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49

第49章 王安石的用人和交友 (1)

古往今来很多人谈论王安石,其中把他当作小人的,就不必说了,即使那些敬仰他为君子的人,也未尝不认为他的缺点是喜欢任用小人。然而,他果真喜欢任用小人吗?他任用的人果真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没有一个不是小人吗?我希望大家能心平气和地做一番考察。

我曾经说过,王安石不得不任用小人的原因,是当时的所谓君子没有人愿意让他任用。实情就是这样。王安石曾经说过:“洪水之患,不可能等到有了治水的人才发生,而这些大臣中,只有鲧的才能在治水方面表现得比较优秀,所以虽然刚刚下令毁了全族的人,也不能舍弃鲧这个人。”由此推断,即使说他好用小人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等到他辞官归乡之后,也曾经说过,自己的智慧不足以知人,所以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往往是那些平日交往很多,情谊深厚的人,他受到小人的牵累,自己也非常后悔,这也是事实,我们不必为他隐讳。

而且,小人也不是什么时候都不能用,但能否任用小人,一定要看任用他的是什么人。如果是个纯粹的君子要任用小人,天下没有比这个更危险的事了。一个人所以被人称为小人,一定是他的机巧变诈太厉害了,任用他的人,在这方面要能与他相匹敌,或者超过他,虽然他很善于欺骗,但即使他用尽浑身伎俩,却仍然不会逃出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任用小人。比如张江陵(张居正),就是这样的人,比如胡文忠(胡林翼),也是这样的人,像曾国藩,已经不是这样的人了,像王安石就更不是这种人了。为什么呢?因为王安石就是个纯粹的君子人啊,因为他是个太不懂得权术的君子人啊。

尽管如此,说王安石专门喜欢任用小人也是不对的,说他任用的人都是小人,更是不对的。王安石给神宗的《论馆职札子》说:“皇上即位以来,由于在职的这些人,能够做事的很少,所以,提拔任用的这些人,许多人有点小的才能但大节却很成问题。如果这样的人能得志,就会败坏社会风气。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只能是亲近忠良之人。”他这样规劝他的皇上,难道自己倒不这样做吗?在制置条例司刚成立的时候,神宗多次问王安石,他说:“如今要理财,就必须使用能人。但是,天下的人一旦看到朝廷优先使用能人,而不把任用贤人作为当务之急,恐怕风俗会因此而变得很糟糕。那样的话,恐怕会贻害无穷。所以皇上考虑国家大事是有先后缓急的。”这是王安石关于亲近贤人,疏远小人的谆谆告诫,是非常深切的告诫。

所以,与其说王安石喜欢任用小人,不如说神宗喜欢任用小人,而王安石一直想要矫正他,但没有完全做到。事实上,王安石提拔任用关怀过的人,其中被后世称为君子的有很多位,然而,这些人有的后来不再支持新法,有始无终,史家于是不认为他曾被王安石任用过。王安石既然一心一意要推行新法,那么,凡是不赞成新法的人,虽然想要任用他,也不可能善始善终。此事在道理上就是这样,说王安石无心任用他们,其实不是这样。而对于始终奉行新法的那些人,后来的史家,并不问这个人平日的品行如何,就凭他附和新法这一件事,已经把他当作罪大恶极之人了。不仅如此,往往还虚构事实,一定要给他扣上个恶名才觉得痛快。不一定是和王安石一起共事的人,就是平时与他来往较多,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也没有一个可以幸免。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王安石所用之人,怎么能不是小人呢?不是王安石喜欢任用小人,而是只要这个人曾经得到过王安石的关心,再经过史家的一番修饰处理,虽然是君子也就成了小人。我不敢说王安石任用的人里没有小人,我觉得虽然有小人,但决不像有些人说得那么严重。凭着王安石的高风亮节,一经史家的刻画,仍然使后来的读者,觉得王衍、卢杞就在眼前一样,那么其他那些在道德节操方面不如王安石的人,授人以可乘之隙,他们受到的诬蔑可能就更加严重了。像韩琦这样的人还可以指责他结交宦官,凭着欧阳修的名声还有人指责他盗淫甥女,而且,整个朝廷都为此闹得不可开交,说他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而不择手段,甚至欺骗皇上。当时的这种意气之争,哪里还有是非之心,他们说的那些话又怎能让人相信呢?孙固因为“濮议”一事,在朝廷上争论几句,马上被人们斥责为“奸邪”,然而,近千年来指责王安石所用之人为奸邪的,又怎能知道他们的品行连孙固都比不上啊。我并非一定要为王安石任用的人进行辩解,但确实有我不能不说的话,下面就把可以考证的人一一列在这里,并加以评说。

陈升之(公元1011—1079年)陈升之在仁宗时就已经做了执政官员,并非王安石特别提拔。然而,王安石的文集中有《送陈升之序》,大概在他的名声还没有很显著的时候,就希望能够委以重任。到了制置条例司刚建立的时候,就把他调来一起共事,所以,神宗以陈升之为宰相,一定是王安石的推举,这是毫无疑问的。陈升之担任谏官五年时间,谈到的事情有百余件,这个人不是一个庸碌无为的人,只是因为和王安石共事,史书上说他狡猾多变,善于附会别人来谋取富贵。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就不是我所能判断的了。

王珪(公元1019—1085年)王珪自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开始,连续为皇室起草诏书十八年,到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做了参知政事。九年(公元1076年),为同平章事,整个神宗朝一直担任宰相。他是否得到王安石的提拔和推荐我不知道,然而,他是一直奉行新法的人,《宋史》本传对他执政前多是褒奖赞美的话,在他执政之后却有很多讥讽,批评他的话,平心而论,这是一个中和的人。

苏辙(公元1039—1112年)王安石最初设立制置条例司的时候,首先提拔他为检详文字。王安石专门提拔小官吏就是从苏辙开始的,后来因为不赞成新法,出为河南推官。

程颢(公元1032—1085年)制置条例司刚刚设立时,派遣八个人到各路去视察农田水利,程颢就是其中的一个。程颢实际上就是王安石特别提拔的人才。后来因为不赞成新法,出为签书镇宁军判官。但是,《宋史·王安石传》和《宋史·程颢传》都不记载程颢曾经做过条例司官员一事,大概是觉得受到王安石的赏识是程颢的一个污点,所以要为他隐讳吧?

刘彝(公元1029—1091年)条例司派遣的八个人之一。在这之前本来是县尉,也是王安石特别提拔的人。史书上说他因为不赞成新法被罢官,又说神宗选拔管水利的官员,因为他熟悉东南的水利,让他做了都水丞,并不是不用他,因为他有自己的专长,便委派他专门去做一件事罢了。由于他没有在关键的部门工作,所以本传没有贬低他的言辞,而且极力称赞他有才干。

卢秉(公元?—1092年)也是条例司派遣的八个人之一。史书记载他与薛向施行盐法时骚扰百姓,然而他请求辞去发运使一职,并交出财物,经过综合考察,他的名声和他的实际情况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后来他出征西夏,建立奇功,他的突出的才干才被人了解。他的父亲卢革因为谦让而闻名,而卢秉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好的声誉。他曾经说,树木如果不培植它的根是长不好的,就像士大夫要立名节一样。蒋堂体味他的话,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王安石因为读了他的《壁间诗》,喜欢他的谦虚淡泊,不争名利,所以特意提拔他。卢秉后来去戍守边关,因为父亲年老多次请求辞官回家,神宗手诏挽留他,父亲卢革听说了,也以国家大义为理由不让他回来,后来父亲病重,才得以回家,从此不再复出。由此说来,卢秉的名节真是非常卓越鲜明令人赞赏的,也不辜负王安石对他的期望。但《宋史》却说他迎合屈从世俗的爱好,父子二人的为人相差很远。然而,卢革并没有说过他的儿子品行不好,而且是用国家大义要求他,不许他退休回家,而史家竟不许卢革有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他奉行新法。

谢卿材、侯叔献、王汝翼、曾伉、王广廉是条例司派遣的八个人中其他的五个人,《宋史》中都没有传,事迹也不可考。以程颢、刘彝、卢秉为例,他们应当也是很优秀的人才。

吕公著(公元1018—1089年)吕公著后来与司马光一起破坏新法,史家都把他看作是大贤人。然而他被破格提拔为显要的官员,其实是王安石推荐的。史家唯恐玷污了吕公著,所以在吕公著的传中讳而不谈这件事。但在他的哥哥吕公弼的传中记载:“王安石知政事,对吕公弼不附和自己很不满,对他说要用他弟弟吕公著为御史中丞迫使他就范。”大概这里又想给王安石编织罪名了,于是忘了给吕公著隐讳,留下了这个痕迹给人们看。但我确实不能理解,对他的哥哥不满意,为什么还要举荐他的弟弟,而举荐了他的弟弟又为什么能够逼迫他的哥哥。真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关键是王安石举荐吕公著是明显的,没有异议的。那些诋毁王安石专门任用小人的人,又将如何解释呢?

韩绛(公元1021—1088年)韩绛是王安石推荐选拔的,代替陈升之领导制置条例司,不久又做了参知政事,并继王安石之后担任了宰相。一心一意地守护新法,当时有“传法沙门”的称号,由于这个原因,《宋史》本传极力丑化和诋毁他。然而,考神宗刚登基的时候,韩琦就举荐韩绛有辅佐天子的器度,这个人的才干品德都很优秀,并非只有王安石一个人了解他。他在早年,断案清正廉明,抚慰百姓非常周到,政绩历历可观,做谏官的时候屡次谈到宫廷中积存的问题,尤其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庆州的羌民叛乱,被他一举平定了,可以看出他在军事谋略上也很优秀。他知成都府、开封府,屡次打击豪强来缓解百姓的困苦。仁宗感叹地说:“大家都姑息他们,只有你能不屈服于世俗。

”一些大臣数次冒犯皇帝的恩泽,韩绛执意认为不应该,他对皇帝说:“我自己惹得众人不高兴,恐怕会有流言蜚语。”皇帝说:“我没有做皇帝的时候,就听说官员们常拿国家的事情做人情,你能这样坚持是对的,怕什么谗言呢?”他的这种刚正不阿的气节,在朝廷中其实是很罕见的。他曾经说,国家要富裕,就应当充分利用土地。他还第一个提出要改革差役法,是一个当政者中非常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他还数次推荐司马光,一点都没有党同伐异的想法,这一点尤其令人敬佩。由此说来,王安石举荐韩绛来代替自己,实在是太合适了。以韩绛的贤能,唯独对王安石心悦诚服,坚持施行新法没有加以改变,新法的好处也是可以看得到的。《宋史·韩绛传》只因这个缘故,在韩绛做了宰相之后,就增加了许多诋毁他的话,不顾自己前后矛盾。我于是更加知道《宋史》是不可信的了。

韩宗师 韩绛的儿子,王安石举荐他为度支判官提举河北常平仓,史书上说他孝顺,这也可以看出王安石并不是随便举荐人的。

同类推荐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 独裁良相:张居正

    独裁良相:张居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独裁良相:张居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张居正的人生故事。
  •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传

    本书是根据众多有关比尔·盖茨的传记资料编纂而成。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与两个姐姐一起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的母亲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盖茨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天才,并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将这一天才充分地发挥出来。他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1973年, 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那里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终生朋友。在哈佛的时候,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希腊文学大家,古罗马文学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学大家,英国古代文学大家,法国古代文学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泼辣女的古代种田生活

    泼辣女的古代种田生活

    女主角:王珍珍男主角:张德武配角:村里的所有人,哮天犬,空间萌宠等等内容简介:女主角王珍珍在现代是个性格泼辣的白领女孩儿,相亲路上撞到流浪狗,这一撞便让王珍珍魂穿到了古代一个有一位愚孝但俊俏的相公,有了三个小孩,肚子还有一对战神转世的龙凤胎宝宝的女主身上,从此她代替原主而活。带领家人分家致富,修仙,创立紫薇宗门,做宗主,找回各地散落的神仙和神兽,建立另一个宇宙时空,完成时空赋予的使命,成就神仙果位。
  • 战神重生

    战神重生

    吴剑,一位年轻的龙朔武警,在一次国际战斗任务中遭遇意外获得一枚戒指,穿越到了异世,在得到了战神阿提拉的指点,吴剑不仅学到了最顶级的刀法和兵法,心志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战神的传人,吴剑为了恢复楚国与邪神附体的亲兄弟大宝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不同寻常的修练和争霸之路。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笑忘书

    笑忘书

    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姥爷,小舅,三姨。姥爷几乎像个世外高人,游手好闲了一辈子,生了六个女儿。小舅擅长做菜,后来渐渐落后于时代沦为小工。三姨不满乡村生活,十六岁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在城市中历尽艰辛,十年后荣归故里,短暂停留后,再次离乡漂流,不知所终。
  • 前妻要翻身

    前妻要翻身

    简介:她十二岁给了自己一个赌局。若他们安安分分,她便龙潜海渊,若他们翻动涛浪,她便覆海相还。她从忘情的云端跌落,那么,就拿这个天下来作赔吧。她说,我此生最不需要别人的牵挂。她说,我希望我的一生,什么都不用得到,便什么都不用承受。她说,我只是不甘心,铁杵磨针了十几年,却还是没有等到无心的那一天。她说,今日,不过是来告别罢了。她说,我不会杀你,也不会让别人有机会杀你。我给予你最大的惩罚,便是让你尽可能长久的活着。※※※※※※※※※※※※※※※※※※※※她不是那个一心求取佛道的僧,自然不会一悟凡尘遁入空门。她是俗人一个。只是不信永恒,不屑慈悲。只是未及心动,便已无情。只是心太坚硬,不等遇到那僧所遇一般美丽的障,便已经风蚀斑驳了感性。能不能遇上,能不能落入,能不能沉醉一场,其实都已不重要。因为,她已经成了如今的模样。※※※※※※※※※※※※※这是一个腹黑冷血的女人,她的出生为着悲悯之名,却行着屠心之事。她一路行来,骨子里都是强势而恣意的做派,字典里没有软弱二字。你若爱她,那便是你的不幸。你若能从云端抓住一角她翩飞的裙裾,那么,那是你的幸。★★配角一枚★★【姬未央语录】一他是红尘中借宿佛祖的姬未央。冰寒广漠的北地,他和心爱的女子等待黄沙漫漫的残阳,却分别在白雪纷飞的暮冬。他一生的梦止步于佛祖的门外,所以无望的姬未央至死也不可能再前进一步,亦,无法回头。颓倒的姬未央抱着死去的女子跪在冰冷的雪地,黄沙尚在雪白之下,可他的一生,已然随着那人而去。二佛祖的觉明带着未央的记忆敲着木鱼吟唱,满殿余韵悠长。那一年,我怀抱着贪念绝望的寻求救赎,冰雪茫茫,我悲喜耗尽……那一年,我跪看你神秘的法相,磬声回荡,庄严的凝望中,我发落如雪……那一年,佛祖的屋瓦下我曼声颂唱,蒲团上结伽而坐的,是魔鬼,还是虔诚的信奉者?佛祖,荒原雪漠寒冷,我死在朝拜你之前。所以人世浮沉,我却再也无法悲悯。三那些人整日狂热的追求虚妄伤人的假正义,可曾回头看过家中霜白的父母,可曾温柔体恤过痴情的妻子,可曾一手拉扯过襁褓中的婴儿?他们自称侠义,却挥着屠刀踏碎了多少人的家庭?所以他给了他们一个‘三十年’,若他们回头,就该抓住这三十年,洗去杀戮的心,回到慈父严母的身边,回到儿女成群的天伦之乐里面。可惜没有一个回头,全都走火入魔的抱着以身殉道的所谓大义,毅然决然的将利刃cha进自己的心窝。到底是什么东西迷住了世人的眼,让他们看不到儿女真情?手执杀戮的利刃挥舞着叫嚣着要扶持真善,可是那脚下踏碎的,是什么呢?★第一次写文,纯属课外制作,请多多支持鼓励,诚求票票或留下脚印,感激不尽!★重磅推荐好友的文彼时花开《皇帝你算什么东西》绝对精彩!聪明女主与强势帝王!推荐:步行街红楼之溶情惜黛寒玉无心《轮回之狐》风笑花落:漏网千金哪里逃柠檬笑:弃妃欠调教紫玉丁香《绝色逃妃倾天下》魏春丽《就花阴》
  • 谁是真英雄(原创经典作品)

    谁是真英雄(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短线猎手

    短线猎手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上篇是短线投资入门的基础篇,主要是帮助新手快速上路;中篇是技术篇,主要对短线炒作时常用的技术分析工具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分析;下篇是策略篇,主要对短线的炒作技巧进行全面剖析,主要包括短线跟庄技巧、黑马捕捉技巧、风险控制方法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炒股是一门心态与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因此,本书还将技术分析和心理分析融为了一体,希望帮助广大投资者在掌握正确的单兵作战技能的基础上,达到长期稳定赢利的境界。
  • 雪青色的洋卓花

    雪青色的洋卓花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