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42

第42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判教思想(10)

灵宝派极度尊崇《老子》,不但制立斋法、制定教规传度《老子》,而且把习诵《老子》作为修仙的必要津梁。敦煌道经S1351号《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云:“道家经之大者,莫过五千文,大洞玄真之咏也。此经虚远,诵之致大圣为降云车宝盖,驰骋龙驾,白日升天。五千文是道德之祖宗,真中之真,不简秽贱,终始可轮读。敷演妙义,则王侯致治;斋而诵之,则身得飞仙,七祖获庆,反胎受行,上生天堂,下生人中王侯之门也。”《中华道藏》第4册,第120页。《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是晋宋之际问世的早期灵宝派道经,在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称《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要解经决下》一卷。该经也说:“唯《道德五千文》至尊无上,正真之大经也。大无不包,细无不入,道德之大宗矣。……所谓大乘之经矣。”《道藏》第9册,第870页。

在此思想基础上,《本际经》卷四《道性品》中地仙孟德然专门说:“伏闻神尊所说《道德》尊经,白日升天之道,是无为之上法,名为大乘之经。”老君曰:“《道德》之要,非中仙所知。子等曈曚下仙,安得闻此?”“吾乃愚人淳淳,不知谁子;直以无状之状,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太上以吾狂直恍惚,赐垂委任。”“吾受太上重任,方以大乘至法,化度八方人民贵庶,乃至一切神鬼,三涂地狱蝖飞蠕动之类。”扶桑太帝曰:“至如神人所弘大功德,本不简秽贱,唯善是与,然则大无不苞,细无不入,所以神人弘此法,故和光同尘,匠成万物也。下仙虽复垢重,量非大慈所弃。”在早期灵宝派极度尊崇《老子》并将其尊奉为大乘经之祖的基础上,进一步神话了《道德经》和老子本人。

南北朝末期佛道论衡异常激烈,道安《二教论》将道教以往的“救行之术,练行仙法”贬斥为 “外教”。这一特征在灵宝经教体系中表现为内教与外教的分野,从而引出了品级不同的“升玄内教法师”和“灵宝五篇法师”的区别。《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九“坐起钞”引《升玄经》云:“斋会行道时,正一道士不得与上清大洞法师共同席座;上清大洞法师不得与灵宝法师共同席座及服饰衣物;灵宝五篇法师复不得与升玄内教法师共席座。”《道藏》第6册,第963页。可见,灵宝五篇法师当属“外教”,而“升玄内教法师”所代表的《升玄内教经》属于灵宝经系列《云笈七签》卷六《三洞品格》有云:“元始天王告西王母曰:太上紫微宫中金格玉书灵宝真文篇目,有十部妙经,合三十六卷,是灵宝君所出,高上大圣所撰。具如《灵宝疏释》,有二十一卷以现于世,十五卷未出。孟法师云,高玄大法师夏禹师仙公所撰十卷,及修行要卷五卷,足为三十六,合为六卷,即今世所行。其后分为《内教》十卷,即是《升玄》之文,亦世所行也。”明确指出后出的《升玄内教经》十卷,是从灵宝经中后分出来的。另外,《升玄内教经》中屡见“救拔生死,济度人天”的“度人”思想,无疑受到《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影响。而该经在宋文明《通门论》所引的陆修静《灵宝经目》中已有著录。经中出现的诸如轮回报应、因果祸福、修善积功等思想观念,都有灵宝派经教影响的痕迹。这也证明了万毅的观点,该经是由北周时期的道士从当时流行的受到南朝灵宝派经典影响的升玄系列经典中改造合编而来(《敦煌本〈升玄内教经〉补考》,《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三辑第286页,三联书店,1998年)。

《升玄内教经》自述本经功德云:“此经法者,众经之上,……在最后说而得为大者,义渐深故。……于诸经中最为第一,摄众经故。”“今见世十方天尊,无不履行此经而得道者。将来学人,若不解此经而能得道者,绝无有是。要须得此经已,乃得道耳。……若将来世学真道士但欲度身,奉行大乘,不能兼度小乘者,但行此经,道自得成,不须复受诸余契令法术。何以故?此经尊妙,兼苞众经三洞之上,统御万灵,世人修习此经,十方天地神官莫不充塞虚空,合掌礼侍。”“此经攘祸术中最为第一,消殃术中最为第一,解过法中最为第一,除罪法中最为第一,进行法中最为第一。”《中华道藏》第5册,第87页、93页、112页。几乎相同的意思、同样的文字也散见于《本际经》各品之中,说明《本际经》受《升玄内教经》影响至深、一脉相承,这也反映了中古时期以《升玄内教经》和《本际经》为代表的道教灵宝经系新经典,为了使道教适应新的时代及思想背景下的发展需要,开创出有别于小乘道教的大乘道教勇气和创新精神。

二《本际经》对灵宝经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南北朝佛道论衡中佛教思想界多指责道经剽窃佛典,把灵宝经作为批判的主要对象。这实际和南北朝道教经教体系中,灵宝派和灵宝经所具有的包容兼蓄、融会贯通的特色有关。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灵宝派于道教内试图建立以灵宝经为核心,整合道教各派、统摄三洞经教的统一的道教经教体系,而且突出表现在对外非常善于吸收、借鉴、利用佛教的现实成果,以充实、完善道教经典、教义,企图以道教思想会通佛教并欲取而代之。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其真能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两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之所以昭示者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第51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本际经》的十二条判教标准,基本上涵涉了佛教、道教的思想特征。“十二法印”的具体内容大致可以归结为两部分思想:一方面强调“苦”、“空”、“无常”、“无我”,渲染出世“升玄”清净解脱;另一方面突出道教传统的“至道”常住、真实、自然、善有的思想本位,恪守了“本体”、“本源”、“本根”的理论特质。“苦”、“空”、“无常”自然是吸收利用了佛教教义,而“无我”之说则显然针对道安《二教论》所言“佛法以有生为空幻,故忘身以济物;道法以吾我为真实,故服饵以养生。生生不贵存,存存何绩?纵使延期,不能无死”《广弘明集》卷八,《大正藏》第52卷,第139页。予以回应。

然而,承认“无我”并不意味着扬弃长生成仙这一道教基本信条。所以,《本际经》紧接着又提出“大我”之说,所谓“真一妙智,自在无碍,神力所为,随意以辨,故名大我”。这样一来,《本际经》的神仙学说可以理解为“无我”与“大我”之说的结合,也就是,因认识到个人肉体之“无我”而追求出世“升玄”期冀精神自由永恒之“大我”,与“道”合一。表面上借用了佛教专用术语与概念,实质上表达的仍然是道教的思想观念。

《本际经》“无我”观念,亦源自古灵宝经思想,在《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中元始天尊说:“当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虽有我身,皆应归空。明归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岂复爱身?身既不爱,便能一切都无所爱,唯道是爱。”又说:“一切善恶皆有因缘,应从吾受。”《道藏》第5册,第889页、890页。轮回皆因有“吾(我)”,所以必须破除对“吾(我)”的执著、不爱身,即“无我”。既然“无我”,也就不须“爱身”,不再以肉体不死作为长生成仙的标准。

在《本际经》中“苦”、“空”、“无常”、“无我”的观念与“本体”、“本源”、“本根”之说看似南辕北辙,而又能辩证地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下。《本际经》卷六《净土品》太上道君自述昔于元始天尊西那玉国闻此经时,西方有国号曰“多恼”,遣使“往诣东方西那玉国天尊之所”启请妙法、归依,天尊将“太玄本际微妙经文”付与来使之事,这无异于“老子化胡”说的翻版。因为,既然老子化胡为佛,那么佛所说经无异于老子所云,自然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移花接木式的引用、接收了。《本际经》卷二《付嘱品》云:“末世正法流行,所说言辞随世文字,天魔异道添糅真经,语似义乖,云何分别?”“法本无言,亦无文字,但为世间无明众生,愚痴触壁,悬心冥道,无由悟解,故立世典渐启曈曚。乃寄语言宣示正道,假借文字著述经图,语字乃同,非复凡俗。”佛典之中的相关思想论述,又可以被解释为道教的“权变”之说。包容佛教将其与本土宗教相结合,改造佛教,最终代替佛教并凌驾于佛教之上,这才是以《本际经》为代表的灵宝派“新”经典会通佛教的真正目的。

《本际经》卷二《付嘱品》中有“念大道真是法王”,卷三《圣行品》有“究竟真一平等大道”,卷五《证实品》老君告诸仙人诵三宝名号忏悔业障“至心归命太上无极大道卅六部尊经玄中大法师”,经中尚多次提及“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张道陵。学术界通常把“大道”、“太上无极大道”、“正一盟威之道”作为早期天师道的专称,张道陵又是天师道的祖师。《太平广记》卷六十“女仙五”之“张玉兰”条引《传仙录》云:“张玉兰者,天师之孙,灵真之女也。……得素书《本际经》十卷,素长二丈许。……灵真即天师之子,名衡,号曰嗣师。自汉灵帝光和二年己未正月二十三日,于阳平化白日升天。玉兰产经得道,当在灵真上升之后,三国分兢之时也。”《太平广记》第30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此则神话传说说明了《本际经》与天师道有关系。《本际经》尊崇《道德经》、神化《道德经》及老子,也是受天师道影响的有力证明。两晋时代《老子》是天师道徒尊奉的首要经典,《世说新语·文学第四》载东晋末年殷仲堪尝“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他本人“少奉天师道,受治及正一”《三洞珠囊》卷一《救导品》引《道学传》)。

灵宝派早期领袖葛洪虽然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对老子《五千文》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性,他说:“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可承按者也。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又况不及者乎?”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151页,中华书局,1985年。但是早期灵宝经《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却一再流露出对老子及《五千文》的无比崇敬。说明灵宝派在葛洪之后,可能已经融摄了天师道教法。姜伯勤先生说:“(本际经)竭力在经书上反映了南北道教各系传承的交融与大一统局面。《本际经》各卷出现的神仙,兼顾了东南西北各派系。三天法师张道陵是整个道教都接受的人物,徐来勒是灵宝派与上清派共同信奉的神仙,窦子明代表了西南地区的道教,而上相青童君则象征着东南沿海的上清派信仰。”姜伯勤:《〈本际经〉与敦煌道教》,《敦煌研究》1994年第3期。另外,在《本际经》中依次出场的各路神仙里面,元始天尊是灵宝派的至上神,太上大道君原是上清派的最高神,太微帝君也是上清派的重要神仙,太上老君是天师道的最高神。《本际经》把他们有序地排列在一起,以《本际经》为基础整合道教各派的意图是相当明显的。

灵宝经教的传授据说是经过了由太极真人徐来勒—葛玄—郑隐—葛洪的过程,葛洪去世后“以付兄子海安君,至从孙巢甫,以隆安(397—402)之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支流分散,孳孕非一”见《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纪》。相同的记载又见于《道教义枢》卷二和《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中。徐灵期之后传授记载就付之阙如了,作为一个独立道派的活动资料亦相对匮乏。陆修静虽对灵宝派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未见有学人继承其灵宝法者。因此灵宝派在陆修静之后的情况已不明了,这也许和灵宝派具有鲜明的整合道教各派以建立统一的经教体系的倾向和特点有关。六朝时代道教各个流派融会贯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本地风光”宗派藩篱反而越发模糊了。灵宝派也许因此完成了它整合道教的历史使命,而消融到“新”道教的经教体系中去了。

灵宝经问世于东晋隆安(397—401)年间,最初传授以句容葛氏家族为核心。《上清经》约产生于四世纪中叶,传授以句容许氏家族为核心。这两个家族都居住在句容都乡吉阳里,故有世代姻亲关系。据陶弘景《真诰》卷二十《真胄世谱》记载:许谧叔父许朝娶葛洪之姊,其孙许黄民娶葛洪重孙葛万安之女,许谧曾孙娶同郡葛氏。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先生在《六朝道教之研究》中,通过对许迈家族的考察指出,在六朝信仰者中,可以看到不同派别之间的融合,像上清系创始人之一许谧的兄长许迈,既是上清派重要人物鲍靓的学生,又曾经从天师道吉阳治左领神祭酒李东授《六甲阴阳符》。他的婶婶是葛洪的姐姐。许迈是南朝名士天师道信徒王羲之的朋友,王羲之的女儿嫁给上清派魏华存的孙子刘畅,而王家又与天师道世家郗家有姻亲关系转引自葛兆光:《屈服史及其它: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第44页,三联书店,2003年。由此可见,儒家家族血亲观念对早期道教领袖阶层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也可能有意识地期望通过联姻手段扩大本家族及本道(门)派在上层士族社会中的影响力,借此巩固自己在教门中神权、族权的“垄断”地位。这无疑也是造成中古道教各派别之间之所以能够产生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局面与效果的催化剂。

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另一方面亦可得到证明,如南朝道教宗师陆修静是当时集道教各派教法之大成者,他虽然自称“三洞弟子”,其实与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都有渊源,但皆无直接的师承关系。他的再传弟子陶弘景,更是遍访上清诸仙真迹,尊三茅君为祖师,以上清、灵宝为宗法,提出“崇教唯善,法无偏执”的原则。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明确指出“万法森罗,不离网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道藏》第23册,第651页。另据《华阳陶隐居内传》载:“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又据于敬之《桐柏真人茅山华阳观王先生碑铭》记载,有道士王轨字洪范者,曾在法主王远知座下听《老子》、《西升》、《灵宝》、《南华》真人论云云《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六,中华书局,1982年。此亦说明,灵宝经已经成为茅山上清派奉持的重要经典。

同类推荐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由“世纪交响”、“长篇平台”、“绿野美卉”、“文坛撷英”。,曾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文艺报》社做编辑,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是其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当代小说文学评论的文集,担任过《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雷达,并兼任母校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热门推荐
  • 高原上的童话

    高原上的童话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天鸿魔道

    天鸿魔道

    这是一部背景庞大,气势恢宏的奇幻修真小说,来自天鸿大陆的少年林风,为了使命,接受了家族的考验,这个故事,就是从他得到一件不起眼的魔神器残件开始……,修魔,修仙不过在于其心罢了。一个复仇的少年,一场交织的爱恨情仇,演绎着怎么样的惊心动魄,09年,小羽最新奇幻修真作品《天鸿魔道》敬请收藏!!!
  • 天才庶女一品皇后

    天才庶女一品皇后

    父亲厌恶,在沐家受尽欺侮。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草包莫攀比,婉歌无人及。脸皮若计厚,沐家无人斗!”穿越后:“太可怕了,你知道吗?沐家的那个草包竟然拿着刀子差点杀了她的嫡母!”“这个草包竟然连公主都敢辱骂!”“她一个人居然将公主最得力的手下们都给打败了!”“啊!这个女人还是人吗?竟然能将一群狼杀光?!”……从此,民间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得罪阎王爷,莫要惹上沐婉歌!”当现代呼风唤雨的佣兵之王,重生在不受宠的庶女身上,她是土云国臭名昭著的草包小姐。母亲早死,睁开双眼,精光乍现,世人惊叹,风华万千。面对嫡母的刁难,她冷笑,一把匕首抵上女人的脖子,在女人惊骇的目光中冷冷道:“你信不信我一刀刺破你的喉咙,再将你的身体一刀一刀割下来,丢到深山里面喂狗!”她以为她这辈子都是无牵无挂,却没想到惹上一腹黑的主,而且,甩都甩不掉!当坚强狂傲的女子,撞上那风神如玉、腹黑狡猾的男子,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在这乱世中,烽烟四起,且看她纤纤素手,扭转乾坤,铁血柔情,与他并肩成就一段传奇!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且男女主角身心干净!更有天才宝宝!男主看似温润如玉,实则腹黑狡猾!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会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会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我快要碎掉了

    我快要碎掉了

    本书试图以我们大多数人外化的存在状态:寻与不寻,猎手与猎物,探寻与之或对立或模糊或平行的内心世界。坏坏和走走相遇,一个寻者,一个等待者。他们相恋,交流,写作,倾诉,分手。“这种悲伤是他们两个人的:无法得到爱的悲伤,无法释放爱的悲伤。她就像个溺水的人,双手挥舞,试图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每一段感情其实都是生命的一次充满希望的挣扎,只有这种挣扎才能证明,她还活着。”就像一些梦境、一些对话、偶发事件、读过的诗歌、看过的小说、一次旅行、某次不起眼的悸动,会触动我们深藏的真实。它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它需要你放下防备、放下束缚、放下犹疑、放下立场,梳理被遗忘或正被遗忘的片段,走进自己,才能走进它的世界。
  • 宠你上瘾,离婚女人是个宝!

    宠你上瘾,离婚女人是个宝!

    【溺宠二婚妻】简介:萧静想,女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两件事,就是结婚和生孩子,这两件她都经历了,要再加上离婚,那就圆满了。当朱军递来离婚协议的时候,萧静很干脆的提出条件,“车子,房子,公司都归你,银行里的固定存款咱们一人一半,孩子和剩下的归我,你要同意咱们就离,你要不同意,我上法院告你重婚。”朱军说,“萧静,咱们结婚十年,我真怀疑你是个没心的,你爱过我吗?”萧静嗤之以鼻,小三都养了,她爱不爱他有意义吗,搞得好像她才是出轨的那个一样。…李晓是牙科诊所的老板兼医生,35岁的他在别人眼里儒雅稳重,待人随和,事业有成,是单身女人眼中完美的丈夫人选。…在萧静的眼里,李晓就是个三观不正,眼睛有病的男人。在李晓的眼里,萧静就是个没心没肺,懒得要命的女人。两个本没有任何交集的男女,意外的产生交集,然后发生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李晓说,“我就喜欢她漫不经心的样子,我就想要宠着她,依着她,把最好的都给她。”萧静说,“魅力太大,不解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 傻妻撩人

    傻妻撩人

    他/她们离婚了,可她不明白为什么他还要频频出现扰乱她的生活,搞砸她的工作,搞砸她的相亲,更加叫人无法容忍的是还想要霸占她的房子。“这是什么?”结婚当晚男人一张离婚书送至女人眼前,女人木纳的看着白纸黑字签了名的地方,许久才抬起头看着高大帅气的男人,傻傻的想新郎自己也闹洞房么?可为什么老妈没有告诉自己呢?“签字。”男人冷冷没有温度的看着半裸着身体的女人,一个傻子也配给他齐墨做老婆,真是笑死人了!“我妈说你要离婚就得给我抚养费!”女人想起老妈的话,想起老妈指着她的鼻子叫她记住,没有把抚养费弄到手敢回去打断她的腿,马上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男人,一瞬间男人的脸黑了,抚养费!!他,某市青年才俊,省委书记的外甥,秘书长的儿子,卓尔不凡,一表人才,却要娶一个心智不全的傻子女人。她,前任省长的私生女,一个嗜赌如命,贪杯成性女人的女儿,长得漂亮,身材火辣,却只有十几岁的心智,还是个大龄女青年。…“脱!”某男人冷冽的目光袭来,让某女退后两步,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妈说脱一件一百万。”某男顿时一头黑线,乌鸦嘎嘎乱叫。“该死的!”某男气的双手卡腰,浑身哆嗦!某女却一脸无辜的看着男人又说:“我妈说要是你可以便宜点。”某男彻底的被激怒了,破口朝着女人怒吼:“还他妈的有谁敢要脱你衣服?”某女一阵纠结,抬起双手扳起手指,不停的念叨起某些男人的名字,某男彻底的抓狂了!故事就是故事,请不要对作者人身攻击,至于攻击故事里的人,^__*)嘻嘻———有鸡蛋疯狂地砸吧!!推荐一下天涯的三本完结作品,下面看总裁之豪门哑妻,是天涯最喜欢的作品前夫,是天涯一点水不灌的作品离婚后说爱我,是天涯最心累的作品有新朋友可以去看看,^__*)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