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9600000008

第8章 松江派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关于松江派区别吴门派的重要特征,当时苏州画家范允临曾在他的《输要馆集》里进行过分析。范允临说,松江地区的画家,与吴派的画家相比,就是不互相模仿。而吴派的画家,只知道模仿文征明一人,为此还讽笑松江府的画家为“松江派”。在范允临看来,这种关于绘画的认识,是很浅陋的。他认为,即便是文征明自己,也是一笔不苟,去广泛学习古人。吴派的画家应该学习文征明成功的途径,而不是进行表面模仿,这样才有可能与文征明并驾齐驱。

范允临以他的好友松江画家董其昌为例,说董其昌的画,笔笔是从古法中学来,是松江画派的领袖,但松江府的画家,却坚决不肯从表面摹仿董其昌的风格,这才是松江一地画家们能够各自成家、没有形成习气的原因。松江派的画家,取法范围广泛,不论是五代时的董源、巨然、荆浩、关仝,还是宋时的范宽,乃至“元四家”中的倪瓒、黄公望、王蒙等,都能加以学习,虽然师法他们,却又不拘泥于表面的模仿。

范允临进一步说,吴派的人,不知道古人的真面目,一看见董其昌先生的画,就把他定为松江派,“真可叹可哀耳”!他说,正因为吴派的人心里有门户之见,胸中存着“松江派”三字,所以他们的画不可能再有什么发展了。

我们可以通过范允临的议论,探讨松江派的艺术特征和松江派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

松江画派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结构的画派,它泛指明末松江地区一批艺术旨趣相近、笔墨技法互有取补和影响的画家群体。他们之间大多为画友关系,也有师生相承者。然而,松江派不像吴门画派那样,通过血缘、亲谊嗣承和师生传授方式,组成师承关系较紧密的画派结构,并产生创立画派主导性风格的领袖式人物,如沈周和文征明。在前一章我们知道,松江画派的创始者—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他们三人的绘画也是各具风貌,独具风采的。而松江画派其他的骨干画家,也均是于古人各有师承,即便是经常充当董其昌代笔人的赵左和沈士允,虽然有仿董的本领,让人真假难辨,但他们各自的创作,也另有所尚。

当然,在浙、吴画派式微之后,松江画派由于在另辟蹊径的笔墨渊源上的共识,决定了他们异彩纷呈的绘画风格个性之外,在整体上,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趋同性。他们变革了吴门画派,把“元四家”中黄公望、倪瓒的画法和五代时董源、巨然的画法很好地融合起来。除了董、巨外,他们又参以宋代米芾、元代高克恭的“云山墨戏”之法。因此,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就是他们在笔墨渊源上均以“元四家”为宗,并上溯董源、巨然。

松江画派兴起于吴、浙两派末流恶习泛滥的晚明,其艺术特征及变革作用,体现在用笔上,更注重“南宗”文人画风气的传承,而摒弃浙派“硬”“板”“秃”“拙”的恶俗习气和吴门末流细弱、繁琐、甜腻和纤媚画风的用笔风格,从而确立了文人画的师承路径和创新机制。

董其昌主张:“画家以古人为师,已是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他在这里,首先提出了一个学习绘画的途径,先以古人为师,学习技法。进而深入观察天地造化,练习纯熟,心手两忘,才能形神兼得。他认为,如果想与古人抗衡,就应当深入体会大自然的烟云变化等“惊心动目之观”。这种师法自然的观点,无疑也深化并拓展了松江画派后继者们的思想认识,对他们的文人画的变革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指引思路。

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强调文人画,推崇南宗,一些学者和理论家认为,这是一种审美上的偏颇。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松江派的主张或许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董其昌由对绘画者文人身份的强调,转而引出对画家作画目的的探讨,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中,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当时,程朱理学作为一种正统思想体系及哲学观念,统治着从宋元到明初及中叶的思想界,窒息了学者的思想,泯灭了艺术家的创造个性。而王阳明的与禅学相契合的“心学”,以关注人的主体、关注人的心灵为主要导向的哲学思想,广泛地蔓延和渗透到各个文艺领域之中。董其昌便是绘画界的杰出代表。

结合当时谈禅的风尚,松江画派的创始者首先寻找到了禅学与书画艺术在精神内涵方面的联系与融合。另外,他们又发现,苏东坡曾提出的“士人画”的创作方式与观念,寄乐于画的心态,在精神上符合晚明的文艺思潮。董其昌甚至认为,寄乐于画的画家,往往长寿,如果刻意求工,则有损寿命。这种议论,其实也带有晚明享乐风尚与注重主体精神人文思潮的印记。

经过对绘画史的梳理,松江画派的画家们,在灿若繁星的画史中,目光如炬地发现了王维、董源、巨然、“元四家”的画作中存在着与文人画相似的因素。董其昌通过类比的方式,将历史上的山水画家分为南北两宗。推出了更具有时代审美风尚的“文人山水画”典范,具有一定理想寄托性质的“南北宗”论便应运而生了。这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探索,表面上是对绘画传统与技法的总结,实质上,是当时晚明文化背景的产物,这正是松江画派借古开今,用南北宗论重构正宗文人画体系的关键。

“南宗”在画面上强调生动的气韵与文人的趣味。董其昌认为对气韵的感知是天赋,是生而知之,不是通过模拟学来的。但是,他同时认为,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得,他举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法。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脱尽俗气,胸有丘壑,即便是随手写出,也能为山水传神。这也是他推重南宗画家,强调画家的文人身份与审美修养的原因所在。

在董其昌之后,明末清初的王时敏与王鉴都曾问学于董其昌,他们不仅忠实地继承了董的衣钵,而且还把这一衣钵连同传授的方法,传给了王原祁和王翚,由此发展成为娄东画派和虞山画派,并覆盖清代全国画坛,这两代人被称为清初“四王”。“四王”及其从学者,统领了清代山水画坛三百年,进而被确立为画坛正统,他们使松江画派的影响由松江扩展至太湖沿岸的广大江南地区。清代“四王”继承董其昌的“正脉”,却失去了“变革”的创造性与包容精神,失去了董其昌“以天地为师”的气概。董其昌的嫡传王时敏、王原祁祖孙,把师法的对象集中于黄公望一人,导致江南一带画坛上出现“家家一峰,人人大痴”(一峰和大痴都是黄公望的号)的局面。作为松江画派的代表,董其昌所崇尚的画风,在后世被推举为文人画的血脉真传,并由此蜕变为极端的仿古主义。

事实上,董其昌的南北宗论虽寓有崇南抑北的倾向,但并非主张单一的审美风格。在他的著作中,所涉及的北宗画家,如李思训、李昭道、赵干、赵伯驹、赵伯骕、马远、夏圭等,董其昌对他们均有比较中肯的分析,且时有褒辞。如“李思训写海外山,董源写江南山,米元晖写南徐山,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这都肯定了北宗画家师法造化,形成独立画风的依据。他还认为,像李昭道青绿山水一派,后人学赵伯驹、赵伯骕的画,只能学到他们精细工的一面,却往往学不到他们画中所具有的文雅风韵。

他说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的画风,虽然妍美,但不媚俗;他认为董源、米芾、高克恭三家的画风,虽然纵逸,但有法度。可见,董其昌本人的审美思想,具有很广阔的包容性。当然,他有时直接指出一些画家的习气,未必不符合实际。

在清代,皇宫罗致和容纳了一大批御用工匠和画家以及能画的文学侍从之臣。王原祁在康熙皇帝在位时,就曾以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和《佩文斋书画谱》总裁等官职供奉皇帝,他的官职可谓居于当时统领书画艺术的最高地位。因此,松江画派的势力随着王原祁声望的尊崇而大大提高。为了迎合皇帝的欣赏趣味,体现太平盛世的气象,在王原祁那里,松江画派画家笔下有董、巨遗风的荒率、静逸、超脱的情致消失了,代之以造境构图上的“龙脉开合起伏”和用笔皴法方面愈演愈烈的程式化和概念化。宫廷中,还有一个以书画供奉皇帝的画家董邦达。他的官阶比王原祁更高,他是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屡次被擢任为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他的画风在娄东、虞山派之间,虽有元人和董、巨笔意,但实际上主要是师法“四王”,尤其是他的用墨深得董其昌的法脉。在董邦达声誉最隆时,人们将他与董源、董其昌一起称为“古今三董”。他也最善于迎合皇帝的审美趣味,比如连山点景的屋宇都是整齐的界画风格,不再出现隐士的茅屋草舍了。

以王原祁、董邦达为代表,松江画派的后继者最终走上与宫廷趣味相结合的道路,从而完全改变了文人画兴盛于江湖的处境,形成了官方“院画”风尚。松江派整体上的高逸、清旷、野逸之风,逐渐黯然衰微。

另外,“南北宗”论也导致了宗派观念在画坛的泛滥。即便是血脉正宗的松江画派“四王”也被分为娄东和虞山两派,王鉴为王时敏族侄,王翚少时从学于王鉴,后又出入王时敏门下,他们却又各分为“两宗”,门派之间,常抬高自师以压倒别派,互相攻讦。

但是,清代还有一些画家,诸如石涛、渐江、髡残、八大山人、龚贤等,却在画坛的“正统”画风之外,学古变法,师法自然,以天地造化为师,把传统的文人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他们的山水画创作,表面上似乎是对松江画派单一审美思想的叛逆,但他们的绘画风格所呈现出的文人山水画崭新格调,未尝不可以看成是对董其昌有关文人画理想的另一种别出心裁的解读与实践。

松江画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理论观点最鲜明也最富有学术性的画派。通过对文人画师承路径的清理和疏导,松江画派的理论和实践,让吴门画派的末流不再囿于文、沈二家而能上追古人。松江画派对文人画理想的重构,拓宽了晚明画坛的师承对象,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松江画派的开创者们出于重构文人画理想的本意而提出的“南北宗”论,发扬了中国绘画史上两种具有对比性的绘画风格和审美观念。但他们的“尊南抑北”,则把刚健、躁动、郁勃和具有激烈情绪的创作,乃至于雄浑、博大、沉厚和气势豪纵的绘画列于贬抑之列。正是由于松江画派的排斥,北宗一系的山水几乎在有清三百年间不曾得到延续和发展。不仅金陵画派、新安画派、姑熟画派等具有改革思想的画派,因正统思想的压制,仅限于一时一地的流传,而且也将具有叛逆精神、颇富刚健之美的“扬州画派”视为异端,视之为丑怪。

当然,我们不该把这错误归于松江派的创始者,这种流弊只能看成是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流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末流之失”,这也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曾经具有创新精神与改革意义的画派都曾经历过的。

同类推荐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热门推荐
  • 天降鬼妻

    天降鬼妻

    现今天上什么都掉,什么掉馅饼、掉王妃、掉萌宠的,怎么到了他,就掉干尸了?!沭阳术士木子李,见习道士一个,刚满二十,兼职赶尸,婚配无。某天正辛苦兼职中,一个女子由天而降砸他脑门上,容貌姣好、冰肌玉骨,可是怎么没有气息?!虽说他是一枚道士,按道理鬼怪莫敢近身,可是当一具尸体从他面前突然立起来的时候,他还是被吓得…差点失禁。而这女鬼不知怎的硬要赖上他,这可让他如何是好?孟九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她刚刚还在家研究什么XX大片呢,怎么突然电脑爆炸眼前一黑自己就死了?好死不死,还顺带穿越到一具尸体身上?不是复活…她就是活生生的”女鬼”…怕阳光怕到恶心的女鬼…醒过来第一眼就见到个道士,她可被吓得不轻,怎么,又要让她再死一次?脑子飞速一转,忙抱了小道士的大腿,把以往看八点档电视剧、兼职群头的本领悉数拿了出来,泪眼朦胧装傻充愣,可一不小心喊出口的,怎么就是,“相公,你不认识奴家了吗?”让这本来清心寡欲的小道士,平白捡了个娘子回家…片段:——我是被醉酒的女鬼娘子吓住了的冷萌相公“相公,你说我怎么就觉得脑子里一片浆糊呢?之前我就全无呼吸,前几日我还发现,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飘起来了!我好久都没飘过了,相公,我是不是鬼啊?”孟九九笑着跑到他身边,歪着脑袋一脸天真地问她夫君。木子李愣了一下,看了她一眼,深思了一会儿道,“难道娘子不知不觉中就修炼成了龟息功?娘子实在厉害!”他顿了顿,又道,“至于睡觉会飘…恩…娘子不是说你家乡女子都喜欢减肥吗,可见你最近减肥真是颇有成效。”“哈哈,相公你不会怕我对吧?”孟九九绕到木子李的身旁,酒气扑鼻,手攀上他的脖子,狡黠一笑。狂躁地揉他墨色般的长发,“相公最好了!”被摧残的某人一脸黑线。“我要是女鬼,肯定会先吃了你!”孟九九揉完木子李的头发,突然奸笑地看向他,“因为这位小相公,看起来分外可口!哈哈。”她呵呵笑起来,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木子李闻言身躯一抖,僵硬地慢慢转头看正笑得开心的她。而孟九九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一看,瞧一瞧,新鲜出炉的女鬼娘子和冷萌的道士相公啊,走过路过的收藏一个吧(本文结局1V1,宠文)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为《中国古代八大兵书》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尉缭子兵书》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 收魂记

    收魂记

    人死后三魂七魄会散去。如果将三魂和七魄收集回来,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吗?
  • 绝代佣兵妃:狂倾九界

    绝代佣兵妃:狂倾九界

    [本文女强+一对一!]她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顶级佣兵。更是另黑白两道闻风丧胆,“暗夜”里的暗。她一直都是站在顶峰的人。她是冷血无情的代言人,她有着睥睨天下的狂妄。他是闻名四国的“天才医师”。他一直冷眼看着这个世界,一直都是以局外人活在这个世上,他骨子里都是冷酷无情,他有着云淡风轻的气质。一次偶然的相遇,却让两人纠缠了在一起,是劫?还是缘?[这是我的第一篇文,希望各位多多支持,谢谢。]
  • 魔妃惹不得

    魔妃惹不得

    不就是盗个墓而已嘛,还穿越了?夜染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围观了,是被扒光衣服的那种围观!而更加悲催的是,自己手腕上一只黑色的手镯,里面居然封印着一只只有自己才看得见的暗魂!这只暗魂对她说:来,姑娘,我教你一门心法,你没事的时候练着玩!——夜染悲呜,这心法太特么邪门了!
  • 女修天下:逆天红颜

    女修天下:逆天红颜

    穿越修仙异界,家破人亡,她誓要变成最强者复仇雪恨!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少女踏天之路就此展开,为了挽救心爱之人的性命,她欲修天改命!女强+女修。大家多多支持!简介无能,精彩在内容!前面六十五章为江湖篇交代故事起因,喜欢看女主修真的孩童们请耐心看下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