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600000002

第2章 天才少年初试高中

(一)少年时代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世人又称王荆公,封荆国公。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十一月十三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临川军判官的衙门之内一派忙碌,临川军判官王益的妻子吴氏临盆了,生下了一个结实的、皮肤异乎寻常黑的男孩子。

孩子的父亲王益27岁,母亲吴氏今年刚刚19岁。吴氏是王益的续弦,第一个妻子留下了两个男孩,早早就去世了。王氏家族并非豪门大户,也不是名门贵族。王益是个中层官员,一直在各地做知县、知州。王益很有魄力,所任之处,政绩大抵不差。他为官清廉,做了一辈子官,却不置田产,只靠有限的官俸维持家庭生活。由于没有田产,他每调任一处,就拖家带口,一起前往。这给王安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为官生涯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王益22岁进士及第(后来王安石也在这个年龄及第),做了二十几年的地方官。他做官时对属下约束很严。和一般动不动就抡起板子打人的州县官吏不同,王益做官判案很少动刑。他教育孩子也从不进行体罚,而是耐心地讲道理,这在中国传统家庭是非常少见的。他给王安石的成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也为王安石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氛围。

王安石一生下来就不缺玩伴。王益前妻谢氏所生的安仁、安道这时已经长成大孩子了,他们对新出生的小弟弟非常照顾,小王安石刚刚会走就成天跟在两个哥哥屁股后头。此后的几年内,王安石的弟弟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和三个妹妹相继出世,王益官衙的院子里一天比一天热闹,一群孩子整天在院子里玩过家家,玩各种各样自己编出来的游戏,打打闹闹,叽叽喳喳。王益忙完了公事,有时也出来和孩子们玩一会儿。和一般家庭里的“父严母慈”不同,他对孩子从来都是和蔼可亲的,很少有疾言厉色的时候。相反,吴氏对孩子管教得倒严厉一些。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不重视孩子们的教育。王安石后来回忆说:“(父亲)从没有发怒体罚孩子的情况。他经常在吃饭的时候和颜悦色地为我们讲做人为什么要孝悌仁义,讲历朝历代兴亡治乱的缘由,讲得很动听。”而王安石的母亲吴氏也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她识文断字,喜欢读书,知识颇为广博,而且做事有决断、识大体。王安石的好朋友曾巩称她“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常人所不能及者”。吴氏是王益的继室,却对前房所生的安仁、安道关心照顾得胜过自己亲生,由此可见她的品质和为人。父母亲的为人处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安石。

因此,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王安石和兄弟姊妹们的个性都得到了较为自然的发展。王益的七个儿子中有四个中了进士,这在整个宋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王益为人果敢,颇有政绩,敢于打击大户豪族,维护底层人民利益,从不热衷功名利禄。他为官一直有功成身退的思想,对仕途上的升迁腾达并不十分在意。应该说这些特点在王安石身上或多或少有所体现。王安石步入仕途后很长时间没有汲汲求进,应该与此不无关系。

王家在临川没有待太长时间,王安石出生后不久,就开始随父亲宦游各地,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南部。从临川到新干再到庐陵,他们走遍了大半个江西。9岁那年,他随父母到苍翠遍野的广东韶关,12岁时又到山清水秀的四川新繁,16岁去过首都开封,17岁随父乘舟东下江宁。可以说,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不断的旅行中度过的。读万卷书的同时能行万里路,遍历名山大川,周览各地人情,体察各阶层人的生存状况,对王安石眼界的开阔,注重实际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王安石智力超群,记忆力出众,虽然9岁才启蒙,但学业进展得异常顺利。私塾老师对他实行特殊的政策,给他人限定课程,对他则比较放任,允许他根据自己的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天才与勤奋是分不开的。王安石从小就对知识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由于家庭教育和天性的原因,王安石不是那种爱玩的孩子,每当下课后,当别的孩子急急忙忙跑出去荡秋千或者摔跤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在教室里,读书读得入了神。这个勤学好问的学生,经常让老师为难。因为他经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老师头疼不已。然而老师是不会生他的气的,因为这个学生年纪虽小而文章气概不凡,议论别开生面,让他赞叹不已。

少年时代的一件异事给了他一生的影响,那就是著名的“伤仲永”。方仲永的家就在他舅舅家的村子,这个5岁的“天才神童”被发现天资超常后,他的父亲把他当成了生财之树,整天带着小仲永在乡里这个大户家到那个大户家表演“作诗”的才能,却不让他及时入学,结果不出几年,这个“神童”就成了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孩子。王安石13岁那年,在舅舅家见到了这位闻名已久的“神童”,那时,“神童”已经12岁了,王安石出了个题目让他写诗,结果大失所望,远不如传说中那么出色,只不过是尚能文通字顺而已。又过了几年,王安石向舅舅打听方仲永的情况,得知此人现在已经和村子里的普通农民一样,忙着下地干活,学会的东西早忘光了。

这件事在王安石头脑中印象深刻。事实证明,没有什么真正的“天才”“天命”“天之安排”,上天是不会对一个人负责到底的。后天的努力要比先天的禀赋重要,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从那之后,王安石一连五年,在江宁家中闭门苦读,这个孤傲少年的毅力和才气是惊人的。在这五年中,他主要靠自学,阅读了大量典籍。随着眼界越来越宽,加上对自身才华非常自信和王家比较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王安石渐渐走上了“离经叛道”之路。所谓“离经叛道”,是指他越来越讨厌历代俗儒们对传统经典的庸俗化解释,越来越反感他们泥古不化、刻板教条的眼界。他在熟读儒家经典之外,用更大的心力去读被时人认为是“旁门邪说”的先秦诸子之说。正是在韩非子、墨子、老子这些被历代排斥的大思想家那里,王安石发现了丰富的精神资源,接受了这些智者营养丰富的精神遗产。对一般儒者认为是荒诞不经的佛教,他也认真去读。王安石走上了和当时大多数人迥异的治学之路,这正是时人大多随流俗而去,而只有他事业影响千载、文章流传百世的原因之一。

(二)进士及第

1039年,王安石19岁,父亲王益病逝于江宁,年仅49岁。王益的死对王家的打击是巨大的。王益一生为官清廉,不治产业,江宁知府的官俸是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一去世,王家立即陷入了贫困当中。王安石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贫困的滋味。王益的死给王安石的另一个影响是耽误了他参加科举考试。本来,以王安石的学力和才华,是很有希望早一点北上应试博取功名的,但这时只能等三年孝满才能入都了。

1041年,王安石离开江宁北上,入京应试。这次北上经历在王安石生命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路过淮河的时候,正值淮河水灾。洪水淹没了沿河四府十二县。一路所见尽是水乡泽国。平原之上,大片的农田被淹在水里,刚刚灌浆的水稻浸在水底,成片地死去。逃难的农民成排地站在路上,向过往的行人讨要食物。无人收拾的尸体一天要见到好几具。然而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施粥铺,没见到其他救助活动。王安石不禁深为惊讶。据他所知,大宋非常重视荒政,历代以来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救灾措施。在各地都设有常平仓和广惠仓,用来储存粮食,供灾荒时使用。可是沿途他并没有见到赈济机构。这给年轻的王安石以很深的触动。

十月中旬,王安石抵达东京。虽然他待过的江宁也是东南大城市,但是一入东京,他为这个大都市的繁华而惊讶。还没到城门,往城外汴河码头取送货物的马车就已经挤满了道路。一进城门,各种商店酒楼的招牌旗帜立刻让人眼花缭乱,可并排通行五辆马车的天宁市街人潮汹涌,车水马龙。

王安石投宿的庆远客栈里住的大多都是举子。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客栈生意最火的季节,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赶来的举子聚集这里,为自己的一生和前途做关键一搏。整个庆远客栈里到处都是南腔北调的喧闹,有的在夸张地寒暄,有的旁若无人地大声读书,也有的已经找到同好聚在一起打起了纸牌。看着这些陌生的面孔,王安石想:“这些人里面应该有些许人中之龙吧!毕竟,他们都是读书人中的精英人物。”

在客栈里,王安石结识了他的同乡举子曾巩,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他们对国家、民族、时政等的看法出奇的一致,聊了整整一个下午。特别是谈到大宋国势的衰落,谈到士人的没有气节,两人越谈越投机,转眼天黑下来,曾巩提出要看王安石的文章。

一番客气之后,他们来到王安石的房间。曾巩看着王安石的文章,不禁读出了声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响亮。读完,他真诚地做了一番评价,高度赞扬了王安石的文章。然后,他问王安石可否将文章拿回去看看,想推荐给欧阳先生。

王安石有点惊讶:“你是说文章泰斗欧阳修先生吗?我的东西不好污他的法眼吧?”曾巩说:“这个你就不要担心了。给我吧!欧阳先生非常乐于汲引后进。”

几天之后,曾巩又来了。一进门就兴冲冲地对王安石说:“欧阳先生非常欣赏你的文章。”王安石不禁大喜过望。欧阳修是如今天下众望所归的文章泰斗,被天下文学之士奉为宗主,开一代新风。目前又在朝廷担任要职,他乐于汲引后进、推荐人才是举世所知的。得到他的肯定,确实让人大喜过望。

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褒扬传出去之后,王安石立刻名满京城了。他的作品开始被人们传抄,很多举子也慕名前来想结识他。王安石从一个普通的举子一下子成了小小名人。虽然从小在地方上就有文名,可是名噪京师还是让他有点受宠若惊。不过一开始的兴奋过去之后,他立刻就批评自己没有内力。大丈夫当以圣贤之心为心,一点点虚名算得了什么。他强迫自己收下心来,认真准备考试。文章与命运并不同步,虽然文名已起,可并不能保证你就能高中,多少文学之士一直考到白头也不能及第呀!

庆历二年初,举子入闱。王安石三场下来,自觉还算发挥了水平。王安石这科是庆历二年三月发的榜。虽然对自己的考卷还算满意,王安石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毕竟在考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万一主考官不喜欢自己的文风,或者正好批到自己的卷子时主考官疲倦麻木,草草一眼就掷到了一边,就只好等到下一科再来一试了,自己卷子的开头可是略显平平呀。如果是这样,失望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是对自己期望甚高的母亲和兄弟呀!

就像历科考试一样,发榜前都会出现种种传闻。这些传闻出自何方没人知道,不过往往惊人地准确。就在发榜前两天,王安石听到有举子告诉他,他极有可能高中本科状元。在送给仁宗皇帝御览的卷子中,据说王安石排在最前面。如果仁宗首肯,那么王安石就是一甲第一名进士了!发榜那天,王安石没有去,他派自己的书童去看。倒不是害怕自己考不中,而是不愿和那些赌徒一样的人到榜前去挤。

书童的脚步声出现在门口,王安石站住了,他不想让书童看见他焦急的样子。

“咣”的一声,门被推开了,书童兴奋地跑了进来。

“相公!你中了第四名进士!”

第四名?连三甲都没进。看来不是传闻就是皇帝不太喜欢自己的文章。当今皇帝出名的仁柔,对于他矫健刚硬的文笔不欣赏也不出意外。再说,以诗赋取士的今天,中了状元也说明不了什么,自己又何必失落呢?无论如何,自己算是可以扔下这块敲门砖,从今以后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他也给了家庭一个满意的交代。

后来曾巩告诉王安石,原来王安石是第一名,这是他从欧阳修那里听来的消息。原来在进呈御览的时候,王安石的卷子确实被排在了第一名。但仁宗皇帝览读之后,不喜欢他文风的刚硬,因而御笔定为第四名。

同类推荐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劳动人民推动的,这是几千年来思想家们总结出的结论。然而,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又影响着人们。因为,大思想家的思想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升华和结晶。本书所选的大思想家,都对世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行为、思考等等领域。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智慧故事全集

    中国智慧故事全集

    走进五彩斑谰的故事世界,品味发人启悟的智慧甘泉。凝练千年思想精华的经典智慧书,开启一生成功思路的宝贵箴言录。
  • 让灵魂躲躲雨

    让灵魂躲躲雨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皇上去哪儿:回来种田

    皇上去哪儿:回来种田

    还是穿越好;可,成为小村姑,家徒四壁便也罢;渣男贱女,极品亲戚,一箩筐,我想去看看,日子过得苦哈哈;她,人穷志不穷,没钱就赚钱,经商发财,种田养家,虽然一波三折,钱包那么小,但是成功起航;路上意外捡个帅少年,冰块心,毒舌嘴,好在模样俊朗,请他做个牛郎,贴补家用,世界那么大,可最后,牛郎变虎狼,怎么既入了他的虎口,又进了他的狼窝,谁能告诉她,为什么?【推荐微微另外一本《本宫36计:邪皇宠妻很缠绵》喜欢微微文的读者请加群:363290192】
  • 夫君太坏不是错

    夫君太坏不是错

    初相见:她是一个被捡回将军府里混吃混喝的傻丫头,装疯卖傻是她的绝活,却一不小心惹来了桃花一朵朵。某皇宫中,被四名千娇百媚的美男当众表白逼婚?无暇傻乎乎的笑着,然后:“你们,我都喜欢,不如你们都嫁给我吧!”语出惊人,现场所有人完全石化了。再相见:她竟然是邻国的七皇女……原本以为她装疯卖傻厉害,逐渐才发现,原来自己一不小心惹到的男人更厉害,他们简直都是姓赖的,当他们都赖着要做自己夫君的时候,她发现,原来他们个个都很坏。***某男主:今晚月黑风高,正是杀人灭口的好机会……女主兴致勃勃的打断他:可是,我的刀子还没有磨好,今晚没办法杀你。不然我们一起去晒月光吧,走吧,走吧,我们一起走吧!看着热情挽着自己手腕的女人,某男主无语!***某男主:你在地上放了什么?女主扬了扬手中的袋子:钉子啊!某男主苦笑:丫头,你怎么随身把钉子放在身上,很危险的。女主笑眯眯:因为你说喜欢我呀,喜欢上我有惊喜,带上它我可以随时给你制造惊喜呀。某男主失声,心里弱弱的说了句:这不是惊喜,是惊吓!***某男主:我就不信你不是在装傻!女主:关于这个问题,我昨天和狗狗认真研究过了,它哼了一声呢!某男主似乎看到了怪物:什么,你能听懂狗说的话?某女得意:呵~~狗狗遇到它不嫌弃的人就会说话了,你别那么大声说话,不然整个将军府的人都会知道连狗都在嫌弃你了……本文没有历史根据,没有华丽丽的动人爱情,有的,是我用心写的字,只为博你们一笑,轻松一下,如果喜欢,请记得收藏哦!推荐另一篇文文——(纵宠千金宝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彪悍娘子娇弱夫

    彪悍娘子娇弱夫

    夫妻交拜时,她袖中无意间飞出的菜刀差点砍死她的夫君洞房花烛时,她的夫君手拿血帕差点咳死在她的面前*初见他时,他白衣若仙,俊颜无双再见他时,他身着吉服用秤干挑起了她的盖头红烛下,他笑得宛若谪仙白皙的容颜渐渐变红,他低眉浅笑道:“咳咳,娘子,为夫为你宽衣解带可好?咳咳……”她为他的倾世容颜所折服,可是那一声好字还未出口只见她的夫君已经口吐鲜血,压在她身上若死人般毫无声息……*成亲那日,他丰神俊朗,骑着高头大马替他二哥迎她过门看见的不是身着凤冠霞帔的她而是腰别菜刀一脸视死如归的她银白月光下,他曾对她说:“总有一天,我会带你离开这里。”不想,有一天,这个诺言竟然实现了……*他是垚国的皇子权势滔天,却对她有着莫名其妙的恨他曾告诫她:“离他远一点,否则你会生不如死。”然而,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那个生不如死的人好像却是他自己……*她——远近驰名的鱼贩西施将如何用一把菜刀驾驭众美男---------------------------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小妾是这样炼成的》为何她一穿越就脱了她家夫君的裤子?《英雄难过囧女关》十五岁那年,她在哥哥的碗里下了药,让自己成为了哥哥的人《傻妾》一个傻女竟然也敢红杏出墙,还不知廉耻地怀了身孕
  • 梦开始的地方

    梦开始的地方

    在人物刻画上,《梦开始的地方》作者汪宗军仍保持着惯有的优势,主次要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梦开始的地方》一些具体琐事和一些次要人物的故事,罗列铺衍也都得体,诸如写“六城联创”工作时对街道脏乱的描写及处理厕所事件和乱搭建事件、“伤不起”中的田梅事件、“农村工作那些事”中的上访事件、甚至“爸爸的小E”、“血腥杯具”等等,都很必要,让人觉得具体、实在、可信、读来过瘾,在环境影响和情节发展上都为人物后来的行动和性格精神的成长作了有力的铺垫,也为小说潜在的肯定和激励力量的形成做足了铺垫。
  • 魅惑天下:命定凰女

    魅惑天下:命定凰女

    “丫头,你看了本尊的真容,可要负责哦!不过看在为你疗伤期间,也把你里里外外看了遍,我就委屈一下,上门提亲娶了你这个小妮子好了!”“什么?你这个混蛋?你.....你居然连个孩子都不放过!”青瑶立刻叉腰对着玉面公子哇哇大叫。
  • 手刃天下如涅槃:王妃绝色临九天

    手刃天下如涅槃:王妃绝色临九天

    【已完结!】她,本该带着秘密死在现代,却意外穿越。一身杀手功夫,足睥睨天下。他,本该一世清欢无忧和乐,却未离命运。背负一身谜团,信手负天下。他,绝色天下,冷酷之下,却是对她的无限柔情,前尘许他又负他。她和他聪明无双,他和她共许江山,看霸道王妃,绝色皇帝,天真名士,谁得天下,谁许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