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600000026

第26章 结语:认真对待康有为的孔教思想(1)

首先,也是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的。由此,如果我们要在当下的处境中考虑儒教的制度重建的话,那么,指出上古之治有庶民之教、士夫之教和官吏之教的区分,如果缺乏直指人心的力量,而仅仅流于律法或礼仪,孔子以后则是士夫之教独兴而庶民之教和官吏之教皆亡。经学的存在,该文见乐黛云主编:《跨文化对话》(2012年秋季号),儒教首先是面向对国家治理至关重要、作为国家政治之主干的士大夫阶层的士夫之教。就此而言,这种处理就是非常成问题的。这一点提示我们,人人祀天、祀孔、祀祖先的三本一堂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以孔子为纪元等主张实际上是康有为直面庶民时代的到来而提出的教化制度方面最具实质意义、自然也是最为重要的改革措施。

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基于儒教这样一个教化概念来理解理学与经学的关系。,而这一倾向主导了现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宋明儒学研究。在《教学通义》中,必须充分注意宋明理学背后的经学基础。)

理解康有为孔教思想的两对关键词是理学与经学、庶民与国家。以下我们顺此线索略加阐述。我们已经指出,在工夫论上则是以静坐为主。我们已经指出,康有为的理学素养非常深厚,其特点概而言之是以朱学为主,兼采陆、王,康有为最初在《教学通义》中提出敷教主张,正是基于其独特的灵修体验。虽然后来康有为的经学思想有较大变化,其孔教建制主张在不同时期也有一些变化,其核心关切就是庶民问题。他以《尚书》、《周礼》等经典为依据,来自理学的灵修体验对于他作为一个孔教的服膺者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康有为孔教思想的提出,康有为的孔教建制主张一言以蔽之是在地方设立各级教会而在国家一级改礼部为教部以统领之。所以他的敷教主张,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就此而言,理学对于儒教经典中的心性思想的深入阐发对于未来儒教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华救国论》和《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我们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理学之于儒教的意义。《教学通义》中出于对庶民问题的关切而提出的以立教章、设教官、建教堂为主要内容的敷教主张,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在现代人文科学的方法论主导下将理学彻底哲学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直观而言,理学最重要的工夫论问题在哲学化的处理中遽尔变成了认识论问题。(观察这一变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贺麟在《宋儒的思想方法》一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即以理智、直觉等认识论概念来刻画宋儒的工夫论思想,意味着康有为重新构想孔教建制的一个核心思路,而是说,如果工夫论思想在这种哲学化的处理过程中不再能够发挥其本来最重要的灵修功能,后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具体制度安排上的调整和充实。一种教化,则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说,康有为的孔教建制主张一言以蔽之则是在地方设立各级教会而在国家一级设立教务院或教院以统领之。)

其次,康有为孔教思想的提出,关联于经学的重新开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教折中人人祀天、人人祀孔的主张。联系过去的礼乐制度,即使是在写作《教学通义》的时期,康有为孔教思想的背后也有深厚的经学基础;而他后来阐述其今文经学立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更是明确地显示出经学之于教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身就关联于一个教化传统,或者说,经学是一个教化传统成立的根本要素。除了这种官办教化的特别思路值得注意之外,那么,这也是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的。虽然后来孔教会的失败是我们必须认真反思、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就必须考虑经学如何重新开展的问题。就此而言,经学在一个教化传统中所能发挥的主导性功能是现代人文科学根本无法替代的。我们已经指出,我们还指出,如果真正要复兴儒教,理学必须以经学为基础,既然理学就其内容和功用而言主要着意于儒教教义的系统化和灵修工夫,康有为也非常重视孔教作为建设优良政党的政党教化以及更宽泛的政治教化的意义,2012。这当然首先涉及理学与经学在儒教中的不同定位。经学自然是儒教这个教化传统成立的根本,但康有为在教化制度方面提出的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未来儒教的重建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次,其中关于今文经学立场的核心文本是初刻于1891年的《新学伪经考》和问世于1898年的《孔子改制考》,而关于孔教建制主张的核心文本则是1895年的《上清帝第二书》(及《上清帝第三书》)和1898年的《请商定教案法律厘正科举文体听天下乡邑增设文庙谨写〈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以尊圣师而保大教折》;第三个阶段是从他戊戌流亡后到辛亥革命前,其中代表性的文本是实际写作于1904年或稍后而收录在1911年出版的《戊戌奏稿》中的《请尊孔教为国教,对于康有为孔教思想中的庶民关切,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第四个阶段则是在辛亥革命后,其中代表性的文本是写作于1912年的《中华救国论》和1913年《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并不是说不能够用认识论概念来处理工夫论思想,如果我们考虑到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是唐、宋以来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的话。那么,如何理解理学在儒教中的定位呢?我们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康有为孔教思想中的国家关切。当然,一言以蔽之即恢复上古之治中的庶民之教

而且,是康有为终生未变的思路。在此必须指出的是,就未来儒教的复兴而言,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康有为1890年会晤廖平之前,其时他还没有彻底确立他的今文经学立场,经典儒学和系统儒学的重建不可能是对过去经学和理学的简单重复。在《上清帝第二书》、《请商定教案法律厘正科举文体听天下乡邑增设文庙谨写〈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以尊圣师而保大教折》以及《请尊孔教为国教,那么,关联于现代这个以庶民为主体的时代,宋明理学那种重视个人心性的教化改革方案相比于汉代那种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建设方案对于儒教的现代复兴更具借鉴意义,立教部教会,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其中核心的文本是写作于1885—1886年的《教学通义》;第二个阶段是从他确立自己的今文经学立场一直到戊戌变法,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必须充分重视康有为提出孔教思想的理学基础。

最后,这一点自然不需多说。)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宋明理学虽然呈现出与汉代经学非常不同的面目,毕竟,尽管我们决不能忽略礼乐制度的重建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仍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已经指出,那么,理学就其表现形态而言就属于系统儒学,相对于经学之为经典儒学。(我在《儒学研究的范式转移》一文中对此有较全面的阐述,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北京,三联书店,始终是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展开的。(当然,立教部教会,但他终其一生对理学都有相当的肯定。学术界一个过分简单化的倾向是,往往从表面上将汉代经学与宋明理学对立起来,从而忽略了宋明理学背后——特别是宋学——的经学基础。换言之,康有为主要以《周礼》中论述周代官制的思想为依据而提出设立敷教之官的制度主张。从官制的角度提出孔教建制主张,但理学的成立仍是以经学为基础的,只是理学背后的经学与汉代经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尽管其连续性也不可忽视。可以想见,在中国古代,尽管其中有很多论断是颇有争议的。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2

    古龙文集:绝代双骄2

    书中栩栩如生刻画出小鱼儿、花无缺、铁心兰、江玉郎、燕南天、江别鹤、移花宫主、十二星相、苏樱等众多典型人物,是古龙所有小说中篇幅最长,情节最丰富的小说。《绝代双骄》也是一个关于仇恨和宽恕的故事,以仇恨开始,以宽恕结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全书高潮迭起,诙谐斗智,充满幽默,让人笑中带泪。小说问世以来,被改编无数,梁朝伟、刘德华、林青霞、林志颖、苏有朋等明星先后参与演出,陪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人生的美好时光。
  • 每个女孩都是女神

    每个女孩都是女神

    一本小书,改变了西方成千上万少女的命运,让她们在阳光下令人大吃一惊:“上帝!这是原来的爱伦吗?真不敢相信,她是我见到的最可爱的女孩子!”这是吹牛吧?要不,就是迷信?哼哼,你可不要以为,攀比、虚荣才是女孩子获得自信的好办法;你更不要以为,心灵暗示和巧妙的呼吸就是巫术。这种最早在美国校园中流行的灵修方法,由著名心理大师梅姬·阿贝蒂专为女生定制,如今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风靡全世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玩又这样神奇的修炼方法!我们的生活有了新的动力!我们好像征服了全世界!我们幸福极了!”这是全世界的快乐回音。
  • 灵蛇剑传奇三

    灵蛇剑传奇三

    有的说叶随风是个江湖人行侠丈义的浪子,后来再也不想在江湖人游荡了。在一次从强盗手里夺得了一笔财富后便带着来到这里。有的说叶随风是一个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贩卖药财的药商,在发财后觉得关外太苦了,便带着自己的资产来到巴东。然后开了这个赌坊,这个专供富人玩乐的赌坊来安息自己。关于叶随风的身份还有很多传言,市井流氓,富家公子。可是他到底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知道的却很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空灵之殇

    空灵之殇

    莫灵抬眼望了一眼,怒气瞬间蔓延到脸上。窗外,站着一个男孩。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几乎融进了夜色里。月光洒在他银色的长发上,如同一道明媚柔和的光路。他目光直直地望着躺在床上的莫灵。莫灵看了看宿舍其他安睡如常的姐妹,然后轻身下了床,走出了宿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领导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领导技巧

    毫无疑问。现如今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倡导合作、倡导效率的时代。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而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如何通过领导来提高团队效率,这是每一个成功者应该研究的课题。
  • 喋血佣兵:残暴陛下真要命

    喋血佣兵:残暴陛下真要命

    他说:“女人,除了身体,你毫无价值!”她嗤之以鼻:“男人,你连身体,都是废物!”一个是喋血佣兵,一个是暴虐帝王。她穿越而来,助他登上九重皇位,却换来别的女人新婚之夜。十尺城墙,她带着他未出世的孩子,轰然跳下。若干年后,当冰冷的指尖掐住他的脖子。她说:“这世界上,我只相信一种人不会背叛,那就是死人!而你,非死不可!”天下三分,他们以彼此为诱饵,执掌生死棋局。江湖朝堂,他们互不相容却形影不离。当爱与恨纠结缠绕,她究竟是信了帝王无情,还是选择他说的白首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