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5000000009

第9章 文化概论(7)

“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临到大年三十,大人娃娃都要剃头,一则是讲究卫生,二则寓意除旧去陈。大年三十上半天,街上人来人往,匆匆忙忙赶着补办年货。旧社会穷人到这天才凑几个钱,购置些简单年货。这半天的物价浮动很大,缺的物品趁机涨价,多的东西忍痛压价。午后,店铺关门,摊贩收摊,家家忙着打扫院落,张贴春联,更换门神,堂屋设香案摆放供品。下午,当差的、外出做活的、躲债的都赶回家里,聚在一块阖家吃团圆饭。天一黑,大人小孩守岁迎神,还要给祖先烧纸钱。午夜子时,燃放鞭炮,家家迎神祭祖。男人守着香案上香添灯油,女人忙着准备吃食。俗语“不破五,不动火”意思是说从初一到初五,封存案板菜刀,不动灶火做饭,所以家家必备几天的熟食,吃的水也要备足。此外,不动扫把。其实,这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也未必如此。

大年三十即日起,井台、炉台、磨盘、石碾都上香供奉,油坊、染坊、磨坊、毡坊及铁匠、木匠和商贩各自祭本行的祖师爷,工具都擦洗干净封存起来。戏班、皮影在大年三十之前反串唱几天戏,即生、末、净、旦、丑各角色串唱,如净角唱旦角戏,旦角唱丑角戏,唱得别扭,看得热闹,戏班大年三十早上便封箱祭神。

大年初一有不出门的讲究。各自在家里给神明、祖先立牌位磕头,给老人拜年,大人给小孩压岁钱;商店、铺面贴着有名望的人编写的吉祥对联,各家内容不同。天刚亮各商号便委派相公分送年帖,从门缝塞进去就行。

大年初二家族成员到自家庙堂祭祖,小辈给长辈拜年。本家族在这天不分贵贱,论辈分相互拜年恭贺。街坊四邻遇面互道过年好!”

大年初三从即日起,各寺庙道观僧侣、居士诵经祭神拜佛,善男信女进香还愿送布施。不过初五,人们很少去别人家串门或是走亲戚,各自在家玩牛九、耍铜钱、斗兽牌。

大年初五家家户户早上吃干饺子,叫作“填穷坑”。意味着人们穷怕了,吃了干饺子耐饱,表示全年不再挨饿。各商店、字号放鞭炮开门。农家套车赶牲口到郊外转一圈,称作“出行”。从这天起,农器家具启封使用,戏园子鸣锣开唱,开台戏为《回荆州》,也叫《龙凤呈祥》,图的是吉祥如意。初五之后,人们开始走亲戚、看朋友,各庙会、各行会的社火队走乡串街表演,跳单鼓舞,化布施,收馍馍。有的人家请龙狮班人宅表演,祈求全家平安、生儿育女。晚上,举行送神仪式。

大年初七当地称作“人七日”。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证明唐代的人日节,已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按当地民俗,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通过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晚上到城隍庙叫魂,说是人的魂被城隍传去,初七才放回来。人们手点香表到城隍庙拜过城隍爷,然后往回走,边走边喊自己或是家里人的名字“XXX——回来了吗?”同时回应“回来了——”一直叫到家为止。不少寺庙还举办顺星活动,善男信女将自己的生辰八字用纸写好,贴在面做的小灯盏上,供在神灵牌位前,跪经祈祷。僧道手执宝剑,诵经念咒。这一遗风,据说是来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禳星踏斗”,祈祷少灾无难。

正月十五处于过年娱乐的高潮。从正月十四日起,连续三天立灯架,耍社火。灯架为牌坊式,市区槐树巷还立塔灯。灯面绘制神佛及《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故事。燃灯使用香油或蜡烛,全由各商号摊派。槐树巷口还有地藏寺僧人制作的冰雕观音和狮子,里面点灯,外面用彩纸贴面,十分好看,不少人还敲钟化布施。在一些街口巷道还立有泥塑判官、秦桧夫妇下跪像。泥像腹空,点燃烟煤,七窍相通,冒火出烟。这一形式既表现了阴曹地府的判官公正无私,也表明人们爱憎分明、痛恨奸臣。社火队多以行业、帮会、宗族组织,各庙会有自己的龙灯、狮子。舞龙讲究花样,耍狮得论上了多少张桌子,踩高跷非得有扑鱼跌叉等高难度动作。正月十五晚夕在社火场上打铁花,即用火炉将铁块化成铁水,用板子向空中打开,金花银星顿时飞舞,舞龙的人脱光膀子,连跑带跳,人们尽兴而乐。当时,乡下人进城看社火,大姑娘小媳妇上街观花灯,青年男女灯下相人,平时极少出门的年轻女人,难得元宵节这两天方可在众人之前露面。时下,由政府组织举办大型民俗社火展演比赛、花灯展览、风味美食节、焰火晚会等活动。

正月二十三民谚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这天黄昏,家家门前堆放柴火,加放麸子、颗子盐、五谷杂粮,点燃后噼噼啪啪,火苗旺盛,大人小孩从火堆上反复跳过,嬉笑耍闹。火熄后,灰烬用锹撒向空中,火星飞舞,近似礼花。同时,撒灰的人叫道“今年的麦子好吗?”众人附和:“好一”撒灰的人叫道“今年的豌豆饱吗?”众人附和:“饱一”撒灰的人叫道:“今年的稻子收了吗?”众人答:“收了。”火星扬得越花,大家兴致越高,祈盼新的一年财源茂盛,五谷丰登。民间相传,每到过年,各种神明来人间享受烟火,妖魔鬼怪就不敢来行恶。据说,玉皇大帝听信了“中卫人好告状、爱逛街”的谗言后,索性命令火神爷于正月二十三日这天下凡火烧这块蛮荒之地。火神爷善良,面对如此人命关天的大事丝毫不敢马虎,便化作一乞丐下凡暗访,竟然被淳朴敦厚善良的中卫民风所感动,于是就给人们支了招,说是在正月二十三日的晚上,家家户户在门外放火,并佐以麸子、盐巴,使之噼啪作响,然后从火堆上跳来跳去。此法很灵,终于瞒过了玉皇大帝,从而保住了一方百姓的性命,自此留下了“燎疳”习俗。中卫人讲究燎疳,本意在于驱晦气、图吉利。正月二十三日一过,年事才算忙完,人们便又忙于春耕生产。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此外,还有法图麦节、登霄夜、阿舒拉日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以伊斯兰教的教历来计算,并富有文化内涵。中卫地区的回族亦不例外,也都要过这些节日。除过自己的节日外,中卫回民还与本地汉民一道过元旦、春节、中秋节,但不贴对联,不叩头拜年,不讲究给小孩“压岁钱”。

开斋节波斯语称“肉孜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时间在伊斯兰历10月1日。每年的伊斯兰历9月,是回族的斋月。相传,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9月,真主开始把《古兰经》的内容降示给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按伊斯兰教法规定,成年男女穆斯林在9月封斋1个月。然而,长途旅行者、孕妇、产妇及哺乳期、月经期的妇女和老弱病残等可以不必斋戒。

穆斯林不论贵贱贫富都要斋戒。在东方发白之前要吃饱喝足,如果有人起得晚了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在斋月里不议论他人,不干损人利己的事。通过斋戒,一来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使意志得到锻炼,以便在遇到艰难困苦环境时可以忍受和坚持;二来在于规引人们多做好事善事,广为施舍,接济穷人,养成坚韧、刚强、廉洁的美德。

斋月的第27天是“盖德尔夜”,俗称“坐夜”,整夜不眠,通宵达旦。“盖德尔”是阿拉伯语音译,即“前定”“高贵”之意。正是此夜,安拉开始向先知穆罕默德颁降示《古兰经》,若在这一夜做一件好事胜过平时一千个月所做的好事。因此,有人会做些可口开斋饭,特意送到清真寺让大伙儿吃,有的还请一些人到家里吃开斋饭。饭后,有的到清真寺赞圣诵经,直至第二天封斋。

斋戒期满,就是开斋节。早晨起来,要打扫院落、厕所巷道,使之保持清洁。成年人洗大净,换上新衣服,妇女于八点钟以后在家准备节日食品,男人则会集到清真寺。在未举行节日会礼前,舍散“菲图尔”钱,也称“开斋捐”。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众人便进行叩拜。会礼结束后,众人先向阿訇致“色俩目”,再互致“色俩目”,意味斋月里斋封得好,节日愉快。然后,由阿訇带领游坟、诵《古兰经》部分章节。之后,恭贺节日,访亲探友,相互馈赠节日食品。节日之中,家家户户炸油香、做凉粉等,感谢真主百恩,邻居、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女婿还要带上礼品给岳父岳母拜节。拜节的时间要赶早,否则被认为不诚心。回族有俗语初一初二拜节,初三初四拜鳖。”

古尔邦节俗称宰牲节,亦叫献牲节、忠孝节,在开斋节过后70天举行。

回族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相传,伊斯兰教先知易卜拉欣,一天夜里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于是,易卜拉欣便把刀磨得特别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易卜拉欣准备宰杀。这时,真主派天使背来一只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易卜拉欣一刀下去将羊宰倒了。后来,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历12月10日定为宰牲节。这便是古尔邦节的来历。

古尔邦节这一天,要打扫卫生,穆斯林身着节日盛装,沐浴净身,到清真寺参加会礼。会礼结束后,举行宰牲仪式,请阿訇或有阿林(伊斯兰学者)的人到家中宰牲。一般1人许一只羊,7个人合许一头牛或一头骆驼。所许之牲必须是体形健壮,不宰不满两周岁的羔羊和不满三周岁的牛犊、骆驼。宰牲节所许的牲,一般分成3份,一份自家食用,一份馈赠亲友或献清真寺舍散,一份施舍济贫。骨头和血用黄土深埋,所卖皮毛的钱施舍给贫穷之人或清真寺。

圣纪节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穆罕默德诞生于阿拉伯麦加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为“受到高度赞美的人”。伊斯兰历11年3月12日(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归真,葬于麦地那。

圣纪节这一天,回族群众沐浴净身,汇集到清真寺举行纪念活动,一般为诵经赞圣,做礼拜,聆听阿訇讲解穆罕默德的生平业绩、美德懿行。同时,还要做讨白,意为“忏悔”,祈求真主饶恕自己的过错,决心痛改前非,行善立功,做一个完美的穆斯林。纪念仪式结束后会餐,餐毕须将剩余的熟牛羊肉和油香分成份子让人们带回共享。

称谓礼仪在中卫回族聚居地区,宗教教职人员与穆斯林之间,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交往时常喜欢使用一些互相听得懂的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称谓,以表示彼此尊重。这些称谓常常涉及教坊组织、经学程度和文化水平,并总是和宗教事务联系在一起。如把清真寺教长或领拜人称为“伊玛目”,把孤儿称“耶梯目”,把负责清真寺勤杂工称“姆扎威”,把天房称“克尔白”,把舍散称“乜帖”,把烈士称“舍希德”,把学生称“满拉”,把死亡称“冒提”,把毕业称“穿衣”,把朋友称“多斯提”,把满意称“呼什奴提”,把魔鬼称“依布利斯”,把小净称“阿卜达子”,把大净称“乌苏里”,把尸体称“埋体”,把机遇称“色拜布”,把品行称“绥法提”,把圣训称“哈迪斯”,把使得的称“哈俩里”等。这些称谓通常体现出一种民族感情或民族自尊心,这也是中阿、中波文化渊源和交流的见证。

回族具有优良传统,待人诚恳厚道,热情周到,和蔼可亲,文明礼貌,是一个好客的民族。俗话说:“十家回回九家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回族亲友相逢时注重礼节,晚辈见了长辈或弟妹相见,互致“色俩目”问候,阿拉伯语意为“愿真主赐给你(们)平安”,长辈或兄妹接“色俩目”,意为“愿主也赐你(们)平安”。亲属朋友探亲要远迎高接,接过自行车推进院子或接拿亲友手中提拿的东西,到了房门口主人要揭起门帘或推开门让客人先进屋。如果客人远道而来,先盛一汤瓶温水让客人洗漱,然后沏上热腾腾的盖碗茶,双手递上,说声“请喝茶”,随即端上油香、炒菜,或宰鸡宰羊,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回族最厌恶高傲自大、自视钱多势大见人没礼貌的人,将其称为“几成人”,意为缺乏理智没有教养的人。客人在家入座时讲究辈分、年龄,拿放东西要稳,进出关门要轻,不得从客人面前经过,不能粗声大气说话。吃饭让客人在先,自己后动筷子,油香要掰开吃,不可囫囵啃咬或大口吃,饮茶不得用嘴吹或吸出响声。当客人离开家时,老少皆出门远送。客人说“你们在吧”,主人回答说“您请走”或“您慢走”,还有临别互相说“色俩目”,相互祝好。别人谈话不得插话,更不得当着别人面喊绰号,回族认为这样最不礼貌,而且被视作最没有教养。平时见了痴呆、聋瞎、瘸跛等有生理缺陷的人,不说有伤自尊或欺侮的话,并予以帮助,对鳏寡孤独老人进行施舍照顾。

陌生人问路或找人,给以热情说明或亲自引领。亲友生病或遇天灾人祸,带上礼品去探望,还要对病人说一些安慰和吉利的话。如若出远门,要讨“口唤”,征得父母同意方可离开。每逢佳节,晚辈给长辈说“色俩目”问候,女婿、外甥带上礼品分别到岳父岳母家、舅父舅母家拜望。

助人为乐是穆斯林的一种美德。假如有人在路上病倒,或车子坏了,或家里发生了天灾人祸,亲友邻居前去相助。另外,穆斯林还有孝敬父母、尊敬公婆、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服饰饮食中卫回族普遍戴无檐白帽,冬天也有戴无檐黑平绒帽的,有的还戴无檐六角帽。阿訇、满拉在礼拜时戴“戴斯塔尔”。回族妇女有戴盖头的习惯。盖头一般有三种:未出嫁姑娘带浅粉色盖头、绿盖头,清新秀丽;中年妇女戴黑盖头,清雅庄重;老年人戴白盖头,清透爽洁。有的冬天戴红、绿、蓝头巾,夏天戴轻薄的红、绿纱巾。老年妇女冬天戴黑褐色头巾,夏天戴白纱巾。总之,回族妇女披戴各色盖头,显得婀娜多姿。回族青年妇女大多穿花、红、绿服装,老年妇女一般穿黑色服装。

回族男子还有留须习惯,俗话说“二八须”,意谓男子28岁可以留胡须;女子有绞脸、扎耳孔的习惯。以上这些,在海原山区构成了回族的特色,成为普遍风俗。

回族在饮食方面有很多讲究和禁忌,形成了独特民族风俗习惯。日常生活中主要以米面为主食,喜欢吃面条、蒸馍、烙饼、油香、馓子,其中鸡蛋面、羊肉臊子面较为出名。副食主要吃牛肉、羊肉和骆驼肉,也吃鸡肉、鸭肉、鱼肉、鹅肉。忌吃猪、狗、驴、马、骡不反刍动物的肉,忌吃一切凶猛兽禽的肉,忌吃自死动物,忌吃动物的血,忌吃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动物的肉,牛羊肉动物及家禽一般要请阿訇宰杀。在特殊情况下无阿訇,则可让懂得宰牲规定的回民宰杀。《古兰经》中规定“真主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和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5:3)回族禁止抽烟喝酒。

同类推荐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热门推荐
  • 丫鬟代嫁

    丫鬟代嫁

    第一次,迷晕代嫁进宫,正好遇上皇帝大赦天下,宫闱之内的众女高兴的返乡,她却是耷拉着脑袋依依不舍的走出朱漆宫门,原因是皇后,妃子梦破灭了。第二次,胁迫嫁进王府,做不成皇上的女人,混个悠闲自在的王妃也行,只可惜,人家管家一句王爷不喜欢指腹为婚,一纸休书,连个面都没见到,就被扫地出门了。第三次,同情心泛滥,将军夫人,好歹也是官太太,不做白不做嘛!新婚之夜,丫鬟来报,将军不好女色,让她独自解决。我靠,不干了,再怎么地,咱也是要身材没身材,要脸蛋没脸蛋的一健全女人,还怕没男人要啊!再说了,代嫁三次,多少私藏些珍贵首饰,怎么地也饿不死人啊!包袱款款,闪!什么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那就是,在你决定独自逍遥快活时,皇上邪邪的说:“朕说大赦天下,可没说要赦你!”王爷坏坏的说:“指腹为婚的又不是你,何来不满意之说?”将军霸道的说:“我还没休了你,你还是我的妻!”太子纯真带邪道:“我虽幼于你,却能疼你一辈子!”清冷男淡然道:“爱上我,你注定要。。。。。。”既然各位人中之龙凤都那么有眼光,同时看上她这一无是处的份上,“勉为其难”水玲珑笑兮兮的建议道:“比一场!规则由我定!”。。。。。。。混乱之中,各路帅哥,陆续出现,拉帮结派,明争暗夺,阴谋阳谋,看平凡小女子,最终花落谁家。。。。。。。感谢亲亲蓝做的视频:?pstyle=1-------------------------------------------------------------------------------------------------推荐自己的VIP书:《丫鬟王妃》《假婚总裁》《冷艳丫鬟色王爷》《男色》耽美推荐自己的公众书:《隔世情缘》耽美《野蛮夫君泼辣妃》==========================================友情链接妃若涵的《祸月》:大力推荐紫玉流光的《相公N-1》:姐姐柳少白的文《烟雨一千年》:四星级作者,错过可惜哦!徒弟梦幻的色彩的文《替身情妇》:调皮小妹静窗幽恋的文《混混王妃傻王爷》:好友樱淘晓玩字的文《谁动了朕的娘亲》:徒弟飘泊的天使文《我的王爷我的夫》:孤月如我的文《宿世情债》: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中国老板沉思录

    中国老板沉思录

    古老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渐大放光彩,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勤奋智慧的中国人民,使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普遍不景气。中国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却在冲击中继续前进,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企业的集群化崛起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个助推器,而让企业走向世界的是充满非凡智慧的中国老板们。为此,在本书里,我们把中国老板的思想与智慧精华提炼出来奉献给读者,也奉献给世界!
  • 闺门春事

    闺门春事

    相公要自选的,婆家要和谐的,美好将来是要可以期待的。所以,唐玫穿越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从已婚变成独身……PS:书名活泼了些,其实是很正经的轻宅斗励志文。新书《家欢》已开,求收藏求推荐!
  • 心理健康36计

    心理健康36计

    体味心理36计,让你拥有一颗轻松愉快的健康心灵。让你踏上重获心灵健康与生活幸福的途径;让你超越自我,从平凡之中领悟着人生的真味。过开心的日子,首先要有一份好心境。心境的好坏,在人不在天,在己而不在人。好的心境来自于人性的平和与淡泊。平和就是对人对事都要想开点,看点,不必斤斤计较生活中的一得一失,淡泊就是要超脱世俗的困扰、红尘的诱惑,有登高临飞宠辱皆忘的情怀。其实,保持一份好的心境并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冷眼旁观,随波逐流,更不是封建士大夫式的悠游潇洒。拥有一份好心境,实在是一种大气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大宋王朝1

    大宋王朝1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