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600000007

第7章 宋明儒家(2)

(二)陆王心学

1.学派简述

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南宋时,陆九渊倡言心即理,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提出“发明本心”、“收其放心”的“简易”、“直捷”主张。他还同朱熹辩论过“无极”、“太极”等问题,成为与朱熹一派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被称为“心学”。

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鹅城之会”的故事。宋淳熙二年六月,朱熹曾与陆九渊在信州鹅湖寺相聚,就两学派之间的哲学分歧展开辩论。在认识论的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会上,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此次“鹅湖之会”,双方争议了三天,陆氏兄弟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

由此可见,陆九渊与程朱理学不同,另有一套“明心见性”、“心即是理”的哲学观点,经明朝王阳明又发展为心学。陆九渊弟子很多,著名的有杨简、袁燮等人,杨简将“心即理”进一步发展成为“万物唯我”的唯我主义。宋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陆学影响不如朱学大。

2.王守仁及其主要思想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别号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汉族,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第二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弘治十八年,先生“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正德元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历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南京太仆寺少卿及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庾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匪徒暴乱。后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正德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六月升南京兵部尚书,九月归姚,会七十四弟子于龙泉山中山阁,指示“良知”之说。嘉靖六年,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享年56岁,著有《王文成公全书》、《阳明全书》行世。

王守仁集心学之大成,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王守仁的心学体系,主要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三个命题。

(1)心即理

“心即理”是王守仁心学体系的基础。他对“心”的界说是:“身之主宰便是合,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传习录》)“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传习录》)又说:“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传习录》)其说与程朱不同,心不只是一块血肉,而是身之主宰,是知觉(思维)的器官,是精神的实体。至于心与理的关系,王守仁也与程朱不二样,不是析而为二,而是合而为一的。他说:“夫求理于事事物物者,如求孝之理于其亲之谓也;求孝之理其于其亲,则孝之理果在于吾之心邪?抑果在于亲之身邪?假而果在于亲之身,则亲没之后,吾心遂无孝之理欤?见孺子之入井,必有恻隐之理。是恻隐之理果在于孺子之身欤?抑在于吾心之良知欤?其或不可以从之于井欤?其或可以手而援之欤?是皆所谓理也。是果在于孺子之身欤?抑果出于吾心之良知欤?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是可以知析心与理为二之非矣。”(《传习录》)从“心即理”的命题出发,王守仁进一步论证了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他说:“气合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甚至说:“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阳明全书·答季德明》)

王守仁的“心即理”说,发展了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使之更富于主观色彩。《传习录》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就把主观能动作用夸大到了荒谬的程度,用主观吞没了客观。不过,“心即理”的命题也有其合理的因素,它弥补了程朱“性即理”在理论上的疏漏;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探讨了思维与感觉的关系,虽然他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但仍然是有意义的;把全部问题放在身、心、意、知这种不能脱离血肉之躯的主体精神上,从而发展为王哉的“任心之自然”和王灵的“乐是心之本体”,乃是逻辑的必然。于是,王学的末流便逐渐成了理学的“异端”。

(2)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命题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而下的“药”。他说:“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传习录》)由于世人把知行分作两件,所以不仅不在行上下工夫,而且对知也忽略了。王守仁说:“今人学何,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传习录》)知与行是辩证的关系,将其割裂为二固然不对,但用知代替行,吞并行同样是错误的。不过,我们应当看到,王守仁极大地强调了主体实践的能动性;反对追求纯客观认识的知,反对脱离行的知,因而使得他的后学日益摒弃程朱“敬义挟持”的修养工夫,而对现实采取积极的干预态度。

知、行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王守仁却用“知行本体原来如此”,实即“心之本体”把两者“合一”了。他说:“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传习录》)又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传习录》)他还举《大学》之“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来论证见好色时已自好了,闻恶臭时已自恶了,这就是知行的本体。

(3)致良知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他生平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传习录》)。“良知”就是“天理”,“致良知”就是克制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之本来面目,即“存天理,去人欲”。

“良知”是人心所固有的善性,如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是不假外求的。而且,自古至今,无论圣愚,都是相同的。认为“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自然是唯心论先验论,但认为“良知”是无论圣愚皆同的,这就无异于否定了贤愚不肖的区别,承认人人都可成为圣人。这在当时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良知”既然是人心固有的善性,则人人都应该是善的。但现实并非如此。王守仁解释说,这是由于除圣人之外,一般人容易受物欲之蔽所致。因此,“须学以去其昏蔽”,即须加一番“省察克治”、“致知格物”的工夫。这似乎又回到了程朱“居敬穷理”的老路,其实不然。王守仁反对程朱的“格物致知”,反对“即物穷理”,主张在心上用工夫。他说:“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护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传习录》)他主张不论有事还是无事,都要一心在“天理”上用功,所以“居敬”就是“穷理”。他说:“就穷理专一处说,便谓之居敬,就居敬精密处说,便谓之穷理,却不是居敬时别有个心穷理,穷理时别有个心居敬。名虽不同,工夫只是一事。”(《传习录》)这种一心只在“天理”上用功的修养方法,王守仁认为是“真切简易”,“虽至愚下品,一提便省觉”的救世良方。他说:“世之君子唯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传习录》)刘宗周也认为,以“致良知”“救学者支离眩鹜、务华而绝根之病,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者也”(《明儒学案·师说》)。

王守仁是陆九渊以后影响最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明代后期,王学大盛,出现了众多流派,其中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影响较大。泰州学派内部各人思想不尽相同,但有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强调儒家的“圣”、“贤”是人人可成的,即便是“农工商贾”也可以成圣成贤,声称“人人天地性,个个圣贤心”。李贽还提出“是非无定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明亡之后,以阳明学大儒黄宗羲为代表的一些儒家学者对历史进行了反思,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尽管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体系存在某些缺陷,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儒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也决不会减弱他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巨大影响。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怀香公主上集完

    怀香公主上集完

    晋国公主怀香梦中于一个陌生男子相好,并有了身孕,和公主一母所生的太子哥哥为了自己能顺利登上宝座,要对未婚妹妹下毒手,怀香公主和贴身丫鬟磬儿设法私逃出宫,怀香公主要千里寻夫------。
  • 你凭什么工作比别人好

    你凭什么工作比别人好

    在职场中要战胜自己,就要剖析自己、正视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如果我们被眼前的安逸冲昏了头脑,在职能学习中不做好准备的话,就会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被周遭的人与事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提高职能学习,主要是在工作上找到高效率的方法,在本书中提到的36个方法,会使我们在职能学习中茅塞顿开,并在不经意中改变现有的职能学习方法。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通过对职能学习方法的改进,自己明显比周围的人更胜一筹,人生也许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创造奇迹……
  • 异世成仙

    异世成仙

    那一吻的风情?那一吻的穿越!小男人叶萧动情的一吻,却吻到异世附身,偶得一本奇妙功法,被卷入修行界的惊天阴谋……看他如何以低劣的资质,震撼高高在上的修行者们!天道无情,那就让我以多情来入魔!
  • 继女生存法则

    继女生存法则

    她的生母,被父亲赶出家门。她的弟弟,被人视为野种。她是这个家里最尴尬的存在。顶着嫡女的身份,却过着连庶女都不如的日子。这趟穿越,她好像抽到了一支烂签。且看穿越风起云涌的日子。
  • 骚动之秋

    骚动之秋

    的确使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又的确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从李龙山的古老传说到李王庙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鹏程和大桑园的名字……但同时,也着重写了岳鹏程内心的种种骚动,受到不正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本书既是描写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从省市县委领导的关注到全国和省级报婚的社会舆论的宣传,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进行了倒卖紧缺物资的活动……,他和儿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见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冲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导致与妻子的冲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锐化;他在改革中处理问题的大胆、果断、魄力、远见等等
  • 爱情反应堆

    爱情反应堆

    这个成人大学的男生宿舍里,住着一伙离开老婆想再寻求一次浪漫的男生。周尚文遇到师范时的情人栗晓慧,又一次燃起爱的火苗,却偏偏受到了校花一号美女的青睐。自信的金浩瀚以为二号美女对他有意,愈发坚定了离婚的信心,谁知歪打正着,收获了难以排在美女行列却不乏性感的何玲。史大可靓丽的小媳妇,引起舍民们一片艳羡与嫉妒,这种心理很快就转化为舍友们离婚与寻求新爱的加速剂。老古董王天翔的老婆却异常贤惠,贤惠女人感动了宿舍每一个男人,而她的结局却促成老古董的古怪婚恋。怪癖的李三儿,患着怪癖的病,最终抗争不过怪癖的命运。所有的迹象都证明了大班长冯格是个不沾女色的人物,却爆出不可思议的绯闻。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御龙圣心

    御龙圣心

    草根逆袭,乱世枭雄,闯出一片天!集奇幻修真、浴血奋战、斗智斗勇于一体,在山河破碎的不利形势中勇挑重担,救民于水火,还百姓一片安宁天下。
  • 豪门霸宠:腹黑首席毒宠妻

    豪门霸宠:腹黑首席毒宠妻

    她是他渡不过,舍不去,放不开也不愿放开的结,他心尖儿的人,谁敢觊觎?他的爱宠而不溺,怕溺成杀。他的爱深入骨髓,待她长成,那些冷她、欺她、害她的,即便自己也得付出代价!“少爷,楚小姐被压榨了。”容阎冷脸批文件,助理狐疑:送案子给极品,且再接再厉继续压榨是几个意思…“少爷,楚小姐被陷害了。”容阎又批文件,助理抹汗:投标损失楚小姐负责,BOSS你确定你是暗恋不是暗虐?第N次,助理蔫巴巴打哈欠,“少爷,楚小姐被求婚了。”容阎冷硬的脸扭曲了,他龇目咬牙:“人在哪儿?”“您要送贺礼?”容阎冰削的眼寒光闪烁,“我送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