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32

第32章 动词篇(4)

《后汉书》中说类词大量连用、结构多样,这与当时的语言背景密切相关。中古时期是汉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词汇方面表现为复音词的迅速发展,《后汉书》中大量说类词的连用形式,正是这一时期复音化趋势的体现。

(二)“说”的功能拓展

《后汉书》中“说”共328见,较之先秦,“说”的用法有了明显的发展。首先,在语义上,上古时期“说”用例少见的“叙说、说话”义,在《后汉书》中用例较多,以带宾语为绝大多数,宾语是所叙说的内容,且直接作为“说”的受事宾语,不以直接引语的方式出现,如《东夷列传》:“又说海中有女国,无男人。”《列女传》:“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也可单用,不带宾语,如《虞傅盖臧列传》:“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说”的前面有时还可加上状语修饰,如上例中的“妄说”,另如《独行列传》“问忳所由得马,忳具说其状,并及绣被”中的“具说”。可见“说”的这种用法已基本与现代汉语相同。

其次,“说”与说类词的组合使用常见,如“说言、说云、说曰”等,其后常接所说的原话,即直接引语,如《冯岑贾列传》:“召见彭,彭因进说曰:‘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今复遭遇,愿出身自效。’”在这种组合形式中,“说”和说类词结合的较为紧密,二者之间通常是不能插入其它任何成分的。

同时表示“叙说、说话”义的“说、道”都已见于先秦,且“道”的产生要早于“说”,在先秦的用例也大大多于“说”。而《后汉书》中“道”的这种用法却并不多见,较之先秦基本上没什么发展,远没有“说”用例之多,使用之广。我们从《后汉书》的语言实际,结合“说、道”从先秦以来发展情况的对比,也可以明确感受到“说”的用法正大为扩展。

小结:因为说类词本身的纷繁复杂,我们对《后汉书》中“说”语义场的研究,只是选取了说类词中的上位词作为考察对象,包括“言、语、云、曰、谓、说、道”7个。这些词在使用时区别已经不大,基本上处于混用状态,虽然“曰、言”在数量上遥遥领先,但从用法功能上看,“说”仍是最受瞩目的。总体上,突出的表现为各说类词的相互组合连用,及“说”自身的发展。

5.名(Name)

“名”位于《百词表》第100位。“名”既可以作动词表示“命名、叫作”,也可以作名词表示“名称”,对该词的归属尚有不同看法。考虑到学者们在进行亲属语言比较时,一般都是拿汉语“名”的动词义即“叫作”和其它语言进行比较,我们也将其纳入动词性语义场来进行研究。《后汉书》中与“名”有关的词有:名、命、谓、称、号、曰。

名:《说文·口部》:“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里许慎是将“名”作为动词释义的,当然“名”不仅局限于“以口自名”,而可泛指命名。《春秋繁露·深察名号》:“鸣而命施谓之名,名之为言鸣与命也。”《后汉书》中“名”大多用为名词,当表示“命名、叫作”义时,常见于“名之曰/名之为/名之+具体称谓”的格式,而“名”单用的例子则较少。各举一例:

(1) 有遗腹子,玄以其手文似己,名之曰小同。(《张曹郑列传》)

(2) 常用十月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之为“舞天”。(《东夷列传》)

(3) 乃啮指而吞之,含血言曰:“妻若生子,名之‘吴生’,言我临死吞指为誓,属儿以报吴君。”(《吴延史卢赵列传》)

(4) 傕因欲妻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皇后纪》)

命:《广雅·释诂》“命,名也”王念孙疏证:“名、命,古亦同声同义。”《诗·周颂·赍》“时周之命”马瑞辰传笺通释:“古音命与名近,通用。”“名”与“命”上古音双声叠韵,同为明母耕部。文献和注中“名、命”相通的例子很多,如李富孙《春秋左传异文释》卷一:“桓二年传:命之曰仇。汉五行志命引作名。”“闵二年传:遂以命之。鲁世家作名。昭元年传:余命而子曰虞。地理志作名。”《庄子·人间世》“命之曰菑人”成玄英疏:“命,名也。”《后汉书》中“命”表示“命名、叫作”义,多见“以……命之”的形式,如《律历志》:“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复其初,是以二十蔀为纪。”也有省略具体所命称谓的用法,如《律历志》:“求后月朔,加大余二十九,小余四百九十九,小余满蔀月得一,上加大余,命之如前。”

谓:《说文·言部》:“谓,报也。”桂馥义证引《洪武正韵》:“非与之言而称其人亦曰谓,指事而言亦曰谓,称其言亦曰谓。”《后汉书》中“谓”多表示“对人说”义,属于“说”语义场的用法;当表示“叫作”时,往往接双宾语,见于“谓之+具体称谓”的形式,可以称人也可以指事,如《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朱乐何列传》:“故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而直接接具体称谓的例子较为少见,如《袁张韩周列传》:“袁公窦氏之间,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

称:《集韵·证韵》:“称,谓也。”《史通·曲笔》“国自称为我长”浦起龙通释:“称,一作谓。”《后汉书》中“称”多表示“称述、呼唤”,在本语义场中的用法多见于“自称”,如《孝明八王列传》:“及献帝初,义兵起,宠率众屯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此时同于“谓”称人时的用法。《礼记·曲礼下》“自称曰寡人”陆德明释文:“自谓,一本作自称。”也可见于“称为”,如《宦者列传》:“延字伯行,北海人,后为京兆尹,有理名,世称为长者。”

号:《玉篇·号部》:“号,号令也。”“号”表示“叫作”义的引申方式同“命”,都是由“发号、号令”以使知其意的特征出发而引申来的。《后汉书》中“号”表示“叫作”多见于“号为、号曰”的形式,如《方术列传》:“后临郡,未到,先遣吏修门人之礼,又欲擢扶子弟,固不肯,当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征君’。”

曰:早在甲骨文中,某些刻辞中的“曰”就可以理解为“谓、叫作”的意思。《后汉书》中也有这种用法,除和语义场其它成员连用而见于“名之曰、号曰”外,“曰”还可单用,可以用以称人,如《光武帝纪》:“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遵孝宣皇帝曰中宗。”也可用于指事,如《律历志》:“阳生阴曰下生,阴生阳曰上生。”

以上几个词,都可以表示“命名、叫作”,在使用频率上看不出有多大的不同。从语义的具体指称上看,“名、称、号”多关乎人名,而“命、谓、曰”则多关乎物名,由此我们很容易理解“名、称、号”用为名词时也表示人的名号了。从功能用法的角度来看,首先,关于具体所命称谓的位置,“命”别具一格,用介词“以”引出而置于“命”的前面,而“名、谓、称、号、曰”则直接置于其后;其次,从所带宾语的情况来看,“名、谓”多接双宾语,且多用“之”指代被命名的人或事,而“命、称、号、曰”通常只带1个宾语,其中“命”的宾语为用“之”指代的被命名的人或事,“称、号、曰”的宾语则是具体所命的称谓,这里“号”需要接“为”或“曰”,“称、曰”则可直接跟具体称谓。

小结:对“名”语义场的研究,我们暂将其纳入动词性义场。《后汉书》中“名、命、谓、称、号、曰”均可表示“命名、叫作”,值得注意的是,“命名、叫作”义均不是这些成员在《后汉书》中的常用义,有的成员还跨越两个语义场,如“谓、称、曰”兼属“说”语义场。这些动词在后世的语义及其使用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中表“命名、叫作”义常用“叫”。

(第三节)行走起居

1.游(Swim)

“游”位于《百词表》第63位。金理新先生曾在《汉藏基础词辨正》(2007:3)中指出,“游泳”是可以从核心词范畴剔除的,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很多民族都不具备游泳的先决条件,有的语言甚至都没有表示“游泳”意义的词语,即使有也并非专称词,因此作为核心词,汉藏语系中“游”并不典型。龙丹在《魏晋核心词研究》(2008:234)中表示认同。对此,我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首先,金先生似乎把《百词表》中的“swim”对应为了“游泳”,实际上“swim”在英语中表示“通过四肢、鳍或尾巴在水中运动”,是可以既用于人也用于动物的,如He

can swim two kilometer(他能游两公里),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勿班门弄斧)。而汉语中“游泳”只适用于行为的发出者是人,而不是动物,“游”则两者都可以。我们通常不说“鱼在水里游泳”,而说“鱼在水里游”。而且从词汇的演变过程来看,早在先秦文献中“游”已常见,上古时期,表“游泳”义“游”、“泳”一般都是以单音词的形式出现,如《诗·邶风·谷风》“泳之游之”,后在中古复音化趋势的影响下,“游泳”这一双音形式才渐为使用,近代以后频率开始增多,如《五灯会元》“游泳”有2

例,《太平广记》有6

例。所以,“swim”对应为“游”更为合适,金先生认为由于很多民族不具备游泳的先决条件,仅仅只考虑“游”和人类的关系,而得出的“游”可从核心词范畴剔除的结论,就值得商榷。即使金先生真的把“swim”对应为“游”,但其却是以“游”和人类的关系为主要决定因素来考虑“游”的核心词地位的,那我们不禁疑惑,依此逻辑,人们更不具备“飞”的可能和条件,又如何解释《百词表》中“飞”的核心词地位呢?

其次,从历史发展来看,在民族产生之前,人类曾历经了漫长的洪荒时代,由于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严酷的生活条件,上古先民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基本上集中于自然资源更为丰富的水域附近,我们从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与氏族制以前的人类社会遗物中,证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渔猎生活,而在采鱼捕鱼的过程中,古人必须熟悉水性,必有其蹈水之道,可想见当时的渔猎生活中,游水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同时诸多的古代传说也足以显示人类和水的密切关系,如古代部落中以通晓水性著名的共工氏,他们以水为图腾,以水记事,以水命名设立官职,到了氏族社会末期,类似夏禹治水的关于人与水的传说就更多了,人们在与水的斗争中逐渐学会了驾驭水的各种形式和方法,从流传于民间的狗刨式、大爬式、扎猛子等推断,当时已有相似动作的古老游泳方式。从先民获取生活资料和战胜自然的角度来看,“游”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及重要程度是不难理解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在今天来看,的确像金先生说的那样,“游”不再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影响“游”的核心词地位,就像“虱”一样,语言中的“虱”虽然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是核心词是没有疑问的,只能说不是常用词而已。更何况“游”较之于“虱”还更常用。

再次,从语源上看,早在甲骨文中,已有象形文字“洗”、“浴”,我们猜想也必有一定的洗浴方式。《山海经·大荒南经》:“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也就是说舜在一个与其它水源相通的地方洗浴。我们想“游*lu”和“浴*log”会不会是同源的,如果人们到河水中去洗浴,而从洗澡发展为游水是有其理由和可能的,如现在利川方言中叫“游泳”为“浮澡儿”,青岛方言中称“在海里游泳”为“洗海澡”;而在郑张尚芳先生《华澳语言比较三百核心词表》(征求意见稿)中第202位有“洗”,如将“游”看成是“洗”的一种方式,那么“游”也可视为核心词。而黄树先师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把游泳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行走,认为“泳*Gwras”和“走”语义场中的“往*Gw”、“行*Graas”可能同源,因此,“游”仍可视为核心词。这里虽然我们和黄树先师对“游”的来源看法有些不同,但对“游”的核心词地位都是没有异议的。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游”语义场,《后汉书》中和“游”义有关的词共有两个:“游”、“浮”。

游:《慧琳音义》卷四十一“游泳”注引顾野王云:“游,浮于水上而进也。”古汉语中“游”与“浮”同义,表示“浮游”。《后汉书》中“游”多表示“游览、游乐”,或用于人名,表示“游水”义仅有3例,可用于人,如《马援列传》:“男儿溺死何伤而拘游哉。”李贤注曰:“游,浮也。”也可用于水生动物,如《张王种陈列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除作谓语外,“游”还可用为定语,如《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

浮:《广雅·释言》:“浮,游也。”生命体自如地漂浮于水面,即是浮游。《后汉书》中“浮”明显表示“游水”义仅1例,用于动物,如《东夷列传》:“以弓击水,鱼鳖皆聚浮水上。”

小结:《后汉书》中“游”语义场构成简单,只有“游、浮”两个成员,且用例也较少。现代汉语中,“游”表义泛化,不再侧重于浮游,除单用外,多见“游泳”这一双音形式;而“浮”表示“游水”仅见于少数方言,普通话中已没有这种用法了。

2.飞(Fly)

“飞”位于《百词表》第64位。飞:《说文·飞部》:“飞,鸟翥也。”《后汉书》中“飞”共117例,用法多样,以作谓语为常,可与趋向动词连用,如:飞来、飞去、飞出、飞过、飞扬、飞翔、飞走等,也用为定语,如:飞鸟、飞虫、飞鸢、飞禽、飞鹰、飞鹊等,还偶见作状语的例子,如:飞驰。“飞”本指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后汉书》中“飞”可泛指物体在空中飘浮游动,如:飞蓬、飞髯。另外《后汉书》中“飞”还有其它较多的引申用法,表示“快、高、没有根据的、意外的”等,如:飞矢、飞梁、飞语、飞祸。总体上,从“飞”的意义用法、组合搭配来看,和现代基本无异。

关于“蜚、飞”,一说古今字,一说通假字,《后汉书》中不见“蜚”,在薛克谬、王强军的《“蜚”、“飞”与“蜚声”——兼谈通假异形词语的规范》中,精辟地分析讨论了二者的关系,认为“蜚”是“飞”的通假字,更符合语言实际。

翱(敖):《玄应音义》卷十一“翱翔”注:“翱,飞也。”《后汉书》中“翱”共4见,均“翱翔”连用,如《五行志》:“时,直臣何敞以为羽孽,似凤,翱翔殿屋,不察也。”另“敖”通“翱”1例,也与“翔”连用,见《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敖翔太清,纵意容冶。”

翔:《说文·羽部》:“翔,回飞也。”段注:“翱、翔统言不别,析言则殊。”又《鹖冠子·天权》“乃始翱翔而成其容”陆佃解:“高飞曰翱,布翼不动曰翔。”《后汉书》中“翔”表示“飞”22例,和“翱”相比,“翔”的用法要灵活得多,除“翱翔”外,还有“翔集、飞翔、奋翔”等组合形式,如《班彪列传》:“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也可单用,如《冯衍列传》:“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且在适用对象上,不仅用于鸟类,还可用于“风”等无生之物,如《肃宗孝章帝纪》:“仁风翔于海表,威霆行乎鬼区。”同时“翔”有时也泛指的意味,相当于“飞”,如《左周黄列传》:“夫覆巢破卵,则凤皇不翔。”这里“不翔”即不飞。当然“翔”大多数还是表示“回飞、盘旋”,只是“飞”这种行为过程中的一部分,可用在与“飞”对举的例子中,如《班彪列传》:“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

翥:《慧琳音义》卷九十“忘翥”注引《集训》:“翥,谓直飞而疾往也。”《说文句读·羽部》:“翥,谓自地初起之时也。”可见,“翥”是指刚起飞时的快速高举。《后汉书》中“翥”只2例,可见“轩翥、腾翥”,如《班彪列传》:“甘露宵零于丰草,三足轩翥于茂树。”

翰:“翰”本义为赤羽天鸡,也可表示飞,《诗·大雅·常武》“如飞如翰”孔颖达疏:“翰是飞之疾者。”《后汉书》中“翰”4见,本语义场用法仅1例,如《儒林列传》:“方叔翰飞,王师电鸷。”

翩:《说文·羽部》:“翩,疾飞也。”《后汉书》中“翩”单用3例,如《张衡列传》:“迅飙潚其媵我兮,骛翩飘而不禁。”另有“翩翩”3见,均不表示飞。

翚:《说文·羽部》:“翚,大飞也。”《广雅·释诂》“挥,动也”王念孙疏证:“翚,即奋迅之意。”《后汉书》中“翚”表示飞仅1例,用如形容词,表示迅飞的样子,如《马融列传》:“翚然云起,霅尔雹落。”李贤注:“翚,飞也。”

扬:《说文·手部》:“扬,飞举也。”多指无生之物借助外力产生“飞”这种行为,《后汉书》中其搭配对象多是“旗、灵、尘、埃”等,如《西羌传》:“毂马扬埃,陆梁于三辅。”《张衡列传》:“氛旄溶以天旋兮,霓旌飘而飞扬。”此例中“飞扬”连用。也有极少数表示鸟飞,但仅限于“鹰扬”这一组合形式中,如《吴盖陈臧列传》:“宫、俊休休,是亦鹰扬。”

同类推荐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金匮要略(四库全书)

    金匮要略(四库全书)

    《金匮要略》为《伤寒杂病论》中一部分,共3卷25篇,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研究杂病的医学专著,与《伤寒论》一起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准则,被后世推崇为中医经典著作。清代徐彬将其整理编次为24卷(原书分3卷),每卷列一种病证,文中有注有论,注释简明,论辨精当,引经析义,见解独到,密切联系临床,特别注重脉证辨析,揭示脉证规律。本书根据《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参考清光绪五年(1879)扫叶山房藏版点校而成。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心魅天下

    冷心魅天下

    本是与魔皇,冥王,仙帝并称为四尊的妖帝,虽然冷心,却备受其他三人宠爱。不料遭到嫉妒的丫鬟暗算,穿越到古代。转世为明月山庄最不受宠的四小姐,化身为无盐女,受尽三个姐姐的欺负,娘亲的辱骂,本想平静地度日,却因一道赐婚的圣旨被打破。从此桃花朵朵。铁面遮面的将军,虽然神勇,却“丑陋”非常,是她要嫁的对象邪魅的邪教教主,紫发银眸,本是不祥的象征,却被她认为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美丽,从此对她钟情天下第一杀手影,她的护卫,忠贞不二,自小视她为生命中的唯一一道阳光冷酷的昕国皇帝,后宫三千,因一首《明月几时有》对她动心风流不羁的琉璃山庄庄主,红颜无数,却不慎将心遗落在她身上温柔如水的月国相爷,对每一个人都微笑以对,唯独对她有情绪的起伏暗恋的对象桃花朵朵开,无法继续忍受的其他三尊也下凡抢人了,面对众多的优秀男子,本就冷心的她会做出什么选择呢?烟锁清秋的其他小说《女神好简单》:《追着皇后跑》: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纯情·温馨卷(读者精品)

    纯情·温馨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带着包子去修仙

    带着包子去修仙

    这一场重生究竟是意外还是阴谋?家族的废女,受尽白眼,她终将踏上强者征途,看尽红尘!【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恭喜你穿越了】
  • 天文常识悦读

    天文常识悦读

    本书介绍天文学常识的理念,将古今中外的天文知识融会贯通。书中收录了天文学史上的大量的重大发现,帮助我们了解天文知识;解说了从古至今所出现的天文现象,为我们驱除了心里的疑惑;搜罗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天文工具,让我们了解如何观测天体;囊括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著名天文学家,用他们的成就帮助我们拓展天文知识。
  • 异世全能大师

    异世全能大师

    尝一口药材就能知道其成分及各种用途……摸一下武器便可以了解其材质及锻造工艺……方易已经够变态的了,然而更变态的是,他居然看一眼就能学会对方的术法神通!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修炼你的最佳孕力

    修炼你的最佳孕力

    李思博:妇幼健康顾问,养生专栏作家。出身中医世家,遍读中医经典和现代医学著作。近年专心于妇幼保健研究,对于育儿、早教有丰富临床经验。作品遍布《健康向导》、《闺房》、《尤物》、《女人花》、《爱人坊》等杂志。
  • 丑女无敌:追捕丑颜逃妻

    丑女无敌:追捕丑颜逃妻

    生为丑女也就罢了,可是竟然让她被娘嫌弃。被娘嫌弃也就罢了,可是竟然让她饱受虐待。饱受虐待也就罢了,竟然,竟然让她嫁给命带煞星的男人……据说那个男人虽然貌若桃花,可是足足克死了七个老婆,神啊,她还是赶紧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