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900000046

第46章 性情养生:锻造延年益寿的“内丹” (1)

养生莫若养性,善养生者养其内。节制情绪,保持乐观,不计得失,待人以善,不为功名利禄所动,不为外界琐事所羁绊,“知其变,守其平”,静观其变,恬淡虚无,与世无争,精神内守,气血调和,邪无所容,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内丹”成矣。

养生莫若养性情

刘氏箴言:食疗、体疗、心疗是中医的三种非药物疗法。心疗就是端正心态。

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刘太医都特别强调“心态”的重要性,刘纯在《短命条辩》中指出:“知其变,守其平。此乃长寿心境。”刘太医将这种心态的培养称为“心疗”,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养性”过程。

古人的养生之道很注重“养性”的重要性。孙思邈《千金要方》:“生不再来,逝不可追,何不抑情养性以自保?”明代龚延《寿世保元》有“养生莫若养性”之说,要求人们自觉地培养高尚的道德、理想、情操,做到“莫忧思,莫大怒”。儒家也倡导人们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真气和顺,血脉通畅,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以享尽天年。

用现代的观点看,“养性”,实际上是指道德修养和精神修养,包括思想、情操和其他精神生活,是我们防病祛疾、延年益寿的另一条捷径。

“养性”可以防病祛疾。 “养性”,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精神修养,首先要控制住情绪,因为情绪和人的生理和心理联系紧密,如果“七情不节”,大喜大悲,不仅道德修养和精神修养无从谈起,还可成为致病因素,影响各脏腑功能,危及我们的健康。所以有人提出“病由心生”的观点,认为一切疾病都是由情绪引起的,控制情绪就能“防患于未然”。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养性》中也说:“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而对于有病之人,如果能善于引导,亦能通过养性达到祛疾的目的。历代医家中不乏此中圣手。

“养性”可以延年益寿。国内外学者对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长寿老人都具有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的性格特点。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心理状态一直处于泰然自若的最佳水平者,神经内分泌对机体各器官的调节也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健康长寿。所以古人强调“养生莫若养性”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养性”固然重要,但养性像戒烟一样,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说其最容易做,是因为精神养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观意识所支配;说其最不容易做到,则是因为一个人很难把握客观条件对自己主观意识的干扰。在当今的生活中,人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非常紧张而忙碌,很难有古人那种遍游名山大川、临渊观鱼的机会。但在日常生活中,如能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事务的烦恼,对健康长寿就已经十分有利了。

节制情绪,淡然养生

刘氏箴言:不节制的情绪会损害健康,要避免这种不良情况发生。

有一位高官,在位的时候,整日红光满面,见到人的时候总是冲人一笑,浑身洋溢着自信和充实。然而过了几年之后,他从位子上退了下来。刚几天的时间,从他的脸上便再也看不见那种自信和充实的微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怅然若失的模样,从他的神态中能看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本来退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这位高官却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始终沉浸在以往的岁月里,留恋昔日的辉煌和忙碌。现实和以往的反差让他陷入了极度的失落情绪之中。这种越来越强的失落感令他焦虑不安,食不甘味,睡不安寝,人迅速苍老下来。同时,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就这样,不到半年,他就带着这种失落的心态离开了人世。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不断地经历各种得失、顺逆、荣辱与成败。几度风雨,些许彩虹,时而高兴,时而愤怒,时而忧愁,时而思虑,时而悲哀,时而恐惧,时而惊异。这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情绪与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

中医把“七情”凝练为五志:“喜、怒、悲、思、恐。”认为其和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上说:“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指出七情过度,会损伤脏腑,致使气血失调,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一理论被历代医者和养生人士用于养生中,对于调解情志、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重要作用。故有“善养生者养其性情”之说。

《灵枢·本脏篇》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正常的生理性情志变化对人的健康无损。但是如果情志变化过度过激,喜怒无常,长期失调,那就由生理性的情志活动转化为致病因素了。《灵枢·百病始生篇》说:“喜怒不节,则伤脏。”五脏虚,则百病乘虚而入。刘太医在书中也指出,不节制的情绪会损害健康,要避免这种不良情况发生。

郁怒伤肝,节情控怒保健康

郁积久可以化火,导致“怒则气上”,出现烦躁易怒、面红耳赤、头昏目眩,甚至出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精神失常的表现。

《说岳全传》中有一段“气死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金国元帅兀术兵败落荒而逃,被宋军大将牛皋赶上,兀术慌乱中失足落马,牛皋骑到兀术背上,大笑道:“兀术,你也有被俺擒住之日?”兀术回转头来,看了牛皋,两眼一瞪,怒气满胸,大吼一声:“气死我也!”口喷鲜血而死。牛皋见此哈哈大笑,快乐极了,不料一口气接不上来,笑死在兀术身上。

上述故事中,兀术之死,是狂怒所致,牛皋之死,则是狂喜所致;两人一喜一怒,均因情绪太过致死。人过分高兴激动或过度生气发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都容易导致意外,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及生命。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的不幸,工作中的压力,事业中的坎坷都会导致郁闷情绪,影响肝气。郁积久可以化火,导致“怒则气上”,出现烦躁易怒、面红耳赤、头昏目眩,甚至出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精神失常的表现。

肝又有贮藏、调节全身血液的功能,肝气不舒通常是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的诱发因素,上面故事中的兀术很有可能就是因心肌梗塞致死的。

肝还能通过调节气机辅助脾胃消化运输饮食精微,肝气郁结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食欲不振。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令人非常生气或郁闷的事情时,就会没有食欲,茶饭不香。

【他山之石】 清代医学家程国彭的制怒之法

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归纳了“保生四要”,“戒嗔怒”即为一要。程国彭告诫人们,遇事要冷静克制,和气迎人,不要发怒。

制怒首先是容人克己。有人一点小事稍不如意就暴跳如雷,或事事要求别人合自己的意,否则就怨恨在心,这都是心胸狭窄造成的。怨人者易怒,责己者心宽。发怒者不一定都对,应容忍别人有不到之处,对别人不能苛责太过。

其次要泰然处之。有些人敏感多疑,时常容不得别人的批评、嘲笑、讥讽。实际上,若遇到这种情况,发怒于己无益,泰然处之方显大度。对别人的批评甚至诽谤,无则加勉,适当解释,闻谤而不怒,随谗焰熏天,终将自息。此时若与别人争论不休,实有伤大雅。《史记》有这样一段故事,汉武安侯与魏其侯不和,为某事告到皇帝面前,二人互相指责,我是你非,各不相让。退朝以后,武安侯埋怨御史韩安国不替其说话,韩说:“你怎么那么不自爱?今天在朝廷上你毁谤他,他毁谤你,犹如街上小儿老婆斗嘴,怎么那样不识大体呀!”

家务事常常是引起恼怒的原因。夫妻不和、子女不孝、婆媳相抵、兄弟之争等都极易引起争吵发怒。家务事常常是一些琐碎小事,因为是骨肉亲情,故一则对对方的责任义务要求高,二则多不像在外边那样克制自己,而随意发泄,说起话来也没个分寸。结果是芝麻大小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实际上家中的事很难论清楚是非,所以还是不认真为好,没必要辩个我是你非。不如克制一下情绪,待对方冷静下来,找机会商量个妥善的办法,将事情解决。为避免发生不愉快,最好平时在家中也要掌握说话的分寸,不讲过头和伤感情的话。

狂喜伤心,控制情绪是关键

喜可使心气涣散,运气无力,出现心悸、心神不安等。狂喜则会导致“神惮散而不藏”即心气急散,出现狂、痴、笑等极端症状。

有一母亲,辛辛苦苦将一子一女抚养成人,却正好赶上下乡,两个孩子响应政府号召去了农村,受了不少苦。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她的两个孩子同时考上了大学。当她接到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由于过于兴奋激动,当即昏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按说喜本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中也有“人逢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之说,均是说喜的益处。不错,愉快的心情可使人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精力充沛、身心健康。但“过犹不及”,过度的亢奋和激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喜可使心气涣散,运气无力,出现心悸、心神不安等。而超乎常态的“喜”,则会导致“神惮散而不藏”即心气急散,出现狂、痴、笑等极端症状。

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的癫狂就是狂喜所致。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或见到一些乐极生悲的事例,如久别的亲人重逢、错案平反、冤狱昭雪等,轻则喜极而泣,重则可能诱发心肌梗塞,脑出血。

鉴于此,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十四章 性情养生:锻造延年益寿的"内丹" (2)

悲伤伤肺,寻找快乐葆寿延

“悲”与肺关系密切,悲伤肺,肺主气,悲极则可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

同类推荐
  •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的器官。中医上有“望表辨病”,“表”即包括皮肤。通过对皮肤的各种变化来诊断人体的各种疾病症状,虽然简单,但是却少有人知晓。本书以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人们揭示皮肤暗藏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信息,并给出相应的保健养生意见。
  • 性保健药茶

    性保健药茶

    本书为“性保健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辅助治疗早泻、阳痿、遗精、男子性冷淡、女子性冷淡及性欲亢进的药茶。内容丰富、健康实用。
  • 职工饮食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职工饮食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小火熬小药

    小火熬小药

    本书将千年养生古方智慧与现代人体质特点完美结合。北京著名中医专家唐博祥针对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慢性病、妇科病、儿科病以及美容问题,提出“慢养”新主张,将其三十多年收集和研制的七十多道慢熬滋补珍品一一与读者分享,让膏方这种流传千年却鲜为人知的养生圣品为读者解除身体病痛,慢养出真正的健康。
  • 健康新知:吃出免疫力!

    健康新知:吃出免疫力!

    中医中有一句话:“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指的就是人体的免疫能力。意思是,正气盛的人,抵抗力强,就不会生病,所以,中医养生贵在长养正气,正气强,精气神就强,就能战胜邪气,当然,就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我们的身体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非凡的自我康复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免疫系统的免疫力。
热门推荐
  • 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探寻博大精深的国学养生之道;体会经典古典文学中的养生奥秘;思考饮食文化中的养生结晶;品鉴本草巨著之养生妙方。让文化中的千年养生密码成为你身边最可爱的健康大使.最理想的养生方式,尽在本书。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舍得放弃是一种超脱,当你能够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快乐地活着的时候,你人生中的那道坎也就过去了。人生苦短,岁月如梭,过分的固执坚持,是一种愚蠢,是一种做人的失败。何不退一步,放弃是非的争辩,给自己一个主动,给自己一个海阔天空!
  • 皇后权利大:谁做皇上我来定

    皇后权利大:谁做皇上我来定

    这年头穿越自然是好事,可是像她这样穿成个宫女……什么,不是宫女,是太监?<br/>泪奔,她穿成个太监能过来干什么,宣传计划生育吗?<br/>咦,她不是太监?还好还好,她不求大富大贵,就每天看看遍地的帅哥,顺顺当当地过完她的穿越日子就好了……咦?<br/>原来她还有一个身份,她就是传说中的未来皇后,而且……这皇上的人选也可以由她来定?<br/>这个……她是不是可以说现在天大地大她最大,她在宫里横着走也没关系了?<br/>嗯哼,低调低调……&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矿业权交易操作实务

    矿业权交易操作实务

    本书从矿业权出让、转让的现场交易和网上交易两方面叙述了整个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交易过程。详细列出了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文本式样。可使初始接触矿业权的人士尽快了解矿业权交易操作,也可供经常接触矿业权的人士参考。
  • 魅仙惊华

    魅仙惊华

    五大修仙世家之一的赫连家,怀璧其罪,一朝之间,满门修士尽被屠戮。举族之中,只余一十岁废柴女童逃出生天。师傅因此谓琼紫曰:“世间修士,俱都功利毒辣之辈!”琼紫点头,“师傅所言甚是!”扭头看身边某冷峻依旧、酷霸不减的男人,嘴角微抽,这只更是其中翘楚。********************************已有百万完结文《重生妖魅横行》,坑品有保证,欢迎新老读者点击、阅读、收藏、订阅~
  • 微微一笑很倾城

    微微一笑很倾城

    前脚“前夫”才“移情别恋”娶了第一美女,后脚就有第一高手来求婚?还说要给一个更盛大的婚礼?名校计算机系的系花贝微微一边囧着,一边……飞快地嫁了。如果一个被无数人仰望的传奇人物、名校顶尖牛人,第一次见面就反问你,“我们什么时候不是那种关系了”,你会怎么反应?那人出身世家,运动全能,外表风雅,气质清华,举止从容,本质……土匪……还傲慢得要死要活……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