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节令风物交相促使,各自推陈出新,痴心的人们总是想苦苦挽留住春天。
春天百花凋零,又何必感到遗憾呢?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正称人心意。
注释

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何须:何必,何用。可人:称人心意。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一首迎夏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借助“三月晦日”这一特殊日子,送春迎夏,迎来送往,表达乐于接受,勇于尝试,乐观向上的豁达人生观。
秦少游诗词风格大多婉约感伤,被誉为“婉约正宗”,这与新旧党争有很大的关系。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其成也苏轼,败也苏轼。苏轼劝其读书考进士,又随着苏轼升迁而升迁,随着苏轼被贬而同贬。可是苏轼被贬的时候多,所以秦少游很长时间处于贬谪状态。
这对于诗人的诗词风格有很大影响,“古之伤心人”的称呼也与之有关。“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大量忧伤诗词风格的另一面,也有“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的少数豁达诗词佳作。这首诗正是其豪放豁达的生动写照。
“晦日”,指每月的最后一天。“三月晦日”,就是春天最后一天。翌日就进入夏天了。属于春末夏初交替之际。“偶题”,就是诗兴顿起,偶然而题,颇有偶得之意。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这两句是说,节令风物交相促使,各自推陈出新,痴心的人们总是想苦苦挽留住春天。
“节物”即节令风物。“相催”,即交相促使、共促共迫。“各自新”,即各自换新光。“痴心儿女”,即指“挽留春”的人们。一“催”一“留”之间,就将光阴无情,与人们痴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大自然的变化,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也要学习“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精神,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接受自然。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这两句是说,春天百花凋零,又何必感到遗憾呢?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正称人心意。
“芳菲歇去”,是对于题中“晦日”的一种呼应。白居易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芳菲尽”与这里的“芳菲歇”,说的是一个意思。“何须恨”,即不必恨。为何不必恨?诗人进一步解释道:夏木阴阴正可人。
“夏木阴阴正可人”,正是对首句“节物相催各自新”的一种具体呈现,也是对“痴心儿女挽留春”的一种回应。夏日如此美好,又何必沉迷在春日里无法自拔呢?一切事物都要向前看,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它的独特风景,没必要沉迷在过去,而是要注重当下,拥抱未来。
纵览全诗,语言清丽,态度乐观,情寄于景,景中含情,小切口蕴藏大哲理,是为迎夏诗中的名篇佳作。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耗时9天,我将高中历史标志性事件汇总,汇成14页笔记,记得收藏
对于高中历史来说,想要把从古至今的历史内容都完全掌握好,确实是比较难的,知识点体量还很庞大,并且有很多重点及难点都分散在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之中,那么该如何去分辨那些是关键重要的知识内容,哪些是次重点就变很关键了。读书号2023-05-26 16:33:270003看哭了,学生满分作文《物微情浓》,网友:直暖到心窝里去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占比很大,以前上学时老师就常说,作文想得高分,首先就需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今天就来分享一篇结尾惊艳、感情真挚、打动人心的文章。爱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课题,其中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就是亲人之间的那份爱意。每每想起,内心都会升起一股暖流,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支撑着我们勇敢地前进。读书号2023-04-20 11:14:420001刘坡《直隶总督署赋》
直隶总督署赋作者:刘坡朗诵:鸣声悠悠天地兮沧海桑田,直隶州郡兮历史久远。周口店内,山顶洞人燧石取火。磁山村里,人类始祖生息繁衍。釜山合符,轩辕帝龙图腾一统华夏。国封唐侯,唐尧帝颁规章禅让尊贤。殷商属有易,周朝邑多变。邯郸城,武灵王胡服骑射。黄金台,燕昭王纳士招贤。秦汉置郡幽冀,三国图划魏版。唐宋元明规设重镇,雍正乾隆直隶郡建。辖十一府七州,百零四县。跨幽冀燕赵版,域括中山。读书号2023-05-12 10:35:000000揭秘李师师:宁做青楼妓,不做帝王妃
在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沉静的读书人主播:雨朦作者:香蕉鱼011115年,北宋最致命的强敌金国诞生了。刚一建国,金太祖完颜旻就干了几件大事。他以年轻的体魄,完美的智商,给辽与宋投去了两枚定时炸弹——炸弹的包装袋上写着,被灭倒计时:辽·10年、北宋·12年。真真已经到没有退路的时刻了。那这个时候,宋徽宗在做什么呢?他迷上了奇石收集。权臣蔡京还专设采办机构“花石纲”。读书号2023-05-23 10:24:040000班主任:我将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问题,汇成28页笔记,记得收藏好
高中化学的无机推断题是历年高考改革中始终都在保留的一种题型,这类的题型不仅能够去全面检查同学们对元素及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更能够考验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做这类题型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突破口,而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形的,所以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这些关键的突破口,并找到解决它的办法。读书号2023-04-22 17:08: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