说,他的心,已渐渐失去了感知她的兴趣。

她哭着看他的回信。她明白,在他心中,她已经不重要了。直觉如此残酷,因如此清醒而残酷。

你来信说每天看天一小时会变成美人,这个是办不到的,说起来很伤心,我自幼就喜欢看天,一直看到现在还是喜欢看,但我并没变成美人,若真是,我又何能东西奔波呢?可见美人自有美人在。(这个话开玩笑也)

……

我的长篇并没有计划,但此时我并不过于自责“为了恋爱,而忘掉了人民,女人的性格啊!自私啊!”从前,我也这样想,可是现在我不了,因为我看见男子为了并不值得爱的女子,不但忘了人民,而且忘了性命。何况我还没有忘了性命,这就是忘性命也是值得呀!在人生的路上,总算有一个时期在我脚迹旁边,也踏着他的脚迹。(总算两个灵魂和两根琴弦似的互相调协过)(这一句似乎有点特别高攀,故涂去。)

——(萧红1937年5月9日北平致萧军)

萧军,并不理解萧红对他的爱,甚至责怪她的爱过于缠绵,以致“为了恋爱,而忘掉了人民,女人的性格啊!自私啊!”在他面前,萧红的爱何其卑微而苦涩。她唯有自嘲和讥讽,自嘲高攀了他的爱,讥讽他一次又一次的出轨别恋。

然而尽管如此,当萧军来信谎称自己“身体欠安”时,她便毫不犹豫地离开北平,又回到了他的身边。

仅隔一个多月,“七·七事变”爆发,8月13日,淞沪之战打响。在事关民族存亡的抗战形势下,他们之间的情感,不过是一本千疮百孔的线装书,谁也没有精力,再去拂拭与修补。

这人世如此悲凉

1937年9月末,萧红萧军与一批文化界友人,从沦陷的上海来到武汉。

在当地诗人蒋锡金的接洽下,二萧住进了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那是蒋锡金租住的房子。此后一段时间,小金龙巷21号,成了来自各地的抗战文艺作家的活动场所,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便是其中一位。

满族人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1912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在北平加入左联;1935年完成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在东北作家群中产生了重要影响。1935年底,端木蕻良来到上海后,在鲁迅、郑振铎、茅盾等人的推荐下,开始频繁在《文学》、《作家》、《国民周刊》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937年夏,端木受邀参加抗战文艺刊物筹备会,在这次会议上,与萧红相识,并与二萧成为朋友。

这年10月,在胡风、萧军的催促下,端木由上海抵达武汉,在小金龙巷与蒋锡金同住一室,会同二萧、胡风等编写抗战文艺刊物《七月》。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这三位年轻的东北作家相处融洽,尤其对萧红,端木所给予的体贴,犹如和风细雨,是彼时的萧军无法给予、也无心给予的温暖碎片。

她所怀念和缺失的,端木做了弥补。尽管,她怀念的是萧军与她的曾经,缺失的是萧军对她的疼爱,然而当这一切不再重来,当她的爱已成为卑微的仰视,当给过她深爱如今却无视她的那个人仍在身边,她甚至想抓住这机会做一个选择,她想告诉他的是,她萧红,可以离开他。

1938年元月,受刚成立不久的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的邀请,端木蕻良与萧红、萧军、艾青、聂绀弩等,从武汉启程,前往山西执教。二月初抵达临汾后,萧红任大学文艺指导,并与时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的丁玲邂逅。

然而此时,举国之内,已几无宁静之地。他们前脚刚到,战火便追到了临汾。当时受邀而来的“民大”教师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随校撤往晋西南,二是跟随丁玲的战地服务团前往西安。

为去向的选择,萧红与萧军再度爆发了争吵。萧红选择跟随丁玲,萧军则坚持与“民大”一起撤离,并准备随时报效祖国,扛枪打游击。萧红的理由则是,作家的所长是拿笔战斗,对抗日救国来说,一个作家去当游击队长,不见得比当一个作家贡献更大。

此时,也许他们都明白,不同的选择是必然的,就像他们的情感,已到了必然抉择的时刻。他们谁也改变不了谁,谁也说服不了谁,战火在前,人生已容不得坐而论道和退步求全,他们前方只剩下一个界碑,叫做分道扬镳。

这一次,再不同以往。她曾经远去扶桑,出走北平,是负气的,虽然伤痛,心里却知道,疗好了伤她仍然要回到他身旁。但这一次,她是平静的,尽管心底的哀伤是静水下的波涛,谁也看不见。

正因明白这次分手的不可逆转,萧军才带着几分不舍,将萧红托付给了丁玲和聂绀弩。

多年后,聂绀弩回忆了临汾分别前萧军与他的谈话。

一个夜晚,萧军送我、萧红、丁玲、塞克、D.M.到车站,快开车的时候,萧军和我单独在月台踱了好一会。

“时局紧张得很,”他说:“临汾是守不住的,你们这回一去,大概不会回来了。爽兴就跟丁玲一道过河去吧!这学校(民大)太乱七八糟了,值不得留恋。”

“那么你呢?”

“我不要紧,我的身体比你们好,苦也吃得,仗也打得。我要到五台去。但是不要告诉萧红。”

“那么萧红呢?”

“哦,萧红和你最好,你要照顾她,她在处世方面,简直什么也不懂,很容易吃亏上当的。”

“你们以后……”

“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怎么,你们要……”

“别大惊小怪!我说过,我爱她;就是说我可以迁就。不过还是痛苦的,她也会痛苦,但是如果她不先说和我分手,我们还永远是夫妻,我决不先抛弃她!”

——(聂绀弩《在西安》)

遗憾的是,六年来,他们情感的纽带已被粗糙的岁月磨损得细如危弦,再也经不起振颤和磨折。临汾,成了二萧的分别之地。她终于丢下萧军,和端木、艾青、田间等人一起,随丁玲坐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

当火车开出临汾车站时,萧红俯向窗口,默然地注望着孤独地站在月台上的萧军,她的明朗的眼睛突然开始湿润,然而她转过了脸去。

——(骆宾基《萧红小传》)

萧红走后,萧军看到一双被她丢弃的靴子,于是托人给萧红捎信说:“这双靴子不是你爱的吗?为什么单单地把它遗落了呢?”

她遗落的,岂止是心爱的靴子,还有她曾深爱着的萧军。

在西安,为了抚平分离的伤痛,或者为了尽快忘掉萧军,她与端木走得很近。在她心底,也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她也没有真正爱过这个小她一岁的男人。但端木出现得那样及时,出现在她最失意的时分。

然而此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怀了萧军的孩子。

多年前,萧军在她生命中出现时,她怀了别人的孩子;而今,萧军离去时,她却怀了萧军的孩子。她的人生,是脱了轨的人生,错了一节,便始终是错了。彼时她的情形,正如端木所说,“不愿意丢掉的那一点,现在丢了;不愿意多的那一点,现在多了。”不愿意丢掉的,是曾经的恋人;不愿意多的,是战争形势下不该孕育的小生命。

对端木的追求,她曾犹疑而矛盾。她爱萧军的侠义情怀和男子气概,却无法忍受他的恃强和不忠;她欣赏端木的温和谨持,却厌恶他的胆小势利。然而,此时的萧红,多需要一个人陪在身边。

同类推荐
  • 爱上一位名叫春妮的女子

    爱上一位名叫春妮的女子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作者所写的主要是人,是性格。他主要想用恋爱来表现一些人的性格。就如佩珠,她比前面的两个人进步多了。不过,《电》和《雨》不同,和《雾》更有差别。《电》的头绪很多,适合这个标题,的确像几股电光接连地在空中闪耀。短篇小说《雷》只是一个不小的插曲。故事发生的时间在《雨》和《电》之间。因为《电》里面的几个人物如慧、敏、明、碧、影都曾在《雷》里出现过,我现在就把《雷》放在《电》的前面。
  • 浮夸

    浮夸

    18段难以释怀的前尘往事,18篇动人心弦的感伤情事。这里没有哗众取宠的复杂情节,没有空洞华丽的词汇,只有都市男女深情的怅惘和纯真的沧桑。
  • 间接叙述

    间接叙述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推荐
  • 酒店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酒店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从思想上来说,管理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管理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管理是艺术的。然而,不论管理是哲学的、科学的还是艺术的,首先它都需要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制度是一切管理运行的标尺与准则。因此,建立一套体系完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表格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酒店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酒店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我们总结了许多成功酒店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做法,借鉴了同类书籍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 岳飞传

    岳飞传

    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白了少年头,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空悲切!”,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莫等闲,《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
  • 让灵魂躲躲雨

    让灵魂躲躲雨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本书告诉读者在遇到事情和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和人沟通,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
  • 英雄联盟之王者无敌

    英雄联盟之王者无敌

    一次偶然的机会,以其外挂般的意识一局封神,与冠军失之交臂,曾经的上帝之眼苏醒了,神级操作,且看杨逸征战英雄联盟路。英雄联盟强势袭来,无敌意识,迫于家庭经济,在世界总决赛中意外失误,杨逸又一次踏入游戏,从此沉寂沦为网吧网管
  • 墓地风云:八步道人

    墓地风云:八步道人

    本书有三警告:1.警告没胆量的!!2.警告心脏病患者!!3.警告心理素质差的!!传奇的校园经历,是什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诡异的事件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解密,诡异的校园结束后,墓地风云又开启了新的历程,国宝?错,那是阴器!九个奇异的古字又是一场神秘的风波。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谜语绕口令英语

    谜语绕口令英语

    谜语和绕口令是英语文学中两种比较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前者既饶有情趣,又可以启发心智,增进思考和想像能力;后者结构巧妙,诙谐风趣,富有音乐性,最适合口头背诵,深受广大英语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