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300000033

第33章 分享与回馈是最美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追求“富贵”的人生,可是什么才是“富贵”?很多人认为富贵就是有钱,其实,有钱之人并非都是富贵之人。

富贵不单是钱财的问题,还有精神或思想上的问题。“富贵”包括“富”与“贵”。富是拥有金钱、知识、经验,或健康的身体,贵则代表人格品质的高尚,意味着心灵的富足。

有些人先追求富,再追求贵,也有些人不追求富,只追求贵,然而更多的人却是只求富不求贵。

第一种人是有仁德的富人,他们懂得对已拥有的财富心怀感恩,因此才能对周围的社会和人群满怀善意,用手中的财富为人造福。

第二种是不富有却很高贵的人,他们也许生活贫寒,也许只是很普通的老百姓,却愿意将自己的时间甚至整个人生奉献出来,用绵薄之力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在付出中实践自己平凡却伟大的理想。

第三种则是自私自利的人,他们只顾享乐,只顾自己享用物质带来的欢愉,却任由心灵苦恼苍白,他们不明白财富的来源是整个社会,因而也就不懂得拥有财富之后要回馈社会。

佛教认为,一个人是否拥有金钱物质,是由福报的多少决定的。反过来讲,聚敛金钱的过程,就是消耗福报的过程。一生的福报有限,消耗完了,就没了。所以,在富有之后,要懂得知足,感恩,要与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和快乐,才能惜福造福,并不断积累新的福报。

佛经中记载了一则故事:顶生王在旁人看来,非常有福气。不仅妻妾子孙、贤臣名士不缺,钱财更是颇为丰厚,真可谓是要什么有什么。但是,这样一个在人们眼中富有的人,却仍然不知足。他常常对子臣说:“我要去天下走走,这样才能把我的国土延伸至各个角落。”

于是,顶生王开始到处走,如他所愿,国土最后延伸至四洲,他也统治了天下。

欲念是个无底洞。过了一段时间后,顶生王又开始躁动不安了。他想,人世间我是走遍了,接下来要想法子到天上去。

真是想什么就有什么,顶生王如愿来到天界,见了天帝。并且还得到一半的权力,和天帝平起平坐。但一回到人间,顶生王就想:一半始终是一半,总有一天要一个人坐天帝的位子。

顶生王开始慢慢变老,病痛也不断光临他,但是天帝的位子却一直没有得到。垂死之时,他的臣子们问他:“国王,还有什么未了之事吗?或者说有什么一生的心得要告诉子民的?”

顶生王想了想,叹了口气,说:“你告诉大家。我是一个贪婪的人,时时刻刻都不满足。直到临死都是,我还在想着要完全得到天帝的位子。我已经拥有了一切,可是我的心很累,很苦。”

生命中“万般带不去”,然而人们都习惯性地奔赴自己想要的目标,在生活中重复着顶生王的苦累,不断地索求,最终幡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没得到。

纵有广厦千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地。拥有再多财富,也不过是身外之物。重要的不是彰显钱财的多少,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考虑财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能给他人带来什么。

2003年“非典”时期,本焕长老组织祈福法会,并在法会上发动弟子、信众全力捐款救灾,他说:“出家人无资无产,但信众供养佛祖的钱,我们用于利民,更是应当。所以我发心,你们也要发心,除了诵经祈福外,还要倾囊捐受,佛家讲究慈悲,自利利他,在行善助人的同时,你会得到福报,我希望善众与我一起来积此功德。”

本焕长老力行“回报大众”的想法,前半生,忘身求法,后半生,弘化天下,建寺安僧。临走前,他念念不忘的仍是此事。重病期间,他召集开了一次会,当着大家的面说:“我要走了,对所有的事情做一个交接,现在我手上还剩下6000多万元,1000万给大洪山,1000万给新洲报恩寺,300万给大乘寺扫尾工程,其余剩下的钱用来修深圳的万福寺。”

钱财乃身外之物,本焕长老深深懂得这一点,故而能在临终前将所有的钱财散尽,用以造福于民。既然所得来源于社会和民众,那么也当用于社会与民众。回馈无疑是最美的生活方式,一个不忘与人分享、回馈他人的人,最终所得的是心灵的宽慰和富足。

来源《禅悟人生大全集》

《用好你的富缘——活佛的人生财富课》P21-23

老实做事,无言自有妙言生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正常。

——明·憨山德清

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不能一步迈到千里之外,凡事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做事。不懈怠,坚持不断学习;不取巧,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行走;不倚赖,依靠自身能力的提高,慢慢地向达成目标靠近。如此实实在在地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自会历练一段不花哨的人生。

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任务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这是唐人留下的遗憾。早上花开,一树灿烂,可是时光流水过后,晚上便花谢凋残,美景不再,再绚烂的花海也只在朝夕。人生百年,几多春秋。向前看,仿佛时间悠悠无边;猛回首,方知生命挥手瞬间。

两千多年前,先圣孔子在河边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水是不会有重归的,时间也不会重返,面对无可挽回、不可重来的生命,世人会畏惧,同时也会更加郑重地对待每一分每一秒地现实光阴。

一日,学僧看见年迈的典座在晒海苔。这些海苔由信众送来,为的是与寺里的僧人们结缘。湿漉漉的海苔必须及时在阳光下晒干,否则一定会发霉。当时的日头很毒,让人不忍出屋,但是典座却独自一人顶着烈日,弯着腰晒海苔。

学僧见此情此景,便走到典座跟前劝道:“这工作太辛苦,您年纪大了,还是叫年青僧人来帮忙吧。”

典座没有停下手上的活,只是淡淡地说:“别人不是我。”

“那何不等阳光小些呢?”

典座缓缓说:“时日已不多。”

“时日已不多”,简简单单地五个字,里面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流露出认真生活的郑重。时间像一本书,看得快,翻得也快,唯有让每一页不苍白、不浮夸,人世一遭才会走得踏踏实实,不留遗憾。

那一年本焕长老95岁,依然坚持每天三点五十分起床,阅览八到十卷的《普贤行愿品》,直至晚上十点才休息。记者问他为什么什么这么大岁数了还要这般坚持,他说,因为“这是成佛的根本。”参禅修佛不是只想不做,守株待兔,它要求让人们能在学习的路上,丰盈头脑、精进己身。诚如本焕长老教育僧众时所说:“我们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没办法的。佛祖鼓励我们要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将来才有能力教化大众。好学很有好处,我们成圣成贤,成佛作祖,都是要好学不倦。”

这话虽然说得质朴,但时间又何曾繁华,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质朴的东西从来不是要靠这些终究要失去的东西衡量,能让质朴变得丰富、让生命变得厚重的唯一途径就是本焕长老所说的“好学不倦”。

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除非埋入黄土,否则是没有办法毕业的。

良宽禅师终生修行修禅,从来没有懈怠过一天,他的品行远近闻名,人人敬佩。但他年老的时候,家乡传来一则消息,说禅师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嫖赌,快要倾家荡产了,而且经常危害乡里,家乡父老都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听到消息后大感惊讶,他虽然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个外甥,但却知道这个外甥自幼苦读,学识颇深,不知缘何却没有在书本中学到些许做人的道理。

禅师不辞辛劳,风雨兼程,走了半个月的时间,回到家乡。这位外甥久闻舅舅的大名,心想以后可以在狐朋狗友面前吹嘘一番了,因此也非常高兴,并且特意留舅舅过夜。外甥本以为禅师会对自己苦口婆心一番,不成想,当夜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并没有劝说什么。

外甥不知道舅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惴惴不安地熬到天亮,来到禅师床边。禅师睁开眼睛,要穿上草鞋,他弯下腰,又直起腰,回头对他的外甥说:“我想我真的老了,两手发直,穿鞋都很困难,可否请你帮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外甥非常高兴地照办了,良宽慈祥地说:“谢谢你了!年轻真好啊,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什么能力都没有了,可不像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把事业的基础打好啊,不然等到老了,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禅师说完这句话后,翩然离去。就从那一天起,这个外甥洗心革面,开始努力工作。良宽禅师并没有用什么大道理规劝外甥,但一句“来不及”却胜过千言万语,足够震慑挥霍青春的年轻人。好学不倦固然是件好事,可是好事并不是人人有优势、有资本去做。和年轻人相比,中年人、老年人总归是不占优势的,可悲的是,年轻人总是被懒惰、享乐裹挟,白白错过了“好学”的最佳时期。

求职时后悔大学的专业知识不扎实;作了剩男、剩女,后悔当初没有惜取眼前人;躺在床在只剩最后一口气时,才想着如果有来生要本本分分做人……可是后悔时永远是事后诸葛,没有实用。为此,不妨在后悔之前踏上学习的路,认真读书,认真做人。

曾经有一位徒弟,大学毕业之后又到海外求学,在夏威夷读了硕士,又到耶鲁攻读了博士学位。学成归国之后,他前来拜会法师,求教说:“师父,我现在已经是博士了,以后还要再学习什么呢?”法师淡然一笑,回答说:“学习做人。”

生的求学之路漫长,所有学识并非如梅花明月,洁身自好便为究竟,只重求读书而不重做人,便大错特错。先学做人,继学知识,再求成佛,这是世间不变的道理。当书本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不妨放下万缘全部接受,事事好奇处处学习,求精求全,忍耐办事认真做人。

同类推荐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 欢喜冤家

    欢喜冤家

    该书描写了一个京剧女艺人的故事,尽管她历经千辛万苦,想摆脱命运……但仍难跳出被歧视的演艺圈。张恨水写道:“载出之后,颇也蒙受社会人士予以不坏的批评……不敢说会令读者读之一定有益,至少也让人家读之无害。”
  • 朝秦不暮楚

    朝秦不暮楚

    爹爹是鳏夫,身边的其他长辈们集合了:老光棍,老鳏夫,寡妇,寡妾,望门寡……这一系列的单身形态。在这样奇葩的生长环境里,秦昭深感大人们全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嘴上义正言辞地要她嫁人,可同时却身体力行地向她证明着:“婚姻很重要,一次就够了;如果你够牛,一次都不要”的道理。遗憾的是,秦昭显然不够牛,还是需要嫁人的。仔细看看,左边是老实善良的青梅竹马,右边是帅到没朋友的花心大哥哥,前有情深意切的王孙公子一只,后有英俊潇洒的小将军一个……算了算了,就这个了!大不了日后再离婚好了!只是她的婚事,真的会这么顺利么?弱水三千取一斛,只愿朝秦不暮楚。
  • 魔幻记忆100%

    魔幻记忆100%

    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这是他们成功的基石。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是你所期望的吗?杰出诗人泰戈尔在幼年时记住了很多歌谣,4岁时便能读书,8岁时就能掌握4种语言;著名科学家卢瑟福,1岁半就能读书认字,5岁就能背出50多行的拉丁文诗歌;著名小说家罗曼·罗兰,对各式的花朵及食品,一嗅就能正确地分辨出它们的香味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贯通中国人性的36个管理细节

    贯通中国人性的36个管理细节

    以个案例分析方法,透视中国人的行为特性,进而提出并阐明一系列经实践证明有效的中国式管理行为要点。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式管理书籍,以人性人心为主干,在众多管理著作中,可谓是别开生面之佳作。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有很多企业家借鉴中国古代思想建立起特有的企业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管理的要义,在于以人为中心、理人管事,透过管人的方式,达到安人成事的最终目的。但是,由于忽视中国人性化领导与西方法制化管理的区别,很多企业盲从西方式管理而不得要领,导致过度管理而缺乏领导,最终影响整个组织营运的绩效。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虽半属游戏,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其功果非细焉。靡不森列,黄帝之尝百草也,以代天地器物之名,疗人之疴,不亦当乎!,性之寒热温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以传于世
  • 荆棘领域

    荆棘领域

    挥剑,斩开荆棘!冲锋,勇往直前!神辉,照耀一切!这是一个帝国最后一位神辉骑士受恶魔诱惑后发生的故事。
  • 动物农场

    动物农场

    迄今为止最权威、最经典的《动物农场》译本,超级畅销书《追风筝的人》《与神对话》译者李继宏倾心翻译。只要把人类推翻,动物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农场里的猪——拿破仑和雪球公布七大纪律,发动革命,驱逐统治者琼斯先生,实现动物自治,并在牛棚大战中挫败人类复辟进攻。之后,政治斗争开始了。拿破仑悍然篡改七大纪律,肆意杀害持有不同政见的动物。经过大清洗,拿破仑巩固了至高无上的独裁地位……
  •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

    火焰般纯真活泼的如歌是烈火山庄的继承人,十九年前的尘封往事将她卷入漩涡之中,如歌的生命中注定会出现三个男人,幽蓝孤傲的枫、宁静温柔的玉和风华绝代的雪……一幕幕纠缠入骨的爱与恨开始惊心动魄地上演……
  •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真情处处(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