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100000010

第10章 千年老窖吐出的芳香(2)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蔚为大观。据古人文中记载,造酒为仪狄之功。仪狄为大禹之女,大禹为治理水患常常废寝忘食,致使仪狄为其父王所做之饭食因变馊不能食用常被倒在一个树洞之中。久而久之,那些发了酵的食物经过一阵臭味之后,却发出一股奇香。有一次,仪狄用勺品尝,初觉香气爽人,继而心神飘然。待大禹治水归来,仪狄拿给其父品尝,大禹定名为酒,于是乎人间始有酒说。

对于中国酒之源头的种种传说而言,上述酒说仅为远古酒祖考源之一。又说,酒诞生于周,中华的酒祖为杜康。杜康为东周时期的一个小粮秣官员,据野史话本披露,他所掌管的粮食难免被雨水浸泡,发酵后的粮食成了酒曲,浆液成了酒浆,因而有杜康是中华酒祖之说。此说与仪狄造酒之说如出一辙——都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之喜,并非有意酿造之结果。这样的例子在民间的一些老字号小吃中并不鲜见。

著名作家从维熙在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后,留下这样的文字:酒自黄帝始,非仪狄矣。古方用酒,已有醇酒、春酒、白酒、清酒……云云。言外之意,酒自黄帝时起,已成正品;适饮壮身,狂饮殇体。如此说来,中国造酒之历史,就更为久远。我们看到一篇名为《酒源》的古文中,还有如下之说:“天的酒星,酒之作也,其(指酒)与天地并存矣!”此说一下子把酒祖神话了,让后世之酒徒,无法得知造酒的鼻祖为谁了。

孰是孰非为后世留下一个谜团。酒祖之说源流不一,不像木器行当,只奉行鲁班,茶叶行只祭祀陆羽一人那般,而是众说纷纭的一个话题。如《博物志》以及魏武帝的《短歌行》中,无论是文是诗,都把杜康视为头号酒祖。同样嗜酒的从维熙对儿时有关酒的记忆十分清晰——

每年春节来临时,城关的酒作坊必定祭祖,而那些弥漫着酒糟气息的酒作坊门面上,张贴的酒祖之像,是粉面朱唇的古代美人。当时,我不懂此人姓甚名谁,我的祖父告诉我,那是禹的闺女仪狄,她是中国最早的造酒女神,这是刻在我记忆中的酒祖肖像。

年纪逐渐大了,我在清代《朔州地方志》中看到为酒仙兴庙建碑之事时,书中记载中国南北方许多酒行,多把仪狄当成酒祖并为其立碑。

明代袁宏道在《觞政》一文中写道:“仪狄、杜康、刘白堕、焦革,皆因酿法而得名。”由此可见,刘白堕非李白那般的酒客,亦非葛洪那样的酒评家,而是造酒的行家。据传说中记载,刘白堕造出的“白堕春酿”,“醉人经月不醒”。至于焦革,既然被明代袁宏道列入“因酿法而得名”,想必也是酿酒的元老之一;但是他留下的传说不多,我们只能从《古今酒事》的篇章中,读到如下文字:“焦革善酿,焦革死后,王绩以焦革之酿法为经,参照仪狄、杜康酒谱,善造醇。”

由此推想,王绩酿出之酒,是集前人之大成,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美酒佳酿了。但他只能属于酒祖之徒的范畴——用今天的语言来定位,他顶多算是酒祖的接班人,而不能被纳入酒祖之列。

$古蜀时酒已悄无声息地融汇到政治、礼仪生活中

两千五百年前,酒已经悄无声息地融汇到古蜀的政治、礼仪生活中。如果再顺着酒的味道追溯历史,我们会看到更加令人振奋的信息。

要较大规模地酿酒,需大量粮食。汉代刘安《淮南子》中有句格言:“清盎之美,始于耒耜。”意思是说,酿酒技艺,始于农耕。“耒耜”指原始农具。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七·笨曲饼酒》中详细记述了蜀酒的生产工艺。他说:“蜀人作酴酒法,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曲两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谷米三斗,炊做饭,调强软。合和,复密封。数十日便热。合滓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人。多啖,温温小暖而面热也。”很明显,贾氏这里所云蜀人所作的酴酒,即今流传下来的醪糟酒。

晋代人江统在《酒诰》中也说了一番十分重要的话:“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虽然文出晋代,但我们今天仍然不难读懂其意。“有饭不尽,委之空桑”,据此看来,江统大概是最早书面总结“在有多余粮食的前提下,就自然会产生制酒术”的“专家学者”吧。按照江统的说法,早在四千五百年以前,成都地区的先民已有了较为成熟的酿酒技术,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里生产粮食,蜀地的先民们填饱肚子后,有剩余粮食酿酒以陶醉快活。

或许那历史太过遥远,连大诗人李白也只能浩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史书也只留下了了数语——蚕丛在蜀国“始称王”,前后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王朝。

古蜀人从岷江上游慢慢往平原迁移,翻过山,搬进比较暖和的成都平原。他们逃亡式的漫长迁移,终于以最后到达一片乐土而画上句号。这里土地更加肥沃,水源更加充足。气候也好得多。这是鱼凫时代,蜀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去营造更加灿烂的文明。

成都平原是龙门山外的一片复合冲积扇平原。四川著名科普作家刘兴诗在这方面有着一定的研究,他认为,复合冲积扇是一条条河流出山生成的冲积扇互相连接形成的,所以面积才这样广阔,泥土才这样深厚,水网才这样复杂,好像一把把扇子,从各自的出山口散开,又互相连接交错。古蜀人可算是如鱼得水,找到归宿了。

这时候虽然气候干燥,但由于成都平原有冰川融水源源不断供给,相对还比较湿润。在周围干旱的环境中,形成“绿洲”似的特殊地理景观。三星堆遗址显示,这里有大象、蟒蛇、老虎和其他许多亚热带南部的珍稀动植物分布,也就不足为奇了。三星堆遗址那棵巨大的青铜树,具有明显的板状根,似乎也是亚热带特有的榕树标本。

鱼凫王国之后的杜宇,号望帝,是第一个有确切建都地址的蜀王,国都是郫县,离成都仅二十一公里。汉代辞赋家扬雄《蜀王本纪》中说:“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天隳山即今成都北郊天回山。这真实意思可能是说,古蜀的部落首领杜宇率蜀人,从岷江上游的群山中(即“天”),迁徙到成都平原,最初落脚点就在天回山一带的郫县。

常璩(约291~361)是东晋时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州)人。他写了本研究古代四川历史的名著《华阳国志》。《华阳国志·蜀志》中说:“杜宇教民务农。”说明早在杜宇时期,蜀国已从渔猎进入农耕时代。

史料还有一种说法,称杜宇进入成都平原之前,原在云南昭通“教民务农”。那是距今两千七百年左右的西周末期至春秋中期,杜宇率领他的子民,在“纵广五六十里的”千顷池畔开荒种田,修沟打塘,理渠垅墒,放牧养禽,使昭通坝子这块蛮荒之地变得更加美丽富足。之后,杜宇带着他的队伍沿朱提江南下,日夜兼程进入了川西平原,在那个更广阔的地盘上继续传播他所掌握的先进的农耕技术。

在那个以农耕为生的时代,杜宇凭着他对农耕技术的理解和把握,教蜀王鱼凫氏的蜀民种植稻、菽、桑、麻等农作物,使蜀地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对于这一史实,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扬雄所写的《蜀王本纪》中曾有过如下记载:“……有一男子,名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自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可见,在杜宇时代,农耕文明就已相当发达,影响深远。

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把上述这些看似冗长的文字交给那位叫杜宇的古蜀王,是因为在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未竣工之前,成都平原就已经“号为天府”。而带领百姓致富的领头人,便非杜宇莫属。如果说这个时候“酒已经悄无声息地融汇到古蜀的政治、礼仪生活中”,杜宇乃最大的功臣,是他奠定了成都农耕文明的基础。由是,这方土地才有了多余的粮食,温饱之后也才有了更高的精神奢侈品——酒。

$“以酒为醴”的“礼乐”时代悄然降临

岁月蹉跎,沧海桑田。到了西汉移民屯田时,千顷池水域宏阔千里,水质清澈见底,周围水草丰茂。阡陌纵横,炊烟袅袅,鸡吠相闻,人们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的悠闲生活。

如果说这是一幅美妙的图画的话,可以说最先描绘这幅图画的人,便是那位至今“杜鹃声声啼”的杜宇。

所以《山海经·海内经》中有了这样的记载:“西南黑水青山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素女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插琴(种)。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海内经》里描绘的,正是杜宇治下的那个时代的景象,其中所说的“都广”正是富庶的成都平原……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偶尔在聚会间,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所谓国学,又能高谈阔论,而有很多,这有多好,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热门推荐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失却之主

    失却之主

    混沌之女太阴,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她选择收集上古十大神器,成为随时能触发失却之阵的主人。
  • 狱风之古乐

    狱风之古乐

    古乐却浑然不知这惊天大阴谋,现在的古乐,还在宿舍睡觉呢,虽然在睡觉,但是他的心里比谁都清楚,该来的还是会来的,这王家,我一定要亲手灭了你……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以问答形式,分中草药基础知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和附表三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其中,中草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及其使用方法、贮藏保管等用药常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简要介绍了50余种临床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常用中草药用附表形式作了简单介绍。《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通俗实用,可供家庭、基层中西医药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