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600000005

第5章 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费加罗的婚姻》的人文/音乐解读

一般公认,能够在歌剧演出中始终保证演出票房和观众热情的核心人物是歌剧大师“五巨头”:以莫扎特打头,威尔第和瓦格纳为中坚,普契尼与理查·施特劳斯殿后。这是个心照不宣的定律,虽未见诸明确的文字法规,但早已得到很多歌剧专家和歌剧迷的首肯。之所以形成“五巨头”鹤立鸡群的局面,可能是由于这五位大师的歌剧创作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其他歌剧作家。而在这其中,莫扎特又显得尤为特殊--他也许是音乐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各个领域中均能应付自如,而且在所有体裁中均有极品佳作贡献的全才“通人”。要理解莫扎特的歌剧成就,其前提之一即是认识莫扎特音乐才能的多面性和全面性。关于这一点,应该说不存在什么异议。

而在莫扎特的所有歌剧中,《费加罗的婚姻》又是最少争议的杰作。究其原因,显然是由于《费》剧具有优秀歌剧应该具备的主要综合素质,诸如良好的脚本基础,出色的戏剧结构,以及(最重要的)上乘的音乐质量。自1786年首演以来,这部歌剧在世界各大、中、小歌剧院的保留剧目中,地位稳固,上演率有增无减。相形之下,对莫扎特其他歌剧作品的评论和看法不仅在历史流变中发生很大变化,而且远远谈不上意见统一。例如《魔笛》,尽管其构思意念高洁,音乐写作灵感四射,但情节转变有突兀之嫌,加之脚本文字质量平平,令很多莫扎特迷心生遗憾。又如《唐乔瓦尼》,因表现了愤世嫉俗的个体精神,许多十九世纪人为之倾倒,丹麦著名哲人克尔恺郭尔甚至写有深层解读的专著。但到二十世纪,很多人发现,克氏的文字属于“过度诠释”的个人臆想,与莫扎特原剧并无多少干系。说到《女人心》,其命运似乎刚好和《唐乔瓦尼》相反,在十九世纪被众人鄙视,特别如贝多芬和瓦格纳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不明白为何莫扎特会在这种看似“无聊”和“庸俗”的题材上浪费才思。直至二十世纪,批评舆论才掉转风头,承认这部非写实的“搞笑闹剧”包含诸多人性真谛的微言大义。

《费加罗的婚姻》于是成为走进莫扎特歌剧世界的最佳入口。要在艺术传统中获取和占据这样的极品地位,不仅依赖艺术家个人的才能发挥,而且也得益于古训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创作《费》剧时,正逢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敏感时段,古典音乐风格恰巧全面走向成熟,歌剧体裁内部的演化正好达至“化境”,而莫扎特也有幸结识当时最能干的脚本合作者达·蓬特。环境、机会、运气佐以艺术家的灵感催化,《费》剧可谓“应运而生”。

莫扎特自己意识到了《费》剧已达“前无古人”的艺术高度。有一部相当出名的电影《阿马迪乌斯》(1985年曾获奥斯卡八项大奖,国内常译作《莫扎特传》)中有个细节,说莫扎特得意地请约瑟夫皇帝猜测,《费》剧中有一幕的终场,时间长度究竟几分钟。皇帝按照惯例推测:“八分钟?”“十分钟?”莫扎特最后骄傲的回答令皇帝惊叹不已:“二十多分钟!”历史后来证明,这里所说的第二幕终场,不仅是到当时为止时间跨度最长、戏剧情节最复杂、音乐配置最完美的歌剧终场,而且也是用音乐妥帖、迅速而准确地匹配戏剧动作的最高范例,后人几乎无法超越。

电影《阿马迪乌斯》对莫扎特的刻画极尽夸张歪曲,让很多音乐人愤愤不已,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此按下不表。不过编剧谢弗曾夸下海口,说自己曾翻遍所有已知资料,莫扎特说的每一句话都查有实据,因而不妨暂且相信上述故事的真实性。就我们所关心的话题而言,这个故事所透露的关键信息在于,莫扎特知道《费》剧不同于前此的所有歌剧剧作,而在音乐写作中作曲家几乎是兴高采烈地展露着自己的足智多谋和别出心裁。

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费加罗的婚姻》在题材选择上的冒险是一目了然的。其中心情节是仆人费加罗和恋人苏珊娜(女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计挫败阿尔玛维瓦伯爵企图占有苏珊娜的不轨图谋。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原话剧刚刚在巴黎遭国王路易十六的禁演,因其矛头直指传统体制下的等级秩序,明目张胆地为“第三等级”的“革命”鸣锣开道。1789年法国大革命终于爆发,拿破仑曾发感慨说,博马舍的《费》剧是大革命的“剧院彩排”。论证文艺作品的政治暗示和政治影响,《费》剧可谓是最好的个案之一。路易十六后来在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被推上断头台斩首,不知临刑前他的脑海里是否回闪过《费》剧的警告。

根据脚本作家达·蓬特的回忆,把《费》剧改编成喜歌剧,那是莫扎特首先提出的主意。之所以会冒出这种几近“胆大妄为”的念头,当然是由于维也纳的政治空气比巴黎更为宽松,约瑟夫皇帝是个比路易十六更为开明的君主。达·蓬特和莫扎特向皇帝进言,改编后的歌剧会删减过分敏感的段落,以保证“政治上正确”。皇帝于是欣然恩准。现在看来,约瑟夫皇帝与这两位艺术家有良好的私交,又是懂行的音乐鉴赏家,因而在催生该歌剧诞生的功劳簿上也须记上一笔。

达·蓬特和莫扎特没有(当然也不敢)欺骗皇帝。对博马舍原剧的改编确实减少了许多政治上的潜在危险,而且通过莫扎特音乐的转化,整个戏剧的重心甚至偏离费加罗和苏珊娜捉弄伯爵的机关设计,导向伯爵夫人无私爱心的拯救力量和伯爵与夫人之间的和解。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批判内涵依然保留,但增加了博马舍原剧中缺乏的普遍人性的温暖和同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意识观念其实均源自启蒙运动的根本思想预设。可能也正是由于歌剧中增加的更丰满的人性维度,使得歌剧比原话剧更能赢得各个时代观众的喜爱。对处于二十一世纪当下的观众而言,原话剧着力于对当时政治-社会体制的针砭,可能反而不如歌剧中展现不同性别间、不同阶层间达成体谅和原宥的主旨更有吸引力。毕竟,两百多年来,政治机制和社会体制的改善已经今非昔比,但人性的顽劣和软弱依然如故。

作为一部地道的意大利(语)喜歌剧,《费》剧丰富的喜剧情境为观众提供了众多“捧腹大笑”或“会心微笑”的机会:第一幕中凯鲁比诺藏在座椅后被伯爵发现时的窘迫,第二幕终场中众人搪塞伯爵询问时慌乱与机智的交融,第三幕中费加罗突然找到自己双亲时的欢欣,以及第四幕中夜幕下的混乱和紧张。在这里,几乎每一个上场人物都有可笑的时候,每一个角色都带有喜剧的色彩。令人发笑的不仅包括音乐教师巴西利奥和半老徐娘马切琳娜这样纯粹小丑性的角色,而且甚至也“传染”了伯爵和伯爵夫人这样具有“正歌剧”性质的人物。

然而,在欢声笑语中,《费》剧传达着深刻的人性洞察和严肃的和解主题。费加罗和苏珊娜尽管就社会等级而言,处于比伯爵和伯爵夫人远为卑微的地位。但是观众可以感到,他们在心智能力上比贵族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第四幕,莫扎特让费加罗高歌一曲诅咒所有女性缺乏贞洁的咏叹调,暴露出这个“正面人物”身上原来也有男权思想在作怪,为最后的和解与道歉打好伏笔。伯爵夫人和苏珊娜交换服装,主人和女仆彼此假扮对方,这不仅暗示着对社会等级秩序的否认,也体现出女性的自觉和宽宏。纵观全剧,苏珊娜是比费加罗更加主动、更加警觉的一个人物(全剧一开场即是苏珊娜提醒费加罗要提防伯爵的阴谋,费加罗此时尚后知后觉!),而伯爵是通过伯爵夫人发自内心的爱情力量的拯救才有所觉悟(当然,伯爵是否自此以后就不再沾花惹草,那是大可怀疑的)。在《费》剧中,尽管和解是暂时的,但却覆盖所有人物,弥合所有社会阶层。带有强烈怀疑主义的现代人或许视这种世界走向大同的启蒙思想为愚妄和臆想,但也正是这种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理想才分外让现代人流连忘返。

而所有这一切最终是通过莫扎特无与伦比的音乐达到的。此时的莫扎特,正值“而立之年”的创作盛期,音乐风格的圆满纯熟和写作技艺的高度发达,与他对人类情感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物心理的敏锐体验同步并行。面对脚本提供的复杂剧情和众多迥然不同的人物造型,莫扎特的音乐能力不仅游刃有余,而且简直胜任愉快。欣赏诸如第二幕终场这样的歌剧场景,观众几乎可以感觉到一丝莫扎特在写作时走笔如飞但却有条不紊的气韵和快意。泼辣伶俐的苏珊娜,聪明机智的费加罗,刚愎自傲的伯爵,乃至少年怀春的凯鲁比诺,狡猾怯懦的巴西利奥,以及其他一些虽然出场很少但仍然鲜活可信的次要角色,莫扎特均能够通过旋律的曲折与音响的暗示,让他(她)们在听觉上“呼之欲出”,并且“过耳不忘”(往往是通过两人以上的“立体”重唱,而不是依靠传统样式中的“平面”独唱)。然而,莫扎特在《费》剧中所创造的超越一切人物之上的中心角色当推伯爵夫人。第二幕和第三幕中她婉转、优美的两个咏叹调,体现出“永恒女性”的成熟、温馨、内省和贞洁,其音乐画像的信服力之强在歌剧音乐中前所未闻。而在全剧的末尾,是伯爵夫人的高洁音调引导着众人摆脱庸俗的日常喧闹,在这个谈不上完美的人世中,让我们“听”到人心向善的可能性。

《费》剧结尾之前赞美诗般的表现意念和音乐处理直接预示了莫扎特日后另一部表达启蒙思想的歌剧杰作《魔笛》。甚至不妨斗胆说,《费加罗的婚姻》是《魔笛》的“写实性”预演,而《魔笛》是《费加罗的婚姻》的“超验版”改写。有趣的是,莫扎特在处理《魔笛》沉重的象征寓意时,具体的音乐语言有意“举重若轻”,晶莹剔透。反观《费加罗的婚姻》,这里的剧情和人物像现实生活中一样栩栩如生,但音乐配置却避免“头脑简单”,几乎接近交响曲般的复杂与雕琢。这两部启蒙思想的歌剧“姊妹篇”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莫扎特的深邃和伟大,并昭示出经典艺术作品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同类推荐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1520年4月7日,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
  • 流行音乐之旅

    流行音乐之旅

    音乐与流行、欧美流行音乐之旅、中国流行音乐之旅三大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的音乐赏析,供读者赏析参考。
热门推荐
  • 邪君 妖妃

    邪君 妖妃

    德高望重的父皇驾崩,她本是天朝上国云中国的女皇。青梅竹马的恋人却在这个时候造反,还非要把她纳为侍妾!自幼就心高气傲的她如何忍受这等屈辱转身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我可以给你一切,只要你帮我杀了他!*他,镜尘夜,身为一个在权力漩涡中成长起来的男人,从来不是一个轻易会对别人施以援手的男人。可是这给一无所有的小丫头却让他起了莫大的兴趣。稚嫩,纯澈,还口口声声囔囔报复反正也不过是玩玩,说放手便放手,玩玩又何妨?*那一夜,是她勾引他上她的床她生怕他不理她,不帮她,不救她,不要她。可是他占有了她,却不帮她,绝情的撤手离去——反而留下腹中一个孩子,让她在绝望中投入火海。*三年后她浴火重生成了另一个男人的夫人,带着一个小男孩重新来到他身边。他身边依旧女人无数,却在梦里只唤起她的名字,只对她的身体敏感。这时她却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无邪的、甚至只想好好和他在一起的小公主。她带着伤口回来,也带着仇恨回来了——镜尘夜,我要你生不如死!****人在最绝望的时候那个伸出手给与温暖的人总是会有许多无法言喻的深刻感情哪怕那个人用心险恶哪怕那个人明知道她已遍体鳞伤还再次把她抛入绝望之中他们之间却像是胸口的刺青注定纠缠到死*“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梦萦云荒第几篇,风沙滚滚去天边。醉里不知年华限,当时月下舞连翩。又见海上花如雪,几轮春光葬枯颜。清风不解语,翻开发黄书卷。梦中身朝生暮死一夕恋。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一笑望穿一千年,几回知君到人间。……千载相逢如初见。”--------------------好朋友希希的《柒·欺颜》:好朋友浅笑梨涡的《总裁的新宠》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评古论今,《曾国藩的启示》延续曾教授独特的曾氏风格,小中见大,通俗易懂,幽默睿智,微小细节中明大道理,平实讲述中显大智慧,深合古人“文章之道”,读者定能从曾国藩通过奋斗而逆转的一生与曾教授的独到解读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启示与激励
  • 锦衣当权

    锦衣当权

    卧底十年,铁血军人孟岩重新活了过来,成为一名锦衣卫。一把绣春刀,一身霹雳胆,男儿血,尤未冷,美人随,斗权阉,收漠北,定安南,下西洋,权倾天下!
  • 给马云一个团队,他会怎么管?

    给马云一个团队,他会怎么管?

    这是一本直接向全中国最牛团队取经的团队管理书籍。如何带好一个团队?这让许多中高层管理者、职业经理人感到困惑!尽管有很多书籍在向我们不厌其烦地传授带团队的方法,但仍无法完全解决带团队过程中诸多潜在而未知的新问题。本书将用直接简单的语言,以“像马云一样带团队”为视角,展现阿里巴巴这支神秘的团队,向广大读者诠释马云及其团队执行力的管理之道和创新理念。本书颠覆了传统经管书说教式的、高深莫测的管理理论,以马云日常工作中如何抓团队的简单实用语录为主线,用这些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和全新的不落俗套的幽默生动诙谐的小案例作为辅助,力图帮你解决管理团队过程中复杂棘手的问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酒鬼的故事

    酒鬼的故事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全球性博弈

    全球性博弈

    在这种基调的基础上对中国和国际进行了全方面的透彻解读。中国篇中,本书以人性讨论为基准,作者针对中国国情,详细深入地剖析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科技,分别研究了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中的典型国家,文化体育等等诸多问题,在未来,重点分析了大量时代性问题,现在,过去三种层次的透视中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国际篇中,作者详细讲述了美、日、俄、新、韩、印等国,使读者对中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全球化的本质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给全书奠定了一个哲学伦理的基调。作者以人性的讨论开篇,对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挖掘和阐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全球化的过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