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8200000002

第2章 少年即位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二代皇帝。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景仁宫,为清世祖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时年8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共同辅政,年号康熙。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康熙八年,年仅16岁的康熙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布永远禁止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同时又奖励垦荒,蠲钱免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皇权;又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侵略势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行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他还兴修水利,治理黄河,鼓励垦荒,薄赋轻税,爱民如子。但是,康熙晚年也曾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享年69岁,庙号“清圣祖”。康熙大帝一生好学敏求,勤于政事,雄才大略,崇尚节约。在位六十一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中华帝国的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开创中华帝国的另一黄金时代。

顺治皇帝临死之前,遗诏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个人为辅政大臣,叫他们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玄烨做皇帝。这四个人受命后,曾在顺治皇帝的灵前发过誓,说他们要“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并且保证“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结党羽,不受贿赂”等等。但是,这些誓言说过不久都化作了泡影,辅政大臣变成了少年天子的绊脚石。

(一)除鳌拜

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其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控朝政,鳌拜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十分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里。

康熙以退为进,在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晦,专心学习治世本领,并寻找适当时机铲除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去世。苏克萨哈为了使康熙能够及早亲政,并迫使遏必隆和鳌拜也交出权力,他在康熙亲政第六天上书请求退隐。在康熙尚未做出反应之际,鳌拜罗织了二十四条罪状陷害苏克萨哈,并强迫康熙将其处死。清除了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结党营私,疯狂地扩张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并以维护祖宗之法为借口,把顺治时期的某些进步改革一个一个地推翻;朝廷所有政事,均由他一人决断;鳌拜还欺负康熙帝年幼,经常在康熙面前呵斥大臣,甚至吼叫着同康熙争吵不休,直到康熙让步为止。对于康熙帝的有些诏令,他也敢公开抗旨。面对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家伙,康熙帝必然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帝已经14岁了,依照规定,他可以亲政了。于是康熙决定废除四大臣辅政体制,实行亲政。但原有辅政体制却未能发生变化。此时的康熙帝虽然还是个少年,但是他天资聪慧、机智过人,加上平时努力学习历代的统治经验,已经开始成熟起来。于是,康熙帝不动声色,悄悄地为铲除鳌拜做准备。古人说:“欲擒故纵。”玄烨对鳌拜也是采用的这种麻痹战术。他曾给鳌拜父子分别加过“一等公”“二等公”的封号,以后又分别加了“太师”“少师”熙考虑到鳌拜亲信党羽遍布朝野,所以决定设计将其铲除。

康熙帝回宫后,立即召大学士索额图入宫,谋划铲除鳌拜之事。在此之前康熙帝以演习摔跤为名,选择训练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为擒拿鳌拜做了准备。现在,终于到了实施他的计划的时刻了。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决定采取行动。他首先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出,削弱鳌拜的势力,然后派人将鳌拜召入宫中,鳌拜进宫后,便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一群演习摔跤的少年擒获,并的封号。至此,鳌拜父子也真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然而,加封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玄烨亲政后不愿做傀儡皇帝,他同鳌拜的矛盾日益激化。到康熙八年(1669年),鳌拜自恃位高权重,经常借口有病不上朝。有一次玄烨去探望鳌拜,御前侍卫和托发现鳌拜神色反常,便迅速走到鳌拜床前,揭开席子发现一把匕首。鳌拜见此情景十分紧张。玄烨却出人意料地笑了,说:“刀不离身是满人的故俗,不足为怪!”当场稳住了鳌拜。这些事情使康熙帝意识到该是铲除鳌拜的时候了。康立即被投入监狱。玄烨监禁了鳌拜后,公布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他下诏说:“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贯没拘禁。”也就是说,鳌拜因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免于一死而终身监禁。此后,康熙帝逮捕、惩办了鳌拜集团的首恶分子,鳌拜的党羽在此之后也被一一擒拿。后来鳌拜死于狱中。

康熙铲除鳌拜后,还为以前受到鳌拜打击迫害的人平反昭雪,下令永远禁止圈占民地,限制奴仆制度,放宽逃人法,改革政府机构,恢复被鳌拜取消的内阁和翰林院。由于康熙帝的这些决定深得人心,因而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中央集权。

铲除权臣鳌拜,使得少年的康熙帝在政治上从此摆脱了充当傀儡的烦恼,为他日后施展自己的雄才伟略创造了条件。

(二)刻苦学习

谈起康熙皇帝,就不能不说他的好学。过人的功业,因有过人的思想;而过人的思想,因有过人的学习。“学习”二字,是解开康熙一生开创大业秘密的一把钥匙。

康熙帝8岁丧父,10岁又丧母,非常可怜。母亲重病时,小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小玄烨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一个年龄才10岁的孩子,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形影相吊,应当说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他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人常是这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痛苦,但忧患也激人奋进。幼年的忧患,激励了康熙奋发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

康熙帝身上有着三种血统、三种文化。他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族人,母亲是汉族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诲,又向苏麻喇姑(苏墨尔,孝庄随嫁贴身侍女)学习蒙古语,向满洲师父学习骑射,跟汉族师父学习儒家经典。康熙帝的勇武与奋进,受到了满洲文化的影响;高远与大度,得益于蒙古文化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后来,他的开放与求新,则是受了耶稣会士西方文化的熏染。康熙帝吸收了中外悠久而又新进、博大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具有当时最高的文化素质。这为他展现帝王才气,实现宏图大业奠定了基础。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后来他要求皇子读书,读满百遍,还要背诵,这是他早年读书经验的传承。康熙帝即位后,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

(三)修改历法

铲除鳌拜后,摆在少年康熙帝面前的第二个烦恼就是清朝初年的历法风潮。

清朝定都北京后,曾经为明朝修改历法的一些西方传教士,又投靠了清政府。以汤若望为首的耶稣会士们,在顺治帝当政期间,受到极为优惠的待遇。由于修改历法取得成绩,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的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的台长),还被赐予“通玄法师”的称号。顺治皇帝死后,康熙帝年幼,鳌拜排斥一切进步事物。有一个叫杨光先的人,上书给清政府,说科学家徐光启借鉴西方科学是“贪其奇巧”“阴行邪教”,有阴谋;又说汤若望阴谋推翻清朝,在《时宪历》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是向全世界宣示清朝屈服于西方,应将汤若望等人处死,恢复旧历法。在鳌拜的操纵下,议政王会议、礼部、刑部决定废除新历法,并杀了一批主张用新历法的人。由于康熙帝祖母的庇护,汤若望才免于一死。汤若望下台以后,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杨光先对天文历法并无新的研究,对中国古老的一套也不熟悉,所以推算屡屡出现错误。这时,康熙帝已经十五六岁了,他一面酝酿着消灭鳌拜势力,一面思考着解决新旧历法争议的途径。当时,他还没有能力从科学上分清这场斗争的是非,因而十分苦恼。但他知道,只有抛弃偏见,并用实验的方法来检验新旧历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他派大学士李霨等人向杨光先和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等宣读他的指示:不准心怀偏见,不许固执己见,“务须实心,将天文历法详定,以成至善之法”。后来经过多次测量、推算,杨光先等人的旧法总是不准,而南怀仁的新法则比较准确。但杨光先的理论更厉害,说:“皇上是尧、舜的继承人,应该用尧舜以来的老黄历,假如改用西洋历法,那么尧舜以来的诸书礼乐、文章制度就都完了!”所以,“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康熙帝对此非常反感。到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鳌拜集团倒台。南怀仁等传教士控告杨光先“依附鳌拜”,要求将杨光先处死。康熙帝虽然支持新历法,但反对把这场科学上的公案引入政治斗争的邪路。所以,他决定宽大处理:“杨光先本当依议处死,但念其年老,姑从宽免,妻子亦免流徙(流放)。”

清初的历法争议,对少年康熙帝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他后来回忆说:“新旧历法两派互相控告,死了不少人。在双方辩论时,王公大臣中竟没有一个人对历法有所了解。朕目睹其事,心中痛恨。所以在日理万机之余,专心学习天文历法二十余年,终于略知其大概,不至混乱。”

在科学的是非面前无所依从,虽然是康熙帝少年时代的一大烦恼,但却使他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下令钦天监的官员必须学习新历法,对新历法不了解的人,不准升用。不过,康熙帝虽然学习西洋历法,但他并不迷信和墨守这些成果。他认为,新历法使用年月久了,也会出现偏差,也必须不断纠正。

少年时代的康熙帝,在政治上铲除了鳌拜集团,在科学上分清了历法争议的是非。这两件事,显示了他确实具有卓越杰出的智慧,有统治国家的巨大魄力。

同类推荐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热门推荐
  • 知识结晶

    知识结晶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重生之星空巨鼠

    重生之星空巨鼠

    重生成鼠,只为报仇雪恨。当一切仇恨都烟消云散之后,新的世界展现在眼前。不死神灵不是尽头,我,徐达,将不惜一切代价,成为整个宇宙最尊贵的存在。当成为宇宙最巅峰的存在时,这一切的一切,就将如迷雾一般被风吹散,而呈现在眼前的,将是重演那创造宇宙的创世之战!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销售人脉的累积

    销售人脉的累积

    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拥有一个广泛的人脉时销售人员成功与否的必备因素。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本书已经为您找到了答案。
  •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一场玉石俱焚,二十岁的天才美少女夏迎、夏黛结束了她们多舛的命运,却重生在历史上大大清朝,红楼的世界,分别变成了二木头贾迎春,病西施林黛玉。前世,亲情,除了两人,她们从来没有感受过,友情,她们依旧只有彼此,爱情,二十岁的她们还没有来得及触碰。贾迎春,二十一世纪的夏迎,孤傲,坚强,高雅,犹如凌寒留香,铁骨冰心的梅花,由于前世的孪生妹妹夏黛自小身体瘦弱,因此对医术颇有研究,来到异世,遇上成为林黛玉的夏黛是她最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玄随清和爱新觉罗·胤禛,一向果断的她也开始陷入迷茫。林黛玉,二十一世纪的夏黛,优雅,纯洁,美丽,仿佛清姿雅致,度冠群芳的芙蓉,因为前世的孪生姐姐医术精湛,身体孱弱的夏黛却对毒药情有独钟,芙蓉,亦为断肠草,这是一脸无辜的夏黛最喜欢的解释,身处异世,遇见成为贾迎春的夏迎是她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爱新觉·胤禛和玄随清让她一向明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开始出现迷惑。玄随清,身份神秘,来无影无无踪的高手,笑容如清风般醉人,人如阳光般温暖,只是,向来心明如镜的他,为什么明明觉得林姑娘令自己疼惜,却又会觉得二姑娘让自己牵挂,他很肯定自己是一个专情的人,玄随清也弄不清了。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大帝的第四子,面像千年木头般冷漠,人似万年寒冰般冷冽,可是,向来目标明确的他,为什么会觉得二姑娘与自己志同道合如知己让自己欣赏,又会再看见林姑娘之时心动不已,就算身处皇宫,他也可以肯定,自己不是多情之人,胤禛也开始迷糊了。亲们,新开的文文,请大家多多的支持,多多的收藏,多多的留言,补充一下,四人都是主角,没有一号二号之分,呵呵,喜欢的亲们敬请支持,感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女人婚姻纠葛

    女人婚姻纠葛

    小说讲述三个年轻女人婚姻生活,她们是对方的闺中密友,性格截然不同,却又无话不谈。婚姻生活中,她们彼此羡慕。在婚姻的潮水中,她们失望,守候,追寻。兜来兜去,却发现现有的生活根本不属于自己,于是她们身在婚姻的围城中,追求围城外的幸福。
  • 回到大明当才子

    回到大明当才子

    总之一句话,张大少爷确实是一位非常非常难得的好人,谦谦君子,绝对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当然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张大少爷兼张大探花再是好人,总有一批心胸狭窄、心理变态、居心叵测、缺乏教养的宵小鼠辈对他是百般诋毁、万般污蔑——至少建奴们和包衣奴才们就没一个能看张大少爷顺眼的。为什么呢?因为咱们的张大少爷活生生的毁了大清天朝入主中原!赤果果的毁了康乾盛世!恶狠狠的毁了被包衣奴才无比吹捧大清十二帝啊!
  • 大龄皇后

    大龄皇后

    啪啪啪…一连十巴掌,醒来第一次,她把他的淑妃打成猪头;啪啪…喝!第二次,她把他的贵妃两巴掌外加一脚放倒在地;嘿!哈!…第三次,她把他的德妃贤妃一人一脚送进荷花池;至于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想她鼎鼎大名风扬国际连锁饭店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享誉国际的超级名模,却被一盏从天而降的水晶大吊灯送到这里。摇身一变,她成了当朝太师的嫡出长女,母仪天下的皇后,更是当今皇帝仅有的一双儿女的母亲。却也是——独守空闺三年余的黄脸婆,年龄比当朝帝王还要长两岁。身居冷宫?独守空房?没关系!!!她干脆无视皇帝,勾结当朝六王爷。以冷宫为根据地,成日穿梭在皇宫和皇城之间,开舞坊,赚银两,欺男霸女,拥女逗儿,歌舞升平。顺便——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邻国皇子做助理,生活好不悠哉!等等!后妃来挑衅?你没长耳朵吗?老娘早说了没心情和你共用一个男人你还纠缠着我不放?两巴掌伺候!男人来调戏?你没长眼睛吗?老娘再长几岁都能做你妈了,你还调戏得下去?一拳打飞你!皇帝来问罪?你没长脑子吗?是你把老娘送进冷宫的,现在你爬上我的床算什么意思?一脚踹出去!在她的字典里,只要能靠武力解决的问题,那她就绝对不会动口!问她为什么这么暴力?靠,不知道老娘年纪大了吗?我这是更年期综合症!没药可治的!####精彩片段:其一,——娘娘,您又要去哪里?——闲得无聊,去看看我儿子!——娘娘,不可啊!皇上要是知道您又私出冷宫,他一定会…一定会…——增加我在冷宫的停留时间是不是?没关系,随便他加吧!——娘娘啊!时至今日,您在冷宫面壁思过的时间都延长到一百年后了,再加,您是想下辈子都在这里过吗?其二,——来人,淑妃对皇后不敬,把她打入冷宫!——慢着!——皇后,何事?——你把她打入冷宫了,那我住哪里?我不和人共用一间房子。——你回你原来的寝宫。——不干!我在冷宫里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其三,——贱人!你竟然想把朕的太子和公主带出宫去?——有什么问题吗?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跟我走,天经地义。反正你的女人这么多,随便抓几个都能给你再生出一大堆来,这两个你就给我好了。——你想的美!皇族血脉,岂容外流?——靠,你这个死面瘫,你到底给不给?不给是吧?看老娘把你打倒,然后照样大摇大摆把他们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