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07

第7章 汉末到魏:骈文的继续酝酿(4)

第一个问题,刘勰的说法源自《后汉书》卷六十一《左雄传》“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以及同书卷四十四《胡广传》“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在二人传记中,也正好有左雄《上疏陈事》及胡广《驳左雄议改察举之制》;细勘左、胡之文,最显著的,莫过于不仅明用经文开宗明义,如“安人则惠,黎民怀之”, “故《诗》云:‘有渰凄凄,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云:‘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又曰:‘哀今之人,胡为虺蜴?’”(以上左雄文)“《书》载稽疑,谋及卿士;《诗》美先人,询于刍荛”,“《诗》云:‘天难谌斯,不易惟王。’”(以上胡广文)还频繁地“略举人事”,如“县设令长,郡置守尉,什伍相司,封豕其民。大汉受命,虽未复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悦以济难,抚而循之。至于文、景,天下康乂。诚由玄靖宽柔,克慎官人故也。降及宣帝,兴于仄陋,综核名实,知时所病,刺史守相,辄亲引见,考察言行,信赏必罚。”(以上左雄文)“六奇之策,不出经学;郑、阿之政,非必章奏。甘、奇显用,年乖强仕;终、贾扬声,亦在弱冠。”(以上胡广文)就明显地广泛引经据典——隶事。那么,这种章表典范对时人有多大的影响力呢?左雄在阳嘉元年(132)曾提议:“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汉顺帝接受了左雄的建议,阳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 就是说,“后汉察举,必试章奏”,当章奏作为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察举中明确要求时,必然极大地推进时人对笺奏的关注和研究;这中间,又势必会出现时所公认的大家,其作品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别人仿效的范本——这恐怕就是左、胡二人章奏“台阁为式”、“天下第一”的真实内涵。

第二个问题:范文澜曾对这一句作注说:“曹操语无考,《艺文类聚》五十一载曹操建安元年上书让增封曰‘臣虽不敏,犹知让不过三。所以仍布腹心至于四五,上欲陛下爵不失实,下为臣身免于苟取’,汉末大乱,斯文坠地,魏国诸将,亦犹汉初屠狗吹箫之流,故椎鲁少文;若在朝廷名士,则固斐然足美也。”但是,这种“椎鲁少文”、“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长;至少,孔融、陈琳、阮瑀的章表都是辞采飞扬,这一点刘勰也不否认,时人也这样认为,曹丕《与吴质书》中就径直称“孔璋章表殊健”。这时文章的“华丽好看”,更多的是“曹丕提倡的功劳”。至于曹丕如何提倡,鲁迅并没论述。勾之史籍,以下方面能足以说明:一、邺下游处,前所举曹丕《与吴质书》中所载的“白日既匿,继以朗月”,“昔日游处,行则同舆,止则接席,何尝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都说明了游处的频繁、和洽与惬意,曹丕念念不忘南皮之游,恐怕正在于此。二、强调“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已见前文。三、以诏令的形式推广。《延康元年七月令》载“缙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黄初三年选士诏》载“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黄初五年,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这些无疑能从各个层次、方面极大地推动对文学的仿效。而曹丕的文风也正以流丽、婉媚著称,其《燕歌行》流丽、绮媚,营造出一片凄清悲凉氛围,堪称绝唱,致使王夫之赞不绝口:“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草上之风必偃”,这样的文风,自然引人青睐、倾情于绮丽。章表在向绮丽发展,最典型的莫过于曹植后期的章表,这也得到了刘勰的高度赞誉:“陈思之表,独冠群才。”曹植的章表,堪为首选的是《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曹魏明帝太和(227)以后,曹睿虽继续执行曹丕时的抑制、禁锢诸王的政策,“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末将适于东阿。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但迫害程度毕竟与乃父不同,有所松动,这一点,从《谢明帝赐食表》、《谢赐柰表》中就能看出。其文为“近得赐御食,拜表谢恩。寻奉手诏,愍臣瘦弱。奉诏之日,涕泣横流。虽武文二帝所以愍怜于臣,不复过于明诏。” 因“得赐御食”而感激涕零,更进而得出“虽武文二帝所以愍怜于臣,不复过于明诏”的结论,可见内心之感恩戴德、诚惶诚恐到了何种地步;这也说明曹植的境地确实有了不同于往昔的改变,控制得不那么严格了。因此,这种转变、契机无疑让刚从建安的激扬蹈厉、慷慨悲凉中走过的曹植,又一次激发了参与政治的热切期望和抱负。一方面,以一己“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不敢乃望交气类,修人事,叙人伦。近且婚媾不通,兄弟永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恩纪之违,甚于路人;隔阂之异,殊于胡越”。的遭遇,对曹魏抑制诸王的国策,提出措辞激烈的愤懑和抗议,“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盘石之固”,要求“通亲亲”,以形成盘石之固,来共同维护曹魏一家的天下;否则,就有可能落到“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的地步。平心而论,曹植的识见,在那个时代,不无特出之处。另一方面,建安以来根深蒂固的功名观念,又让曹植念念不忘一展宏伟抱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而愿意“效臣锥刀之用”,“当一校之队”,“统偏师之任”,然后“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言辞之下,也是一片赤诚。但是,这种强烈的功名意识,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徒引得曹睿的警惕和猜忌;史书中找不到曹睿对此的反应,但结果是曹植终究也没有委以重任。不过,这两篇表文词句典雅、藻采瑰丽却是事实。在隶事方面,不仅多引用经典训诰、先代的史实;而且近人的撰述、民间谣谚等都用到了文中。在对偶方面,不仅多有严格、工稳的对仗;而且还多出现长隔句对,这种高难度的对句,不能不显示出曹植驾驭语言的技巧。也正是这样,在魏初章表“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的情况下,刘勰对曹植的章表表示了特别的青睐,“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掣巧,随变生趣,执辔有余,故能缓急应节矣”。从今存《翰林论》的佚文看,“表宜以远大为本,不以华藻为先”,正说明时人对表的写作是以“华藻”为先的。

这里,又可特别提出曹操的章表。本来,曹操讲通脱,行文不假藻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在他的章表,似乎变了一个人。如建安八年(203)《请爵荀彧表》:

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踰国勋。是故曲阜之锡,不后营丘;萧何之土,先于平阳。珍策重计,古今所尚。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

《诗》美腹心,《传》贵庙胜,勋业之定,彧之功也。而臣前后独荷异宠,心所不安,彧与臣事通功并,宜进封赏,以劝后进者。

言辞文雅,绝不见通脱、随意之风;对偶、隶事明显比《让县自明本志令》增多。其《请增封荀彧表》、《表论田畴功》也都是这种文风。退一步,这些章表即便不是曹操本人所作,或出自手下的掌书记陈琳、阮瑀等人,也说明了在曹操的脑子里,章表需要这样行文,只有这样的文风才能得到曹操的认可。这也足以说明,章奏自左雄、胡广以来,一直在对偶、藻饰的路上发展,由此有比较浓郁的骈俪色彩:“魏晋文章的骈俪化倾向,最先开始于应用文字,特别是章表。”如果说,檄移重气骨,重气势的流贯,一泻千里,气魄夺人;那么,章表则在工稳的偶对、用典中呈现典雅、厚重、醇和之态。章表作为庙堂之制,要直接上达帝廷,自需万般慎重,“长凄累唏,低回动圣主之怜;逊志含章,悱恻解当涂之媢”,就是因为有所惧,有所戒,而不得不如此。这种态度,一旦跟诏书中的典雅观念有机地结合,无疑就直接促使了藻饰文风的形成。

与这种藻饰、辞采纷呈的表文相比,时代略靠前的《洛神赋》也表现了近似的风貌:辞采流丽、婉转旖旎。首先,《序》中铺叙了这样一个确切(黄初三年)却又不无虚化(古人有言)的背景:“黄初三年(222),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也似乎反映了曹植的矛盾、隐晦的心理。值得注意的是,除却文中描写洛神美丽、抒发情志外,其开端叙事性的对话,固然是宋玉《美人赋》模式的留存,但其在骈文史上的意义却颇堪重视: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这是以叙事、对话,即散体来结撰成文。而曹植在曹魏时期,文风的骈俪是人所共知的,这里却几乎全以散体行文,这就能说明,即便以骈俪著称的大家曹植,在叙事时也不得不采用散体,骈文的确是不善于叙事。这一点,直到梁陈骈文极度繁盛的时代,依旧如此,最典型的例子是任昉《奏弹刘整》中“出适刘氏,二十许年”到“随逡归宅,不见度钱”,这叙述经过的四段,都由散句组成。虽然这可能是当日状词的采入;但这种采入,不是以骈语行之,不正说明了骈体的局限吗?另一方面,从《洛神赋》的序来看,叙事时全部采用散体。这也说明仍处在初期状态,与成熟时期庾信的《哀江南赋》即便是叙事也完全采用四六偶对根本不同。

连珠:连珠之源,固然可逆溯至《韩非子?内外储说》;但真正最早以“连珠”命名,无疑是扬雄的《连珠》。这一点,从傅玄的《叙连珠》、任昉的《文章始》,都可加以证明。《韩非子?内外储说》中并无以《连珠》为篇名者,充其量其只是萌芽之态。不过,有一点能肯定,《连珠》“兴于汉章之世”实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

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览者微悟,合于古诗讽兴之义。

除班固、贾逵、傅毅、蔡邕、张华外,陆机以前,正史记载,或现有《连珠》存世的人,还有刘珍、韩说、魏文帝等。整体来看,“受诏作之”,以“臣闻”开头(现存魏以前的连珠,无一例外的都以“臣闻”开头,似乎更能彰显连珠的早期风貌),都显示出与政治的密切联系。这也符合儒家一统下汉儒解经的一贯作风,“合于古诗劝兴之义”,即明确无误地昭示了这一特色。因此,曹道衡先生称“它是章表的一个旁枝”。这是一个精当、深刻的见解。这一时期的奏事类作品,如李斯《上秦王书》、贾山《至言》、邹阳《上书吴王》、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刘向《上灾异封事》、匡衡《上政治得失疏》、扬雄《谏不受单于朝书》、刘毅《论邓太后注纪书》等,都是以“臣闻”开头,就说明了连珠与章表的近缘关系。作为应用文的章表,两汉时颇受重视,这是现实的需要。由此带来连珠的繁兴是显而易见的。在“批龙鳞,逆圣听”的现实政治下,连珠“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览者微悟”,无疑是一个较好的武器。既然直言进谏,时有生命危险,且不易奏其效;那么,何不迂回、曲折,“主文而谲谏”(《诗大序》)呢?况且“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从“微言大义”、“一字褒贬”的角度看,这与连珠“合于古诗讽兴之义”都相当吻合——这足以说明了连珠与章表的近缘关系。

李兆洛《骈体文钞?序》称章表:“皆庙堂之制,奏进之篇,垂诸典章,播诸金石者也。”“至于诏令章奏,固亦无取俪词,而古人为之,未尝不沉详整精、茂美渊懿、训词深厚。”李充《翰林论》也说“表以远大为本,不以华藻为先”。所以,与章表相类,这一时期的留存的连珠文质朴、古拙,“每伤直达,不甚假喻”,这也正是那一时代章表风貌的折射,是汉文的特色。从这种意义上说,连珠称得上是“言志”之作。

《连珠》发展到西晋,陆机的作品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曹道衡先生就说“但论陆机的文章,恐怕要数《演连珠》最像成熟的骈文”。谭家健先生在《历代骈文名篇注析》一书的序言中也说:“到了西晋,骈文才正式成体,其代表人物就是陆机。”连珠发展到陆机,从说理透辟、技巧娴熟、譬喻精当等方面,都达到了成熟阶段。这一点,沈海燕先生从格式、句法、藻饰、内容、逻辑推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概述,无需赘论。不过,对陆机涉及的内容,却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陆机的《演连珠》中,有三点思想——即渴望明君、缘时而起、摈弃玄谈——值得提出来。这三个方面实际上互为一体。从历史上看,三国鼎立,风云际会中,因“陆公”之力,“吴莞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峙而立”(《辨亡论》),陆逊、陆抗建立了陆氏在东吴不可替代的高门地位。为此,自负甚高或门第的优越感,让陆机一方面 “述父祖功业”,写下《辨亡论》、《祖德颂》、《述先赋》等文章;另一方面,蕴育振兴家族的责任感和强烈功名感。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烩,曰:‘人生当得适意耳,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张翰的见机正在于对“时中国多难”局势的清醒认识。而“志匡世难”的陆机“负其才望”,不仅对顾荣、戴若思等人见机而退的劝说置若罔闻,丝毫不为所动;而且“奋力危邦,竭心庸主”成了他一生的孜孜追求。因此,初唐史臣从政治,非仅从一介书生的角度立传,正可谓切中肯綮。东吴虽然中路倾覆,带来家国之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不啻于一次良机,正可一展其才华、抱负,“志匡世难”,陆机属于政治,诚然他在高层政争的漩涡中并不能如履平地、游刃有余。因此,在《演连珠》中能一再看到陆机表达的政治理念,他不止一次地用“明君”(第1条)、条目的次序,按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的影印上海涵芬楼藏宋本《六臣注文选》本。 “明主”(第2、3条)、“主”(第4条)、“明哲之君”(第13条)等字眼,揭示对明君的期盼。陆机充分地以《连珠》为载体,表达了一己的政治理念。很明显,这与汉晋以来连珠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也是连珠的擅长所在。“长于说理境,其绵密精透,无他人能及”,“不过说香气犹存,琴音易绝而已,他却用此精整的句调,写出微妙的理解”。正因这些突出的成就,不仅《昭明文选》“连珠”一类的选文,只采录陆机的《演连珠》五十首;一代评论家刘勰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也倍加赞誉:“杜笃、贾逵、刘珍、潘朂欲穿明珠,多贯鱼目,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广于旧篇。”

同类推荐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热门推荐
  •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本书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 奥运励志故事

    奥运励志故事

    细细地品,从一滴汗水到一滴泪水。是什么让我们记下奥运冠军们光芒四射的名字?他们的身后有多少无法细列的困难被战胜,无法想象的寂寞被忍受? 阅读它,赶紧阅读它—— 你总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奥运偶像。 你总能读到你无法获知的激情人生。
  • 豪门之弃妻不掉价

    豪门之弃妻不掉价

    寒夜里,她满眼绝望,跌撞跑出那栋豪华的别墅。绝望是什么?是我明明爱你,爱到至深至死,却抵不住你对我的残忍!※※※※※※※※十八岁的年纪,应该是如花儿般灿烂纯真,可她却因为家庭的重担,被送上陌生人的床。那一夜,她在黑暗中,被陌生男子压在身下…※※※※※※※※“我没有推她,更没有害她流产,上官,你相信我。”医院长廊里,她怔怔立着,兀自徒劳地解释着。“闭嘴!”他英俊的面容上,泛着森冷的气息,“我此刻,不想见到你!”她强忍着眼泪,终于安静下来。转身离开,远离开他视线范围的那一刻,挺直的身影忽然痛苦地弓了起来,苍白的手紧紧地捂住狠狠绞痛着的心口,如纸般苍白的面容上,却缓缓地露出了一抹浅笑,满满的绝望…※※※她涅槃重生,努力想要遗忘过去自己爱的遍体鳞伤的那几年,他的身影却在五年后的深夜里闪过伦敦的街头…锐利的眼神,缓缓凝聚在她怀里漂亮可爱的小男孩身上。她低头,轻柔浅笑,满眼的绝望,牵住宝宝的小手,想要离开,却被他拦住去路。“韩若曦…”他猩红的眼凝视着她,嗓音暗哑,“…你还想逃去哪里?”
  • 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

    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

    《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这是一本职场励志书。公司好比一艘船,有既定的航程与目的地;员工好比船员,各司其职,保驾护航。理想的状态是——每个人忠于职守,并与大家收获一路的风景;糟糕的状态则是——有人嫌这嫌那、整天抱怨,既拖累团队,也看不见风景。如果是前者,公司这艘船,一定能乘风破浪,顺利驶达彼岸;如果是后者,请停止抱怨,主动下船——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解放自己去找寻理想的船。请记住:瞎混日子、怨天尤人,是最不可取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装满健康的菜篮子

    装满健康的菜篮子

    本书收录多种食材与饮品,分别从性味功效、宜忌事项、营养成分等方面作出详细的描述,以传统中医药理指导日常餐饮之道,既经济又快捷且易于操作。读者从中不仅对食疗可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又能轻松掌握简易的食疗方法。丰富的内容、简单易懂的文字表述、精美的图片及系统化的编排,使本书成为最实用的食物疗效手册。
  • 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 本书以崇敬的心情,遴选了98位中外名人,讲述了他们百味人生中的成长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了名人是怎样对待困难和失败,名人是怎样对待兴趣和学习,名人是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这些故事或许就是他们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或许就是他们成功的一个诀窍,不管是怎样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故事一定会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小朋友们可以读着这98位名人的故事,追寻名人成长的足迹,感悟名人成才的真谛……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一场叫作时光的旅行

    本书由著名作家严歌苓主编,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人物,汇集了张鸣、曹文轩、陈舜臣、韩美林、洪峰、王蒙等众多文学、文化、文艺界名家的最新作品,配以精致图片和摄影作品,图文交汇,着力探讨文学创作、文艺人生、历史观、社会热点、心理、教育等话题,同时也是众多作者交流学术观点、畅谈人生社会的平台,为众多作家、学者打造不一样的形象,挖掘最有前途的新人作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