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02

第2章 引子 赵汸的《春秋》学(2)

一《春秋》本鲁史而作

在赵汸看来,《春秋》所以有上述两大内容是由其书的性质决定的。经学家以六经皆圣人之书,赵汸也肯定六经出于孔子。但是,他又认为六经有作、述之分:

昔者,圣人既作六经,以成教于天下,而《春秋》教有其法,独与五经不同,所谓属辞比事是也。盖《诗》、《书》、《礼》、《乐》者,帝王威德成功已然之迹;《易》观阴阳消息,以见吉凶,圣人皆述而传之而已;《春秋》断裁鲁史,有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权,与述而不作者事异。(《春秋属辞序》,《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篇》。)

六经中的《易经》等五经仅仅是述而传之,唯《春秋》有述有作。因此,六经中只有《春秋》为孔子制作之书,而《礼记·经解》说的“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春秋》之失乱。”郑玄注:“属,犹合也。《春秋》多记诸侯朝聘会同,有相接之辞,罪辩之事。失谓不能节其教者也。……《春秋》习战争之事近乱。”孔颖达疏:“属,合也;比,近也。《春秋》聚合会同之辞,是属辞;比次褒贬之事,是比事也。《春秋》习战争之事,若不能节制,失在于乱。”),就是对孔子制作《春秋》的最好说明。对《春秋》应当从“属辞比事”来领会,才能够抓住其特点。赵汸自己多次说道,他对《春秋》的真正体悟就是从此而来的,而《春秋属辞》之名也取自于此。以“属辞比事”来论说《春秋》,是赵汸《春秋》学的基本点。

所谓“属辞比事”,主要是指孔子著作《春秋》的特点,即孔颖达所说的“聚合会同之辞”,“比次褒贬之事”。属辞比事就得有属、比之例,辞之属、事之比合于例,才能使所属之辞、所比之事不乱,“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礼记·经解》。此语也被赵汸在《春秋属辞》等书中一再引用申说。深于《春秋》在属辞比事而不乱,则《经解》所谓“《春秋》之失乱”,当指属辞比事之失,即辞不相属,事不相比,而非郑玄、孔颖达注疏所说的是指《春秋》习战争之事。)。蒋伯潜先生说:“于文字中求《春秋》之义,则必属辞比事,以寻绎《春秋》书法之异同,而发现其所以异同之点,此即所谓例也。《汉书·刑法志》颜师古注曰:‘比,以例相况也。’就《春秋》经文书法之大同小异者,或事似相同而书法则有异者,以相比况,而发现《春秋》之义,于是得其书法之凡例,此治《春秋》者所谓例也。”(蒋伯潜:《十三经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62页。)用所谓例来分析《春秋》之辞与事,就是属辞比事。这是对属辞比事的正确说明。赵汸以“属辞比事”为治《春秋》的根本,由此决定了他的《春秋》学主要在于用所谓例来分析归纳《春秋》的文辞与事件,这与杜预治《左传》重视发凡明例是一致的。其中虽有对孔子所寓之义的论说,但是,与《公羊》、《穀梁》的专求微言大义是有所不同的。由例来判定并一一论说《春秋》,则缺少变通,而《公羊》学的讲求微言大义重视的则是变的精神,即董仲舒所说的《春秋》无达辞。

在赵汸看来,孔子制作《春秋》并不是凭空编造,而是据鲁国史记而成。他说:

乃即鲁史成文,断自隐公,加之笔削,列伯者功过,以明尊天王、内中国之义;贬诸侯、讨大夫、诛其乱臣贼子,以正人心、示王法,盖天之所命也。……故曰圣人经世之书也。(《春秋集传序》。)

孔子制作《春秋》是根据鲁史加以笔削,通过对伯主功过的列举寄寓圣人所要表达的“义”与“法”,故《春秋》为圣人经世之书(赵汸此说本于庄周,他在《春秋属辞序》中明确说:“善乎,庄周氏之言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弗辩’,此圣人制作之本意也。”)。此说既承认《春秋》与鲁史的联系,又认为《春秋》非史书可比,而是可以用来治国经世的法典。这既不同于《公羊》、《穀梁》的专求微言大义,也与《左传》仅仅从史实的角度来认识《春秋》是不同的。

孔子是如何本于鲁史并加以笔削来制作《春秋》的呢?赵汸说:

古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一国之事。《春秋》,鲁史策书也,事之得书不得书,有周公之遗法焉,太史掌之,非夫人之所得议也。吾,鲁司寇也,一旦取太史氏所职而修之,鲁之君臣其能无惑志欤,然则将如之何?凡史之所书有笔有削,史所不书,吾不加益也,故曰其文则史,史主实录而已。《春秋》志存拨乱,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非史氏所及也,故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此制作之原也。学者即是而求之,思过半矣。(《春秋集传序》。)

赵汸自己曾明确地表示,他这一论说本于孟子。《孟子·离娄下》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公羊传》昭公十二年,借孔子之口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其事,则主会者主之;其词,则丘有罪焉耳。”与孟子之说大略相近。但是,孔子说“其词,则丘有罪焉耳”,与孟子述孔子“其义则丘窃取之”,两者是不同的,一从“词”上说,一从“义”上说。而赵汸是明确反对从文辞上说“丘有罪”的。《春秋属辞》卷一五《辞从主人》说:“至公羊氏乃曰:其辞则丘有罪焉尔。又曰:定哀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不知己之有罪焉而。又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其意以为,《春秋》制言之体,皆出圣人,而不得其所以为言者,故曲为之说。夫策书之法,内恶讳之,而外事从告,与史氏杂志以讦为直者不同。韩宣子,晋卿也,观书而大史氏不隐者,以其文辞犹存成周旧典,非史氏私书比也。孔子非史官,亦非现大夫也,请修国史,而时君时相不以为疑者,其事其文皆乃鲁史之旧,虽有笔削,而无所增加也,则其辞何罪之云?定哀之际书事与隐桓以后不殊,而亦何微之有?盖孔子尝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非辞之谓也。其言之所自出,与孟子同,与口传失真,则去之远矣。”)因此,孔子制作《春秋》可以用“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来概括:就史而言是对鲁史有笔无削的实录,就义而言是通过孔子的笔削来体现的。因此,《春秋》就包含着史与义两大方面的内容。

这两大内容中,史是基础,孔子之义就是在史的基础上,通过对史的笔削来体现的。故要明孔子笔削之义,首先必须先明其史。而史有官修的正史与一般的史氏私书之分,正史载于策书之上,而史氏私书载于简牍之中。赵汸说:“策书者,国之正史也。”“古者非大事不登于策,小事则简牍载之,故曰国之正史也。”(《春秋属辞》卷一。)“夫策书之法,内恶讳之,而外事从告,与史氏杂志以讦为直者不同。韩宣子,晋卿也,观书而大史氏不隐者,以其文辞犹存成周旧典,非史氏私书比也。”(《春秋属辞》卷一五。)赵汸在其著作中所言之史一般是指国之正史。而史有史例,明史则必须知晓史例。所以,赵汸说:“故学者必知策书之例,然后笔削之义可求;笔削之义既明,则凡以虚词说经者,其刻深辨急之说皆不攻而自破。”(《春秋集传序》。)以明策书之例为治《春秋》之始,是赵汸《春秋》学的特色,这实际上是一种偏重于《左传》的治学方法,因而,赵汸此说受到编纂《四库全书》的汉学家的称许,被许为“可谓得说经之要领矣”(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提要)。赵汸在《春秋属辞》中以经例来属、比《春秋》所记之事,就是由此而来的。

赵汸认为,策书之例是历代太史官所掌,并为史官所一直遵循而不改。策书之例是规定史官记载一国之史所书的对象、事件,包括哪些当书、哪些不当书的不同凡例。赵汸在《春秋集传序》中归纳出来的策书之例有十五例,而这十五例又可以分为三大类。

其一,从第一例到第七例,是史官记载本国历史所必须遵守的史法:

一曰,君举必书,非君命不书;二曰,公即位不行其礼不书;三曰,纳币逆夫人,夫人至、夫人归,皆书之;四曰,君、夫人薨,不成丧,不书葬,不用夫人礼,则书卒,君见弑,则讳而书其薨;五曰,适子生,则书之,公子大夫在位,书卒;六曰,公女嫁为诸侯夫人,纳币来逆,女归娣归,来媵致女,卒葬来归,皆书为大夫妻,书来逆而已;七曰,时祀时田,苟过时越礼,则书之,军赋改作逾制,亦书于策:此史实之录乎内者也。

其二,从第八例到第十一例,是史官记载本国以外的历史所必须遵守的史法:

八曰,诸侯有命,告则书,崩卒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虽及灭国,灭不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九曰,虽伯主之役令,不及于鲁,亦不书;十曰,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适诸侯,虽告不书;十一曰,诸侯之大夫奔,有玉帛之使则告,告则书:此史氏之录乎外者也。

其三,从第十二例到第十五例,是史官记载国内外历史都必须遵守的史法:

十二曰,凡天子之命,无不书,王臣有事为诸侯,则以内辞书之;十三曰,大夫已命,书名氏,未名书名徽者,名氏不书,书其事而已,外徽者书人;十四曰,将尊师少称将,将卑师众称师,将尊师众称某帅师,君将不言帅师;十五曰,凡天灾物异,无不书,外灾告则书之:此史氏之通录乎内外者也。

赵汸是据《左传》来说策书之例的,因此,他所说的“录乎内者”是指记录鲁国历史的史例;“录乎外者”是指记录鲁国以外的诸侯国历史的史例;“通录乎内外者”是指记录通用于鲁国内外包括天王、天变在内的史例。赵汸认为,策书之例是史官在进行历史记录时所必须遵守的法则,鲁国的史记《春秋》就是完全按照策书之例来著作的。

二《春秋》存策书之大体

孔子制作《春秋》,是对鲁史加以笔削来完成的,而不是像史官那样固守策书之例来著作。所以,孔子的《春秋》虽然不同于鲁史,却又以鲁史《春秋》为蓝本,存有策书之大体。赵汸认为,存策书之大体乃是孔子笔削之义的首要之义,故他的“笔削之义有八”,列“存策书之大体”为第一,而发明“属辞比事”的“《春秋》教”的《春秋属辞》也首明“存策书之大体”。他说:

笔削之义有八,一曰,存策书之大体。凡策书之大体,曰天道,曰王事,曰土功,曰公即位,曰逆夫人,夫人至,世子生,曰公夫人外如,曰薨葬,曰孙,曰夫人归,曰内女卒葬,曰来归,曰大夫公子卒,曰公大夫出疆,曰盟会,出师,曰国受兵,曰祭祀蒐狩越礼,军夫改作逾制,外诸侯卒葬,曰两君之好,曰玉帛之使。凡此之类,其书于策者皆不削也。《春秋》,鲁史也,策书之大体,吾不与易焉,以为犹鲁《春秋》也。(《春秋集传序》。)

策书之例是史官之法,而存策书之大体是孔子《春秋》对鲁史的大略保存。前者属于史官之史的范围,后者属于圣人之经的范围。所以,赵汸以策书之例为史官之法,而以存策书之大体为孔子笔削之首义,二者是有所区别的(赵汸多次明确说,存策书之大体是孔子笔削之义,策书之例才是史官之法。有学者论述说:“在《春秋属辞》中,赵氏以‘存策书之大体’为史官之法,以‘假笔削以行权’、‘变文以示义’、‘辨名实之际’等为笔削之旨。”(见《孔子研究》2003年第5期《论庄存与的公羊学》)将二者混而为一,不合赵汸之义。)。但是,存策书之大体又是对史的保存,故虽不等于鲁史,却存有鲁史,这就是赵汸说的“以为犹鲁《春秋》也”。

《春秋》中存有策书之大体,是通过对鲁史的有笔无削来实现的,赵汸说:

夫子作《春秋》有笔焉,有削焉,策书之大体,义有无待于笔削者,吾无加损焉。《春秋》,鲁史也。凡策书之大体,天事二,曰时序,曰灾祥;王事二,曰天子之命,曰天王崩葬;内事二十,曰公即位,曰逆夫人,曰夫人至,曰世子生,曰公夫人外如,曰薨葬,曰孙,曰夫人大归,曰内女卒葬,曰来归,曰大夫公子卒,曰公出疆,曰大夫出疆,曰会盟,曰出师,曰用民力,曰时田祀时越礼,曰军赋改作逾制,曰取国邑,曰国受兵;外事八:曰诸侯来朝,曰大夫来,曰诸侯卒葬,曰相执,曰出奔,曰弑君,曰杀大夫,曰灭国。其书于策者,皆存而不削。而一国之本末具焉,以为鲁《春秋》也。(《春秋集传》卷一。)

这里所列举的策书之大体分为天之事、王之事、鲁国之事、诸侯国之事四个方面,并且都是以君主为中心的重要历史事件,故所谓策书之大体主要指以君主为中心的历史记叙。赵汸说:“史之所记,皆君事也,行其礼则书,不行则不书,策书之大体也。”(《春秋集传》卷一。)所以,存策书之大体是赵汸对《春秋》“其文则史,其史则齐桓、晋文”的具体论说。

在《春秋集传》中,发明“存策书之大体”是赵汸的主要任务。如他释“元年春王正月”如下:

元年者,公之始年也;春,周时也;王正月,周月也。王者受命,必改易正朔,以统一诸侯。《春秋》侯国之史,故加王于正也,《春秋》编年以记事,事以日决者系日,淹日者系月,逾月者系时,此无事则何以书正月?公虽不以礼即位,犹朝庙告朔,与人更始,故史书其正月。《穀梁传》曰:“谨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左氏传》曰:“摄也。”(同上。)

其后赵汸更是完全用史实解释“元年春王正月”。全书对所谓存策书之大体,都是从史实的角度来加以论说的,因此,所谓存策书之大体实际上是对《春秋》所存之史的肯定。这就是赵汸所说的“皆有笔无削,使不失鲁国正史之常”(《春秋属辞》卷一。)。

就是《春秋属辞》一书,也以明存策书之大体为其主要内容。其书分为十五卷,从第一卷到第七卷全为存策书之大体,篇幅占全书的二分之一。书中所列存策书之大体的条目达131条。而赵汸用来解说这131条策书大体的事件,有的记叙多达百余次,有的仅有一次,多寡不同,相去悬殊。但是,赵汸却几乎将《春秋》所有的史事记叙,全部用到了他的存策书之大体的论说中,这就是所谓“大抵史法相承而一定,故虽详密而可尽”(《春秋属辞叙》。)。对存策书之大体,赵汸的确做到了详密而尽,这是赵汸的《春秋》学受到极高推许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赵汸《春秋》学受到批评的所在,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而目多者失之纠纷,目少者失之强配,其病亦略相等。”(《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三》上册。)而赵汸对存策书之大体的论说,总是先列出策书大体的条例,然后一一列举《春秋》所记同类之事,以说明该条例根据(《论庄存与的公羊学》(载《孔子研究》2003年第5期)一文说:赵汸的《春秋属辞》论存策书之大体,“其具体的研究步骤是通过列举同类叙述,然后归纳出相应的例则,如‘嗣君逾年即位,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不行即位礼不书即位,告朔朝正书王正月’之类即是。”此说与本书观点正相反。)。

同类推荐
  •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本书由著名作家严歌苓主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人物,汇集了张鸣、曹文轩、陈舜臣、韩美林、洪峰、王蒙等众多文学、文化、文艺界名家的最新作品,配以精致图片和摄影作品,图文交汇,着力探讨文学创作、文艺人生、历史观、社会热点、心理、教育等话题,同时也是众多作者交流学术观点、畅谈人生社会的平台,为众多作家、学者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最有前途的新人作者。
  •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词全编笺注》的笺注,无论是沿袭前人的传统,还是悉心阐发的一家之言,也同样开放给后来的学者,以期对纳兰词的理解始终随岁月而深化。
  • 忆往述怀

    忆往述怀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我们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热门推荐
  •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好心态成就美好人生,心态左右着人们的情感,决定着人们事业的成败。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取胜的法宝,而消极的心态则是通向成功的严重阻碍。一个人如果持有良好的心态,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好习惯让你受益终生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你的人生和命运。好习惯带来成功,而坏习。质则会给人的命运笼罩上灰色的阴影。只有拥有良好的习惯,才能让你受益终生。好性格帮你改变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态度,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最后产生不同的人生境遇。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应用得好,将性格优势的一面表现出来并加以运用,就会做好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 雄者傲苍生

    雄者傲苍生

    我本心正昭日月,奈何世人欺我苦。三千大道皆为次,唯有雄者傲苍生。各方豪杰刀兵见,烽火连天天下乱。江山要用血来洗,男儿誓死不底头。南宫烈受辱而后强,血窟洞中三年苦修,成就世上唯一的血修者。随后出山历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腥风血雨!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天师传人之争:真龙气

    天师传人之争:真龙气

    民初,张天师携子南下寻找真龙气,引出一场千古未有的奇事。民国第一相士袁度,为何隐居江南小镇?化外奇人蓝云天,为何踏足中原?天师传人之争,六十三代天师究竟谁来执掌?天下龙脉精华,真龙气究竟在何处?谜底即将揭晓,更多精彩,尽在《真龙气》。
  • 名门夫人:挑衅土豪老公

    名门夫人:挑衅土豪老公

    白天,他们是正当的上下属关系。夜晚,他们则是亲密夫妻。只有她才深知,高高在上的他,其实多道貌岸然。前一秒,他可以在公司疾颜厉色的当大家的面批评她,罚她扫厕所。后一秒,对她谈笑风生……这样的日子她终于受够了,忍无可忍,“唐二,迟早有一天,我要离开你!”他邪魅一笑,“可以,你一胎给我生下十个孩子来,随时可以离开,有多远离多远!”她黑脸,吼道,“尼玛!要我不离开你,除非你给我生出孩子来!”
  • 宁王妃:庶女策繁华

    宁王妃:庶女策繁华

    【新书《世子妃她以崽服人》已发,欢迎跳坑】七年荆棘之路,她被瑞王弃如敝屐,家破人亡,打入冷宫,含恨而终。重回十三岁,她携手良婿,策权势,策良缘,策尽繁华!说我空有样貌?让你们看看什么叫才艺双绝!说我身份低贱?庶女封侯亮瞎你们的狗眼!笑话我嫁了那个幼时失聪,不近女色,性情暴虐的宁王?蠢货,你们不知道,传言是不可尽信的么!后来某个宠妻如命的男人问道:“你到底是从何时打算嫁给本王的?”锦玉莞尔,灿若明珠:“若我说从上辈子开始,你信不信?”【全本宠文完结】
  • 极宠,田园小妇

    极宠,田园小妇

    “宝儿,去帮我把盆端来”某女颠颠的去了“应该是在床上累死吧”,傻傻的穿了,可不可以不要再去拿东西了?”某女委屈的鼓着腮帮。某女大言不惭。“宝儿,肉身是个傻妞,怎么办?难道我还要继续装傻?哈哈,再去把我在灶房的书拿来”某女继续奔波片段一:“相公,过来,她们说要是嫁了你这样的男人,当然要活的滋润,为夫给你洗澡。我天真,我烂漫,再去给我把晾好的茶叶拿来”某女拿来后,她们说我是败家娘们!”某女端着小篮子,满头大汗。“宝儿,谁惹我就把谁往死里整。”某男俊逸一笑,轻轻替她擦了擦嘴角。“相公,我好热,累死了都甘心。、、、、、、、、,一边吃一边看着在那采茶的相公。一群乌鸦飞过、、、、、、、、“别听她们胡说。”某女继续絮叨“那好,还要随时扑倒我的俊美相公!“相公,我的宝儿最好了。”某男腹黑的把人拉了过来。“恩?为什么累死?”某男皱了皱眉片段二:相公也是腹黑的主
  • 首席新娘调包了(大结局)

    首席新娘调包了(大结局)

    有谁见过21世纪结婚还戴着喜帕嫁人的吗?没错,她的婆家就是这么要求的。明明是嫁给一个傻子,怎么送个超级帅哥给她?是不是搞错了?嘻嘻,最好没有搞错,那她就赚大了。八点档电视剧不是这么演的吗?有的男人白天装傻,晚上很精明吗?也许真的被她给遇到了。甜蜜幸福的和新婚丈夫过了洞房花烛夜,结果第二天起来才知道这个男人是她小姑子要嫁的心理有些BT,嗜好有些让人不耻的男人,也就是她的结婚之后要称为‘妹夫’的人!呼,怎一个乱字了得啊!卷铺盖走人!她确实很需要钱,做一个傻子的老婆已经是很无奈了,但做BT男人的消遣品,绝对不行!------飘飘的其他文章(觉得值得一看的):《火暴总裁娇柔妻【大结局】》http://m.pgsk.com/a/58912/《首席新娘调包了【连载】》http://m.pgsk.com/a/113621/《偷孕:改造玻璃CEO【大结局】》http://m.pgsk.com/a/57972/《首领的签约情人【大结局】》http://m.pgsk.com/a/8710/《超邪魅总裁老公【大结局】》http://m.pgsk.com/a/74090/《爱在大清后宫Ⅰ.苏墨儿传奇【大结局】》http://m.pgsk.com/a/61183/《爱在大清后宫Ⅱ.玉如言小传【大结局】》http://m.pgsk.com/a/65096/
  • 高手林牧

    高手林牧

    爷爷的病要治,伪善贪财的姑伯却在争家产,要不是手底有两把刷子,林牧还真的有点头疼!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