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9500000008

第8章 “臭妖婆”自述(4)

我曾死命反对亚写任何文章。《文汇报》上发表第一篇后,连母亲和姐姐都说:“你劝亚克桑少写点吧。”她们没订报,是我那个在新华社工作的弟弟学朴告诉她们的。我回到东总布胡同宿舍对亚说:“我家里的三个人全在为你担心,这才是真正替你着想。相反,出版社有两个编辑对我夸过你那篇文章,我回答说:‘有什么好!我连看都没看。’我不喜欢他们的腔调,他们是想让你当出头的椽子。”亚立即打电话给《人民日报》。要求把刚送去的《放心·容忍·人事工作》抽回来。

当晚,《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给他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一再说那文章明明是从拥护党出发、对党的整风工作是有好处的,力劝他千万不要收回。于是,就把它发表在六月一日的《人民日报》第三版上。

后来亚一直认为邓拓那番劝告是虚伪的,是唯恐他不上圈套。直到一九六六年五月十七日,五十四岁的邓拓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血肉之躯扑向滚滚而来的罪恶车轮,壮烈牺牲,他才相信邓拓当时是诚恳的。

我虽然从未见过邓拓,“文革”之后我也断定他发表亚那篇文章的原意,不是为了陷害亚,而是因为他相信那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肺腑之言。

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位相当负责的共产党员还在一次扩大会议上,号召大家好好读亚的《放心·容忍·人事工作》,说:“这篇文章对党改进知识分子工作很有帮助。”

亚写此文时,就曾对我说:“无论如何,我的动机应该是不容置疑的:我希望党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更亲密真诚,因而也更坚固。至于民主自由问题,我是由战后斯大林在国际上抢过和平的旗帜想起的。我认为民主自由不应该成为西方国家的专利品。应当从他们手里夺过这一旗帜。除非是为了罗织罪名而断章取义,谁也不应怀疑我的动机是良好的。”(为了让八十年代的读者看看亚当时是不是“猖狂攻击”,我原想把这两篇“特大毒草”一字不漏地附在此稿之后,但囿于杂志的篇幅,从略了。好在要找原发表的《人民日报》和《文汇报》今天也还是找得到。)

2.奇特的“祸福观”

每当悔恨写下这两篇惹下滔天大祸的文章时,亚总说,倘若三月里他没去政协礼堂听最高领袖那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也会控制住自己的。只怪他以为“言者无罪”这话是算数的,心中有了底。他太天真了。岂料当那篇讲话正式公之于众时,所有鼓励提意见的话都不见了。调子整个变成了对批评者的宣战书。

从那时起,亚就逐步形成一种奇特的“祸福观”。如果一九五六年他不曾忽然受到重视,也不会被邀去听那“引蛇出洞”的报告。那么“大鸣大放”期间,他肯定会依然缩着脖儿不敢说三道四。然而一九五七年戴上右派帽子,却又使他在一九六六年成为不屑一睬的活僵尸。因而十年浩劫中,他反而拾了一条命。所以近年来每逢外国朋友问起他在一九五七年的遭遇时,他总说那是一次“塞翁失马”。

然而在“失马”时,他可痛不欲生啊。

多年来,我也学会了这种近似阿Q式的心理平衡术,勉强支撑过来。

3.“天塌了,地顶着”

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人民日报》上忽然刊出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把许多人都吓得失魂落魄。七月一日,该报上又刊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一文,其中有这么一段:

“本报及一切党报,在五月八日至六月七日这期间,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指示,正是这样做的。其目的是让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大鸣,大放’,让毒草大长特长,使人民看见,大吃一惊,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些东西,以便动手歼灭这些丑类。”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亚的这篇被视为他的“政治纲领”的《放心·容忍·人事工作》一文,正是在亚已执行“请君入瓮”政策的最后几天才见诸报端的。

七月上旬的一个上午,文学出版社的王任叔副社长在“俱乐部”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正式点了亚的名。这位曾任驻印尼大使的前外交官,有着雄狮一般的威严外表,声如洪钟。他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亚开炮了。不但说亚反党,还把他同翻译家张友松扯到一起,说他们成立了反党集团。他吐出的每一个字,像利刃一样戳在我身上。“轰”的一下,我感到天旋地转。然而我又觉得这是天大的误会。倘若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了解亚,我认为至少我是了解的。有什么会使他去反党反社会主义呢?

会后,我不顾一切地冲到王副社长跟前,想替亚申辩几句。他铁青着脸,只以鄙夷的目光冷峻地斜睨了我一眼。(谁能料到这位共产党的扞卫者,两年后他本人也在“反右倾”运动中同样遭到冤枉,弄得妻离女散,并在“文革”中惨死于边远地区?)

只见三三两两走出会场的人们,或交头接耳,或露出幸灾乐祸的神情,或冷漠地瞪着我,仿佛我须臾间患上了麻风病。七年来以“同志”相称、朝夕共处的人们,开始躲着我,生怕会受感染似的。

我连饭也没顾得上吃,就赶回家去,看到亚正抱着半岁的桐儿,教两岁多的荔子童谣呢:“小耗子儿,上灯台……”

听了我的讲述,他的脸色刷地变了,把桐儿往小床上一撂,打发荔子到院子里去玩,立即拿出纸笔。

二十几岁上,他用这支笔写过《流民图》,也歌颂过滇缅路上的筑路工人。三十几岁上,他从海外寄回一篇篇西欧抗纳粹斗争的报道,激励过祖国大后方广大民众的抗日决心,解放后只要有机会写文章,他就不遗余力地表示热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虚心接受知识分子改造,并唤发起读者对新社会的热爱。如今,顷刻之间,他成了头号死敌。报刊上充满辱骂他的文字,院中连司机、公务员望见他都恶狠狠的。

从一九五七年七月的这一天起,漫长的二十二个年头,除了挨斗、惩罚性劳动和搞点翻译外,亚的最宝贵的年华(四十七岁至六十九岁)就虚度在没完没了的写检讨和认罪书、悔过书上了。

我常常庆幸自己生就一副结实的神经。倘若他挨批挨斗的那些日子里,我不曾做他的精神支柱的话,我相信他会整个垮掉的。我们这四间西屋转眼之间变成了孤岛,任何人也不敢沾边。那阵子他时常惊呼:“我脚下是个无底深渊……我要没顶啦!”接着又说:“天塌下来啦!”我镇定地回答说:“天塌了,地顶着。”

有一次,我发现他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就用了激将法,说:“你尽管死吧。你死了我一个人也可以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可两个小的就不会再记得你了。人家会耻笑他们说:‘你们的爸爸坏透了,是个对家人对自己都极不负责的家伙。’”

七月里,民盟关上门开始批判他。每次他回来都一声不响地躲进他那小屋。

4.小槿的生与死

“反右”斗争犹如龙卷风,我们一家则像是乘坐小帆船在海面上颠簸,被它卷起来,又狠命从高处掷下去;我护着惊慌失措的亚和孩子们,紧紧趴在船上。那时,我正第三次怀孕。一天,蓦地觉得胎儿心脏已停止了跳动。到隆福医院去检查,几位大夫听了半天,怎样也听不到胎音。预产是十月上旬,为了稳妥起见大夫决定要我拖到九月底再做引产。一位和蔼的中年女大夫很负责任地为我做了各种检查,说我的身体极度衰弱,很可能那就是胎儿夭折的原因。她主动为我开了半个月的病假条,嘱我好好休息,不宜劳累。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歇病假。几天后,对亚的第一次公开批判会在文联大楼召开了。我暗自感谢肚子里的小宝宝,喃喃地说:“为了保护妈妈不去参加侮辱爸爸人格的会,你牺牲了生命。”我打算病假期满再去续假。

但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会后,出版社马上派人到我家来,说病假条不算数了,要我第二天照常上班。以后再开批判亚的大会,派专人等在门口送我进场,再也不准逃会。

于是,每逢开会我就索性从出版社赶回家,陪着亚一道从东总布胡同步行到王府井大街的文联大楼去接受批判。

那是什么样的批判啊!谁的调门最高,谁就是“反右”积极分子。颠倒黑白,捏造事实的情况层出不穷,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解放后已经历过多少次政治运动了,何况发言者个个都是惯于舞文弄笔的,无不口若悬河。

但和特大疯狂的“文革”时期比起来,那毕竟文明多了:还允许亚坐在台下记笔记。当批判者诬陷说他“篡夺《文艺报》领导权”的时候,他忍不住站起来申辩道:

“作协党委书记三次找我谈话,我都拒绝了。以后《文艺报》主编又多次进行说服,我是迫于无奈才答应的,怎么能说是‘篡夺《文艺报》领导权’呢?”

这时,台下的一位剧作家就带头喊:

“不许右派分子萧乾反扑!”

群众振臂高呼口号,情绪激昂,大会主席正式宣布禁止亚插嘴。

散会回到家里,亚就气愤地给主持会议的作协书记写反驳材料。一九三一年,他曾协助一个美国青年威廉·阿兰编了八期《中国简报》,那是第一份对外宣传中国新文学的英文刊物。在会上,一位他曾师从过的作家竟说成是他“早在三十年代初就与美帝国主义进行勾结”。一九五六年亚随作家艺术家代表团去内蒙古访问,十九个人中,他是唯一下了蒙古包住了三天的。但有人却硬说大家都下了蒙古包,只有他一个人怕吃苦,不肯去。

亚在反驳材料上写了一大串证人。然而一旦成为阶级敌人,谁都可以肆意诽谤之,搞得越臭越好,没人肯听他的申诉。次日,所有那些诬陷他的指控都不分青红皂白地由新华社发出,登在报上了。

接着,党的机关报就对亚展开了大批判。有的质问:“萧乾所争的是怎么样的自由?”有的骂他洋奴、泥鳅或放毒犯。当时大概写得越凶狠,凌辱得越厉害,就越能证明执笔者阶级觉悟高,对党忠心耿耿,因而本人处境自然也会更好一些。

亚对大会上批他的人,也并非一概否定。他认为有的还坚守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肯加油添醋,也有的显然是应付差事。他气不平的是那些别有用心地凭空捏造,趁机报复的。

令人特别愤慨的是儿童文学家叶君健的“揭发”。他举着一张猫的照片,说是一九五年他由英国回来时,一位英国朋友托他带给亚的。接着就由猫而编造了个故事,说亚在英曾利用一只猫来混迹文化界,佯说那猫是从中国带去的等等。他杜撰的这个神话在会场上当场引起哄堂大笑。

先不说叶君健编造的那些谎言,仅仅就他七年前私自扣留旁人委托他交给亚的照片一事,就不符合做人起码的准则。

五十年代初期,巴金每次来北京,总请朋友们去吃川菜。一九五四年我们婚后,巴金又请包括我们在内的一些人在沙滩一家小馆子吃饭,饭后,同席的叶君健还邀请我们到他坐落在北海后门的家里喝咖啡,谈到很晚。倘若他在这之前忘记或是没机会转交托他带回来的猫的照片,那天晚上该是最好的机会了。显然他有意留到亚栽跟头的一天。在批判大会上,他确实添了个噱头。他再也未料到亚大难不死,有朝一日还会揭示出“猫案真相”。

更使亚气恼的是这样一件事:旅英七年间,他出过五本书,因而有了两千英镑存款。但一九四六年离英时,按照英国外汇管制条例,那笔钱只能在英国花用,不得汇出来。所以,那款子自一九四六年实际上就被冻结了。一九五年冬,亚一听说新华社要在伦敦开办分社,就喜出望外,立即向领导乔冠华表示,愿将英国那笔储蓄悉数捐给新华社,就地使用。乔冠华代表组织欣然接受。可是亚回家对当时的妻子一说,她坚决不答应,说不能白白给公家,要求一定得按官价折成人民币给她。这件事使亚颇下不来台。但家里那位不依不饶,他只好厚着脸皮去改口。幸好领导很谅解,马上照付了。一大笔人民币到手,她转眼就给挥霍一空。可是在批判会上她却倒打一耙,绘声绘色地说亚在英国有存款,迟迟不肯拿回来。与会群众听罢,当即义愤填膺。诗人闻捷、厂民都为此而写了讽刺诗。对漫画家,那自然也是上好的题材。反正是“破鼓乱人捶”。

我唯一的一次见到杨刚,是在亚的批判会上。她在批判中,几次重复“你是穷苦出身,你不要忘本”。我感到,她似乎是在提醒与会者以及亚本人。冰心女士也在批判中,回顾了亚早年的贫寒,以及在北新书局当小徒弟的往事。总之,即便在那样众口讨伐的会上,也还是能听到善良人的声音。

在七、八、九这三个月如火如荼的日子里,有时我竟忘记了还怀着个死胎。经引产,九月二十九日晚上九点,娃娃生出来了。没有发生奇迹,更不曾像上两次那样,听到婴儿的哭声。她成了“反右派”斗争的祭品。

我接受了在场的大夫、护士的意见,一眼也没看娃娃。然而,当我听见两位护士嘁嘁喳喳地说什么“已经倒掉啦”,却又着了急,立即向她们抗议道:“我刚才不是说过要把娃娃正式送去火葬吗?我自己出钱,可不能随随便便把她扔了。”

护士安慰我道:“我们说的是几个月就流产的胎儿。你的算是大产,怎么能扔呢,连小棺材都备好了。”

后来又听见两位护士互相叽咕着:“毕竟是妈妈,连个死婴也还记挂着!”

躺在病床上,我想:哎,亚克桑,你太不量力了!一九四八年你还没吃够苦头吗?太不懂得吸取经验教训了。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你去提哪门子意见!你这是鸡蛋碰石头,螳臂当车!

我又想起当初抱着老二老三出院时的情景:那刚好都是冬季,等待我们的是熊熊的炉火,亲切的笑脸,喜庆的气氛。如今呢?亚这根顶梁柱已经折断了,我也不是铁打的,纯粹是靠意志硬撑着,实际上已心力交瘁了。

我们本来准备给第二个女儿起名小蔷。可是因为她夭折了,就改名小槿。我四姐原名槿,八岁上,父亲听说“槿”的生命力不强,怕不吉利,就给她改名槿新。结果她还是只活到二十来岁,比父亲还早死了四年。

八十年代初,我翻译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讽刺小说《水虎》。其中写道,水虎妈妈临产时,做爸爸的就像打电话似的问胎儿愿不愿意生下来。倘若胎儿表示不愿意,只要产婆给注射一种液体,胎儿就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读罢想道:要是小槿可以选择,也许她宁愿夭折也不愿意做我们那艘风雨飘摇中的“小帆船”上的一个成员,在歧视和颠沛流离中成长呢。

七、炼狱

1.一个疑窦

一九五七年七月的一天,当亚被整得连房门都不敢出的时候,忽然接到一份请柬: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约见文艺界人士,竟然把他也约上了。说实在的,他不想去。然而作协领导发话了:周总理请的,不能不去。

那天回来,他面带喜色地对我说,总理讲话时,特别把他和吴祖光叫起来,亲切地继续称他们为同志,并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当时他想起党的“批判从严,处理从宽”那句话,真有了些重见天日的盼头。

吴祖光所在的青年艺术剧院第二天就曾贴出过《风雪夜归人》的海报(然而很快就被覆盖了),亚则照样挨批挨斗,一点也没松劲。亚至今对这件事心存疑窦。看来当时中央有两种方针:一个是右派打得越少越好,另一个则是越多越好,只能错抓,不能错放。

报上虽然把亚当做右派来批判,右派分子这顶帽子却还浮在半空中。等待宣判这段日子最难挨。处分像达摩克利斯的利剑一般悬在他的头上,直到转年三月才正式宣布,此是后话。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我心永恒

    我心永恒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妻为夫纲:寡人有喜了

    妻为夫纲:寡人有喜了

    传说中的‘草包废物’女皇VS俊美摄政邪王,谁更技高一筹?她苏倾皇本是一个很低调的,上可飞天捉贼,下可入地可徒手放倒罪犯的年轻有为的人民警察一枚。一生都在走扮猪吃老虎的路线,但是论无耻起来她若是称第二,谁也不敢称第一!若是触及她的底线,她很有必要让人看见她可憎的一面的。奈何,最大的一次可憎的一脸刚刚乍现,没有被强劲的对手放倒,却被一件金缕玉衣给‘放倒’了!再次睁眼竟成了那个女扮男装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却怂到一塌糊涂的大陈草包太子苏倾媓的身上…内有一心想夺寡人权的美貌小皇叔和揽尽皇权、腹黑妖艳的奸相,外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摄政王,还有…眼前这个喊寡人父皇的水晶娃娃是怎么回事?不是要斗吗?和一大群的女人斗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宫斗的最高境界就是和男人斗!女皇大逆天!废物草包大逆转!!夺权,挟寡人以令诸侯的,看寡人以女子之身是如何把你们这群自诩不凡的男人一个个收拾的俯首称臣!当低调扮猪的女警花变身为古代杀人不眨言的暴君,美男来袭,遭遇到一群群心怀叵测的美男诸侯、大臣之时,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扛上那目中无人、外表俊美的摄政邪王,龙争凤斗,谁先拜倒在谁的‘衣袍’下?片段一:“来人,开门放狗!”苏倾皇望着从东宫房檐上偷窥她多时的某摄政王大吼道。内侍闻声而来,“陛下,哪里有狗?”苏倾皇指着某男吼道,“听不懂人话、不说人话,还不从人应该走的路上走。这不是一只狗那是什么?开门,放慕昭信!”“是…”某摄政王摇了摇头,脸色阴沉,“不劳烦太子陛下,本王自己走…”邪王VS太子,太子胜!片段二:“寡人要选秀!”某个装男人的皇帝一本正经的说道。“选秀?怎么个选法…男的还是女的?如果陛下硬要选的话,那本王如何?”某位腹黑无耻的摄政王倒贴的靠了进来…某女浑身颤抖,故作镇静:“摄政王请您自重,寡人…寡人不是断袖!”“就因为陛下不是断袖,本王才要和皇上永结于好哇!择日不如撞日,既然陛下春心萌动了,不如成亲加洞房今就一起办了吧?”某王奸笑着望向某皇。“你你你…你挟君!”某女弱弱的大喊道。“什么?陛下等不及要直接洞房?好嘞!”某王奸计得逞直接扑向某皇。邪王VS太子,邪王胜!片段二:“苏倾皇,你臭不要脸,敢抢老娘的男人?”兰陵翁主苏甄挑衅道。“嗯?哪个是您的男人?来!所有的内侍们都站成一溜!知道自个是翁主的男人的赶紧的出来,翁主喊你回家吃饭啦!”某皇翘起二郎腿,放肆喊道。
  • 邪帝冷妻

    邪帝冷妻

    奇才现,天下乱,辅君王,定四方她,是黑道帝皇她,是相府小姐,她,是王府正妃,她是公主?她是神女?她的身份不解,或许,她,只是她!忍耐,承受!把那锥心的痛狠狠的埋在心间!只为铭记那永不消失的怨!她,清冷孤傲,拒人千里!唯独那个妖精一般的男人,方为他展露笑颜。她心如蛇蝎,却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嘴角侵笑,袖手旁观,只见那天下乱事!【版本二】天生异象,奇才盾出,辅佐君王,俯视天下!她,冰冷的邪惑美人,这辈子,宁我负尽天下众人,不叫他们负我一分!他,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我型我素的性格,心狠手辣的手段!世人皆知,宁得罪小人,勿得罪邪王!那一日,倾城的邪惑美人嫁给了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是悲是喜,是恩是怨?无人得知!【片段一】摇椅上,慵懒的坐着一位艳红长袍的男子!顾盼生辉,皓月当空!身边,毅然坐着四个形色各异的俊美男子!却也是风华绝代。“都即将要大婚之人了,还来这种地方?还真是稀奇的很啊!”右手边第一人眼中带笑,嘴角微微上扬,打趣的看着身边那个面色慵懒,神色妖媚之人。“这话说的就错了,应该说是喜好男色的人逛窑子,这才是怪哉!”右手边第二人拿起扇子,轻轻摇着,眼神逗留在了那风华绝代之人身上。“看来,邪王并无娶妃之意啊!”一个玩世不恭的声音想起,细看,原来是左手边的第二人,一脸无害的面容,却难以遮掩眼中一闪而过的犀利之光,嘴角轻轻珉起。表现出,对他们三人的不满。摇椅之上的男子轻眯他的凤眼,转头看了一眼其他三人,嘴角一挑,举止优雅的把那香气四溢的陈年佳酿送入嘴中。【注释:这篇文是图图费尽心思想出来的,拒绝抄袭!!!请尊重本人的劳动成果!!】推荐新文《冷帝血后》(女强文)
  • 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

    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

    《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从总体上分析成为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它们包括健康的身心、合理的情感、高超的智慧、高贵的人格、成功的形象、深厚的文化底蕴、过硬的专业素质及良好的个人修养等。这些素质涵盖一个人最基础、最必需的成功条件,它为我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强化的方向。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创新之道(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创新之道(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自然肩负着创新的大任。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本书精彩的智慧故事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创新的大门,令青少年走上创新的光明大道,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世界。
  • 中华战争故事

    中华战争故事

    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始终交织着和平与战争。本书以故事的形式选择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的战役,除了讲述它们在当时曾经产生过的作用外,更重视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向读者介绍我们的先人在这些战役中发挥出来的智慧、胆识和才干,认识他们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思想,认识他们在战争中体现和发扬的民族正气和爱国情操。
  •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陷仙

    陷仙

    ,造就万物。他们排除险阻,混沌初开,始生阴阳,与天抗命,阴阳平衡,千万生灵莫不想打破枷锁,寿与天齐。一位少年伴随着亲情,天地无情,逆天者无不千难万险,友情,终有一些大毅力,大智慧之生物,爱情,力求逆天改命,魂飞魄散。乃天地坚守规则。然,看他如何踏上巅峰
  • 辣妻损夫掀江湖

    辣妻损夫掀江湖

    他,庶出大少爷,没名没分。她,魔女大小姐,错为丫鬟。无用少爷撞见被甩丫鬟,阴差阳错的陷阱,为颜面,为身份,披上嫁衣,成亲!新婚当日,立下十条婚后条约。无赖夫君不同意?那就让你知道名誉扫地是怎么个意思。“我真的是脑子被门挤了,才会同意和你假成亲!”林诗妍怒吼唐轩梵。“终于聪明了一回,发现自己脑袋被门挤了。”唐轩梵不急不慢的瞥了一眼林诗妍。“唐轩梵,你大爷!”“我大爷不也是你大爷么,何况我没大爷。”只听一声狂吼。庶出腹黑少爷和俏皮魔女大小姐的战争,麻辣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