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800000009

第9章 中医基本理论及中药学知识(5)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八、什么是中药的配伍理论?

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中药配伍理论是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其内容主要包括方剂组成的“君臣佐使”和药物配伍的“七情合和”。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配伍理论主要有药物的君、臣、佐、使、七情、药对配伍、药量配伍等。

运用中药配伍进行整体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对中药配伍理论进行研究,对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中药配伍的最大特点是多种药物的相互配伍,形成优化组合的整体,发挥治疗的整合调节作用。因此,中药配伍理论是中药组方法则的核心。

九、何谓七情?

1.从中医病因学角度,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

2.从中药配伍角度讲,七情是中医在治病过程中,发现的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产生了药物相互配合的理论,主要有七种类型,称其为七情配伍,又叫七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七个方面。

十、七情配伍的具体含义

各种药物的性能不尽相同,在配合使用之后,会产生各种变化。有些药物因相互协同而增进疗效,有些药物则因互相抑制而可以降低毒性或副作用,还有些药物因为互相对抗而减弱疗效,甚至产生对人体不利的作用等等。因此《神龙百草经·序》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七情之中出单行者外,都是说的药物的配伍关系。

1.单行

就是用一种药来治疗单一的疾病。一般用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症。一般选择针对性比较强的药物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用古方独参汤,治疗大失血所引起元气虚脱的危重病症;清金散治疗肺热出血的病症。比较有代表性。

2.相须

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能取得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历代文献有不少记载,如石膏与知母均能清热泻火,配合使用后,能明显的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大黄与芒硝均能泻下通便,合用后能明显的增强泻下通便的作用。相须用药构成了复方用药的配伍核心,是重要配伍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3.相使

相使即在性能功用上有某种相近似的药物合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这是功效相近药物相使配伍的例证。还有如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黄连为清热燥湿、解毒止滞的主药,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清热燥湿、行气化滞的功效。这是功效不同相使配伍的例证,可见相使配伍药不必同类。一主一辅,相辅相成,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即是相使的配伍。

4.相畏

就是两种以上药物配伍使用,一种药物的烈性、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生半夏可令人咽痛暗哑,用生姜炮制后成姜半夏,其毒副作用大为缓和。众多的中药有毒副作用,如何使用才能即不伤人体,又能达到功效,就需要相畏使用。从中可以看到中华人民的智慧。

5.相杀

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羊血杀钩吻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绿豆杀巴豆毒。可见相畏和相杀没有质的区别,是从自身的毒副作用受到对方的抑制和自身能消除对方毒副作用的不同角度提出来的配伍方法,也就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6.相恶

就是两种药物配伍使用,其中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甚至消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各种功效全部相恶。如生姜恶黄芩,只是生姜的温肺、温胃功效与黄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牵制而疗效降低,但生姜还能和中开胃治不欲饮食并喜呕之症,黄芩尚可清泄少阳以除热邪,在这些方面,两药并不一定相恶。

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证候有关。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纯虚无实之证,而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消积导滞,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而相成,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故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历代本草文献中所列相恶药物达百种以上,而临床医家并不将相恶配伍通作配伍禁忌对待。

7.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贝母反乌头等。

古人论述七情,其变化关系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的,如相须、相使配伍。

(2)有些药物可能相互拮抗相互抵消,消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如相恶配伍。

(3)有些药物则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毒性、烈性或副作用,如相畏、相杀配伍。

(4)有些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配伍禁忌,如相反配伍。

十一、中药用药禁忌包括哪些内容?

药物应用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还需要重视禁忌问题。中药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疾病用药禁忌等。其中主要就是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在《神龙百草经》中称为相恶、相反。金元时期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并编成歌谣。就是现在的十八反歌和十九畏歌。其中的配伍禁忌在临床用药时应避免配合使用,但在古方以及现代配方中也有一些相反药物或相畏药物同用的例子。可见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还要做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去伪存真,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是在目前要从慎重从事的态度,对于其中一些反药若无充分把握,最好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弄巧成拙。现代配伍禁忌还要考虑中药与中药、中西药配伍禁忌等。

十二、何谓十八反、十九畏?

1.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包括赤芍、白芍)。

2.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硫磺畏朴硝(包括玄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牵牛(包括黑丑、白丑),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包括附子)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和“十九畏”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十三、妊娠用药禁忌有哪些?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十四、服用中药时有哪些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饮食禁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根据疾病状态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温燥性食物以及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以及油腻食物。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黏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膳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根据中药所治疾病的不同考虑服药时不宜同吃某些影响治疗的食物。如服用清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服用温里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哮喘、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应少吃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服用发汗药应忌生冷。服调理脾胃药应忌油腻。服用理气药应忌豆类。服用止咳平喘药应忌鱼腥。服止泻药应忌瓜果等。

3.从中药材与食物的配伍禁忌考虑如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蜂蜜忌生葱;天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桃、李、大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伏神忌醋及一切酸性食物。

此外,服中药时不宜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十五、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药材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颁布的有关药品标准,以及地方药品标准。

1.国家药品标准

(1)《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共颁布了九版,1953(一部)1977.1985.1990、1995.2000(二部)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由凡例、正文、附录、检索组成。2005,2010(三部),三部生化药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与药材相关的有(1)中药材部颁标准:中药材、藏药、蒙药、维药等(2)进口药材部颁标准《43种进口药材质量标准》。

2.地方标准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多是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品种。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炮制规范

我国中药材品种繁多,不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药材品种,可以根据地方标准和其他有关专著进行鉴定和分析,如《中药大辞典》、《常用中草药鉴定大全》、《常用中药的真伪鉴别》等,但不是国家标准依据。

十六、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药鉴定的样品非常复杂,有完整的中药;有碎块、饮片和粉末。因此,中药鉴定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各种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对象,有时还需要几种方法配合进行工作,这要根据检品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灵活掌握。

1.来源鉴定

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应用矿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物中药的来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1)观察植物形态对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中药检品,应注意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位的观察,其中对繁殖器官尤应仔细观察,借助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察花等的形态构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检品是不完整的,一般都要追究其原植物,包括深入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进行对照鉴定。

(2)核对文献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和检品的产地、别名、效用等线索,可查阅全国性或地方性的中草药书籍和图鉴,加以分析对照。在核对文献时,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学著作,如《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以及有关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如《中药志》、《中药材品种论述》等。必要时,还须进一步查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鉴定。原始文献,即指第一次发现该种(新种)植物的植物工作者,描述其特征,予以初次定名的文献。

(3)核对标本当知道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标本室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本,或根据文献核对已定学名的某种标本。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室中已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在核对标本时,要注意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差异,需要参考更多一些标本,才能使鉴定的学名准确。如有条件,能与模式标本(发表新种时所被描述的植物标本)核对,这对正确鉴定更为有利。对一些难以定名的标本,可寄请专家或植物分类研究单位协助鉴定。

原动物的鉴定,应按动物学分类方法进行。

2.性状鉴定

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对一些地区性强或新增的品种,鉴定时常缺乏有关资料和标准样品,可寄送少许样品到生产该药材的省、自治区中药材部门或药品检验所了解情况或请协助鉴定。必要时可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标本,了解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情况,以便进行鉴定研究。直观的性状鉴定是很重要的,也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1)形状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分有关,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如根类药材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药材有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药材有圆球形、扁圆形等。经验鉴别防风根茎部分称为“蚯蚓头”,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老药工们这些经验鉴别的术语,形象而生动,易懂易记。有些叶和花类药材很皱缩,须先用热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同类推荐
  •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新医改的深入进行,满足广大普外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外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编者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普外科速查手册》一书。 《普外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普外科常见症状诊断、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普外科疾病的特殊检查。《普外科速查手册》既有经典的临床经验,又有前瞻性进展介绍。全书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解除了疾病和痛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核心内容即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我国特有的,根据病理变化进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原则,它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起源、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外科守护、心理疗法、针灸辨治等内容。
  • 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

    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妇女患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本书共十七章,前六章简要介绍了有关乳房的形态、结构,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机制,诊断及预后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第七至十四章阐明了乳腺癌手术、放疗、化疗等各种治疗手段及其适应证;最后三章为乳腺癌的预防、监测、随访和相关的重要的临床试验。附录中还介绍了各种医疗文件书写格式。综观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朴实,实用性强,可为肿瘤工作者,尤其是乳腺癌临床医师案头查阅,也可供本病研究者、兴趣爱好者参阅。
  •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完整版)》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肺病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尚未痊愈时,可用书中介绍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若病情严重或不稳定,则须在医生直接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保健、预防措施,可参照应用,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帮助您未病先防。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热门推荐
  • 窃笑红楼

    窃笑红楼

    本书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故事为背景,窃笑大观园企业由盛转衰的过程,期间虽颇多嬉笑怒骂之言,但皆含讽古喻今之意。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借这个由头,使中国的家庭企业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心态上,都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特别是能给一些私企老板以警戒:经营时是凌云壮志,有点成绩后是不可一世,最后还可能是惟我独尊,结果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你也是如上的其中一位,最好把本书放在案头,虽不能对你的人生和企业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或许也能给你以警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职场中50个第一次

    职场中50个第一次

    什么时候,所有人会把目光聚焦到你身上?一定是你“第一次”处理某件事情的时候:第一件见大客户,第一次与同事竞争,第一次被同事排挤,第一次给领导送礼……“第一次”最能暴露你处理问题的能力。职场的冷酷在于,做错事,周围人可能向你传递“你错了”的信号,却不告诉你错在哪里。
  •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当经济危机令众多公司大伤元气之时,优衣库凭借什么逆流而上,席卷全球而势不可挡?当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身价大缩水时,既非房地产巨头,也非金融大亨,而是身为“卖衣人”的柳井正为何竟能跃居日本富豪榜榜首?从一间小小的西装店铺,到奇迹般以2000多家店铺覆盖全球的服装销售巨头,柳井正的创业人生是怎样的一个传奇?被誉为继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的柳井正,他的商业韬略,应该为中国人所熟知。本书披露了优衣库多年来强势成长中的故事,提炼出柳井正睿智而朴素的商业哲学,为您真正解读柳井正“一胜九败”等经典思想。中国大陆首部解读柳井正之作,值得您拥有。
  • 花都狂医

    花都狂医

    银针在手,天下我有!神秘地下王者林琅天,带着一身王八之气降临花都,拳打二代,脚踢恶棍流氓,闲来无事扮猪吃个虎。看林琅天如何在都市打出一片天地,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小说主题恢宏,内容丰富,语言自然明快,文笔淋漓酣畅,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的抒情短诗集