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06

第6章 汉末到魏:骈文的继续酝酿(3)

这些赋作都比较短小,最长的应玚《正情赋》,也不过二百五十字;短的,曹植《静思赋》仅七十四字。在这短小的篇幅内,能更清楚地说明一些问题。这些同题共作之文,在内容、语言上多有雷同、类似之处;但其语言却颇为华丽,一则对句较多,一则藻饰烂漫。在上举曹丕《与吴质书》中曾详细、生动地描绘出当日侍游的场面,即“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往日可堪追忆;但是,没有真情实感,或切肤之痛,只是侍从、应命作文,恐怕大多只能就常情立意,而在辞采上下工夫。对此,刘勰曾认为昔人是“为情而造文”,而今赋颂却是“为文而造情”,根本原因就是心中没有感触,“心非郁陶”,只能“苟驰夸饰”了。徐公持也说:魏晋时大多数赋作“篇幅短小,寄托或有或无,即使有所寄托,往往寓意不深,主要以描写精细巧妙见长,逞词使才的色彩很浓,甚至令人感到文士们撰写这些作品是在互相比赛技巧和辞采。”只不过,可能限于篇幅、体制,刘勰没有具体指明“为文而造情”的途径。这一点却可由第二例中寻求答案。“为文造情”,除了藻饰、偶对外,就是隶事了。“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建安诸子所隶之典,多是经书,偶尔出自史书,或子书。对此,《文心雕龙?事类》有一个清晰的概述:

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渐渐综采矣。至于崔张班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护,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刘勰所说的“捃摭经史”的情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之所以如此重视经书,按刘勰“宗经”的观点,即是“夫经典沈深,载籍浩汗,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为此,“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裂膏腴”;但深层次上,却是汉武帝以来以经学察举、重视经学的遗习。不过,由刘勰所说隶事的两种情况,即“略举人事”和“全引成辞”来看,此处更多的只是引用经书成辞,偶有涉及史书、子书的。如《文选》所选蔡邕《郭林宗碑文》,据李善注,就有《黄石公记序》、《韩诗外传》、扬雄《覈灵赋》、《西京赋》、《神仙传》、《典引》、《法言》、范晔《后汉书》、《易通卦验》、《汉书》、《孝敬援神契》等,《陈仲弓碑文》的情形也大致类似。至于“略举人事”,却不甚突出。也显然,这只能是一种低层次的用典,还远未达到六朝人化用、泯然无痕的境界。这正可说明在曹魏初期,虽有隶事较多,但其运用的技巧实在不甚高明——大多只停留在“全引成辞”、直接套用,或略作变更的层次,如上所举的“虽企予而欲往,非一苇之可航”,一看即知出自《诗经》,还远不能灵活点化、浑融一体,一如梁陈时呈现一种轻灵摇曳、动荡生姿的境地,这也正是初期不甚成熟的必然表现。如同样描写丽人,沈约《丽人赋》是:“响罗帷而不进,隐明灯而未前。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薄暮延伫,宵分乃至。”格调明丽,一派轻盈、娇羞之态,顿现眼前。这与建安诸子《闲邪赋》之类的丽人描写,明显地不一样。与此相对应,是这一时期的对偶,也多为“正对”、“言对”,而少难度高一些的“事对”、“反对”;而且,即便是“正对”、“言对”,其工稳也颇欠缺。上所举例已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些都不能不说是初期的状态。

诗赋在整个魏晋南朝都占据主流地位,这从《文心雕龙》首先论述诗赋创作以及《文选》选文首选赋、诗中都能清楚地看出。而汉末以来,时人的文体辨析已日益明晰、细致和深入。《后汉书》记载当日著名文人的作品时,所列文体仅十来种,多为赋、诗、颂、诔、吊、书、赞、七言、祝文、连珠、笺、奏、论、碑、策等;曹丕《典论?论文》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八种;挚虞《文章流别志论》(二卷),据《全晋文》所录残片,已论及的有颂、赋、诗、七、箴、铭、哀辞、诔、碑、图谶、哀策十一种;陆机《文赋》论及的有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种。据此,能看出除诗赋以外,多为铭箴碑诔等有韵之“文”。这或许就是时人最为看重的文体。为此,考虑到全面和代表性,这里选择碑诔、诏策、檄移、章表、连珠和书信等加以讨论。

碑诔:诔,据《文心雕龙?诔碑》,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周礼?春官宗伯》载大祝掌六祝之辞,其六曰诔。《左传?哀公十六年》载“孔丘卒。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表达对亡者的伤逝之感。诔,重在“累其德行,旌之不朽”。 至于碑,虽上古时帝王封禅树石纪碑,但直到后汉才较为兴盛,“碑碣云起”,蔡邕则为一代碑诔高手。其文体特征,曹丕认为“铭诔尚实”,挚虞则认为“德勋立而铭著,嘉美终而诔集”,“ 且上古之铭,铭于宗庙之碑,蔡邕为杨公作碑,其文典正,末世之美者也。”陆机《文赋》也说“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李善注为“碑以叙德,故文质相半;诔以陈哀,故缠绵凄惨。”就是说,碑文强调征实、典正,诔文则又强调缠绵凄惨,能感人泣下。东汉到西晋,善为碑文的是蔡邕,至于诔文,则首推潘岳,作为精选多有定评的《文选》“诔、碑文”类,共选蔡邕二首、潘岳诔文四首,就看出其在时人心目的地位。但因受人所托,难免有“谀墓”的存在,蔡邕对此就颇多感慨。其碑文的骈俪特色,可见上文所论。就是说,碑诔文已向华丽的方向发展。

诏策:据《文心雕龙?诏策》,刘勰推崇三个时期的诏策,即武帝时期,“武帝崇儒,选言弘奥。策封三王,文同训典;劝戒渊雅,垂范后代”,明帝时期“崇学,雅诏间出”,及建安末潘勖《九锡文》,“典雅逸群”。这里,刘勰把诏策渊雅的表现推至汉武帝时期;那么,他推崇的“策封三王”的策文又是怎样的面目呢?《史记》卷六十《三王世家》载有元狩六年(前117)策封三王的诏书,为说明问题,仅选其一:

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庙立子闳为齐王。曰:於戏!小子闳,受兹青社。朕承祖考,维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世为汉藩辅。于戏念哉!恭朕之诏,惟命不于常。人之好德,克明显光。义之不图,俾君子怠。悉尔心,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厥有愆不臧,乃凶于而国。

显而易见,“诏诰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侯”,是封建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领域,其言辞倾向渊雅、深厚,自不待言。公孙弘为学官时曾上疏:“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 司马贞《索隐》曰:谓诏书文章雅正,训辞深厚也。就是说,诏书自需“文章雅正”,“训辞深厚”;关键是怎样才是“渊雅”,即“雅”呢?从上面“策封三王”的诏书中能看出,其不折不扣地是对《尚书》语辞、语调的袭用和仿作,或者说翻版,即本于经书立意。无独有偶,北周时,苏绰适应宇文泰政治改革的需要而仿《尚书》作《大诰》,以改革丽靡的梁陈文风,也是出于这种“典雅”的心理。这种以经书为典雅的观念,一直到曹魏时还是如此。曹丕《与吴质书》:“(徐干)著《中论》二十余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而《中论》,据《四库提要》,正是“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刘熙载《艺概?文概》也说:“徐干《中论》说道理俱正而实。《审大臣》篇极推荀卿而不取游说之士,《考伪》篇以求名为圣人之至禁,其指概可见矣。”徐干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正得力于他饱读经书,“年十四,始读《五经》。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父恐其得疾,常禁止之。故能未至弱冠,学《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矣。”弄清了“雅”的观念,再来看潘勖的《九锡文》。据《文选》卷三十五李善注,《九锡文》确实是多引经书之文,尤其是第一段,基本上完全引用、化用《左氏传》、《公羊传》、《尚书》、《论语》、《毛诗传》等。这也正吻合于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中所说的:“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总之,魏晋时,甚至到南朝,所认为的典雅,均是与引用经书密切相连,即本于经书立意,以训辞深厚、渊雅。或者说,皇帝制诏追求语言美化,以示训辞渊厚,更是西汉以来的一个传统。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议不举孝廉者罪诏》:“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就显示了由整齐对句而彰显的蹈厉奋发、铿锵有力文风。重要的是,因汉武帝尊奉儒家以后而形成的“引经据典”之风,该是这种“典雅”观念的远源。汉代经学自是极度繁荣,皮锡瑞《经学历史》就称之为“经学昌明时代”与“经学极盛时代”,进而辐射、影响到整个社会。为此,出于对经学的极端推崇,汉人在行文中多引经书之言,以增强说服力。

这里亦可以辞赋为例,“其高者颇引古训风喻之言”。

元、成以后,刑名渐废。上无异教,下无异学。皇帝诏书,群臣奏议,莫不援引经义,以为据依。国有大疑,辄引《春秋》为断。一时循吏多能推明经意,移易风化,号为以经术饰吏事。皮锡瑞《经学历史》第四章《经学极盛时代》。

然自(司马长)卿、渊(王褒)已前,多俊才而不课学;(扬)雄、(刘)向已后,颇引书以助文;此取与之大际,其分不可乱也。

刘勰考察文风的转折而断以扬雄、刘向为界,实可商榷。实际上,董仲舒已发其端绪。他的《举贤良对策》已经屡次征引《诗》、《书》、《春秋》,甚至直接化用《礼记?乐记》中的成句。也正是这种心理,形成了汉大赋颇遭后人指责的一味模拟、陈陈相因的创作模式。

檄移:檄移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主要用于军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魏武奏事》云:今边有警,辄露檄插羽。”刘勰也说:“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但是,后来檄移也用于教令,如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就是鉴于蜀地人心骚动,汉武帝特意派司马相如到蜀地安抚并发布的檄文;正在这一点上,李兆洛认为:“教令所颁,亦谓之檄,非止用之军旅也。”因与兵革征战相连,檄移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明白畅达,不迂回婉曲,“檄者,皦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以直达为上。也正因临阵对敌,宣示声威,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出师先乎声威,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檄移特别强调行文声势。《文选》卷四十四共选四篇檄文,《喻巴蜀檄》可能含有追溯源流之意,其余三篇都是魏晋时的作品,即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檄吴将校部曲》,钟会《檄蜀文》。这也是三国激烈征战下的产物。这中间气势最壮的就是《为袁绍檄豫州》。文章写于官渡之战前夕临阵对敌之际,为壮大袁军声势,陈琳以如椽之笔,处处以夸饰、奇丽之语,将袁、曹对比,尽力渲染袁军的威力无比及曹军的不堪一击,“雷震虎步,并集虏廷,若举炎火以焚飞蓬,覆沧海而注熛炭,有何不消灭者哉?”为此,有时还不惜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一些骇人听闻、人神共愤之事。对此,刘勰也不免略有微词:“虽奸阉携养,章密太甚,发丘摸金,诬过其虐。”但不管怎样,层层烘托、铺叙,一气呵成,奔泻千里,效果自然非同凡响。《三国志?记载》了这样一仲故实,“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这一事情就充分说明了其力量所在。不过,这种夸饰还是要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不能一味地无端生有,《檄吴将校部曲》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一篇文章,据俞绍初《建安七子年谱》,作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即伐吴前夕。这时,赤壁之战的失败虽已过了八年;但在魏国再一次攻打吴国时,又不可回避;这样,自难措辞,陈琳也不得不引以他辞,而曲为解释了:“是后大军所以临江而不济者,以韩约、马超捕逸迸脱,走还凉州,复欲鸣吠。逆贼宋建,僭号河首,同恶相救,并为唇齿。又镇南将军张鲁,负固不恭。”不管怎样,檄移是以声威、气势为重,这也是檄移的生命力所在,“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追求声威凌厉,张扬骋辞之风。阮、陈二人也可能正因辞采飞扬而得以任命为掌书记;这是因为,一旦遇到国家大事,或涉外事宜,曹操往往让人捉刀代笔,而绝不会以《让县自明本志令》的语气、行文来写作军国书檄。《三国志》卷二十一《陈琳传》所载“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注引《典略》说:“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都说明了这种情况。在此也不妨考察一下这四篇文章对偶、隶事的比率。整个来说,檄文中偶对并不很多,整齐、工稳的偶对又少之又少。不过,中间出现的一个情形却不可忽略,语句虽不偶对,但确实在以骈偶之辞来运思成文,如上面的“以韩约、马超捕逸迸脱,走还凉州,复欲鸣吠。逆贼宋建,僭号河首,同恶相救,并为唇齿”,虽不对偶;但连续三个四字句并列,语气连贯而下,又是何等的整齐。对此,刘师培在《论文杂记》中曾有精到的论述,他说:“由汉至魏,文章变迁,约有四端。”其中之一即是:

东京以降,论辩诸作,往往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词,而奇偶相生,致文体迥殊于西汉。建安之世,七子继兴,偶有专著,悉以排偶易单行;即非有韵之文,亦用偶文之体,而华靡之作,遂开四六之先,而文体复殊于东汉。

这一点相当重要,一定意义上比单纯的对偶更重要,因为它足以代表时人思想的重要转变,即从无意为文、不甚重视到以文章为不朽、为勋绩的观念,再到以骋辞为手段达到这一目的。这种观念相当有力地促使文章骈俪化的发展。

章表:《文心雕龙?章表》载:“及后汉察举,必试章奏。左雄奏议,台阁为式;胡广章奏,天下第一;并当时之杰笔也。……曹公称为表不止三让,又勿得浮华。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表之英也。琳瑀章表,有誉当时;孔璋称健,则其标也。陈思之表,独冠群才。”这里,有两个问题:一、被称为“台阁为式”、“天下第一”的左雄、胡广章表是怎样的情形?二、既然魏初表章“求其靡丽,则未足美”,则为何曹魏时的章表迅速地向骈俪发展?

同类推荐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热门推荐
  • 爱神迷踪馆

    爱神迷踪馆

    在一场山泥倾泄的灾难里,夏雨瞳借助尹熙妍的身躯复活了,这令她和尹熙妍的男友日凉产生了痛苦悱恻的感情。日凉的好友沐小轩决定拯救夏雨瞳,协助她到伍德切斯特公馆寻找复活的机会,却先后遇到九宫王族背叛者偃柒夜和吸血鬼殇夕。殇夕因此发现了夏雨瞳的纯吸血鬼体质,为得到她的能力而搞出许多是非,并且利用尹熙妍来打击她这段复杂的感情。
  • 异常生物见闻录

    异常生物见闻录

    郝仁,人如其名,是个好人,理想是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当个穷不死但也发不了财的小房东——起码在他家里住进去一堆神经病生物之前是这样。一栋偏僻陈旧的大屋,一堆不怎么正常的人外生物,还有一份来自“神明”的劳动合同,三要素加起来让郝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忙碌的房东和最高能的保姆,最混乱、最奇怪、最不正常的房客房东的故事就此开始。“自打在劳动合同上摁手印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是上贼船了……”
  • 萌少追爱:小魔女不好惹

    萌少追爱:小魔女不好惹

    “公孙敬,我受不了你,你有那么多前女友,我要跟你分手!”说完,转身离开。他一下子抓住了她,可怜巴巴地说,“不要分手嘛,那38个我一个都不要,我就要你……”她转过身来,看着这个超级萌爆了可怜娃子,再看看四周揭示职责自己的目光,火山再次爆发,“不许装可怜,不许装可爱,不许卖萌!什么都不许!”说完,搜的一声跑掉了。他则是赶紧追了上去,于是赛跑游戏再次开始!
  • 终极刺杀

    终极刺杀

    虽然不想到处杀人。国家的安宁,没有办法了,有个国家暗中组织的暗杀队伍,他们专门暗杀对他们帝国不利的人。但是他们面对的都是很厉害的对手,每个都是强敌。不过不怕,因为他们有四圣器在手,龙吟剑,对那些危害国家的人,凤鸣刀,龟嘶扇。他们有着全大陆最强的组合,怕什么,就算他是最强的恶灵法师,只能是杀!,但是为了大陆的安全,在兰希大陆上,虎啸枪,也照样不是他们的对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妃当道:征服杀手妻

    萌妃当道:征服杀手妻

    据说这个文很搞笑,据说这个杀手很逗比,据说这个皇帝好腹黑……【她,是出名的贪财杀手!他,是有着神秘身份的皇帝!当一次不清楚是巧合还是特意安排的无良邂逅,某杀手的一世英明全部埋汰,只能在他那慵懒华贵的笑里,眨着眼睛、咬着手指:你放过我吧……】
  • 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你的工作幸福吗?工作让你幸福吗?一份比较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工作幸福感并不是很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而且在工作中负面情绪比较多。一个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如果工作不幸福,或者不去主动追求幸福,那么工作将会是一场漫长而又痛苦的马拉松。本书以幸福为主旨,从心理学和实际工作的角度,与读者分享了幸福工作的十大法则,阐述了“工作着,是幸福的”、“怎样才能使自己幸福”等观点。这些法则,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对于一个欲提高自身工作幸福感,致力于收获一生幸福的人士有很大的帮助。
  • 动植物之谜

    动植物之谜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特的地球上,它是一个大自然的神秘世界,充满了有趣而又复杂,富有奇异感而又曼妙无比的各种景观,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生活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领域,人类就是在不断思索,揭示和解释这些现象中得以启示和智慧,在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中走向未来。本书在大量的自然研究资料中,为少年朋友们精选出部分科学、有趣、新奇的动植物神奇景观,奉献给小读者,这里展示了著名的尼斯湖水怪、通灵巨蛇,可怕的食肉树、动物雨、神奇的相思树,会行走的树,美人鱼的秘密,鸟儿为何会飞翔等等引人入胜又回味无穷的奇观异景,一定触带给大家无穷的思索和遐想。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珍爱它……,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但愿您能喜欢它,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
  • 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凡禹编著的《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基于大量私营公司成长和发展成功的经典案例,全景式地论述私营公司做大做强的黄金法则——从私营公司的创立到发展、从市场到营销、从人才到管理、从危机处理到经营方略……《私营企业决胜市场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私营公司决胜未来,而是中国的私营公司只要做大做强,成本就很可能失控,创造长续发展可能的各个层面,中国的私营公司不是不能做大做强,解决了私营公司的领导者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而造成企业后续经营困境。经济学家郎咸平如是说。中国的私营公司如要做大做强。在过程中就必须“控制成本、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