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对联三难苏东坡,千古绝对传千年,老百姓津津乐道
对联俗称对对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古代有许多关于对对子的民间故事,流传千百年,让老百姓们津津乐道。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爱对联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个民间趣味对联故事:王安石对联三难苏东坡,千古绝对传千年,老百姓津津乐道!
话说大宋朝人才济济,文人辈出。这其中,最厉害的要属四川眉山的苏东坡一家。

苏东坡的老爹苏洵、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和苏东坡自己,三个人就在“唐宋八大家”里占了三个位置,真是太牛了!
民间传说,苏东坡还要一个妹妹苏小妹,那才华也是超级厉害。
比如,苏小妹在新婚夜,非要考新郎官秦少游,秦少游过了两关,最后一关却败下阵来。
多亏了苏东坡这个大舅哥帮忙,秦少游才能如愿以偿,和苏小妹洞房花烛美滋滋。

从“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民间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苏东坡一直才华在线,给人一种有苏东坡在就稳了的感觉。
但是呢,在民间故事里,苏东坡其实也有吃瘪的时候。因为苏东坡遇到了王安石,大宋朝另外一个大文豪。
民间传言,年轻时候的苏东坡,属于年少气盛的类型。这也可以理解,谁让苏东坡才华横溢,基本上没有遇到对手呢。
当时王安石认为苏东坡这个年轻人是个人才,但是有点小骄傲,决定挫一挫苏东坡的锐气,让苏东坡知道谦虚,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有一天,王安石邀请苏东坡一起出门游玩。半路上,王安石就对苏东坡说:“光是看风景有点无聊,不如我们来对对子吧。”
苏东坡早就想和王安石较量一下才学,闻言正中下怀,立刻点头:“好啊,王兄请出题!”
王安石微微一笑,若不经意出了一个上联:“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这个上联还是很有难度的,原因在于“金玉银”和后面的“三”相互对应。而如果按照格式,下联就不太好对了。
苏东坡才华横溢,但是一下子真没有想到合适的下联,想了一会儿,脑袋都想疼了,还是想不出下联。
王安石笑眯眯看着苏东坡,没有说话,但是眼神却比较玩味。
苏东坡感觉十分尴尬,脸上火辣辣的,真是没有面子。
但是技不如人,只有痛快认输,总比输了不认账好。所以苏东坡只好故作镇定,实话实说:“看来王兄技高一筹,我实在对不出来啊。”

王安石笑了笑,安慰苏东坡:“没事,只是凑巧这个下联你想不出来而已,别有心理压力哦。”
然后,王安石又说:“刚刚那个上联不算数,我们再来对过。上联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贤弟,你对吧。”
苏东坡一听,汗水都下来了。这个上联也太难了!
七里的一半刚好是三里半,上联把数字和地名结合起来,真是太绝了!
苏东坡抓耳挠腮,想来想去,想了一炷香时间,呆在原地一动不动,结果还是想不出来。
这时候苏东坡的脸色就很难看了。
大家想想,第一次对不出对子,所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也是正常的。但现在都第二次了,还是对不出来,苏东坡自己都觉得自己真够丢人的!

但是没有办法,苏东坡也只能痛快认输:“哎,小弟才疏学浅,还是对不出来啊。”
王安石拍了拍苏东坡的肩膀,故意安慰说:“没事儿,其实我也没对出来。这样好了,我们再来对一个。这次的上联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这个上联也很绝,因为古代是用农历的。如果碰到了闰年,像上联说的有两个八月(正常的八月和闰八月),就会出现两个立春的情况。
上联用了很多数字词,而且“两度春秋”对应的刚好是前面的“二春双八月”,所以说非常绝。
苏东坡又一次呆住了,傻眼了,无语了。
“这王安石是不是诚心和我过不去?怎么一直出这么难的题目呢?故意出千古绝对,故意整我吧!”
苏东坡差点都要失态了,但是转念一想,忽然明白了王安石的用意。
王安石其实是好心告诉自己,做人要谦虚啊!
别以为自己是天下少有的才子,就得意忘形,就骄傲自大。因为,人外有人,还有高人呢!
大彻大悟的苏东坡对王安石十分感激,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多谢王兄的提醒,小弟明白了!”
当然,这只是民间故事,但这个故事却耐人寻味,所以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成为佳话。

顺便问一下,王安石的三个上联,有没有多才多艺的网友来对出下联呢?期待大家的精彩下联哦!
班主任:我将高中生物全部知识点,汇成500道判断题,7天吃透
说到高中生物,往往是高中生最容易忽略的一门科目,总是认为它是不重要的一门科目。但是每当一考试,往往分值丢的最多的反而是在这门生物上面。当你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到语数英上时,你的生物成绩正在悄悄变差。。。有很多同学都说,高中生物很特殊,既要背下来大量的知识点,又需要有解题能力。不是知识点太碎记不住,就是掉进出题老师的陷阱中,总之,就是想要拿到高分是不会那么轻松地。读书号2023-04-23 09:38:190000朱元璋想出兵灭日本,为何刘伯温竭力阻止?他的话至今仍令人深思
历史的长河中,曾有无数英雄豪杰挥舞长刀,他们战胜强敌,披荆斩棘,曾让无数百姓免于战火的煎熬。然而,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有时候,平和的方式更能打通任督二脉,带来更为长久的安宁。明太祖朱元璋曾想出兵灭日本,却在贤臣刘伯温的劝谏下作罢,他的话在今日看来,仍有深刻的启示。读书号2023-05-23 13:31:570000焦氏头针全解
读书号2023-05-23 20:39:400000收到录取通知书 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 可妈妈高兴不起来 相反还很纠结
能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儿,可张妈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相反还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女儿去大学读书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这所大学光学费一学期就要五万,他们家境也很一般,今年志愿没有填好,说是滑档了,本来可以录到二本里面,而此时女儿还有一个念头,就是想复读一年重新考大学。这让张妈妈更不知如何是好了,整个家庭顿时陷入困境,难以选择。读书号2023-04-23 14:27:500000史书里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历史研究一直能延续下来,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史官们对“秉笔直书”这一基本信念的坚守。春秋时期,虽然接连三位史官被杀,接任的第四任史官依然写下“崔杼弑君”;北魏史官崔浩著《国书》,如实记载拓跋氏的历史,被羞辱残杀,全族被灭.......读书号2023-05-23 09:05: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