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5000000008

第8章 文化概论(6)

相传,当时在移民途中,人们仍幻想着能重返故土,为日后便于确认,便把小脚趾甲剪为两瓣。也有说是当时官兵怕移民在途中逃跑而做的记号。时至今日,当下人们的小脚趾上凡属两瓣者,认为都是大槐树移民的后裔,现存有“脱履认亲”之说。中卫方言中有“解手”一词,还有中卫人走路时背手的习惯性动作,据说也源于此。传说,由于移民在押解途中手被连绑着,要大小便就得向押解官禀报老爷,我要撒尿拉屎,请解手!”次数多了,就简化为:“老爷,我要解手!”于是,“解手”就成为当地人大小便的代名词了。

根据《明实录》以及大量家谱、碑文记载,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据《宣德宁夏志》记载,明朝洪武初年,住在宁夏的居民,“有仕宦者、征戍者,有谪戍者,齐、楚、吴、越、秦、晋之人皆有之。”《万历朔方新志》亦云,洪武年间,朝廷迁“齐、晋、燕、赵、周、楚”之民到宁夏屯驻。晋,就是山西。从山西移民到宁夏的时间,当在洪武九年(1376年)及其以后。

宁夏各市县都有山西移民。据调查考证,中宁县宁安乡殷庄村农民郭凤召家原有家谱,有祠堂。家谱在清朝同治年间因兵祸遗失。听祖辈代代相传和家谱记载,祖籍山西省汾阳府洪洞县北社里村,于明洪武九年由官府强制迁移至此。同时,从社里村迁来的郭姓有十八户,每户先来一人,发给耕牛一头、犁一张,因此人称郭姓住地为“十八犁”。当时迁来户与原洪洞县未迁的郭姓各执铜牌半个,以备日后探亲寻祖时为证。有牌证者,老家的人可招待食宿并供给路费。后来回乡探亲者往往长住不走甚至还多要路费,惹气了祖籍的人们,于是铜牌索性被收回,从此与祖籍洪洞断绝来往。现在,郭姓在中宁县是大户,人丁兴旺,住地分散在多处。

悠悠五百多年沧桑岁月,移民的后代不论走到哪里,都知道“山西大槐树是故乡”,他们喜欢栽种槐树,借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在中卫沙坡头区,过去一些有家谱的人家大多认定山西洪洞大槐树为祖籍,常乐镇枣林村的大槐树已有数百年历史,被当作文物加以保护,市区至今还有以槐树命名的巷道,叫作“槐树巷”。这些,都是为寄托思乡之情而留下的凭证。

作为历史的遗迹和见证,古老大槐树昭示着世事的沧桑,也荫庇了无数的生灵。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新巡抚张锡銮率三镇兵卢永祥部进攻山西革命军。卢军所到之处肆意抢劫,当浩浩荡荡的队伍开来,准备血洗洪洞县城时,部队临近县城外的古大槐树,奇迹发生了,冀鲁豫籍的官兵们纷纷丢盔弃械奔于大槐树下,折槐枝为香,下跪参拜,说是回到大槐树老家了。部队首长无论怎么发号施令,也无法使队伍集合起来。由此,洪洞县城数十万百姓免于一场血洗之灾。后来,为感激大槐树的功德,便在旁边建起一座牌坊,题刻“荫庇九州”四个大字。后来又在原大槐树下修建了碑亭。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石碑一座,正面篆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书大字,背面刻有叙述移民事略的碑文。

迄今500多年过去了。昔日僧侣济济的广济寺早已风流云散,当年那棵古大槐树也已经干枯,但枝干仍挺立,且生生不息,陆续生出了第二代、第三代大槐树。洪洞县在古大槐树处建设了一个占地22公顷的综合性公园——大槐树公园,立有“迁民遗址”门坊,并在每年的4月1曰至10日举行寻根祭祖节,每年有许多寻根问祖的古槐移民后裔前往参加,这其中包括不少中卫人。

十黄河农耕文化

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被炎黄子孙称为“母亲河”,在人类发展史上书写了厚重一笔。然而,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她曾经汪洋恣肆、横冲直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频繁改道,灾祸频仍,给流域两岸人民带来了很多灾难。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耕时代,人们只能望河兴叹,因此,便有了“黄河百害”之说法,然而地处黄河前套的卫宁平原确是个例外。史载:“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一套就是黄河前套,即宁夏平原,尤其指卫宁平原。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依赖黄河冲击之功,卫宁地区黄河两岸形成了一马平川的肥沃平原,史称前套平原。

在整个黄河流域之中,宁夏平原往上是山高河低,往下是地低河高,很难利于农业灌溉,只有包括卫宁平原在内宁夏平原几乎与河面平行,且地势与河流一同形成了西高东低的自然落差。于是,勤劳聪慧的祖先们便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挖渠引水,自流灌溉,让这片丰饶的土地稻谷稔熟,瓜甜鱼肥,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留下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美谈。至于卫宁平原水利开发,史料记载应当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中卫始有灌溉农业。为了保证边疆安全,秦始皇、汉武帝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河西走廊、河套地区修筑工事,引水垦荒,进行耕种开发,现存于黄河北岸的美利渠系、南岸的羚羊渠系,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均已成为本地区“无坝引水”古老水利工程的铁证。由于黄河水的利用,卫宁平原沃野纵横,物产丰饶,旱涝保收,成为小农经济时期的富庶之地,以至于清代中期,西部官场上便流传着“金张掖,银武威,打点不到坐中卫”的谚语。

黄河都江堰作为宁夏平原之首的沙坡头区,是千里黄河流入宁夏的第一站,也是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历史最早的地方之一。中卫古有蜘蛛渠,修建于西汉元鼎六年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11-前109年),即今美利渠,中卫人以此渠引黄河水灌溉而世享其利。美利渠首就坐落在沙坡头“白马拉缰”被誉为“黄河都江堰”,系黄河水利工程的丰碑。2100多年前,先民们利用黄河水在沙坡头拐了一个310度大湾产生离心力的原理和地势落差较大的特殊构造,在黄河中心抛石筑堤,分水引流,无论在枯水期还是盛水期,都能确保美利渠正常行水灌溉,绝不会造成缺水、滥水之患,年复一年地浇灌着几十万亩良田,使这片大地富甲一方。先民们创造了奇迹,却又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于是便演绎出了“白马拉缰”神话传说,为厚重的黄河农耕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沙坡头区是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之地,土地平展肥沃,排灌通畅,年种年收。因此,“衣食足思礼乐”的先民们有史以来便崇文重教,兴礼仪而求安逸,是西北边陲驰名的文化之邦。

康熙御封文化县距今900年前的南宋时期,当时的应理州已设立官办学校并延师招生,明朝正统四年(1449年)始置宁夏中卫文庙儒学,当地学风蔚然。相传,清朝初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巡视宁夏时曾到过中卫,无意之中碰见了成群结队的硕鼠,皇帝一下御轿,一群黄老鼠便纷纷肃立,抬起前爪呈作揖状。康熙皇帝见此情景,着实震惊,便脱口而出:这个地方肯定是个“文化县”,连这些小小的畜生都懂得礼仪呀!明代中卫有十大人文景胜,至清代,中卫版图扩大,东北部的青铜峡、牛首山,南部的香山(明代系庆藩王牧马场)皆入中卫县治。清朝乾隆年间,知县黄恩锡将明代中卫十景更标为十二景,即青铜禹迹、河津雁字、香岩登览、星渠流翠、羚羊松风、官桥新水、牛首慈云、黄河泛舟、石空灯火、炭山夜照、黑山晴雪、暖泉春涨。这些都是黄河农耕文化的历史产物,其中蕴含着许多历史、地理、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给昔曰的中卫平添了无限光彩。

青铜禹迹景观述说的是,明代青铜峡黄河段夹于两山之中,两岸山石嵯峨,阳光与河流映照,呈青铜色,由此得青铜峡之名。黄河北岸建有禹王庙,殿宇为石穴,山坡上有108塔。传说中卫古时为泽国,大禹治水至此,用神斧劈开石壁,水流始畅,后人于此建庙祭祀,立塔镇河。暖泉春涨景观表述的是,龙宫庙前有一泉眼,春涌泛水面有车轮之大,长年不竭,冬季不结冰,泉水形成一个湖泊,叫作龙宫湖。官桥新水景观道白的是,世享其利的蜘蛛渠,到了明代中后期,黄河趋南改道,渠口淤高,虽春秋疏浚仍无济于事。于是,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夏,官方调集军工3000余人,向西上延渠口6里,深挖宽劈延长渠身7里许,复人故渠,并将蜘蛛渠易名为美利渠,取“乾始美利之义”。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中卫知县黄恩锡于官桥西建成河渠龙神庙,于四月举行迎水之祭,至秋后又举行谢水之祭,往后每年举办两次祭水庙会,约定俗成。羚羊松风景观记载的是,羚羊寺位于中卫黄河之南,今宣和镇西羚羊村。寺之东西有羚羊角、羚羊殿、羚羊夹三渠。寺、渠皆以羚羊命名,源于羚羊打角的传说。其余景观都富有典故和文化内涵,不再赘述。

驻足古长城遗址,一种怀古情愫便油然而生,让人的思绪一下子穿越了时光隧道。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中叶以后,鞑靼劫掠,不时扰至近郊。自明朝洪武年间起,为防御漠北蒙古人侵扰,沿腾格里沙漠,由官府动用官兵民夫用黄土修筑边墙,派兵把守,规定离边墙60里内不得有蒙古人驻牧。清朝康熙年间重申勘界。自此,以古长城为界形成宁蒙交界,边境安宁。又据宁夏文物专家考证,当下的腾格里湖金沙岛周边的古长城乃秦昭襄王时期所筑,以后秦、汉、隋、明历朝历代都对其进行加固和修葺。离景区不远的长流水、孟家湾村姓孟姓姜者较多,这里同时还演绎着新版孟姜女哭长城而泪眼化作108个泉眼的传说;还有朝廷在马场湖长城脚下设立的边口互市等,加厚了景区内黄河农耕文化的积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卫人民团结奋发,修建北干渠,治理大沙漠、开发南山台子新灌区,建设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打造黄河金岸,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治沙奇迹,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人进沙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治沙造林先进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环境保护五百佳”,为宁夏、为中国赢得了诸多荣誉。得黄河恩泽,今天的中卫,已不单单是稻谷飘香、蛙鼓鱼跃的昔日“塞上江南”风貌。闻名全国的砸砂瓜、绝无仅有的沙漠有机蔬菜,名贯南北的中冶美利纸业、誉满中外的红枸杞、走向世界的中国5A级沙坡头旅游区、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枢纽、美丽现代的市区建设,一幅幅壮美画卷,一个个骄人业绩,已使这座塞上古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黄河泛舟黄河从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到中卫市沙坡头后,水流缓慢,宛若长龙,洋洋洒洒地向远方游去。黄河在这一段宽阔河床中,淤起一个个滩头,运输极为困难。木船笨重,容易搁浅,若逆流而上,纤夫们拖一根长绳,沿岸左拐右转,一步一个脚窝地奋力前了,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行程。

从前人们发明了牛皮筏子,往后便进化为羊皮筏子,用以在浅水区和河道狭窄处航运。这种古老而奇特的水运工具,由“浑脱”排列组合而成。唐代李筌《太白阴经》中记载:“浮囊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紧缚其孔,缚于肋下,可以渡也。”缚浑脱“于肋下”乘渡,只是一人而为。为了使它能够方便、安全和吃重,后来人们又把单个的浑脱缚在木排上,排列出一个长方形来,即运用20根2米来长的木杆绑上十几个浑脱,制作成一个“筏子”,只需一人手持木桨划行,一般用于黄河两岸摆渡,或是顺流而下运货。筏子顺流而下时,筏子匠躺在筏子上,头上扣一顶草帽,悠悠然,任筏子顺流而行。若遇漩流,匠人则挥桨划动几下,有惊无险,依然优哉。

羊皮筏子在黄河文化史上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东漂内蒙古包头,西行甘肃、青海,开通了宁夏河运的大门。外地的木料,金银铜铁,布匹针线等物什大多从黄河航道上运输进来;当地物产枸杞、发菜、食盐、甘草、毛皮、烟煤和陶瓷等,也能及时便捷运送出去。

在黄河黑山峡河道乘筏,两岸山崖嵯峨,怪石嶙峋,湍流如箭,险滩暗礁,荡魂摄魄。在黄河南岸的峭壁悬崖上,突兀一尊巨石,形似观音面河打坐,名曰“小观音”;河流不远处有七块硕大礁石,人称“七姊妹”;往下500米河中心便可见两块大礁石相互依偎,酷似两位老人,被称为“老两口”;顺流而下,卧于河心的三块巨礁,又被称为“三兄弟”。还有洋人招手、龙王炕、将军肚、黄石漩、一窝猪、红毛牛、阎王砭等等。每一个名称都是一处险幽奇绝的景点,而每一个景点又都有一段凄婉壮美的故事与传说。在黑山峡弄筏,全靠筏匠的高超技艺和豪迈胆略,稍有差池,必将筏毁人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交相发达,黄河之中漂筏渐渐少了,于是羊皮筏子便蜕变为游客觅乐的工具。坐在羊皮筏子上,可将长河风光、大漠奇观、层峦叠嶂等景观尽收眼底,美不胜收。黄河弄筏,在清代为中卫一景,“河边柳色依人绿,岸上桃花照水红。”坐在皮筏子上飘摇,水中有景,景中有情,正如清人魏修德所吟咏的:“前村隐约皆如画,缓棹回舟兴未穷。”如今,羊皮筏子漂流黄河,已成为品牌旅游项目而享誉中外,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一汉族年俗文化

春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卫人叫作“过年”。春节前后的腊月、正月,都是当地过年的热闹日子。

腊八是过年的前奏。男人们在这天夜里要起得比鸡还早,争先恐后地去挑水,寓意为要挑回一年的好运气;女人则提早动手,用米、面、花豆、扁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可口的“和和饭”,也叫“腊八饭”,以期盼来年五谷丰登。“腊八”也是当地农历数九天最寒冷之时,当地民读说:“腊八的雪,老鼠的药。”大姑娘、小媳妇在这一天则用冰块麻木耳垂扎耳朵眼,穿线戴耳环。如果这天降了雪,预示着来年丰收。谚语:“吃了腊八饭,汉子跟上婆姨转。”此后,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过年所用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安排,男人碾米磨面、置办年货、请香买表,扫尘布新,女人扯布买线、拆洗被褥、缝制衣服、烙馍生菜。可谓“宁穷一年,不穷一节”。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这一天是祭灶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杀猪宰羊,把旧灶神像取下,换成新的。灶神左首是坐骑,右首是一侍者抱粮禾,脚下伏着牛、马、羊、鸡、犬、猪六畜。灶神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横额为“一家之主”。无钱人家只供牌位。供品中必须有几块糖果,说是灶神吃了嘴甜,上天尽说好话。这一天夜幕降临,上过香,祭过神,便将旧灶神像和灶马子烧了,纸灰送出院外,将糠麸、谷草、清水一路洒出院外,就算是把灶神送上天了。到大年三十,灶神自然与其他神一块返回人间享受香火。有俗语说灶神上天,来回七天。”

同类推荐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难以释怀的思念

    难以释怀的思念

    ,一切闪光的人生,古往今来。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冤家路窄遇上你

    冤家路窄遇上你

    她芳龄双十缺三,正儿八经的打架斗殴强项,好好学习不会。他‘高寿’二十有八,有头有脸的不学无术,留恋花草从中。当原本两个毫不相关的人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天雷勾地火,宝塔镇河妖。火花四溅,激情四溢。然而,不学无术,风流无度皆是伪装。他真实的身份竟然是!……
  • 美男夫君快上钩

    美男夫君快上钩

    一朝跳下悬崖,被误认为成阮府三小姐,还被一道士逼着喝下了莫名其妙的毒药;一朝女扮男装,被误认成了江湖传闻的粉面公子,还要被迫去娶个女人来做夫人;几经周折,终于摆脱一切,却不想遇到真正的粉面公子被他误认成他所谓的表妹;好吧,看来自己的身份是永远也澄清不了了。
  • 一眼看透人心

    一眼看透人心

    本书内容涉及广泛,从人的外在形象,生活习惯,穿着喜好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而看透人的内心世界。读完此书,读者会从中学到很多看人技巧,这些识人技巧,将如清亮的河水,洗亮你的眼睛,使你具有一双雪亮的、能一眼看透人内心深处的眼睛,为广大的读者朋友在识别人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穿越成为神医

    穿越成为神医

    即使她是名满天下的神医舒心,也医不活一个心存死志的活死人啊!面对一个不吃不喝,牙关紧闭,极其虚弱的活死人,刚刚穿越成神医的舒心望天长叹。好吧,看在对方长的一幅好皮囊上,一向男色至上的舒心秉着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念头,也为了自己得之不易的小命,吃点亏算了。口对口地喂,逼他下咽。死,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还是个男人就给我醒过来。醒过来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我相信你听得见。女子清冷的声音如魔音般穿进男子一心求死的脑海中,泛起阵阵涟漪。口中满满的食物艰难地吞咽下去。他,东阳国皇子,丰神俊朗,冷傲绝世。他,天下首富之子,少年风流,风姿绝伦。他,北辰国国君,狂野不拘,邪魅性感。他,南玥国太子,温雅如玉,风华绝代。他,天下第一楼楼主,冰冷孤傲,神秘莫测。他们将于女主发生什么样爱恨情仇?敬请期待!推荐自己的完结文《乐逍遥》地址:推荐自己的新文《花颜倾天下》地址:《一身从容》地址:
  •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在讲述15位国学大师自身成长的经历和故事的同时,阐述了国学大师们为人处世、立身成才的智慧。
  • 穿越女的攻心计

    穿越女的攻心计

    搞不明白她穿越为何一不是皇家公主,二不是宰相千金,三不是富家小姐,四不是小家碧玉,五不是青楼名妓…啧啧,居然变成了别人嘴里的杀人魔王,遭到无数美男追杀。富家少爷,说他爱慕何家大小姐良久,虽然无缘娶她,但是她死了,他一定会倾尽一切为她报仇;皇家王子,说他是何大小姐的未婚夫,她在新婚前晚被凶杀,他决不能让她死的不明不白,所以他一定要抓到那个杀她的人;何家公子,说他奉了老爹之命前来缉拿她,送官府为他姐姐讨个公道…面对他们的信誓旦旦,她已经说过无数遍,何家大小姐不是她杀的,为什么就是没人相信,真是没天理啊。好,你们要追杀是不,我逃还不行嘛,我发誓,谁要是先追到我我就嫁给谁,来个以德报怨…(呵呵,谁愿意要啊~~~总归一句全是穿越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