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000000009

第9章 开国与固权·做大事要有大决断

【引言】

“当断不断,自取其乱”是许多有志之士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这条经验决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用无数的鲜血和头颅换来的。如果对此还不理解,请看看下面的事例。

【事典】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世民看到隋朝将要灭亡,就暗中积极准备起义。他散施财物,接济贫穷,供养门客,许多贤能的人和侠义之士都聚集到他的门下,李世民不仅声名鹊起,也为自己日后谋事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积聚了大量的人才。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时任太原留守,李世民与早就有意造反的晋阳令刘文静密谋,劝说李渊兴举义兵。李渊在考虑了利害之后,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将自己家族的兴亡交给了李世民。当年五月,李世民设计杀掉反对自己的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二人,李渊正式宣布起义。

当时正逢阴雨连绵,李渊的军粮即将用尽,李渊与大将军府长史裴寂商议,决定暂时撤军返回太原,等准备好了再图进取。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向李渊建议说:“我们本是兴大义以拯救天下百姓的,应该尽快进入京城,向天下发号施令;如果遇到了一小股敌人就撤军,恐怕跟随我们起义的人就会不相信我们,人心就会涣散,义军就会解体。我们如果撤回太原,那仅仅保守一城之地,和贼寇又有什么两样呢?又如何保全自己?”李渊仍然采取保守的态度,不采纳李世民的意见,催促军队准备撤退。

李世民见一般的劝谏没有作用,就横下一条心,在中军帐外放声痛哭,哭声传到帐中,李渊忙把李世民召入帐中,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哭泣。李世民说:“如今,我们是为伸张大义而起兵,若前进则必能取胜,若撤退则必然导致军队离散。如果我们的军队离散在前,敌人就会乘势袭击,死亡顷刻就到眼前,因此,我万分悲痛。”听了这番话,李渊顿时省悟过来,立即取消了撤军的命令,准备进攻。

八月己卯日,连续下了半个月的大雨停了。李渊立即率军进逼霍邑。为了引诱宋老生出城交战,李世民带领数员将领骑马来到城下,装作察看地形部署的样子,借以激怒宋老生,诱使他出城交战。宋老生果然中计,领兵出城,背城列阵。李渊与李建成在城东列陈,与宋老生周旋交战,李世民与柴绍率军从城南冲击宋老生的军队,宋老生的军队禁不住两面受敌,阵脚大乱,四散奔逃。李渊的义军终于杀掉宋老生,攻占了霍邑。

从此以后,李渊的义军声威大震,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就争相前来投奔义军。此时,李世民又请求进兵入关,夺取永丰仓,以救济穷困的百姓,并收编各路义军,借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准备攻取京城。

这次李渊十分赞同李世民的意见,派李世民率领前军渡过黄河,先平定了渭北(渭河以北地区),三辅(指京城长安周围的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郡)的官吏、百姓、豪侠之士纷纷前来投奔义军,每天有一千多人。军队在泾阳(今陕西泾阳县)驻扎时,数量已扩充到了九万多人,再加上击败刘鹞子后收编的军队,义军的力量就更加壮大了。

此后,李世民留下殷开山、刘弘基等将领驻守长安故城,自己率军前往司竹,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义军的首领都率军前来投奔,这样,李世民的军队又增加了十三万。不久,义军就平定京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天子,改元义宁。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受禅登皇帝位,改元武德,唐朝建立。

宋朝的宰相吕端被宋太宗称为“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就是大事有大决断。宋太宗病危,内侍王继恩等人嫉恨太子英明过人,就私下里同参知政事李昌龄等打算立楚王元佐为皇位继承人。宰相吕端到宫禁中去探问皇帝的病情,发现太子不在皇帝身边,就觉察到其中有变化,马上在笏上写了“病危”两个字,命令自己身边可靠的官员请太子立即入宫侍候。

太宗死后,李皇后叫王继恩召吕端进宫。吕端预料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有变化,马上哄骗王继恩,让他领着进书阁查检太宗先前亲笔书写的册立太子的诏书,然后趁势把王继恩锁在书阁内,使他一时不能出来,这才入宫。皇后说:“皇帝已经去世了,立太子应当立长子,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吕端说:“先帝立太子,才刚刚一年。现在天子刚刚离去,难道可以马上就违抗天子的命令吗?”于是,拥戴太子继承王位。

宋真宗登上王位,在举行登基仪式,天子座位前垂着帘帏,接受群臣的拜贺。吕端平静地站在殿下,先不拜天子,而是请求天子卷起帘帏,他上殿仔细看过,认清了确是原太子,这才下台阶,带领群臣拜见天子,高呼万岁。

南宋宋高宗建炎初年(公元1127年),因金兵南侵,皇帝跑到钱塘,而留下张浚在平江镇守后方。当时,汤东野听说有皇帝的赦令将到,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十分怀疑,便跑去向张浚禀告。张浚听到这一消息,因为当时朝廷中很乱,立即警觉起来,说:“马上派遣懂得公务的官员前去看看,让驿站的坐骑走得慢些,让前去的官员先把诏书拿回来给我们看。”

汤东野派去的官员打开诏书一看,果然不出所料,由于杭州发生兵变,逼宋高宗退位,改由太后听政,宋高宗是迫于无奈才写下的诏书。汤东野考虑到情况复杂,不能宣读这样的诏书。但有诏书要来这儿的消息已经宣扬出去了,将士们渴望得到朝廷的赏赐。汤东野担心军队得知杭州发生兵变、高宗退位,可能会发生变乱,所以同张浚商量这件事。张浚说:“马上打开府库拿出钱来,作出要犒赏众军的姿态,先使军心安定。”

于是,他们就把这封假诏书藏了起来,私下里把州府中过去收藏的高宗皇帝登基时大赦天下的诏书放在车中。等到迎来诏书后,他们把那张大赦天下的诏书张贴在城楼,但那城楼的台阶立即禁止通行,没有人敢上去,因此谁也看不清诏书,也就看不出诏书上的破绽。同时,他们就按照皇帝祭天地时赏赐的惯例,把钱银、布帛赏给将士,于是军心大悦。随后,张浚就决定兴兵勤王,保卫宋高宗。

相反的例子则是明代的建文帝。朱元璋为了为儿孙的权力铺好道路,几乎杀尽了所有的功臣。功臣是不能谋反了,自己的兄弟子孙呢?那就难说得很。

明代建文帝朱允炆掌政不久,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就前来朝见,户部侍郎官卓敬秘密上书说:“燕王才智过人,酷似先帝朱元璋皇帝的头脑,而他所在的北平也强手如林,才子辈出,金、元就在北平建立都城。依我看,应该将燕都迁到南昌,以断绝祸根。刚萌生而没变化的事称为苗头,有了时机就发展的称为势力。如果不趁早而为,恐怕将来无法收拾。”建文帝看了奏文,大为吃惊,第二天对卓敬说:“燕王是我亲叔叔,同我是骨肉至亲,足下怎么说出这种话?”卓敬回答说:“杨广和隋文帝难道不是父子关系吗?后来还不是子篡父位。”建文帝没有采纳卓敬的意见。不久,燕王以“靖难”为名起兵北平,攻破南京,建文死于宫中。燕王在北京即位,是为明成祖。

【评议】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世民的决断,就没有唐朝的诞生。如果真的是按照李渊的部署撤兵了,那义军只有灭亡一条路。何以见得呢?道理很简单,正如李世民所说,在当时,义军凭的是一股气,而不是凭借粮草和实力,义军其聚也快,其散也快,如果与对方打持久战,必然会挫折锐气,很快就会成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之势。只有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正确的选择。而建文帝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军事才能,都远不是朱棣的对手,又没有适时地采取正确的策略,仅靠妇人之仁,没有大决断,所以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果。因此,做大事者必须要有大决断,事事优柔寡断,是自取败亡之道。

同类推荐
  • 金鳞开

    金鳞开

    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重生为皇明末代太子朱慈烺。从不接受失败的灵魂,因此掀起了复兴大明的风暴。从这一刻起——让别的民族瓜分大地和海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皇皇大明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阵列自己的大炮!============新书《大国医》发布,恳请支持!书号是:1003467253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下)》讲述了中国的近代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晚清七十年——侵略、反抗与近代化探索相互交织;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博弈的十年;国共两“兄弟”的合作与内战三部分,能让读者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儿女,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三国之特工皇帝

    三国之特工皇帝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特工穿越汉末成为少年废帝,死里逃生,出洛阳、收豪杰。剑指江山、睥睨天下!任你拥兵百万、一方霸主!吃进去的,全给老子吐出来!
热门推荐
  • 妖后别爬,朕在修墙

    妖后别爬,朕在修墙

    一朝穿越,她成了众人嗜之的目标,连老天都看她不顺眼,给她来几道雷,劈她回原形,看着那白绒绒的爪子,是什么动物来的?而他却恰好出现在她面前,救她于水火,她痛哭感言后,随他一起走。他的细心,他的贴心,曾经令她感动,而他的爱,却让她如履薄冰。穿越一个月,莫名其妙就怀孕了,孩子他爹是谁?她懵了。被‘请’到宫里,可是这一个月的身孕无疑是给皇帝带绿帽。于是背着硕大的包袱爬宫墙,结果撞崩了墙角,压坏了墙,天上乌云一大片的飘过她的头顶,真是流年不利,转身赶紧回到后宫去装无辜。风声一过,她蹭手蹭脚的接着路过那道宫墙,搭起梯子,继续向上爬。墙的那一边传来了砌石声,和一个令她泪奔的声音,“别爬,朕在修墙。”【错别字就像是田园菜地里生出的虫子,怎么也避免不了,望友友们不要介意】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升级版)

    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升级版)

    《和老外聊文化中国(升级版)》除了适用于旅游专业学生和英语导游,还可以成为外企员工、涉外工作者和高校学生的工具书,读者可以此书来学习如何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的内容来练习英语口语。
  • 末世之丧尸君王

    末世之丧尸君王

    末世的来临带来绝望与痛苦,人性的丑陋将在这里彻底暴露,末世的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既然改变不了法则就去适应法则,如果连适应法则都办不到,那就去死!活下去,永远比死要好,活着,就有可能得到一切!而死去,就将一无所获,末世不需要好人,更不需要慈善家,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鱼钩上的尸体

    鱼钩上的尸体

    钓鱼时,鱼没有上钩,却钓出一具全裸的女尸。对他来说,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更诡异的是,那具女尸看起来是那么眼熟……她的小情人,她的前夫,包养她的大老板,大老板的妻子,四个人因为她被串联在一起。到底是谁杀了她?
  • 清朝穿越记

    清朝穿越记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看了太多的清穿文,自己也想写一篇,就当圆自己一个穿越梦。齐珞和父母一起穿到清朝只想和自己父母平淡幸福生活的齐珞该怎么办?是努力摆脱命运的轨迹还是顺其自然?平凡低调却因父亲的升官封爵备受关注蝴蝶翅膀闪动,既然已经来到这了,那么我的人生我做主读者群101581278(已满)安琪亲所建104063495(已满)最初梦想亲所建114076474(已满)最初梦想亲所建72374289(新建的超级群,招人中)感谢瑶提供以上四个群敲门砖皆为故事中的人名,很简单的问题。另外推荐我的新书《海月明珠》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
  • 再婚皇后(完)+番外

    再婚皇后(完)+番外

    王娡说起这个名字可是大有来头,那可是汉武帝刘彻生母的名字,这个女人那可是古代麻雀变凤凰的翻版,而历史的对这个女人的评价那是众说纷纭,不过这个女人还真是非同一般,她在入宫之前不但是有夫之妇,而且身为人母,可是她却单凭一个术士的信口雌黄就毅然决然的抛夫弃女,混成秀女送选,幸运入了皇太子刘启的宫中。王娡虽然是有夫之妇的二手货,但是却凭借绝世的容颜,过人的心机、无人能及的运气,加之又通晓男女之事,惹的皇太子色魔缠绕情意绵绵,宠爱有加,频频临辛最终使其在生出三女之后,又得一子,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最终她母凭子贵成了汉景帝的第二个皇后。穿越古今,扭转乾坤。再婚女子,独领风骚。未央深宫,千古一后。Q群:23437887此书的王皇后却是一个现代大大学生,且看她如何运用千年的智慧与宫里宫外的古人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