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41

第41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判教思想(9)

教授小乘诸法的人自然是“暗师”,反之,称为“明师”。在《本际经》卷二《付嘱品》中,天尊云:“若说小乘 有得之义,生灭法相,有有有无,有因有果,说如是等,名为暗师。若说诸法无修无得,无灭无生,非有非无,非因非果,而有而无,非不因果,巧解因缘,假名中道,示教是法,乃名明师。”

早期灵宝派将此前的“旧天师道”经法称为小乘。古灵宝经《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中称,早期天师道宗师“正一真人”张道陵学道时曾受灵宝斋,说明张道陵彼时位列小乘阶级。而在《本际经》中,此“正一真人”已俨然“小乘”之师。卷四《道性品》中众地仙齐声赞叹:“善哉善哉,三天法师正一真人。……能开甘露不死法门,引进我等令入法墙,处无为室。……我等久习小乘,根机浅钝……游入大师无漏宝林,不能了见真法华果。……唯愿大师,赐我慧药,除愚痴病,以善言说决无明翳,使智慧瞳清净明了,照见实相,无著华果。我等今者虽复睹见奇特瑞相,闻稀有法,转生疑网滞碍之心。唯愿大师为我开演,令得晓悟,知实相味,见真道色,及为来世习学真道未入位者,作法舟航,以法灯炬照邪惑暗,令识正路,游趣玉城。”然而张道陵说:“我……虽悟真空,断诸结漏,而无知未尽,正解未圆,于诸法门,未悉洞了。何况卿等始发道心,学相似空,未称真境,于深法相而不疑惑?太上命我为子度师,虽授经文,未究其理,教导有亏,愧所宗匠。……太上道君亦卿师也,道为世尊,智慧成满,独步无畏;不共世间学地小乘,莫能图度具大慈悲;善解方便,常施法财摄引众生,言说柔和,为众所爱,若闻法者无不归依;有所为行皆能利益,随顺世事,和光同尘。以此四行摄取众生,善诱殷勤,令住正道。”于是,大众齐到“道”前,颂曰:“三师启玄扉,广开甘露门。赐以长生术,方便拯迷昏。导引与胎息,制魄拘三魂。服药茹芝英,延寿保命根。依教具奉行,免害获长存。遨翔洞宫府,谓之出笼樊。……始知非解脱,未免四魔怨。回向求大悟,未了至道源。请师重诲示,运转一乘辕。……四行摄众生,录引归真一。”太上道君对豆子明、纪法成等说:“汝师道陵善达深奥,于无量劫久已成道,安住无为,登太一位,而以哀愍,为度众生,示同世间种种方便,随宜引导,令入正解。……欲导众生度生死海,登解脱山,具功德宝,善能断汝疑网之心,欲显十方大道威德,推功于我,令解汝疑。善哉道陵,了达根性,……令汝等辈得净慧力,裂愚痴网,脱生死罗,入真实际,具足大乘,诣道真境,普为将来开法眼目,同会无为湛寂之处。”

《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句,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引“吴先生曰:‘上士不教而自知,下士虽教而不移,神道设教,为中士耳。夫中士语之以善则迁善,导之以恶则趣恶,故教之所设,为中士之可上可下也。太上之旨,诱以多方,教以善道,俾其迁革渐脱愚迷,俾有向风进善之门,则所谓人无弃人矣。上士既悟之于自然,故勤行不怠也’”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之《晋唐〈老子〉古注四十家辑存》,巴蜀书社,2001年。及“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句,宋人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中引“志琮曰:‘上士闻于妙道,无相无名,不来不去,非生非灭,既不信从,翻生违背,所以拊掌大笑,谓为虚诞。”同上。这两条注解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可视为对《本际经》“三乘”观念的继承、发挥。

南朝梁代道士孟智周撰《玉纬七部经书目录》又创“四辅”分类法,“四辅”与“三洞”是辅和被辅的关系,所以称四辅。“三洞”与“四辅”合称“七部”。“七部分类法囊括了六朝时期大部分派别的经典,适应了诸派联合的历史潮流,发挥了纲纪众经的作用。”朱越利:《道经总论》第183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自此,“三洞四辅”正式成为道经分类方法。“三皇”(天皇、人皇、地皇)、“三乘”(大乘、中乘、小乘)、“三洞”(洞真、洞玄、洞神)、“三太”(太玄、太平、太清)构成道经独特的分类框架。七部分类法仅仅反映派别,而不涉及内容。故南北朝时期在七部之下,又设立了“十二部”的二级分类体系。六朝末至隋唐,三洞又各分“十二部”,总成三十六部。但并不是七部中的每一部分项下都分十二部,也不是七部之下再分设一个十二部,而是三洞各下分十二部,四辅之下不分十二部。各洞的十二部名称与顺序完全相同。由于三洞各十二部,合为三十六部,所以“三十六部尊经”也成为一切道经的代称。

“三十六部尊经”之说亦源于东晋末的古灵宝经,《无上秘要》卷四十八《灵宝斋宿启仪品》引《金录经》:“太上无极大道至真灵宝三十六部尊经、太上三尊十方众圣玄中大法师。” 《道藏要籍选刊》第10册,第17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金录经》即古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金录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一经》,《道藏》中为《太玄灵宝玉录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一卷(《道藏》第9册)。另,《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中有“归命太上无极大道至真灵宝三十六部尊经宝符、太上三尊” 《道藏》第9册,第869页。《本际经》卷五《证实品》中有“至心归命太上无极大道卅六部尊经玄中大法师”之语。

十二部的分类最早见于敦煌道书P2256号宋文明《通门论》中,其称陆修静在编撰《灵宝经目》时“总括体用,分别条贯”,把灵宝经中的十部“元始旧经”分为十二部。第一:经之本源“自然天书八会之文”;第二:神符“自然云篆之文”;第三:玉诀“玄圣所述解释天书八会之文”;第四:灵图“玄圣所述神化灵变之象”;第五:谱录“玄圣所述圣真名讳神宫位第”;第六:戒律“玄圣所述罪福科目”;第七:威仪“玄圣所述法宪仪序荐谢品格”;第八:方诀“玄圣所述神药灵芝、矛金水玉之法”;第九:众术“玄圣所述思神存真、心斋坐忘、布虚飞空、餐吸五方元(精)导引三光之法”;第十:记传“玄圣所述学业得道成真之法”;第十一:玄章“赞诵众圣之辞”;第十二:表奏“玄圣所述传授经文登坛告盟之仪”。宋文明又“于陆先生所述后,名为灵宝部属条例,区品十二”,即: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诀,第四灵图,第五谱录,第六戒律,第七威仪,第八方法,第九众术,第十记传,第十一赞诵章,第十二表奏。这十二部名称还见于古上清经《太上仓元上录经》、南朝上清经《洞真太上仓元上录》、《太玄真一本际经》卷三《圣行品》、《洞玄灵宝玄门大义·明教第一》、《道教义枢》卷二《十二部义》、《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上清太上开天龙经》卷一、《太上黄箓斋仪》卷五十二、《云笈七签》卷六等道书、道经中,名称大同小异而已,异名之间的涵义随时间推移基本没有区别,只是流传过程中文字略有变动。

在《本际经》卷三《圣行品》中,太上道君向张道陵宣说道教经教“所受诸法,虽复无边,总括条疏,唯十二事,部类分别,随根不同。一者自然本文,二者神符,三者宝诀, 四者灵图,五者谱录,六者戒律,七者威仪,八者方法,九者术数,十者记传,十一者赞诵,十二者章表。自然本文者,天书八会,凤篆龙章,是为天地万物之本。开化人神,成立诸法,主召九天神仙上帝,校定图录,调政璇玑,摄制丰都,降魔伏鬼,敕命水帝,召龙上云,天地劫期,圣真名讳,所治城台,众圣境界,广宣分别,种种阶差,服御元精,化形之法,皆演玄妙,自然虚无,正真妙趣,明了具足。神符者,云篆之文,神真之信,召摄众鬼,威制神鬼,总炁御运,保命留年。玉诀者,天真上圣述释天书八会之字,以为正音,开示大道。灵图者,众圣化迹,应现无方,图写变通,令物悟解。谱录者,众圣记述仙真名讳,宗本胄胤,神官位绪。戒律者,条制敕约,防非检过,诠量罪福,分别轻重。威仪者,具示斋戒进退楷模,俯仰节度,轨式容止。方法者,众圣著述丹药秘要,神草灵芝,柔金水玉修养之道。术数者,明辩思神,存真念道,心斋虚忘,游空飞步,餐吸六炁,导引三光,练质化形,仙度之法。记传者,是诸众圣载述学业,得道成真,通玄入妙,修因方所,证果时节。赞诵者,众真大圣巧饰法言,称扬正道,令物信乐,发起回向,生尊重心。章表者,师资授受妙宝奇文,登坛告盟,启誓传度,悔谢请福,关告之辞。”“此十二事,总括众法,一切意趣无不备周,化引三乘,入一乘道。既从明师禀受尊教,具得要诀,闻己思维,洞解玄妙,通达明了,觉悟俗境皆非真实,分析观察,知世俗相,皆悉空寂,入无相门,离爱染心,断灭烦恼,到解脱地,诣长寿宫,常住清净,自在无碍,安隐快乐。”通过“十二事(十二部类)”经教体系的编排,融会贯通道教三乘经教,达到“化引三乘,入一乘道”的目的。

“三洞四辅十二部”最终正式成为道经分类方法,这是一套双重标准的分类体例,不仅适用于经书分类,还有区分道士品级位业的含义。修持不同经法的道士各有不同称号,并能得到不同位业。如修持洞神或太清经法可以成仙人,修持灵宝经法可成真人,修持上清经法可成圣人。按照敦煌道教遗书《陶弘景五法传授仪》、《太上正一度仙灵箓仪》、《洞真上清经授度仪》、《三洞奉道科诫仪范》等道门科仪规范,道士传法、诵经、修道须依次授受经法,不得逾越次序。大抵先授清信戒律、正一盟威法箓;其次为洞渊神咒经箓或太玄部道德经法;再次为洞神三皇经箓、洞玄灵宝升玄经法、灵宝中盟经箓;最高者为洞真上清经王卡:《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第1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隋书·经籍志》中谈到当时道士受道之法时说:“初受《五千文箓》,次受《三洞箓》,次受《上清箓》。……弟子得箓,缄而佩之。”上清经法于彼时已被确认为上品道法。

《本际经》“具十二印,应三洞者”的判教观,代表了中古道教判教的统一标准,也就是说“若有经文具十二印,应三洞者,是名正经”亦即大乘经、究竟了义经。“自此之外,皆名邪法”强调突出了在佛道论衡背景下,以《本际经》为代表的“大乘道教(今教)”与“小乘道教(昔教)”的分道扬镳。

§§§第四节《本际经》与道教经教体系

当前学术界通常把《本际经》判为灵宝经“新经典”,但是除了姜伯勤先生在《〈本际经〉与敦煌道教》一文中,从太极法师徐来勒与《本际经》的关系角度做了相关论证以外,鲜见其他论述。本书认为,《本际经》确实具有灵宝系经典的一般特征,这可以放在整个灵宝经教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思想背景中进行考察。

一灵宝派经教思想流变及《本际经》的灵宝派经教思想特征

灵宝经在南北朝末年备受重视,北周道安《二教论》“明典真伪第十”中说:“问老经五千,最为浅略。上清三洞,乃是幽深。且灵宝真经,天文玉字,超九流,越百氏,儒统、道家,岂及此乎?”《广弘明集》卷八,《大正藏》第52卷,第141页。由此亦可说明,灵宝经在时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敦煌道教遗书中,属于灵宝经类为251件,约占道经写卷的半数据日本学者石井昌子统计(见《敦煌与中国道教》之《灵宝经类》,《敦煌讲座》四,第162页,东京大东出版社,1984年。亦见姜伯勤:《道释相激:道教在敦煌》。《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三辑,第49页,三联书店,1998年)。从此亦可推知灵宝经是隋唐之际道教流行的主要经典。《隋书·经籍志》也认为隋代流行的道经是《灵宝经》与《升玄经》《隋书·经籍志》称:“大业中,道士以术进者甚众。其所以讲经,由以《老子》为本,次讲《庄子》及《灵宝》、《升玄》之属。”(《隋书》卷三十五,第四册第1094页,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年。)。同时,它在当时道教经教体系中,还具有超越前经的崇高地位。敦煌P2403号卷子《灵宝威仪经诀上》,在敦煌本《灵宝经目》中为《太上太极太虚上真人演太上灵宝威仪洞玄真一自然经诀上卷》一卷,其中有云“道言:世人有宿愿,当得供养太上三洞灵宝经法师一人,胜黄赤道士千,阿罗汉百。阿罗汉谓已得神通灭度之□。夫罗汉去仙道,犹尚远焉。子得供三洞法师”。反映了灵宝派及灵宝经在当时盛极一时。

《本际经》卷三《圣行品》提到,“三天大法师正一真人”张道陵,时游繁阳大治,而作是念“我师虚皇太上大道君,本行所修《灵宝五篇》、《升玄内教》”云云。卷六《净土品》中太上道君告太微帝君、青童大君等“吾之正法,皆以传付太极法师徐来勒、三天法师张道陵。若于后世宣行此经,审有至心来请受者,以《盟五篇》及《升玄内教》,稽首而传,不须信誓”。这里的《灵宝五篇》、《盟五篇》皆指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的古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道藏》中为《元始五老赤书五篇真文天书经》中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升玄内教》指《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三天法师张道陵是整个道教都接受的人物,也是天师道宗师。太极法师徐来勒为灵宝信仰中最重要的仙人之一,据称为葛玄之师,也是灵宝派与上清派共同尊奉的神仙。太上大道君是上清派的最高神,太微帝君、青童大君也是上清派信仰的重要神仙。说明《本际经》除了继承有灵宝系经典的一般特征以外,还具有“兼容并蓄”的杂糅特点,这与灵宝经教本身非常善于“融会贯通”的教理传统有关。

《元始五老赤书五篇真文天书经》是古灵宝经中最早也是最核心的一部经典,一般认为系葛巢甫所著。《本际经》卷七《譬喻品》有众道士问元始天尊,“不审大乘经典威仪法则,其事云何?”“天尊即敕左玄真人,授《灵宝五文赤书飞天尊经》。受度毕讫,皆能飞行,逍遥金阙,得成真人。”《灵宝五文赤书飞天尊经》就是《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即《元始五老赤书五篇真文天书经》。敦煌道书P2861、P2256号宋文明《通门论》记载,陆修静在整理灵宝经的基础上“总括体用,分别条贯,合有十二种”,把古灵宝经中的十部“元始旧经”再分成十二部。其中就把作为“自然天书八会之文”的《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等当作“经之本源”,又“于陆先生所述后,名为灵宝部属条例,区品十二”,“第一本文”。《本际经》称:“自然本文者,天书八会,凤篆龙章,是为天地万物之本。开化人神,成立诸法。”唐末杜光庭有云:“今所存《灵宝赤书》、《大梵隐语》、《上清大洞三十九章》、《三皇内文》、洞神大字、九凤箓、蓬莱龙书及三洞宝箓、金符玉章,皆本文也。”杜光庭:《太上洞元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序》,《全唐文》卷九三二。杜光庭作为有唐一代道教经教科仪之集大成者,明确将《灵宝赤书五篇真文》列为道经中最重要的经典——“本文”之列。《元始五老赤书五篇真文天书经》开篇就强调“《元始洞玄灵宝赤书玉篇真文》,生于元始之先,空洞之中。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无祖无宗”,“二仪待之以分,太阳待之以明。灵图革运,玄象推迁,乘机应会,于是存焉。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发光。……故号赤书”。“《元始五老赤书玉篇》出于空洞自然之中,生天立地,开化神明。上谓之灵,施镇五岳,安国长存。下谓之宝,灵宝玄妙,为万物之尊。”《道藏》第1册,第744页。把灵宝真文看作既是宇宙万化之源,又是道教经教之根。

同类推荐
  •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大胆说出你的爱:最经典的爱情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近百篇经典爱情散文,其中既有当今的网络红文,也有文学新锐的得意之作,这些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有的虽如流星,只是瞬间划过,却在夜幕里留下永恒的光亮;有的虽如落英,仿佛似曾相识,却让人欲罢不能,让你在掩卷之际,忍不住回眸顾盼。这些爱情故事将生活的各个片段、各种场合、各种细节作为切入点,将爱情的细腻和伟大表达得酣畅淋漓,用朴实无华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爱情感悟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文章之后都有思考和感悟,悟出爱情的真谛,呼吸爱情的余味。
  •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120篇哲理美文

    人一生不可不读的120篇哲理美文

    许多人为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心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涵着大海,一句话中蕴藏着博大的智慧。一本好书可以滋润你的心田,一篇美文也可以让你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之后,你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本书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一,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精品集,展示了那个年代如此坦荡的爱情!
  • 推窗看云

    推窗看云

    收入本书中的上百篇短小精粹之什,带着诗人特有的观察生活的敏锐视角与状物言情的优美笔触,说古道今,佳作迭出,遣兴抒怀、率性为之,心随意到;融知识性于文史杂谭,寓幽默感于世事评说。引人注目。随作者“推窗看云”——看云舒云卷,近几年驰骋于散文、随笔领域,云走云停,由方寸之地可见大千世界,诗人徐康,于尺幅之内可窥人间万象。它带给您的将是文化的蕴藉与知识的濡染,生活的色彩与深长的思索……
热门推荐
  • 锦绣王妃

    锦绣王妃

    她以为古代生活真的像小说那样遇皇上,调戏王爷,逍遥江湖。为毛这个却是这么乱世的一个世界,当与天下为敌的时候。她该如何应对,是负了这个天下?还是成全这个天下。不管他是伤是死,亦是记不住她了,他也永远只有那么一句话,那就是:不管天塌下了,地崩了,不怕,有我在。
  •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司马懿吃三国3

    司马懿吃三国3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生产加工企业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生产加工企业经理

    如何将成本砍到最低?如何将利润做到最大?如何将每一份资源的利用率提至最高?不论何种行业优秀的经理人一定是一位财务高手!,不论何种行业。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与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工具加强内部管理;运用财务思维视角运作企业,优秀的经理人必定是一位财务高手!教你轻松驾御生产加工企业必备的财务方法与技巧通过《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生产加工企业经理》的阅读,你将学到:全面掌握三大财务报表,找到提升运营绩效的方法
  • 印主

    印主

    在这安静、温馨的山村里,有爱他的人陪着他慢慢的成长,是他小小的年龄所能感到最高兴的事情了。看少年如何成长和奋斗!
  • 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宇宙中最寒冷的地方在哪里?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最深的山洞有多深?最大的沙漠是什么沙漠?海拔最高的湖是什么湖?最活跃的火山在哪里?最古老的农作物是什么?最大的花朵有多大?最高的树有多高?最矮的树又有多矮?最早的日食记录出现在何时?最长的城墙有多长?最古老的大学在哪个国家?最大的图书馆叫什么名字……你所不知道的、你最想知道的全球之最郜藏在《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中,在《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里都能找到答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救世千月皇妃

    救世千月皇妃

    现代著名设计师、干练女穿越到千月古国,模糊历史轮回,在那里遇到了与自己未婚夫长相酷似的君王。情仇爱恨,穿越千年,逃离千月国却又落入凤日国君上的手中。感情瞬息万变,凄美绝恋,如梦似幻,不知不觉,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心的救赎。其实,爱情——就是自己内心的那份放不下。如若放不下,就别再难为自己的,静下来,听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