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0800000003

第3章 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及其文学主张的演变过程(1)

(一)桐城派先驱戴名世

桐城派先驱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因为他曾在桐城南山砚庄居住过,后人称他为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

戴名世出身在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家庭,小的时候,戴名世家里很贫穷,生活艰难,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的磨炼,造就了他独特的性格,也使他发奋立志,为他以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戴名世6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11岁就可以很熟练地背诵“四书”“五经”,被乡里的长辈称为神童。他每天都坚持读书,如果一天不读书,就会觉得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得到一本书以后,他往往反复诵读,常常废寝忘食。经过不懈的努力,戴名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写出华美的文章,20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开学堂教学生,28岁的时候考上了秀才,不久以贡生身份进入京师,补为正蓝旗教习。

戴名世青少年时代深受其祖父辈以及博学隐士及前朝英烈的影响。戴名世耳闻目睹了从曾祖父、祖父到父辈的言行并深受影响,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吾其死于忧乎!吾死,祸必及才,汝勿效我忧也。”他深知自己忧患的种子已播入儿子的心中,他担心这日后将酿成大患,后来戴名世的屈死不幸被其父言中。

特殊的生活经历,让戴名世对社会和生活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当时正值民族思想活跃的高峰时期,青少年时期的戴名世就树立了“视治理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戴名世本来就饱尝了世态炎凉,加上先辈的影响,以及亲身感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所带来的痛苦,因此,他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是在与清廷不合作的状态下度过的,并日渐树立起以拯救社会为目标的“当世之志”,视治理天下为己任,并经常因文章而得罪权贵。

戴名世34岁的时候被推荐进入国子监,生性正直的他不愿攀附权贵,因此只能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此后,他经常和京师的徐贻孙、王源、方苞等人相聚,常喝得大醉,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黑暗的事情讥讽怒骂,招来很多达官贵人的不满。他们也共同磋商古文创作方面的经验,推动了古文创作的发展,也为桐城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戴名世是清康熙时代著名的文学家。方苞曾说:“当世之士,学成而并于古人者,无有也,其才之可拔以进于古者,仅得数人,而莫先于褐夫。”足见戴名世古文之成就和地位。他不仅在古文创作方面实绩卓著,而且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古文理论。

在古文的思想内容方面,戴名世主张率其自然而立诚有物。戴名世在《与刘言洁书》中这样说道:

君子之交,淡焉泊焉,略其町畦,去其铅华,无所有,乃其所以无所不有者也。仆尝入乎深林丛薄之中,荆榛碍吾之足,土石封吾之目,虽咫尺莫能尽焉。余且惴惴焉惧跬步之或有失也。及登览乎高山之巅,举目千里,云烟在下,苍然芒然,与天无穷。顷者游于渤海之滨,见夫天水浑沦,波涛汹涌,惝恍四顾,不复有人间。呜呼,此文之自然者也。文中的“淡焉泊焉”,不仅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也指人思想感情的本来面貌。戴名世认为,人被思想上的荆榛土石所封闭,失其本来面貌;它应像高山之巅的云烟、渤海之中的波涛,自由涌荡于天地之间。“倡情冶思出于(心之)自然”“性情之真,自时时流露于其间”的文章,即为自然之文。文章贵在“率其自然”,却非仅抒一己之私情。因而戴名世又提出“立诚有物”的主张。“立诚”要求作家首先应该是个诚实的人,“有物”是指文章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文学作品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戴名世在《答赵少宰书》中说:“‘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夫有所为而为之之谓物,不得已而为之之谓物,近类而切事,发挥而旁通,其间天道具焉,人事备焉,物理昭雪,夫是之谓物也。”

在古文的创作方法上,戴名世主张道、法、辞合一。为此,戴名世在《己卯行书小题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昔选文行世之远者,莫盛于东乡艾氏,余尝侧闻其绪言曰:“立言之要,莫贵乎道与法。而制举业者,文章之属也,非独兼夫道与法而已,又将兼有辞焉。”是故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焉,而不可谓之文也。今夫道具载于四子之说,幽远闳深,无所不具,乃自汉、唐诸儒相继,训诂笺疏,卒无当于大道之要,至宋而道始大明。乃程、朱之后,已有浸淫而背其师说者,况以诸生学究,怀利禄之心胸,而欲使之阐明义理之精微,固已难矣。且夫道一而已,而法则有二焉:有行文之法,有御题之法。御题之法者,相其题之轻重缓急,审其题之脉络腠理,布置严谨,而不使一毫发之有失,此法之有定者也。至于向背往来,起伏呼应,顿挫跌宕,非有意而为之,所云文成而法立者,此行文之法也,法之无定者也。道与法合矣,又贵其辞之修焉。辞有古今之分,古之辞,《左》、《国》、庄、屈、马、班以及唐、宋大家之为之者也;今之辞,则诸生学究怀利禄之心胸之为之者也。其为是非美恶,固已不待辨而知矣。自举业之雷同相从事为腐烂,则如艾氏所云。因其辞以累夫道与法者亦时有之,故曰,三者有一之不备焉而不可谓之文也。

在这段话中,戴名世提出道、法、辞三者统一的创作方法:“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焉,而不可谓之文也。”并进一步阐述了何谓道、法、辞,三者怎样合一。认为“道”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亦即“言有物”,“法”指的是文章的结构方式;“辞”指的是文章语言。如果说“率其自然”强调的是创作方法的自由和多样化,那么“道、法、辞”合一强调的则是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古文的艺术境界上,戴名世主张精、气、神合一。他在《答张伍两生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古之作者,未有不得是术者也。太史公纂《五帝本纪》,择其言尤雅音,此精之说也。蔡邕曰:“炼余心兮浸太清。”夫惟雅且清则精。精则糟粕煨烬尘垢渣滓与凡邪伪剽贼,皆刊削而靡存:夫如是之为精也。而有物焉,阴驱而潜率之,出入于浩渺之区,跌宕杳霭之际,动如风雨,静如山岳,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是物也。杰然有以充塞乎两间盖昌乎万有。呜呼!此为气之大过人者,岂非然哉!今夫言语文字,文也,而非所以文也,行墨蹊径,文也,而非所以文也。文之为文,必有出乎言语文字之外,而居乎行墨蹊径之先。盖昔有千里马,牝而黄,伯乐使九方皋视之。九方皋曰:“牡而骊。”伯乐曰:“此真知马者矣!”夫非有声色臭味足以娱悦人之耳目口鼻,而其致悠然以深,油然以感,寻之无端,而出之无迹者,吾不得而言之也。夫惟不可得而言,此其所以为神也。

在这段文字中,戴名世把道教对精、气、神的理解用到了文章的写作当中,认为写文章最高的境界应该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精”的含义就是文章当中说的“雅且清”,也就是用雅洁的文字来表达作者纯正的思想。“气”的含义是指文章要有一种气势,体现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结合到一起,形成文章的内在动力。文章的气势源于作家的志向气质,作家的志向气质,在构思和创作过程中无所不在,“出入于浩渺之区,跌宕于杳霭之际”。以这种志向气质,“阴驱潜率”着自然而精美的语言,就可以使作品形成自由奔放、大气磅礴之势。“神”,指文章之神韵,它是无形的,但又是文章的精髓所在。戴名世视神韵为文章的生命和灵魂。在《程偕柳稿序》中,他干脆用“魂”来说明:“今夫文之为道,行墨字句其魄也。而所谓魂者,出之而不觉,视之而无迹也。人亦有言曰:魂亦出歌,气亦欲舞。此二言者,以之形容文章之妙,斯已极矣。呜呼,文章死生之几在于有魂无魂之间。”作为文章的神或魂,“出乎语言文字之外,而居乎行墨蹊径之先”,可以意会难以言传。但其又并非玄不可言,只要有九方皋相马的功力,就能舍其形而得其神。文章之神韵毕竟不如“神仙之事,荒诞漫不可信”,它应是既悠深,而又自然。只有精、气、神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样的文章才是超凡入圣的佳作。

戴名世主张立诚有物,率其自然,提倡道、法、辞并重,精、气、神合一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后来方苞的散文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也为桐城派义法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戴名世作为桐城派的先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或评点古文、教授别人古文之法;或以作序作跋,阐述古文理论;或身体力行,推动古文创作;更以交游结盟,培养古文作家。在清康熙时代,古文作家群落里作古文最早且成就最高者,首推戴名世。方苞较戴名世小15岁(据《戴氏宗谱》记载,方与戴实为表亲,戴名世的母亲为方苞之姑母。“苞素事之如母”),他作文起步于时文,作古文实得力于戴名世。方苞曾在《南山集序》中说:“余自有知识,所见闻当世之士,学成而并于古人者,无有也;其才之可拔以进于古者,仅得数人,而莫先于褐夫(戴名世)。”王源在《朱字绿诗序》中也说:“田有(戴名世)古文,同人中予所最推服。”可见,被人奉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的古文,实由戴名世指点传授。戴名世实为桐城派初创时代的文章领袖。

(二)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1.方苞“义法”说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

姚鼐说:“望溪先生之古文,为我朝百余年文章之冠,天下论文者无异说也。”袁枚称方苞为“一代文宗”。因此,他历来被认为是桐城派的创始人,他对桐城派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方苞22岁考取秀才,第二年到北京,进入国子监,声名鹊起。当时方苞的文章被称为“江东第一”,他写的古文被赞为“韩欧复出”。康熙五十年,发生了《南山集》文字狱。方苞的同乡朋友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想编一部明史以垂名不朽,在他的南山文集里,用了南明永历帝的年号,便被清廷看做大逆不道。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并藏书版,遭受池鱼之殃牵连入狱,也被判处了死刑,后免死出狱。以“方苞学问天下莫闻”之殊誉受康熙特旨入直南书房,成为皇帝的辞臣。

方苞自从入直南书房后,共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前十年是做皇帝的文学侍从,中间十年主要担任编修官,负责朝廷典籍的纂修工作,后十年任翰林院侍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在这三十年中,他凭借自己在学术上的影响、在文学上的地位和政治上亲近皇帝的有利条件,对那些身居高位的师友、交谊友好的地方官吏及自己的学生后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方苞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剖析,见解独到,入木三分,充分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

康熙年间,方苞目睹了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击退沙俄军队的侵犯,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平定噶尔丹叛乱等。看到康熙帝的雄才大略,方苞有感而发,撰写了《圣主亲征漠北颂》,歌颂了康熙帝甘冒艰苦,远征漠北,收复边疆,平定叛乱的丰功伟绩。

到了雍正、乾隆时期,方苞先后担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不断呈送奏疏,请求皇上兴利除弊,以期实现他“分国之忧,除民之患”的心愿。他先后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富国强兵、开发边疆的设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方苞作为桐城派的创始人,一生注重名节,身怀天下之志,主张经世致用,体察下情,造福于民,这对桐城派中后期代表作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也是桐城派之所以绵延几百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纵观方苞的一生,可以以“《南山集》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分界。前期,他以求学、治学、撰述、授徒为业;后期,在宦海中沉浮,非编撰之职不就,始终不脱离一个文学辞臣的位置。为国为民倾尽所能,立德立言,堪称清代文人的典范。

方苞的一生中,担任过很多重要的职位,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古文写作、经学研究、书籍编审等文字工作。在创作思想上,他崇尚程、朱理学,提倡以“义法”为理论基础的散文创作理论,为桐城派散文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被人们尊为桐城派的始祖。方苞一生的主要创作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周官析疑》《春秋通论》《左传义法举要》等,以及他编写的《古文约选》对后世影响很大。

方苞提出的最令世人瞩目的一个理论主张就是“义法”说,它是桐城派最早亮出的一面古文理论旗帜,桐城派的文论就是在“义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丰富并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

方苞的古文创作,是在其“义法”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古文约选序例》中方苞首次提出了“义法”这一概念:

盖古文所从来远矣,《六经》《语》《孟》,其根源也。得其支流而义法最精者,莫如《左传》《史记》,然各自成书,具有首尾,不可以分剟。其次《公羊》《穀梁传》《国语》《国策》,虽有篇法可求,而皆通纪数百年之言与事,学者必览其全,而后可取精焉。惟两汉书疏及唐、宋八家之文,篇各一事,可择其尤。而所取必至约,然后义法之精可见。故于韩取者十二,于欧十一,馀六家或二十、三十而取一焉;两汉书疏,则百之二三耳。学者能切究于此,而以求《左》《史》《公》《榖》《语》《策》之义法,则触类而通,用为制举之文,敷陈论策,绰有馀裕矣。虽然,此其末也。先儒谓韩子因文以见道,而其自称则曰:“学古道,故欲兼通其辞。”群士果能因是以求《六经》《语》《孟》之旨,而得其所归,躬蹈仁义,自勉于忠孝,则立德立功以仰答我皇上爱育人材之至意者,皆始基于此。是则余为是编以助流政教之本志也夫。雍正十一年春三月,和硕果亲王序。

《古文约选》是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方苞替和硕果亲王编的书。是方苞以“义法”为标准编选的一部具有示范作用的书。这篇序例是通过阐明选文的取舍原则和古文气体,来显示“义法”说的精神实质。该书以“义法”为标准,“约选两汉书疏及唐宋八家之文,刊而布之,以为群士楷”。此书刊行后便成了当时八旗官学的教材。乾隆时,又下诏全国各学馆,将此书列为官方的古文教科书。所以方苞的《古文约选》具有“钦颁”的权威性。

《古文约选序例》是体现方苞文论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他在文章中首创“义法”说,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基础。他还倡导以古文之法来写八股文,说:“学者能切究于此,而以求《左》《史》《公》《榖》《语》《策》之义法,则触类而通,用为制举之文,敷陈论策,绰有馀裕矣。”以期用古文来改造时文。并在“序例”中明确提出道统和文统的统一,编“约选”在于“以助流政教之本志”。

方苞在《又书货殖传后》中揭示了“义法”的含义。文中这样写到:

《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同类推荐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 贾大泉自选文集

    贾大泉自选文集

    文集收录的文章,大多登载于国内学术刊物,也有登刊于台湾地区和日本学术刊物。其内容有研究全国性的文章;有研究四川纸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提高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文章;有研究四川茶业和马贸易,促进川、藏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的文章;有研究宋代全国性的文章和研究宋代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以及给某书籍写的序言、前言、导言等等。
  • 听林清玄讲禅意

    听林清玄讲禅意

    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太嘈杂,充斥在耳边的除了各种大型机械不停运转的轰鸣声,就是为了金钱利益而引发的争吵声。
  • 把时光揭开

    把时光揭开

    这本随笔集堪称“智者的思考”。还不乏对被社会忽略的底层人群、偏僻县城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的冲击的关注。这些文字集结起来,成为这本非常有营养的散文集。作者在一篇篇优美又不失深度的散文中,与世界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探讨生活的智慧。,这是作家罗伟章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沉静又充满爱意的文字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与大自然的花草对话,与动物交流,又能从这种不经意的享受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

    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来到巴黎后加入了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并与另外三个火枪手结成了莫逆之交。王后安娜送了一串钻石坠子给英国首相白金汉,而与王后的敌人却想偷得坠子上的两颗钻石,使王后在舞会上出丑。达尔大尼央于是自告奋勇与三位朋友一起去英国,几经周折,终于取回坠子,保住了王后的名节。
  • 师叔是九尾狐

    师叔是九尾狐

    当伪善小稚女卯上绝色天下的大腹黑,谁是灰狼,谁是羔羊?“动作如此生硬,怎像我得宠的小妾。”本是逃生,却不幸羊入狼口,初吻被掳夺。“戏不做足,怎骗得过众目。”某人腹黑得理所当然……她是顶着神童光环的废材?可笑天下人错把珍珠当鱼目,一朝崛起,自九洲云涌,魂控三界……乱世红尘,却只愿携一手相伴,得一心相照,不离不弃,一生逍遥。清傲师叔:既是历劫,不历情劫,怎算圆满。锦漪:师叔,别再戴着面具装B。腹黑王爷:小妾,快来把名号坐实了。锦漪:包养我者,必倾家荡产。冷情魔尊:我是一出折子戏,把最璀璨的故事留在你的生命里。锦漪:菇凉我只看电视连续剧。风流太子:你是我计划之外的惊艳。锦漪:眼光还不错的说!温润师兄:回眸,我总在灯火阑珊处等你。锦漪:如果灯熄了肿么办……美男多多,桃花多多,乱花渐欲迷人眼,女主该肿么办?
  • 扑倒青梅,宝贝休逃

    扑倒青梅,宝贝休逃

    度娘说:青梅竹马最初是成语,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度娘还说:“青梅竹马”的时代就是天真无邪的时代。但是度娘没说,如果你的人生中有个“竹马大明星”,那你这辈子就完了。经纪人,保姆,搬运工,服装设计师,化妆师以及“垃圾桶”,南惠在西爵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复杂而苦逼。*她是半工半读努力考研经济系的高材生。他是大蒜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富家公子。他说:南惠你读这么多书不就为了发财,不然嫁我哥,你就成少奶奶了啊。她说:我嫁你妹。*他是光芒万丈的大明星。她是背后奔走劳碌的经纪人。他说:南惠,我开你工资,你好歹每天对我笑一笑,别整天绷着个脸。她说:嘿嘿,笑过了,满意了。*家人都说,他冷漠,无情。粉丝都说,他酷的很好看。只有她知道,装逼而已,装逼遭雷劈。家人都说,她温柔,体贴。朋友都说,她勤奋,努力。只有他知道,她死撑而已,凶悍老娘们。【简介比较二逼脑残,将就看吧,内容走的是大众style,明星文,再开一个,希望比第一个好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全服第二

    全服第二

    我要的,不是你身后的安逸,而是一个能与你并驾齐驱的机会……
  • 这样说就对了

    这样说就对了

    说话不当,办事不畅;说话到位,事半功倍。看好场景,说对路的话;瞅准对象,说恰当的话;抓住关键,说准确的话;营造气氛,说动听的话;把握语调,说严谨的话;注重仪表,说得体的话;难以启齿的话婉转说,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把话说到心窝里,说话有分寸讲尺度,怎么说和说得对一样重要。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犬神传

    犬神传

    也许你会看到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也许你会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也许你会看到独特的修炼历程,也许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也许你会看到太古之始,也许你会看到你想看到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京城四少

    京城四少

    冷清秋被金燕西当众拒绝了皇帝的赐婚,连累她声名扫地,拖到二十芳龄,无人问津!套用一句广告词:“四少在手,谁与争疯?”<br/><br/>&nbsp;&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