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00000006

第6章

邻近性的力量

在空间上的邻近是导致人们之间相互吸引的重要条件。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越容易成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因为地理上的接近使相互接触的机会更多,相互之间更容易熟悉对方。在中小学生排定座位后,同座的学生多半能相互吸引,街坊邻居也是如此。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怀特于1956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几乎是完全偶然地住到一个居民区的人中,成为朋友的多是居住比较近的人。费斯汀格等人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发现,居住在同一层楼上的人认为他们和隔壁邻居要比隔一扇门的邻居更亲密一些。人们选择朋友的41%是隔壁邻居,而隔一扇门的邻居只有22%,住在走廊尽头的只被选择了10%。西格尔于1974年在马里兰警察训练学校的一项研究也说明了这种邻近作用。在这个学校里,学员是按照名字的字母拼写顺序而被指定教室的座位和宿舍的。这样,名字在字母拼写顺序上越是接近,在课内外就越容易相处在一起。6个月后,要求每个学员确切地写出3个最亲密的朋友,结果发现他们的朋友大多是名字的字母顺序和自己相近的人。

那么,邻近性为什么会产生喜欢呢?

1邻近是有用的

邻近的人们能及时提供快捷的帮助,满足人们的需要。按照社会酬赏和社会交换理论的解释,人们在互动中总是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与邻近者交往,所付出的代价较小,而获得的酬赏会很多,因为接触机会多,而且快捷,当有困难、有需要时不需长时间等待,可以马上得到帮助和满足,使得人们愿意与邻近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意思。

2邻近增加交往频率

人际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邻近增加了人们之间的接触频率,使人们有机会了解到对方更多、更全面的品质,在双方具有相似的价值观、态度、兴趣爱好的前提下,产生人际吸引。

3邻近导致熟悉,熟悉是产生喜欢的重要前提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熟悉在人们的相互吸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查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人的照片,有些照片让被试者看了25次之多,有些只让看一两次,然后让被试者说出他们比较喜欢的人。结果发现,照片出现次数较多的人也是被试者比较喜欢的人。因为当我们非常熟悉某人时,实际上对他也就更加了解,这样就能更好地预言他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反应。

当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某人如何行动以及如何对我们所做的事做出反应时,就不太容易做出令他烦恼的事。也就是说,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学着如何行动避免不愉快的相互作用,能够并有意识地不去造成不愉快的后果,真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客客气气、和睦相处,因此邻近的人最容易成为朋友。

4邻近易产生积极偏见,导致吸引

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与人建立和谐关系的期望。当一个人知道他要处于某一环境时,他常常试图说服自己:这个环境是令人愉快的,至少不特别让人难受。他期望在这个环境中愉快地生活下去,就要努力和邻近者友好相处,尽量避免让双方感到不愉快;与此同时,他在看待邻近者时会产生一种积极偏见,即倾向于多看对方的积极面,而忽视其消极面,这样便为邻近性吸引创造了一个前提。

上述这几种邻近性的作用,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着。想一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谁是你最亲近的朋友。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是和你住得近的孩子们。

相同的现象也常发生在大学生宿舍里。学生们总是和最近宿舍里的人最友好,和那些被安排住得最远的人最不友好。或许更使人吃惊的是,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更为亲密的关系中,比如婚姻。例如,一个对20世纪30年代期间一个城市的结婚申请的研究显示,有1/3的夫妻由双方住所相隔不超过5个街区的人组成,而且随着地理上距离的增大,证书的数量下降。而且这些结果还不包括有12%的人在婚前就有相同的地址。

一个人际吸引领域的研究表明空间距离在决定友谊方面的影响显著。社会心理学家雷昂·费斯汀尔,斯坦雷·斯卡特和库特贝克对住在综合楼房里的已婚大学生的友谊做了仔细、详尽的研究。他们发现在综合楼中空间特定结构——每幢楼房包含10个公寓——和友谊发展的关联。

例如,他们发现友谊和相互间公寓的邻近性有密切联系。住在一门之隔的夫妇比住在两门之隔的更可能成为朋友;那些住在两门之隔的夫妇比住在三门之隔的更可能成为朋友;照此类推。而且,住得离邮箱和楼梯近的人比住得离这类结构特色远一些的人在整幢楼中有更多的朋友。事实上,一些结构上的特色包括拥挤使住得近的人更受欢迎。

当然,人们可能感到疑惑,这个邻近性和吸引相关的事实是否因为相互喜欢的人可能选择彼此住近一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被安排住所的人表现出邻近性对喜欢有同样的影响。

然而,是否邻近就一定具有吸引力呢?我们可以发现,邻近并不总是导致喜欢,有时我们不喜欢的人也是邻近的人。所以,邻近是吸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正因为邻近,也会由于经常接触而造成摩擦,彼此产生矛盾,久而久之成为仇人或形同陌路。因此,邻近的人要互相吸引,还必须加上其他的因素影响,如相似性、能满足他人需要,等等。总之,邻近与喜欢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它是人们相互吸引的一个客观条件。不过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通讯网络以及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完善,时空距离会被拉得很近,邻近对人际吸引的作用也将会出现新的变化。

相似性导致吸引

相互吸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相似性。

在朋友的生日聚会上,当你与一位陌生人交谈之后,发现你们在电视、文学、球赛甚至烟酒等方面的态度存在惊人的相似时,你们是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你了解到对方的观点与你的观点越接近,你就越喜欢这个人。

美国心理学家纽卡姆对17名大学生的交友过程进行了近4个月的跟踪研究,让这些互不相识的学生住在同一间宿舍里进行观察,看一看哪些人最终会成为亲密的朋友。调查结果发现,在见面的初期,多是住在附近的人成为好伙伴,后来,态度的相似逐渐成为吸引的主要因素。当交往双方的一致性程度增加时,认识深度和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强和深化。

阿伦森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一是与我们观点相同的人使我们的观点得到了一种社会性的证实,就是他们使我们产生了“我们是正确的”这种感觉,这是一种酬赏,因此我们喜欢与我们意见一致的人。二是某人在某个问题上与我们不一致,我们很可能推论说,此人个性不好,而不是我们错了,因为我们认为这个人对那一问题的意见表明他是我们过去曾见过的那种令人不愉快的、不道德的蠢人。但是,如果某人放弃了原来的观点转而支持我们的立场,我们就会更加喜欢这个人。阿伦森认为,人们在诱使某人改变观点时,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克服了因为此人最初持有某种“可怕”的观点而不喜欢他的倾向。西格尔的实验也说明了这样的观点,如果一个问题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那么要是他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也就是说,人们喜爱改变观点者甚于喜爱一向忠实于自己观点的人。

除了上面提到的相似性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的相似性同样影响到人际吸引。既有内部倾向性的方面,如态度、信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的相似;也有外部的身份特征,如年龄、性别、学历、经历、阶层、民族、宗教、行业、国籍等的相似。在现实生活中,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事态度、个人嗜好一致的人就比较容易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在许多相类似的条件中,态度特征、对象身份、社会背景和文化程度的相似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性导致吸引,这样的案例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例如: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就源于相似性。俞伯牙有出神入化的琴技,而只有钟子期才能听得懂,于是钟子期和俞伯牙成为最知心的朋友。后来钟子期在政治斗争中被杀,俞伯牙非常伤心,终生不再弹琴了,因为已经没有人能够听懂了,何况这还会勾起他对钟子期的怀念和伤感。

钟子期、俞伯牙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友情,就是因为他们有个相似的特点——对音乐的高超的鉴赏力。因为无人能取代钟子期,所以他在俞伯牙心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都是人们对和自己相似的人容易看着顺眼,容易成为朋友。相反,如果志趣不投,人和人就不容易成为朋友;即使本来是朋友,发现志趣各异,也会变成陌路。我国古时候的“割席断交”的故事就和钟子期、俞伯牙的故事正好相反。

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读书。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在地里锄草,管宁碰到了一块黄金,但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就继续锄草。

华歆听说捡到金子了,忙跑过来,激动地拿在手里看,显出贪婪之色。管宁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该贪图不义之财。”华歆不赞同他,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又有一次,他俩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夹杂着人们看热闹的声音。俩人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从这里经过。

管宁看完了,就回到原处继续读书。华歆却完全被这种张扬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书也不读了,跑到街上去看个仔细。

管宁看到华歆的行为很失望。等华歆回来后,管宁拿出刀子把他们共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往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所谓“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志向不同,就像两条道上跑的车,怎么也走不到一块去。所以真是没有必要在一起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要求一些年轻人回忆他们结交的一位最亲密的朋友,并请列举这位朋友与他们自己有哪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大多数人列举的尽是他的朋友与他的相似之处,如“我们性格内向、诚实,都喜欢欣赏古典音乐”,还有“我们都很开朗、好交际、还常常在一起搞体育活动”,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人生观、宗教信仰、对社会时事看法比较一致的人,更容易谈得来,感情融洽。相似性包括很多方面,如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同年龄、同性别、同学历和相同经历的人容易相处;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世态度、追求目标一致的人更容易相互扶持……

那么,人为什么会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呢?

首先,人们与和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肯定,便会增加“自我正确”的安心感。他们之间发生争辩的机会较少,容易获得对方的支持,很少会受到伤害,比较容易有安全感。

其次,相似的人容易组成一个群体。人们试图通过建立相似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人在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更容易进行。

正因为有这么多好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这会使人们相处越来越愉快,因为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同与我们有相似之处的人相处,被拒绝的可能性会较小。

和相似的人相处,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相关事实是,我们会因为喜欢某人而夸大和他之间的相似程度,从而喜欢他;如果不喜欢某人,则会夸大两人之间的区别性,从而不喜欢他。其结果是我们喜欢的人最终被认为是和我们极端相似的人,而我们不喜欢的人则被认为与我们极端不相似,这也是一般人寻找朋友的原则。

人们在交往中的态度被视为种种社会背景和个性特征熔炼的合金,人们在态度方面的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效力可能是研究最多的一个问题。

同类推荐
  • 人类梦境排行榜

    人类梦境排行榜

    科学研究显示,尽管全世界有60多亿人,但大家常做的梦却只有12种!人类的梦境,听起来千奇百怪,实际上大同小异,不论你昨晚的梦多么离奇古怪,在当时,就至少有5亿人在做相似的梦!通过将这些在梦中频繁出现的情节和主题(比如梦见被人追赶而逃跑,梦见自己身患重病,梦见遭遇车祸)分门别类、归纳排序,心理学家整理出了这份神奇的“人类梦境排行榜”。本书作者王彻,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开设心理工作室、为数千人解梦释梦之后,他想要告诉你:梦,其实是了解自己最好的工具,不同的梦境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同的内心诉求和心理暗示。
  •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品。《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这些论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
  •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这些坏情绪会带给你焦躁,让你的生活变得混乱,而且会给健康埋下很大隐患。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这本工具书简便、实用、易学、能触动人心最底部。让你可以搞定一切你想搞定的人。文雅点就是,与谁都能友好相处并且可以达成你的目标。乐嘉首先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世界,告诉“性格”与“个性”的区别,“行为”与“动机”的不同。然后依次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情感世界、帮你分析性格色彩的职场关系、然后把握生活,最后教你性格色彩的钻石法则。当女人说“我不要你管”的时候,你知道她心里真正的想法吗?当你想和老板谈加薪的时候如何能顺利谈成。不同性格色彩如何理财……
热门推荐
  •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此卷包括三篇论文。《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于1905年,该文深入探讨了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其与梦、潜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发表于1912年,该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论潜意识》发表于1915年,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论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开店细节全书

    开店细节全书

    把店开起来不难,但如果把店开火了却不容易。一个店铺就是一个小企业,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生意兴隆,就得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
  • 钱夫,我要劫色

    钱夫,我要劫色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女醉意熏熏的闯进一私宅,神志不清的大摇大摆的躺在床上一睡不醒…一年后,她惊喜的发现自己竟然生了个儿子?对着他粉嫩粉嫩的小脸,她决定不管用尽什么办法她都得为他将这个贼爹给找出来,莫名其妙上了她,搞大了肚子竟然就这么销声匿迹了…她是黑风寨当家大小姐,武艺超群,长相貌美,爱慕之人滔滔不绝;他是黑风寨当家小王爷,捣蛋调皮,萌宠可爱,想尽办法为亲娘劫男人;咱这山寨不差男人…经过几年的探寻,她锁定了五个男人可能会是他的爹:第一号人物:风流倜傥当今宰相的三公子,看似文弱却腹黑无比,想尽办法破坏她寻夫之路;第二号人物:俊美不凡当今第一花美男,远看美若天仙,近看酷似潘安,就那么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第三号人物:风流不羁当今第一才子,出口成章,深谋远虑,却不幸被她一日兴起吃干抹净,自此一蹶不振;第四号人物:武艺高强当今大将军之独子,擂台摆阵比武招亲,被她一记蒙汗药趁机偷吃;第五号人物:威武霸气当今黑道老大头目,轻咳两声整个江都都为之颤抖,却被她强逼着做了奶爸;片段放送:“亲娘,这个叔叔长得还算标志,说话还算得体,气质还算过得去,要不你就可怜可怜他跟了咱们三天,就答应他的请求劫了他吧。”小家伙兴致勃勃的算着怀里沉甸甸的金子,得意忘形的龇着牙!小仙瞥了一眼跪地请求的男子,冷笑,“你真的很想让我劫财,可你这金子都被我儿子劫了,对我而言你还有什么可劫的呢?”男子二话不说直接大字敞开平躺在地,闭紧双眼:“我还有肉体,来吧,劫色吧。”…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钱夫,我要劫色》
  • 逮捕前妻

    逮捕前妻

    他是多金的贵公子,她是拜金的贪财女他是被抛弃的新郎,她是被骗来的新娘,她过上富裕无忧的生活,摆平他家的大大小小,却独独摆不平她的冷漠老公老公下班回家,体贴的她为他做好饭菜老公外面有女人,贤惠的她替他隐瞒下来老公要跟她离婚,冷静的她拿了赡养费就离开随着她的离去,他的心再度被冰封,直到再次的遇见,他才知道上天是多么的眷顾他。但是如今的她……高傲,冷淡,风情,妩媚身边围绕着形形色色的男人“嫁给我!”“你去死吧!”当你不理我的时候,我不难过当你不相信我的时候,我不辩解当你伤害我的时候,我不在意当你迎接另一个女人的时候…我还是掉下了眼泪当你叫我离开的时候,我走了现在想要挽留我,对不起心走远了,回不来了…“你唯一能为我做的事,就是给我滚得远远的!”投票+收藏+留言=偶码字的动力,(*^__^*)嘻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忠诚创造卓越

    忠诚创造卓越

    全球500强企业选择精英员工的至高准则,中国领先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